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教学目标
1.学习经典的驳论文,了解驳论文的结构和写法
?
2.
学习一些反驳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运用反驳的方法。
教学方法
五主六环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定学习目标
?
1.学习经典的驳论文,了解驳论文的结构和写法
?
2.
学习一些反驳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与讨论交流
自主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后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别人的观点是什么?鲁迅是怎样反驳的?
2、鲁迅的观点是什么?用了什么论据?
三、精讲释疑
(一)、驳论文的基本结构:
?
树立靶子——于是有人感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分析批驳——信地,信物是他信力,信神是自欺力(中国人失去的是他信力,在发展着的是自欺力)
?
得出结论: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
再从正面论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二)、介绍几种驳论方法
1.例证法: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方法。
?
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一定会向外国扩张。”
?
总理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时间里曾经是‘日不落’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及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2.对比法:既提出正面观点和论据,也摆出反面观点和反面论据,让对方在比较中确立正面观点的合理性。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人家,怎样才能使我国获利呢?”
孟子说:“大王怎么能开口谈利呢?要讲仁义。大王这样说,大夫、士人、百姓也会这样说。这样全国上下追逐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在一个国家里,杀死国君的是贵族。这些贵族的产业和势力不能不说是很大了,如果大王先讲利益后讲仁义,那些贵族不把大王的产业夺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没有讲仁德的人会遗弃他的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理的人会犯上作乱的.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足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益呢?
3.比喻法:用生动形象的事例作巧妙的比喻。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总理)台湾人民都不想回归中国,为何中国政府要用霸权欺压?”
答: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从前有个母亲含辛茹苦大半辈子,总算将自己的子女养育成人,她感到很欣慰,感觉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于是对子女说,“来,回到母亲怀抱来,给妈妈捶捶背.“然而这个不肖子,不认这个曾经养育过他而今已经骨瘦如柴的母亲,反而对
“星星”和“太阳”大喊妈妈,那此时母亲应该如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则和限度,台湾问题就是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争吵,别人无权干涉。
我国历来都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霸权欺压的事情,反而总是有一些居心叵测的邻国,以民主、自由等等名义来剥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自主选择和决定权,这才叫霸权欺压。
4.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
?
(一个日本女记者问朱镕基总理)
“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总理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一个人在齐国可以安居乐业,而到楚国却成为盗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
5.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
在巴黎会议上,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中国代表顾维钧站起身问道:“西方出了个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
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
???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6、归谬法: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从中推出非常荒谬的结果,从而驳倒对方论题。
如问:中国现在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是否会因此变成资本主义?
答:你认为每天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吗?
四、达标检测:
阅读下文,写一段驳论文提纲
一位女中学生在电车上为一位外国朋友主动
让座,却遭到几个青年人的嘲笑:“真是崇洋媚
外!”为此,引发了一场争论。有人说,这名女
中学生讲文明礼貌,没有错;也有人说,这是
一些中国人长期
以来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示例:驳“给外国人让座是崇洋媚外”写作提纲
第一步先树靶子:先据材料假定女中学生让座是崇洋媚外。
第二步进行批驳:
1.明确崇洋媚外的概念。崇拜自己国家以外的人或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2.先将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行为逐步放大归谬:学习外语,
出国留学就是学做汉奸;跟外国做生意就是走狗;跟外国人一起过圣旦节就是奴才;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友好国家交往就是卖国;这样,岂不连最早在我国主张改革开放的邓爷爷都成了最大的“卖国贼”?
3.进一步指出说这话的人并不是爱国者,而在实质上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第三步得出结论:女中学生让座不是崇洋媚外而是礼仪之邦的礼貌行为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所谓驳论就是对自己不赞同的观点的反驳,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了几种比较有操作行的方法——例证法、对比法、比喻法
引证法、类比法、归谬法
作业:阅读课文79页练习四,对“有人认为这是固执的胜利”这个观点进行驳论。
PAGE
-
3
-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说课稿
1、
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整个高二学生写作的重点都是以论文。
1、
说学情
学生对议论文文体知识均有一定的理解。但对如何去构思议论文主体结构却缺乏自觉意识。对此必须进行深入的专项讲解。
1、
说重点难
教学重点: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列议论文结构提纲
四、说教学设想:
1、教学设想:品读法、研讨法、练习法
2、教学时间:一课时
3、教学媒介:多媒体
导学案
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横向平列结构的基本特征2、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
3、尝试运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列议论文结构提纲
(三)、读美文,初步体会“横”的魅力:新编作文第4页:《时间的厚度》
1、找论点,初步接触横式结构
提问:请大家找一找,此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什么?明确本文的思路与结构。
明确:思路与结构:
提出论题、分析论题、解决论题
结构分析:
2、思考:文章主体结构好在哪里?
