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
?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1、明确小说常见环境描写方法。2.能够运用掌握知识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及规范答题。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掌握知识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及规范答题。教学时数:2-3教学过程:知识梳理:环境就是指人物生存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情风俗、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有极其重要的关系。一、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及作用
1.分析角度描写内容: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味道等,还要写出景物的变化和此景与彼景的不同点。描写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描写手段:工笔,白描。常用技巧:①按一定顺序,写景讲求条理;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景强调形象;③斟词炼字,写景要求准确传神;④动静结合,写景追求神韵;⑤点面结合,写景应该全面且突出重点;⑥虚实结合,要合理运用联想与想象;⑦融入感情,写景必定言情。景物描写顺序一般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又分为两种,一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而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局部,等等;二是不取固定的观察点,随着观察者位置的移动来描写景物,也叫游览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写景,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描写的实际需要而定。2.作用(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如小说《荷花淀》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皎洁的月光,凉爽的空气,干净整洁的院落,营造出宁静、明丽、和平的意境,展示了白洋淀明媚如画的独特风景。因此,对于那些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小说,环境描写的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容忽视。(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空,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小说里的环境描写,不是无缘无故空洞的文字,往往有暗示性。如鲁迅小说《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不仅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也向我们暗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3)渲染某种气氛。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以感染读者。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开头的环境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4)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环境描写在一些小说中可以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的住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保守、迂腐的个性品格。(5)烘托人物的心情。小说中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说《祝福》里的环境描写:“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满天飞舞”的大雪、“烟霭”、“忙碌的气息”搅在一起,表现了鲁镇乌烟瘴气、纷乱、嘈杂、乱成一团的景象,同时也衬托出人物烦乱、压抑的心情。(6)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托,而情节的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如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环境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个环境体现出风高雪猛。正因风雪有如此之势,所以才让本已“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厅“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场风雪对草厅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而草屋破败,摇摇欲坠,又促使林冲产生担心:“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厅难抵严寒,于是林冲才有“向了一回火”的举动,但仍“觉得身上寒冷”,又令林冲产生心理活动:“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可见,小说中风雪、草厅等环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先是共同带动人物的心理、行为的变化,进而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人物心理、行为——故事情节。(7)深化作品的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祝福》结尾写道:“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的环境描写具有象征和暗示作用,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的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二、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林黛玉进贾府》对荣禧堂的描写:“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这段环境描写,就交代了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如《祝福》里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书房的布置突出表现了鲁四老爷守旧封建的思想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如《林黛玉进贾府》在第一段中,黛玉弃舟登岸乘轿抵达荣国府。只见文中写道“……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在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林黛玉是贾母的女儿贾敏的孩子,是贾母的外孙女,而其父林如海不但是功名在身而且出身世禄之家,同时还是钦点的巡盐御史。然而拥有这样的父母与家世的林黛玉,却也只能进西角门,贾府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全文一开篇就展露了出来。
三、场景描写的功能
小说往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功能有:
1、.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3.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4.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5.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考纲在线本考点对应的考纲要求是:“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C级。考情透析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推动,主题的表达等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方面。小说在考查环境描写方面的特点如下:①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②环境描写题选材的切入口较小,一般为一段文字,有时对散见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文字作综合性考查;③环境描写题题型具有综合性,它往往将描写手法和作用,或者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综合考查,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常考的有三类题型:①考查环境描写的特点,如2012年江苏卷;②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如2011年江西卷;③综合考查,把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手法、艺术魅力等两两结合进行考查。近年命题多采用此种方式,如2011年浙江卷,2010年安徽卷、辽宁卷、江苏卷等。探究题也会涉及环境,如2011年江苏卷最后一题探究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真题体验:【2012.江苏卷】师陀《邮差先生》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现场指导:[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教你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小说的环境描写,要求考生概括小城生活的特点。②题干中“小城生活的特点”点明了考查的是小城的社会环境,非自然环境分析思路小城生活的特点,即小城的社会环境,可以从人物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教你答题答题有据①从人物生活的角度分析,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是邮差先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送信,每天过得都很平静、恬淡②从人际关系角度看,主人公和小城居民的关系很融洽,他非常理解小城的居民,因他们的悲喜而悲喜,人际关系友善③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小城“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这一切都表明小城生活的恬淡、舒适 梳理这些内容并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 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环境描写类题目常见的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要求说出其特点。3.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要求说出其作用。
