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言文素材运用技巧
根据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的作文若想达到发展等级(40分)以上,必须抓住四个关键词:
【例文1】
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宣言。
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坚毅。
我之所以崇拜孔子、孟子,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接受生命的挑战,通过经历各种磨难,成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生命的空白,让生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儒家世界的精神天空!
——2006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拒绝空白》
【例文2】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守。三闾大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怀石自沉,九死不悔,这是一名士大夫对报国之志的坚守;王勃老当益壮,雄心不已,这是一代豪杰对建功立业之志的坚守;鲁迅以如椽大笔,横扫一切反动势力,这是一位文化旗手对救国救民之志的坚守。志趣功业在哪里,坚守下去的信念就会跟随到哪里。
——2014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的坚守》
【例文3】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直至成功的那天。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然而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王勃没有开朗豁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了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叹!
——2004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遭遇挫折
笑对痛苦》
【例文4】
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洛阳古道上响彻云霄的感叹,还是阮籍穷途惊天动地的恸哭;是哈姆雷特站在崖边生存或者毁灭的抉择,还是千里孤坟,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
——2003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真理只有一个》
从所学的文言文中提取素材,完成下列议论片段。
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生命就是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高洁品性;生命就是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际遇感慨;生命就是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情怀。
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活得美丽
而不轻佻,繁华而不浮躁。
纵观历史的长廊,无数人在痛苦的风雨中锻炼后始成功。透过沧桑的古战场,你是否看见孙膑在经受酷刑后,毅然拾起自信,不畏暴敌,留下一部传世的《孙子兵法》。
穿越历史的画面,你是否看见司马迁在经受宫刑后,毅然矢志不渝,继续笔耕,让《史记》在历史风雨中永存。
穿过香园小径,你是否看见那
消瘦的伊人曾在饱经家仇国恨后,
变得更加坚强,晚年的创作成就
更令无数文人墨客惊讶歆羡。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而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而齐威王善于纳谏,
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可见“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我可能坐在周围长满黄芦苦竹的院子里,聆听猿的长啸和杜鹃的哀鸣。?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寄情山林的隐士,我可能在东篱旁边的花园里采摘菊花,也可能悠然自在地眺望远处的青山。?
?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
涕泪沾裳的离人,我可能正在长亭
聆听着傍晚的寒蝉凄鸣,也可能正
忍受着骤雨之后刺骨的凉意。
说出原语段的病因并展示小组的修改成果。
1.
项羽,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最终却自刎于乌江,但他死得有尊严。“士可杀,不可辱”,在他的眼中,尊严远远大于生命。他知道在他投降之后受到的将会是敌人的侮辱,于是他独自一人,奋勇杀敌;他也知道在他过江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他选择了于乌江边自刎,不为别的,只为捍卫他那最后
一丝尊严。他,看淡了生死,看淡了
名利,却自始至终把尊严放在第一位。
所以,即使他败了,即使他死了,
但是他仍然是后人心中的英雄。
2.
有时候,要学会能屈能伸。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而死,我觉得项羽做了一个很不聪明的决定。他自刎了,不仅失去了一个武才,也失去了一代枭雄。所以说,有的时候人要学会能屈能伸,并不是因为你贪生怕死,而是你要
留着机会,给敌人重重一击,
把他们从美梦中打醒,
因为你回来了!
3.
人,要有尊严。项羽将要败的时候,趁着深夜,带着自己的军队纵马逃奔,却被一老农欺骗,又被汉军追上,在与汉军斗争的时候,项羽深知自己不能逃脱了,便带部下与汉军痛快地打了一仗。后被汉军包围,于是就想渡江,亭长靠岸等待项羽,项羽却觉得“天之亡我”,
打了败仗,无颜面对江东的父老。
若无尊严,苟活何用!
4.
若无尊严,他怎么赢得千古美名。对于项羽自刎乌江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并没有投降,因为如果真的投降后,他会被众人所侮辱,而又没有渡江,又担心江东的父老兄弟可怜他并且使自己没有脸面,别无选择,最终自刎乌江。壮烈就义
的英雄气概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肯定与赞扬。
5.
