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课 件+素材(2课时,47+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课 件+素材(2课时,47+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18:43:38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名师课件
六年级上册
语文要素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单元主题
背起行装出发吧,
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习作要求
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习 作
环环相扣
关系紧密
学习方法
习作实践
迁移运用方法
◎语文园地
归纳方法
第1课时
1 草 原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喜欢这个地方吗?
草原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作家老舍描绘的大草原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美丽辽阔的草原。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1899-1966)
生平介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小说家、戏剧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散 文
散文是文学的一种样式。“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点。按照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性散文。
我会写








(毛毯)
(玻璃)
(彩虹)
(马蹄)
(微笑)
(豆腐)
(稍微)
(衣裳)
我会写
(琉璃)


加一加:毛+炎=毯

巧记:府内人
识字方法
像一条彩虹,因为古人认为“虹”是龙蛇类的活物,所以在两端各加了一个蛇头。
趣识字——虹
甲骨文
篆书

楷书
简化
左边虫








tǎn
chén


hóng
shang
wēi
shāo
走马观花
tǎn
绿毯 地毯 毛毯
草原像一张绿色的地毯。
T
组词:
造句:
音序:
部首:
半包围
结构:
笔画:
12

厚实有毛绒的织品。
书写指导:“毛”竖弯钩充分向右伸展。
字义:
重点字讲解
腐烂 豆腐 腐败
埋在地下的木桩腐朽了。
F
组词:
造句:
音序:
部首:
半包围
结构:
笔画:
14
广
用豆子制成的一种食品。
字义:
重点字讲解

书写指导:“广”撇舒展,包住内。




注意红圈部分,不要写错哦
不忘横


点撇对称
(shang)衣裳
(cháng)霓裳

辨析
在“衣裳”中读shang;指古人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代的裙子),读cháng。
例句
我穿新衣裳(shang)去欣赏舞蹈《霓裳(cháng)羽衣舞》。
多音字
(shāo)稍微
(shào)稍息

辨析
只有在“稍息”一词中读四声,其他情况一般读一声。
例句
老师发出“稍(shào)息”的指令后,同学们可以稍(shāo)微休息一会儿。
多音字
②回旋;环绕。 ( )
①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 ( )
③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
④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 )
一碧千里
迂回
拘束
羞涩
解词义
要求:
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
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描写了哪些画面?(用小标题概括)
1
第一部分(1):描绘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3
第二部分(2-3):描写草原人民欢迎远客到来的情景。
2
4
5
第三部分(4-5):描写客人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招待、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说说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
作者描绘了哪些草原美景?是按照怎样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1
草原美景
地面
清鲜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小丘 羊群 翠色欲流 骏马和大牛
天空
观察顺序:从上到下,先写天空,再写地面。
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能感受到草原之美的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草原真绿啊!它那么辽阔!
由“一碧千里”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比喻句,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绿毯,生动形象地描绘草原的美景。
在这无边的草原之上,有哪些颜色跳入了你的眼睛?
你还能从第1段中找出其他比喻句吗?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
勾勒
我的收获:阅读时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刚刚在读到描写草原景色的文字时,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还原了画面。在朗读中,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他会唱些什么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写几句歌词。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如果是我置身于草原,会低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小诗。
我的收获:阅读时我们要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刚刚我们由所读的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让我们与作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tǎn  chén shang
绿( ) ( )列 衣( )
shāo wēi tí      fu
( )  马( ) 奶豆( )



稍微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 小诗
白色的 带子
奇丽的 大花
迂回的 地毯
会心的 天空
清鲜的 衣裳
明朗的 微笑
各色的 空气
这种(   ),(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   )一首(   )的小诗。
三、填空,并用“既……又……”仿写一句话。
境界