(四)、了解横向平列结构的基本特征
明确: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1、引论与结论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
2、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
(五)、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
1、概念分析法: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
如以“肩膀”为题,中心论点:肩膀是人生情感的载体。三个分论点:
(1)、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2)、肩膀装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3)、肩膀装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因果分析法:分析分论点产生原因,从而使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构成因果关系
以“我想握住朋友的手”列出三个分论点:
(1)、我想握住朋友的手,因为当人生路上风雨来临,坚定地陪着我们风雨兼程的是朋友
(2)、我想握住朋友的手,因为当胜利的凯歌奏响,由衷地为我们欢呼的是朋友
(3)、我想握住朋友的手,因为当我们的人生充满密云,用一句良言为我们拨开迷雾的是朋友
3、条件分析法:把中心论点视为结果,提炼出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结果。
以“我们要学会战胜挫折”的三个分论点:
(1)、战胜挫折,我们要有永不言弃的顽强品格;(2)、战胜挫折,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3)、战胜挫折,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课堂小结:提炼分论点的三个角度: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注意事项: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顺序: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按人的认识规律)。形式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
(七)、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在提炼分论点方面如何运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论据方面该怎样运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1、古今中外选择同质材料
2、由小到大排列同质材料
3、运用正反对比组织同质材料
(八)、深入探究
你觉得《时间的厚度》的主体部分还可以怎样修改?
(九)、课堂练习:教材P72练习三,编写结构提纲
(十)、完成教材P72练习三
教学反思:
PAGE
-
2
-议论文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客观事理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侧重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的写法。
二、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客观事理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能对中心论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切分,形成分论点的能力。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横向展开的写法写出有一定独创性的、较有深度的议论文。
三、教学过程
1.写法指导
这次的写作训练是“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实际上是要求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特点是由一个中心话题引发出多种不同的思考点。在这种训练中,应当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思考的辐射面要宽,各辐射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跳跃性,每一个辐射点都应该是可以独立展开论述的分话题;二是思考要有一定的深刻性。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这种思维方法,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中心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1)横向展开议论主要表现为并列式结构,即在论证思路中,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共同来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就是并列式。
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并列结构的外部语言标志有“首先”、“其次”、“再次”,或“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二”等
。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
并列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并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模式:
本论
论证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
列
结论(照应全文)
参考示例:
例文(此处略,见PPT)
2)横向展开议论的关键是提取分论点,那么如何提出分论点呢?主要方法有:
(1)追问类属法——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针对话题本身(或话题关键词),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
。常用的表述方式是:“某某,是一种……”
示例:
以“肩膀”为中心,进行分解:
①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装载着幸福);
②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承载着快乐);
(2)追问对象法——即从“关涉谁”的角度展开。就是看话题的两端可涉及到哪些对象(人,事,物)。
例:以“纪念”为中心论点,分解分论点:
①纪念靖节先生(让我懂得了在浮躁纷扰中独守心中一方乐园和净土)。
②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3)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因为……,所以……”
示例: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看问题的方法、看问题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训练示例:
以“选择诚信
”为中心,进行分解。
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②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③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4)追问办法法——即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主要是追寻解决或达到的方法和途径,分论点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要……就应该……”
示例:以“学会欣赏别人”为中心,进行分解:
①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坦荡的胸怀。
②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5)追问结果法——即从“会怎样”的角度展开。
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常用表达方式,做到……就会……。
示例
:以“热爱生活”为中心,进行分解:
①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
②热爱生活,才会有奋斗的力量;
③热爱生活,才会创造美好的生活。
3)课堂训练:请以“直面挫折”为话题,运用以上方法提出分论点。
示例:(1)直面挫折是一种深沉认知自我的心态。
(2)直面挫折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
。
(3)直面挫折,翻过肢体表达的屏障。
(4)直面挫折,冲破心灵沟通的隔膜。
(5)个人直面挫折,才能不断进取。
4)小结:
(1)横向展开的几种角度(方法)
①追问类属法——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
②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
③追问办法法——即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
(2)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分而有范,分而有理,分而有序:
①分而有范: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扣得住”)
②分而有理: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得开”)
③分而有序:分论点的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排得顺”)
5)阅读这篇范文,把握横向展开的写法。
干事业需要激情
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为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点评: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本论部分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了中心论点,呈现出并列式结构。整篇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6)教师强调横向展开议论应注意的要点:(屏幕显示以下文字)
①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②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个分论点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④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3.写作实践
(1)阅读这些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自己刚刚归纳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对时间的理解。
(参考范文:教材精析精练《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4、课堂小结
“时间”这个对象本身很玄妙,难以捉摸。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话题探讨”部分和“写法借鉴”部分,将关于“时间”的一些说法加以概括,提醒学生注意那些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思考的说法,然后在班上交流、讨论,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又活跃了学生的思路,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写法指导”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阅读写法为横向展开议论的文章,主要归纳总结横向展开议论的写作规律,能较好的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