项羽乌江自刎,是捍卫尊严的表现。项羽被汉军逼退到乌江岸边时,他没有投降,而是坚决捍卫自己的尊严,所以他没有渡过乌江,因为他怕没有颜面去见江东父老,所以他在幸存与尊严之间勇敢地选择了尊严,用死亡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况且,他在明明有机会汉可以渡河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渡江,
把自己的宝马赠予乌江亭长。
项羽把尊严看得重于生命,赢得千古美名,
令后人赞颂。
尊严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是那魂葬乌江的西楚霸王吗?身后,乌江水涤荡着你的伟岸。回想起你的釜破舟沉,回想起你的气吞残虏,回想起你的泪落乌江。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你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刺剑,让乌江见证了一个伟大的生命走向孤傲,走向灭亡。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成史册中泛黄的一页,斜阳下汉家的小儿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之时,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然而,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高于生命的尊严,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以“气节”为话题,选取合适的文言文作为素材,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性
文字,分享到你们的群空间,
同学间互评。(共25张PPT)
【学习目标】
3、掌握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四种
常见的论证方法。
2、树立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1.复习议论文的几种常见结构形式:
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总分总式等.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
——
(结论)
整体的结构布局:④总——分——总
①并列式
②递进式
常结合运用
③对照式
珍惜
敬畏
热爱
奉献
追求
抛弃
践踏
厌倦
索取
享受宝贵
奋斗
快乐
灿烂
…
平淡
虚度
痛苦
灰色
…
你是如何看待生命的?
论证方法
所谓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
论点的正确性和阐述论点内容的方
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
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
和演绎法。
提问:
常见的论证方法、作用及注意事项
例一、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有些人不能不说他不热爱生命,但却不热爱组成生命的“材料”。例如:有的人一杯茶,一支烟,办公室里穷聊天;有的人下棋、打扑克,可以通宵达旦;也有的人为买一件时髦的衣服,从东城跑到西城,耗费上几个半天;还有的年轻人,把大好时光用在花前月下的爱情陶醉中……
诚然,谈天、玩乐、买东西、谈恋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甜蜜事情。但是,把比黄金还要宝贵的光阴淹没在这些事情上,毕竟令人浩叹。任何一个奋发有为的人,是决不肯在庸碌中寂寞终生的,总是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是可以实现的。这里的关键是要珍惜时间,勤奋不息。(甘如《珍惜生命》)
论证方法之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
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
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
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胜
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
不言而喻。
论证方法之例证法
例证法
展示学生作文片段
论证方法之例证法
如何用好例证法: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
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
例二、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蒙田《热爱生命》)
论证方法之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
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
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
证方法。
引证法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
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
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
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
生命是活动。
——卢
梭
※生命,那是自然会
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
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
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论证方法之引证法
如何用好引证法: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
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
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
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
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
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论证方法之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
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
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
为生动。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都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论证方法之喻证法
如何用好喻证法: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
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
2.喻体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做为喻证的
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
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
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
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论证方法之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
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
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
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
此及彼的推理。
论证方法之比较法
运用对比法要注意:
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
【常用论证方法】
论
证
法
要
求
作
用
例
证
法
事
例
典
型﹑新颖﹑真实﹑有针对性;
简要;丰富,点面结合;叙
议
结
合
.
真
实
可
信
有
说
服
力
引
证
法
简要;引
析
结
合
;
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有
说
服
力
增
强
文
采
喻
证
法
比喻恰当
,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生
动
形
象
对
比
法
区别要明显
鲜
明
突
出
点拨:
所有的论证方法都有一个宗旨,就是紧扣
,为
服务。
论点
论点
【补充文段】
我们要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正如
(举例)。
曾经说过:
(引用)。我希望我的生命像
(比喻),至少我的生命不应该___
(对比)。
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
尽管耳聋眼盲,
依然乐观地执着于心不盲,
让生命最终绽放出炫丽的光彩!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交响乐一样铿锵有力
二胡一样低迷不振.
