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名师课件
六年级上册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最隆重、最盛大的典礼仪式场面,一起重温那庄严盛大的的历史时刻。
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课后第1题)
群众入场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默读1—4自然段,了解大典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句画下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时间
地点
参会人员范围广
参会人数众多
1
大典前(1—4)
广场形状
按照先横后竖的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布置
红色的宫灯和旗帜衬托了喜庆、隆重的气氛
2
3
感受到会场喜庆、庄严、隆重的气氛
八面红旗
白石桥
天安门城楼
电动旗杆
4
期待典礼
急切、激动
人群
海洋
红旗
波浪
生动地写出参加典礼的人数之多,场面之恢弘
场面一:群众入场(4)
车站人山人海
红旗的海洋
阅读第1—4段,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开国大典前的隆重场面的。
①参会人员范围广,来自各阶层
②参会人数众多
③群众来得早,六点钟就有人入场
④群众热情高涨、整齐有序
大典中(5—13)
5
6
爱戴领袖
热爱新中国
表明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获得了自由和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声音大,气势宏伟
场面二:宣布成立(5—7)
7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两次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感情逐步递进,渲染了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
提示:
1.可以边读课文边想象,感受人们 的心情。
2.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写生动。
这声音传到了农村,传到了田间地头,村前村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呼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
这声音传到了学校,老师们和同学们个个绽开了笑脸,庆祝祖国的诞生。同学们手拿鲜花,挥舞国旗,唱啊,跳啊,表达不尽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愿祖国繁荣富强,越来越好!”校园上空不断回荡着这响亮的祝福话语。
8
表现了人民对国旗的尊重,激动、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表明人民获得解放,从此翻身做主人。
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
场面三:升旗鸣炮(8—9)
9
这两个数字有什么特殊含义?
五十四
我国的五十四个民族(1949年统计)
二十八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二十八年(1921—1949)
9
场面描写
描写了升旗时礼炮轰响、旗帜飘扬、掌声雷动的场面
气氛庄严
情绪高涨
场面四:宣读公告(10)
10
描写了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人们欢呼的热烈场面,表现了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第5—10自然段写了典礼中的几次掌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次
①:下午三点,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第5段)
②:升国旗时,礼炮响起来后(第9段)
③:当听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句话时(第10段)
从中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和爱戴。
在三十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作者为什么只重点突出了毛主席?
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开国大典中最主要的人物,是三十万人中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点”。
小结:选“点”要聚焦典型
场面五:阅兵式(11—13)
11
过渡句,承上启下
整体描写(面)
受检阅部队缓缓入场,气势恢宏
12
阅读第12自然段,说说有哪些部队参加了阅兵式。
“点”的描写
“面”的描写
点面结合
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按照入场顺序,具体写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各兵种方队的特点
点
总体上写各方队整齐划一、雄壮有序
面
点面结合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
一样。
你能从修辞角度说说上面这句话的好处吗?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大的形象和阅兵队伍的威武雄壮,表现了人们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海军
步兵
炮兵师
炮兵师
战车师
战车师
骑兵师
13
群众欢呼
把嗓子都喊哑
把手掌都拍麻
不断欢呼鼓掌
还觉得不能够
无比激动
无比喜悦
有了自己的军队
无比自豪
默读第5—13段,对比大典中前三个场面和阅兵式中的“点”“面”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对比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5—10)
阅兵盛况
(11—13)
前三个场面中“点”的描写分散,阅兵式中“点”的描写很集中。
前三个场面是一点一面,阅兵式是一次罗列多个点。
点面结合中,不仅“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点面的组合方式也可以富有变化。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阅兵式的庄严?
海军
着装统一
步兵
齐步行进
炮兵
一字形前进
战车师
整齐前进
挺胸站立
骑兵师
五马并行
完全一致
空军
飞机人字形飞过
气势磅礴、恢弘庄严
14
场面六:群众游行(14)
动作、语言描写
动作、语言描写
表明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幸福感。
从群众队伍入场到群众游行,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来?
时间顺序
早上六点钟
到了正午
下午三点整
阅兵式开始
阅兵式完毕
晚上九点半
傍晚
15
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红流
游行队伍
喻指
这句话一语双关,不仅指火把发出的光照亮了整个北京城,还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大典前(1—4)
人员广泛
开国大典
大典中(5—13)
大典后(14—15)
激动
自豪
场面热闹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盛况
——群众游行,光明充满北京城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突出了典礼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展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提示:
①通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②具体说说每一部分描写了哪些场面;
③按照顺序把这些场面串联起来;
点击见答案
过程示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典礼。早上六点起,群众就开始入场。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着是升国旗,奏《义勇军进行曲》。升旗后,毛主席宣读公告,之后是精彩的
阅兵式。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各兵种方队,还有空军。阅兵式结束后,群众开始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课后第2题)
提示:
①课文先写检阅部队的人员安排;
②然后写阅兵式的热闹场面;
③最后写群众欢呼的场面;
点击见答案
此外,“由东往西,缓缓进场”“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是“面”的描写,各方阵出场是“点”的描写。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受,又能突出特点。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提示:
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表达的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体会这些句子带给你的独特感受。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参考答案:从“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等描写可以感受到会场的环境布置,也能衬托出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参考答案:把人群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参加典礼的人数之多,展现了一幅万民欢腾的热闹场面,从群众入场时广场气氛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场面气势恢宏,气氛热烈。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参考答案:写阅兵式上观众鼓掌、欢呼的情景。“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用夸张手法表现了群众热情、激动的心情。
句子示例: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交流示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并强调了“宣告”和“声音”的“庄严”与“雄伟”,突出了新中国的成立对全中国的震动,以及全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感到激动的心情。
形容场面热闹的四字词语
张灯结彩 欢声雷动 载歌载舞 热火朝天
车水马龙 人声鼎沸 门庭若市 人山人海
高朋满座 摩肩接踵 灯火辉煌 锣鼓喧天
词语积累
表现爱国主题的诗句
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 王昌龄《出塞》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游《示儿》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选词填空。
汇集 聚集
几个队员( )在一起,商量怎样才能快速提高球队的成绩。
丁字形的广场( )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队伍。
大海是由千万条溪流( )而成的。
聚集
汇集
聚集
1.