低吟
奇丽
仿写:这个物品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个不错的发明。
四、读第1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我仿佛看到高不可及的蓝天上飘浮着一朵朵纯洁无瑕的白云,那连绵起伏的小丘上,有移动的羊群和静立的骏马、大牛。环视四周,绿草一尘不染。啊,这景色真美!这千里之碧的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处处充满生机。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第1段按从上到下(先写天空,再写地面)的顺序描写草原风光。在梳理文段,明确课文写作顺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景色
感受
哪句话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
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情和景高度融合,一方面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另一方面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示例一: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示例二: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认清生字字形,描红、
临写生字。
2.背诵第1段。(共33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名师课件
六年级上册
第2课时
1 草 原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风光”,草原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走进课文另外两个场景——喜迎远客(2—3段),主客联欢(4—5段)。看看这两个场景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要求:
默读2—5段,说说你看到了哪几幅画面。(用小标题概括)
离开草原时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找到原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
3
4
5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依依惜别图
亲切相见图
感叹
默读第2—3段,小组合作划出能感受到“蒙汉情深”的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喜迎远客
人多
盛装
迫不及待
描绘蒙古族人民盛装迎接远客的画面。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喜迎远客
他们会欢呼什么?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他们的心愿是什么呢?
描写了两族人民相亲相爱的画面。
亲切相见
深情
厚谊
自读第4—5段,继续划出能感受到“蒙汉情深”的句子?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热情款待
描写蒙古族同胞款待客人的场面。
主客联欢
奶茶
奶豆腐
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请发挥想象,宾客互相敬酒时会说些什么?
描写主客相互敬酒的场面,表明两族人民相互尊敬、亲如一家。
主客联欢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想象“会心的微笑”里包含什么?
描写蒙古包内其乐融融的场面,表现不同民族人民的团结和谐。
主客联欢
全文的中心句,直接抒情,点明中心,即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亲如一家。
依依惜别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汉情深
请你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分别呢?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我从中体会到两族人民亲如一家、团结友爱、难舍难分的感情。
我的收获:老舍先生的惜别,让我们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惜别,这就是由此及彼,由课文内容产生相似的联想。我们还可以想到更多,如读了《草原》,可以去读读其他作者描写草原的文章。
草原风光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一碧千里 羊群 小丘
喜迎远客
襟飘带舞
热闹起来
握手 交谈
主客联欢
盛情款待 载歌载舞
主客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
这篇散文记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_____、_____、_____ ,赞美了草原的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厚谊。
所见
所闻
所感
美丽风光
两族人民团结友好
【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唐·曹邺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寄刘驾》
描写草原的古诗词
点击播放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摔跤表演结束后,一位姑娘略带xiū
sè( )地开始演唱,不一会儿,
她不再拘束,歌声变得嘹亮了。
2.好客的主人wēi xiào( )着端上
来一盘奶dòu fu( )。
羞涩
微笑
豆腐
二、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疾:(1)疾病; (2)疼痛;
(3)痛恨; (4)急速,猛烈
(1)群马疾驰 ( )(2)痛心疾首( )
(3)积劳成疾 ( )(4)疾恶如仇 ( )
2.陈:(1)排列,摆设; (2)旧的,时间久了
(1)蒙古包里的陈设很简单。( )
(2)搬进新房,那些陈旧的家具也该淘汰了( )
1
3
4
2
1
2
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方法,我会用这种修辞方法写句子: 。
三、品析句子。
绿色的草地
羊群
比喻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1)我从这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①草原上,主人策马奔驰到几十里外欢迎我们,并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喜迎远客
②到蒙古包外,又有很多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望我们的同胞,大家虽语言不同,但手紧握在一起,感情热烈真挚。
③蒙古包内大家亲热地举杯欢聚,尽情放歌,其乐融融。
④饭后,主客纷纷表演节目,热闹欢乐,不忍辞别。
亲切相见
主客联欢
依依惜别
(2)点拨:回忆自己是否有过与亲人、好友分别的经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分别时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
你都去过哪些地方?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一写。
课后阅读梁衡的《草原八月末》,说说作者梁衡用怎样的笔触介绍了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