4.就指定的一段文字(环境描写),要求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高考试题中,上述题型往往综合考查。考点精讲:
题型一 概括环境特点类一、【设问方式】
1.[2012?江苏卷]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二、【答题角度】概括景物的特点,首先要分清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分析自然环境类题目的答题步骤:1.确定描写的是什么景物或是哪个侧面,找准描写区间。这点看似简单,实则是分析概括的前提。
2.分析景物的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描写景物的动词和形容词,然后再进行归纳。3.采用短语(或短句)的形式表述答案。社会环境的答题步骤:1.分析人物生活的环境特点。2.梳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采用短语(或短句)的形式表述答案。巩固练习:【2009.浙江卷】(英)大卫·洛契弗特《魔盒》概括第一段“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景物的特点及作用?解析:首先分析题干要求,这道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特点;再分析写的什么景物---房屋、庭院景色;最后选择恰当词语概括。(参考答案)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题型二 分析环境作用类一、【设问方式】1.[2011?江西卷]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2.[2011?课标全国卷]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二、【答题角度】首先要明确环境描写的类型,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其次要熟记环境描写的作用;再次要确定环境描写在文本中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1.分析社会环境类题目的答题思路:(1)从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2)从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3)从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主题的角度分析。2.答题步骤:(1)明确题目要求,是考查概括特点还是分析其作用,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2)对照原文,确定区间,反复阅读,分析其特点。(3)再联系上下文,思考作用。(4)组织语言。尽量采用答题模式语,如答环境描写的特点用“采用……手法,描写了……景象”。答作用时不能遗漏要点,语言要简洁。3.环境作用题答题思路与模式:(1)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表现了……地域风格;交代……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2)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凸显人物…性格
(3)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或活动的背景,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暗示人物命运……(4)结合文章中心作答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巩固练习:【2009.浙江卷】(英)大卫·洛契弗特《魔盒》概括第一段“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景物的特点及作用?解析:首先分析题干要求,这道题考查自然环境的作用;再次要联系其所处的位置。位于开头的写景句多有营造氛围,奠定基调等方面的作用。(参考答案)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
独、烦闷的心情。
题型二 综合考查环境类
一、【设问方式】1.[2011?江苏卷]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2011?浙江卷]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3.[2010?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二、【答题角度】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指定的环境描写(多是自然景物描写)。综合考查,一般要求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巧,概括其作用。在这三者中,往往两两结合,重点考查景物特点和作用。答题时,可综合上面提到的方法。答案的呈现形式多为“描写了……,具有……特点,起到了……作用”。人物对主要人物有无衬托、是否是线索人物、对推动故事情节有无作用、能否揭示主题。
巩固练习:【2011.江西卷】《晚秋》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解析:首先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运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然后再作答。(参考答案)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2)交代故事发生时令、照应题目(渲染气氛)。课后练习:
复习资料配套练习
?
课后反思
?
PAGE
-
8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探究
年级
高三
学科
语文
课题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探究》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授课人
吴鸿雁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已成必考考题,小说的地位随之凸显出来,而小说鉴赏的着眼点正是人物形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历年来是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
高考考纲对于人物形象有着明确的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根据考纲的要求,就小说人物形象的考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高一、高二阶段通过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于小说的基本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基本能够明确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关系。但在高三的综合测试中,学生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得不够准确全面。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回顾教材,梳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准确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正确的评价人物,树立考试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准确全面地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
情节发展
联系
发展
全面环境描写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简短的语言交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进入学习状态。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情感,唤起学生进入学习的兴致。
自主检测
适当点拨、指导、评价。
回顾教材,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检查自主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复习,重视教材。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学习小组展示成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质疑能力,争取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针对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辨别《张大厨》《医心》两篇小说,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比较阅读,力求学生能准确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触类旁通。
检测反馈
布置作业
:《枪口下的人格》
阅读《枪口下的人格》完成练习题。
学以致用,链接高考
PAGE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