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年级上册优化教案《木兰诗》(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优化教案《木兰诗》(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25 21:50:44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木 兰 诗
豫剧《花木兰》选段(视频)
安徽亳州
木兰像
返回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1、体会本文互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
南飞》),属于叙事诗,又 叫《木兰辞》。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 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
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正字音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ān jiān
pèi

yān
kè hán
róng
zhù
tuò
shuò
zhuāng
zhuó
bàng
木兰诗
听课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艺海拾贝——古典诗歌朗诵《木兰诗》.flv
1.(1-2段)开端--代父从军
2.(3-4段)发展--征前准备
奔赴边关
征战沙场
3. (5段) 高潮--还朝辞官
4. (6段) 结局--回乡团聚
5. (7段) 尾声--结尾附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勤劳孝顺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勇敢坚强
忠孝双全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名利
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修辞方法探讨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
(注意: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修辞方法探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
修辞方法探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
图片记忆法 情节回忆法 规律掌握法 熟读成诵法
依据以上方法,背诵课文,看谁背得好。
小 试 牛 刀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加线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次  B 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A
C
B
A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A
学 习 反 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自己读准字音,书熟悉并背诵全诗,体味诗的情感;
2.联系时代背景及文中主要的修辞手法,弄清楚文中的古今词汇的不同意思,并进一步理清文意思;
3.会联系木兰的实际情况说出辞的中心及主题。
二、重难点:
文中主要的修辞手法,古今词汇的不同意思,木兰形象。
三、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请同学谈谈在自己成长经历中帮助父母做事的经过及感受,引出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二、 朗读训练
(一)读准字音:
1. 学生自己找出疑惑的读音,并用铅笔圈划出来;
2. 认真听录音读,给自己的生字词注音;
3. 学生交流生字词;
4. 教师补充说明。
(二)情景朗读
1.划分停顿;
2.教师纠正;
3.学生自由表现,教师强调,录音范读。
附录:朗读注意事项
开头语调柔和缓慢,读出木兰的愁苦心情;第三段头四句应该读的快些,后四句有变慢;第六段头一句用颤音读出老人的激动和沧桑,其余的都可以读的很快很喜悦,但是要读出伙伴们的惊讶心情。
第二课时
一、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一)自读《精习精练》整理作者及编者信息。
(二)同学教师补充。
1.解题
2.介绍乐府:是古代掌管采诗采歌的官府名称,他们负责谱曲并且训练乐工。。。。。后来称乐府为一种诗歌体裁。
3.作者简介
4.南北朝时期历史
(三)文章意思梳理
主要抓通假字、古今字、多音多义字、几个表数字的词,其次就是互文、排比、重复的修辞。
二、 人物形象分析
1.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1-3)
第二部分:经过长期激战,终于凯旋;(4)
第三部分:木兰还朝,返回家乡;(5、6)
第四部分:以兔为喻,说明木兰身份隐蔽的原因。
2. 分析木兰形象:
四个字:
孝、智、勇、善良、勤劳。
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