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谈美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谈美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13:24:35

文档简介

谈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朱光潜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谈美》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体味何以为美。
2.方法与过程目标:以老师的讲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对美的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美学的内涵;培养学生纯正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树立在艺术欣赏中熏陶情感,净化心灵的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探索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多年前的北大燕南园,有一段残垣断壁,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每每有学生走近,他便拄起拐杖,慢慢地绕到残垣之后,隔着那段残破的矮墙,递过一枝盛开的花朵,同学们被老人浪漫的举动吓坏了,便加快脚步,慌张地跑掉了。这位老人就是朱光潜,
二、作者介绍
【学生活动】请同学结合教材简单介绍作者朱光潜
明确:朱光潜: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建国后,他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他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他的译著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三、走近作品
【学生活动一】阅读朱光潜的作品《谈美》前,你对美的认识是什么?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学生活动二】阅读《谈美》后,你对美有了哪些认识?请同学们简单介绍作品。
明确:《谈美》写于1932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在这本书中,朱光潜善于把西方各种美学、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人熟悉的文学现象结合起来,和鲜活的审美现象结合起来,书中的精辟见解层出不穷,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他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一本不厚的小册子。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
【学生活动三】请同学自读目录,并说说目录谈了有美的哪些内容?(或者你有对美有了哪些新认识?)
明确:通过品读目录,我们对于美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朱光潜认为现代社会的我们总是太过于浮躁,过于功利化,而谈美能让我们人生美化,人心净化,从而免俗。
四、品读感悟
何以为美——透过你的眼,感悟我的美。让我们一起走进悟美环节——“美感大通关”。
【学生活动一】请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美的图片,并说说理由。
明确:美是一种人生态度.。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学生活动二】学生选择何为美感与快感?并分别举出生活中美感与快感的例子?
明确: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学生活动三】学生谈对四位明星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明确:
“情人眼里出西施”——美的欣赏就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即人情化和理想化。
【学生活动四】感悟诗词之美——飞花令。男女生分组比赛,再请学生代表作总结。
【学生活动五】学生讨论:何以为美?理由。
明确:“移情别恋”——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募仿物的形相。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
五、拓展延伸:发现生活之美。
【学生活动】观后视频:《高三的一天》,谈生活之美。
明确:静谧之美、重复之美、追梦之美、奋斗之美、认真之美、付出之美、专注之美……
【链接】习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对我们青年学子殷切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六、总结:作为美学大家的朱老为什么会有给学生们递鲜花这样的举动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学生,接过鲜花的你会对先生说些什么呢?
明确:朱光潜《谈美》
我就想把这一点心得介绍给你,若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兴趣,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谢谢大家!
PAGE
-
3
-莎士比亚戏剧
1、
【教学设想】
1、本教学设计,立足于“导”,注重于“趣”,旨在于引导学生“读”,并读之以“法”。其中教师的“导”要小开口,深引导,本设计从女性人物形象这一角度入手,做到了小开口,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积极向上审美品质为终,做到了深引导。“趣”,既指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经典片段的举例赏析,也指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读”则是多种方式的阅读,例如精读,略读,分角色读等。“法”指在导读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小组讨论归纳,并学会运用的阅读方法。
2、本导读课旨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学习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培养思维发展,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提高文学修养,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构建正确的价值判断,养成优雅的审美取向。
二、【教学目标】
1、鉴赏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2、总结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吸取艺术的营养,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
三、【教材分析】
1、语文课本名著导读部分,是新课改后增加的一个新板块,其教学意义深远,上好名著导读课大有必要。但尴尬的是,目前它没有受到重视,教学功利性强、随意性强。
2、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代表人物,而其戏剧作品拥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很多人早已把莎士比亚戏剧这样的经典当做可以解读各种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但莎翁剧作数量多,内容庞大,贯通古今,课本上呈现的内容有限,要用有限的课时来好这个课题,必须选好一个角度,做到小开口,深探讨,且必须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
四、【学情分析】
1、学生现状: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戏剧剧本以及观看戏剧作品时,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之上,而忽略了对戏剧其他方面的鉴赏。
2、学生在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接触过戏剧,有一定的阅读鉴赏经验,但掌握的鉴赏方法较少,且不能熟练运用。
2、学生现在来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有些隔膜,一方面是时代的隔膜,一方面是国别的隔膜。
五、【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生阅读并分析莎翁戏剧女性形象的成果展示,总结鉴
赏戏剧人物形象的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戏剧的兴趣;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品质。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合作展示法,读书指导法
6、【教学手段】
多媒体
7、【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莎士比亚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而他的戏剧更是前无古人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正如大仲马所说:“莎士比亚是一个仅次于上帝,创造最多的人。”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个短视频来了解一下,这位仅次于上帝的莎翁給了我们怎样辉煌的艺术世界。
(2)、播放视频。(设计意图:激趣。)
(自制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视频)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同学们对哪一张脸,那一个镜头印象最深呢?