善待生命,我们就要让生命有意义。爱因斯坦说过:“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当你立下汗马功劳时,人们会敬仰你,渴望拥有像你一样的生命。而你靠发不义之财想得到别人的艳羡,只能遭人唾弃。名和利像紫色的罂粟,小巧美丽却身带剧毒,想让它与你一生为伍吗?陆羽不为名不为利,品着清茶洗涤自己的生命,却感染了身边的人们;葛朗台虽然拥有百万家产,却换不回完整而精彩的生命。只有淡泊名利,修身奉献,才能得到完整而精彩的一生。
【高考范文示例】
引证法
喻证法
对比法
例证法
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善待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万事万物,让我们在恬静的生活中以善良的纯情感知生命。
写作练习
请以你所选的词汇与生命搭配作为论点写篇作文,除了必须使用例证法之外,至少再选取一种论证方法。
既要善待生命,就要问问自己:当前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在善待生命的问题上存在什么要解决的问题?生命为什么要善待?善待生命将会怎样?假如不善待生命会怎样?怎样善待生命?用问的方式,引导自己多方面思考,帮助自己打开思路。(共27张PPT)
议论文写作
之写作素材的回归挖掘
写作文的困难一
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感觉脑中空空,无话可写。
解决办法:结合教材,灵活运用,从多角度分析材料。比如:从不同的人物(角色)寻找角度,从事件的几个逻辑阶段寻找角度(起因、本质、过程、结果、对策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风景。
(二)
北风与太阳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北风与太阳的故事。太阳与北风比赛,看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下。北风呼呼地吹,行人把衣领裹得更紧了,太阳放射出温暖的光芒,行人越来越热,自己把大衣脱了下来。
(三)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本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原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风景。
——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团结互助,有助于共同开创一番局面。
(张良
萧何
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
刘邦和张良:刘邦借助张良的足智多谋,在鸿门宴中保存性命,更在以后的楚汉之争中君臣合作,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共同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刘邦取得了天下,张良也成就一番功名,刘邦为张良提供了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张良也助刘邦取得天下,当上皇帝。
——团结互助,有助于共同开创一番局面。
刘邦集团:在鸿门宴中君臣将士上下一心,各尽其职,各施其能,共同对抗项羽集团,最终取得鸿门宴的胜利
项羽集团:范增主张灭刘,项伯主张保刘,项羽犹豫不定,整个集团内部没有统一的方向,没有一致的意见,一盘散沙,最终覆亡是可想而知的。
北风与太阳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北风与太阳的故事。太阳与北风比赛,看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下。北风呼呼地吹,行人把衣领裹得更紧了,太阳放射出温暖的光芒,行人越来越热,自己把大衣脱了下来。
——做事情,采取温和的方式比采取粗暴的方式,更容易成功,更让人心悦诚服。
——用爱的方式让人易于接受。
——做事情,使用正确的方式。
张良做事沉稳内敛,态度温和,向君主提出意见循循善诱,毕恭毕敬,谨守臣子的本份,获得刘邦的信任和重用,也为自己建立一番功业创造了条件。
反观范增,虽然足智多谋,但脾气暴躁,待人处事咄咄逼人,不懂得察颜观色,甚至逾越君臣之间的界线,直接挑战项羽的权威,最终被项羽抛弃,怀才不遇,有志难伸。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本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原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鸿门宴可以说是项羽和刘邦两人的人生转弯点,两人不同的对待方式决定两人命运的不同。在鸿门宴前,刘邦处于被动,项羽是主动。
刘邦:在充满杀机的鸿门宴上,在这个人生的重要转弯处,刘邦沉着应战,忍辱负重,不惜讨好奉承项羽,保存了自己的性命,把劣势扭转成优势,转被动为主动;
反观项羽,在这个除去心腹大患的重要的人生转弯处,却优柔寡断,失去杀刘的好机会,把优势发展成劣势,由主动变成被动。
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适用话题: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发现人才、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
荆轲(《荆轲刺秦王》)
适用话题不怕牺牲、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或逆历史潮流而动,以一个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等道理。
刘邦(《鸿门宴》)
适用话题:机智、知人善任、把握机遇
项羽(《鸿门宴》)
适用话题:鲁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听取别人的意见、沉着冷静
写作文的困难二
写作时感觉积累不够,无法写出语言精美的文段
解决办法:
一、围绕话题或要引证的观点,搜寻教材上的佳词妙句引词摘句在行文中加以灵活运用。
1、人物-名句
–名德
2、人物-事迹
人物-名句
–名德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使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
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使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使我懂得了做人应具备的反抗精神。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人物-事迹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你却不能打败他。”?
