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教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教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17:13:00

文档简介

兄弟阋墙
【教材分析】?1、《兄弟阋墙》这篇小说情节上简洁明了,学生阅读上没有障碍,却往往忽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人物语言动作的赏析上。?2、作为《官场现形记》中的篇章,《兄弟阋墙》不仅仅是展现兄弟间的纷争,还有对晚晴黑暗官场的揭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主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鉴赏兄弟争吵时的语言和神态描写。?2、学生自主赏析打斗片段中的精彩部分。?3、感受作者对晚清丑恶官场的揭露。
【教学重难点】?
1、赏析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展现人物性格的高超技巧。?2、如何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暴露晚清官场的黑暗。??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导入?
二、兄弟俩分别是谁?他们之间的“阋”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何藩台和三荷包两兄弟争吵和打斗??
三、分析“争吵”情节;?
1、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2、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三荷包的语气与情绪。
?明确:三荷包语言中透露着不满和埋怨。?
“坐吃山空”“论不定是真穷还是装穷”。??????“又”“甚么”两个词的反复出现。?
3、一位同学朗读第三段。思考:三荷包为什么能把账目记得如此清楚??
分赃不均、心怀不满。?
4、赏析“这些钱,不是我兄弟替你帮忙,请教那里来呢?”?
抓住反问句式和“请教”一词,感受三荷包的形象。
5、分组找出有关何藩台与三荷包的动作神态描写,思考为什么两人有如此不同的表现。?
?
四、请同学们圈画出“打斗”情节中的精彩部分,分析交流。
?1、正面描写:?
“马褂一脱,卷了卷袖子,一个老虎势,望他哥怀里扑将来。”“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揪在一块”(动作)?“你打死我罢!”“要死在死一块!”(语言)?“一手把兄弟拉起,却用两只手去拉他太太。”(细节)
?2、侧面描写:?
兄弟俩打架时劝架的和太太都拉不开。?
三荷包把太太撞得“闭着眼,皱着眉头,那头上的汗珠子比黄豆还大。”
五、思考《兄弟阋墙》创作的根本原因。?
兄弟为钱争斗,让晚清官场现形?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
五、拓展,联系现实?
“中纪委打老虎”
六、布置作业?
选取《官场现形记》的一个片段,学生试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七、板书??
阋?
?
???????????????????争?吵?

打?斗?
?
(语言、动作、神态?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
PAGE
-
2
-匡超人
教学目的:
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3、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4、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进一步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
1、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作品及作者
1.介绍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鸿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该书中《范进中举》一文还被选入八(初二)年级下册的语文书。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的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人们在他的家乡建立了用来纪念他的“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2.了解《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3、小说第15-18回里的匡超人形象。?
第15回:匡超人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杭州,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于是流落在此。遇到马二先生,受到夸奖:“又勤学,又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到他十两银子的资助。马二先生让他回乡读书,“图个日后宦途相见”;并且告诉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马二先生这里,匡超人第一次知道能够求取功名富贵,“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这是马二先生给他上的第一课。?
经过这一番见识之后,匡超人的思想与精神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小说在第18、19回里写到他与潘三的相遇,则使他彻底陷入了腐化堕落的儒林大染缸。在潘三眼里,“这一班人(西湖诗会诸友)是有名的呆子。”景兰江因为做诗把头巾店的本钱做得精光,并且告诫匡二相公,“在客边要做些有想头的事,这样人同他混缠做甚么?”?
在潘三的招待之下,匡超人先是做起了赌场的抽头,接着为潘老爷弄回批、假文书,经过潘三的出谋划策,成为考场枪手,干起了替考的勾当。在潘三看来,“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不枉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匡超人果然听了潘三的话,和那边的名士来往稀少。后来,在潘三的一手策划之下,娶巡抚衙差郑老爹的三女儿为妻。从此,匡超人便彻底堕落为一个无耻可笑可鄙之徒。
二、整理节选部分情节
1应岁考
潘三被抓
2弃旧妻
另娶新欢
3原配亡
补追画像
4找借口
不问潘三
5遇布衣
无耻自夸
三、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富虚荣、虚伪狡诈、不讲信义、厚颜无耻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讨论三: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经四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
探讨本文的艺术成就
1、独特的结构——“虽允长篇,颇同短制”
小说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来结构的方式不同,它
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
,既独立又
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
2、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辛辣的讽刺
3、作者因久阅文坛,对文人的心态自然非常熟稔,一旦发为讽刺,不但穷形尽相,往往还剔骨见髓,使有疾者霍然汗出。他的观察点是:人物、冲突。
4、细节描写,夸张的语言,写实手法,等等,都是讽刺小说艺术的基础。
板书设计
匡超人
整理节选部分情节
1应岁考
潘三被抓
2弃旧妻
另娶新欢
3原配亡
补追画像
4找借口
不问潘三
5遇布衣
无耻自夸
作业:写作练习(任选其一)
1、假如匡超人活在今天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的人?(题目自拟)
2、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定匡超人的形象特征。(概括形象特征)
PAGE
-
4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