(生答)
师:视爱如命的罗密欧、饱受煎熬的哈姆莱特,篡夺王位的
克白……是的,莎翁笔下的男性都是独具个性的,与此同时,同学们不能忽视了这些男性光彩背后的女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访莎翁笔下的这些奇女子吧!
(三)、展示教学目标,并齐读。(设计意图: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前做到心中有数。)
(四)、展示探究成果。(设计意图:此环节给予学生创作发挥的空
间,能增强学生课前阅读的主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审美品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合作意识。)
师:上次课我布置了各小组自选一部感兴趣的莎士比亚戏剧,
探究其中一位女性形象,现在我们请各小组来展示一下各自的探究
成果吧!(每小组四分钟左右)。
五个小组中可由三个小组展示。
第一组:赵龙梅小组。(展示结束,师评价)
第二组:杜晶小组。(展示结束,师评价)
第三组:王瑞小组。(展示结束,师评价)
第四组:程一汐小组。(展示结束,师评价)
第五组:王露秦小组。(展示结束,师评价)
(5)、探究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设计意图:自助合作探究,学
生通过发现并梳理整合,将自己的活动经验转化为方法和策略,并获得思维能力发展,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师:哪位同学发现了刚才的展示中,同学们都用了哪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分小组讨论)
学生代表回答。
师小结:1、品鉴语言法;2、情节梳理法;3、比较分析法;4、
还原故事背景法;5、角色代入法;6、注重人物复杂性;7、确立评价标准法。
(六)、深入分析(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基
本的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师: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只有重复而无变化,
作品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限于散漫凌乱。”莎
翁笔下的女性群像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哪位同学能来说说她们的共
性特征呢?(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记录同学们发言的关键词)
小结:
1、美貌,出身高贵;
2、追求真善美的爱情;
3、反抗封建主义束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
4、
有局限性的新人。
(七)、知人论世(设计意图:了解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等背景知识,
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
不同国家的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师:莎士比亚作品中经典女性形象诞生的土壤是什么?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男权社会
(八)、延伸拓展。(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
师:俗话说得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莎翁笔下的经典女性形象给我们现代女性什么样的启示?(生答)
师:“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祝愿每一位都能成为自己想要
的模样,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有幸福人生。
(九)、课后作业。(二选一)(设计意图:设计两道作业的目的是让能力不同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去完成。第一道题是要求学生将课堂上梳理整合的鉴赏戏剧人物形象的方法,再次回到戏剧阅读中运用,以检测掌握方法的情况,适合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二道题则是,在掌握鉴赏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其要求更高,适合能力较强的学生。)
1、自选阅读一部莎士比亚作品,赏析其中一位男性人物的形象,写成一篇读后感;
2、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师总结:历史已前进了400年,但莎士比亚创造的这些经典戏剧,依然在文学的天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这就是莎士比亚的贡献,是其魅力所在。更多的感受的学习,有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的仔细研读。
让我们用本.琼斯对莎翁的一句评价来结束这堂课,“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