每每看到这句名言,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汹涌澎湃的大海上,一只小渔船,一只由一位老渔民驾驶的渔船。老人正用他古铜色的身躯,铁一般的臂膀,挥动着船桨,与鲨鱼搏击。溅起的浪花,洒在老人的身上,射出落日的余辉。这就是桑迪亚哥——海明威笔下的响当当的铁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围绕话题或要引证的观点,依据教材内容。
虚拟环境
巧摹心理
创设情节
旁述评说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茫茫江畔,一袭白衣,披散着长发,一个孤独的背影在血红残阳下渐行渐远。一瞬间,波涛滚滚的江水恢复了平静。而这残阳下的背影却成了秭归江畔永恒的风景。他,就是屈原,一个选择了清波荡漾、选择了“人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民族魂,这是屈原的选择。正是傲骨不驯的人生态度,五千多年来他的人格与名字一直穿越于文明祖国的上空。
心灵一荷塘
月下,秉一支心烛,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轻闻荷花细瓣上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就在这月下,赏玩花间,徘徊池上,看点点流萤,数丝丝落蕊,别有风情。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
小结:
一、结合教材,灵活运用,从多角度分析材料。比如:从不同的人物(角色)寻找角度,从事件的几个逻辑阶段寻找角度(起因、本质、过程、结果、对策等)
二、
1、围绕话题或要引证的观点,搜寻教材上的佳词妙句引词摘句在行文中加以灵活运用。人物+名句+名德;人物+事迹
2、围绕话题或要引证的观点,依据教材内容,虚拟环境,巧摹心理,创设情节,旁述评说。
请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上,文体
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要求,灵活运用教材做为写作素材,写一段文字。
学以致用: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
我准备沿着这条充满神秘的古道去找寻自己幸福的人生,一束极细的光芒从遥远的天际透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那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用心去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着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结束语:我们手里的语文课本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穷宝藏,也是一把历久而又弥新的神兵利器,我们何苦要舍近而求远!在这个讲求事半功倍的高三复习当中,让我们用好我们手中的教材!且用且珍惜!(共18张PPT)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习作目标】??
??
⒈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⒉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⒊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写作指津】
??
一.?记叙文里的记叙??
二.?议论文中的记叙??
一.?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二.?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假如从《水浒》“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的观点出发,这个故事还可作如此定向转述:??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真要比武了,林冲又“寻思”“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
用了不到90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范文揣摩】??
??
精神的伊甸园
??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秩序井然”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欲过马路却颤颤巍巍,我们也可以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
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呢?试想,如果精神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再进步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的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决定着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揣摩提示:
??
思考: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
什么是人文素养?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古今中外三个著名人物的事例,分别择取了庄子的“大无畏”,鲁迅的“尖锐”,海伦?凯勒的“崇高”,以此说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文素养”。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对此,作者又一次运用了排比句式,对“让别人先上车”的“秩序井然”,对扶盲人过马路的“关爱之情”这类芝麻小事却不屑一顾的反面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文明的“异质”,因此人文素养不知不觉离我们远去。??
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看到了文明的“异质”,看到了人文素养流失的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由此论述了“构筑精神的伊甸园”的必要性。??
作者目光犀利,破立有致,转合自然,显示了很好的议论功底。??
【片段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就“爱心能否要求回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给市长写信求助的中年妇女最近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她曾经是一位爱心妈妈,如今为何开口向社会求助?她付出的爱心能得到回报吗???
王艳玲,今年47岁,吉林省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因抚养资助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为“2005年度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2006年度吉林市三八红旗手”,?2007年4月全票当选“全国十大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曾经感动了一个城市的人,最近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母亲病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儿子大学马上毕业需要还清4年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还要替曾经抛弃她而今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儿子希望妈妈帮他找个满意的工作……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这位大姐一筹莫展,几近崩溃。王艳玲想呼吁一下,看看像她这样的人,对社会毕竟有一点点贡献的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她出点好主意,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让她把这个难关渡过去。她说,她也不是想要回报,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