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13:2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无相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并牢记文中词类活用现象(事、味、难兆败等)、特殊句式(为之于未有、报怨以德等)、一词多义(知、当、为等)等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1)对照注释,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弄清楚文言实词的用法
。(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智慧的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老子处理人生问题的辩证法思想,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老子
教师补充:《道德经》充满智慧之爱,闪烁智慧之美。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美国纽约时报》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
(三)阅读文本,结合注释疏通文本,思考问题:
1.本节文选涉及到哪些相反或相对的概念?试加以概括。
2.本节文选谈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四)分析文本,深入挖掘
1.第一则:认识世界
《老子》将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认为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思考:1.第一则涉及到哪些相反相对的概念?
2.怎样理解“难易相成”?
小结: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2.第二则:认识世界
思考:如何理解本则选文中的有和无的关系?
明确:老子常常从世人不太看重的那些方面,发掘出理论或实践上的巨大价值。老子认为,正是相反的“无”、“易”以及“小事”,成全了“有”和“难”的价值,成就了大事。所以它们都不应该被漠视。
3.
第三则:认识自己
思考:怎样理解“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你同意老子的观点吗?
明确: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有道之人,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这是一种境界。
3.
第四则:认识自己
思考:1.两组对立项“知人—自知”,“胜人—自胜”间,老子更认可的是哪一项?你同意吗?
2.一般人认为“富有”就是拥有大量财产,“有志”就意味着一个人心里有长远打算,“长寿”就意味着年岁多,老子怎么认为的?你同意吗?
3.综合思考,“不失其所者
”指哪些人才能长久?
小结:了解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困难的,但境界也是更高的。志向只止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志向,只有付诸实践,才是真正有志。
4.第五、六则:认识人生
思考
:这两则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明确:(略)
5.第七则:生存智慧
思考: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么看待?
总结: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这体现了老子“以退为进”的哲学,它教育我们要善于隐藏优势或者强大,不要去竞争,争夺,在忍让中,委屈中求生存,积累力量以获取最后胜利。
(五)课堂小结。感受选文的思想精华
(六)延伸拓展
(七)课堂总结。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八)作业布置。老子的论述对于我们立身处世有什么借鉴或启示?老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今社会还有没有借鉴意义?如果有,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如果没有,为什么?
PAGE
-
2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