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教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教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13:36:02

文档简介

水浒传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
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科研探索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参与文本解读。因此,本课可在学习时做拓展延伸阅读,让学生针对一个人物,探究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提高对人性的认识能力。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情节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英雄人物的综合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主题是“历史与英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
扬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完成北方统一的曹操是英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是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尽忠的文天祥是英雄。每个英雄人物各不相同,从他们的言行中了解其英雄特质。《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大家知道是李逵,李逵的外号是“黑旋风”“铁牛”,你觉得这个外号与李逵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二、梳理
▲自读课文,复述大意。
请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听——听信虚言
闹——大闹山寨
证——对证负荆
救——救出刘女
贺——设宴庆贺
三、赏析
1、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逵性格特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什么?
(鲁莽)
2、哪些情节最能突出李逵鲁莽的这一性格特点?
①听信刘太公(“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既是宋江夺了你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具体分析:对一个陌生人的言语,不加分辨,不加思索,盲听盲从;且毫无顾忌,暴露自己和兄弟的身份,有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江湖莽撞英豪的味道。倘若梁山好汉个个如此,那朝廷自不必费尽心机征讨梁山,只要四处请人散布谣言,说宋江今天劫了刘太公的女儿,明天劫了王太公的女儿,李逵就和宋江闹矛盾;说林冲今天和官府勾结,明天又抢了某良家妇女,李逵又和林冲闹矛盾……不出一年,李逵已经把梁山折腾得够呛,朝廷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②大闹山寨(不理宋江,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拿了双斧,直奔宋江……“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
具体分析:
a.???
李逵为什么要砍旗扯字?
(旗、字代表了梁山的理念,而现在李逵觉得宋江所作所为违背了梁山信条,所以把这招牌毁了)
b.???
李逵这么莽撞,难道就没有一点理由吗?
(杀阎婆惜是小样,去李师师家是大样。宋江去见李师师,李逵早就看不顺眼,因而心有芥蒂,这一下正好触发了。)
3、李逵就是一个这么鲁莽的人,如果有可能,你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吗?
4、但是,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的李逵却是个带有喜剧色彩的英雄人物,那就说明,李逵的鲁莽决不是简单的鲁莽,你是怎样评价李逵的鲁莽的?
(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累,对李逵这个人物进行相对全面的介绍,并与“导语”部分提及的问题加以解答。)
参考资料:
①忠诚与正义
▲宋江是他的大哥,也是他一生都敬重的人,可以说,宋江叫如同李逵的精神教父。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他对宋江都是忠诚的,这种忠诚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忠臣。当他知道宋江因为怕他反叛,破坏梁山好汉忠义之名而让他喝下毒酒的时候,他说“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可见其忠心。然而,即便是对自己最为敬重的哥哥,只要听的他做了不义之事,便也毫不留情,由此可见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
②纯真与直率
▲负荆请罪之时,“不如割了头去干净”,听闻宋江饶他,便跳将起来“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李逵做官审案“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而且他穿着官服,一直跑到了忠义堂前,引起兄弟们的哄堂大笑。就如李卓吾所赞的那样:“李大哥做知县,闹学堂,都是逢场作戏,真个神通自在,未至不迎,既去不恋,活佛!活佛!”金圣叹也赞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③孝顺与善良
▲李逵无论是从传统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都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孝子,而且他的孝是渗到了骨子里的。李逵接母,路遇冒他名声剪径的李鬼。李逵最恨的就是这种事,但是他在听到李鬼悲诉家中有老母,便动了恻隐之心。说:“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取了一锭银子给李鬼。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心中的孝和善。
5、李逵与其他草莽英雄的比较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音颠,跌下)做粉碎;(足见其火爆脾气,鲁莽性格)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音多,古代一种袍子)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
▲李、鲁的性格对比:
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6、李逵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他“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不计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保持一个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的“假道学”的虚伪做作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个性的真诚和解放。
附:板书设计
听——听信虚言
闹——大闹山寨
忠诚与正义
证——对证负荆
鲁莽
纯真与直率
救——救出刘女
孝顺与善良
贺——设宴庆贺
PAGE
-
4
-三国演义
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小说阅读把握内容情节的重要性。
2.明确高考小说情节常设型考题
3.理解并掌握小说情节题型分析的角度
4.理解并掌握小说情节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析情节题的思路及相关答题步骤
教学步骤
一、小说内容情节常识
一轮复习:由练习到理论,二轮复习:由理论到实践
微课:概要复习小说情节题有关知识
二、情节安排特点
安排特点:
三、常见提问方式:
1、××情节有怎样的特点?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是如何展开的?
3、小说开头(高潮、结尾)写了××情节在小
说中有什么作用?
4、××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5、分析小说情节叙述人称方式。
四、小试牛刀(高考题实践探究)2011——2016年全国卷(课标卷)
2011课标
《血的故事》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2课标
《马裤先生》(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3新课标全国卷I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4·新课标全国卷I
《古渡头》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鞋》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15·全国卷I
《马兰花》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战争》(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情节作用梳理
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上的作用(指向情节)
结构:
①点明题意,线索作用或推动情节发展。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③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④照应前文××情节(前后照应,侧面烘
托)。
⑤总结上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
垫或埋下伏笔。
内容: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指向人物)
②刻画人物性格(指向人物)
③表现主旨或深化
主题(指向主题)
特殊作用:
开头、结尾
六、课堂实践
学生针对性试做《唐小虎的理想》《左二老爷》两篇小说阅读
七、课堂总结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位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活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八、课后作业:
《全品》练习
九、教学反思
PAGE
-
4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