2.
3.
矗立 肃立 挺立
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
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肃立
矗立
挺立
1.
2.
3.
二、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ōu dū) 飘拂(fú fó) 差不多(chā chà)
直奔(bēn bèn) 电钮(liǔ niǔ) 乘车(chén chénɡ)
外宾(bīn bīng) 距离(jǔ jù) 瞻仰(zhān zān)
三、完成《开国大典》的思维导图。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群众入场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观看《开国大典》这部电影,感受当时隆重、庄严的现场气氛。
请你试着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下学校运动会上接力赛的场面吧。
1.
2.(共42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名师课件
六年级上册
1949年10月1日——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这一天,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你们能想象当时的盛况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见证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李普(1918-2010)
生平介绍:原名李前管,李普是他在《新华日报》撰稿的笔名。1949年10月1日,随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报道了开国大典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主要作品:《开国大典》《我们的民主传统》《开国前后的信息》《记刘帅》等。
1949年,新华社特派记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30万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李普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并创作了《开国大典》这个作品。
背景资料
我会写
(政府)
(首府)
(栏目)
(汇集)
(阅览)
(爆发)
(灯盏)
(宾客)
(制度)
政
府
宾
阅
制
坦
栏
汇
爆
盏
(坦白)
距
(距离)
隆
(隆重)
(宣言)
宣
射
(射击)
点击生字,播放动漫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攵
组词:政府 政治 政权
造句:环保局是政府的职能部门。
书写指导:左右等宽。“正”的末笔横变成提,“攵”的撇和捺要舒展。
zhèng
点击播放
重点字讲解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广
组词:政府 官府 首府
造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书写指导:“付”左窄右宽。“寸”的横
笔从竖中线起笔,右端超出“广”。
fǔ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宀
组词:嘉宾 来宾 外宾
造句:结婚典礼上,总是宾客盈门。
书写指导:上下结构。下部“兵”的最后
一笔是点。
bīn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木
组词:石栏 栏目 栏杆
造句:我们不要随意攀爬栏杆,这很危险。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木”写得瘦长,
捺变点;“兰”的最后一横要写长一些。
lán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氵
组词:汇集 汇报 汇聚
造句:小溪的水汇合在一起
流向大海。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竖折写成直角,收
笔时要顿笔。
huì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火
组词: 爆发 爆炒 爆竹
造句:为了净化空气,现在
国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火”捺变点,“暴”
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下边不要写成“水”。
bào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宀
组词:宣誓 宣传 宣布
造句:校长宣布春季运动会正式开幕。
书写指导:宝盖稍宽,第一笔的点写在竖
中线上,最后一笔横长而平。
xuān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皿
组词:灯盏 茶盏
造句:星星像一盏盏小电灯,在空中闪烁。
书写指导:上半部分“戋”不要少写一点。
zhǎn
点击播放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门
组词:阅兵 阅读 检阅
造句:我们要养成爱阅读的
好习惯。
书写指导:结构紧凑,先写“门”,再写
“兑”。“兑”下边是“儿”。
yuè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刂
组词:制服 制定 制度
造句: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
章制度。
书写指导:左宽右窄。左边第二横稍长,
竖 的起笔要顿笔;“刂”竖钩挺直。
zhì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土
组词:坦克 坦荡 平坦
造句:父亲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土”最后一笔变
提,“旦”的最后一横写得长一些。
tǎn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足
组词:间距 距今 距离
造句:天津距离北京约有一
在二十公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足”的撇变竖,捺
变提;“巨”的横笔稍向上倾斜。
jù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阝
组词:隆起 轰隆 隆重
造句:中秋节在我国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是“夂”,下边
的短横不要忘。
lóng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身
组词:放射 射线
造句:射击场上,哥哥的枪
法很准,几乎枪枪命中。
书写指导:左右基本等宽。“身”的最后一
笔不出头。
shè
点击播放
坦
隆
不要丢了横
不要写成横
注意红框部分,不要写错哦
多音字
(lóng)隆重 隆冬
(lōng)黑咕隆咚
隆
辨析
在“轰隆”“黑咕隆咚”等词语里读lōng,其他情况一般读lóng 。
例句
隆(lóng)冬腊月的夜晚,窗外黑咕隆(lōng)咚的。
由弓和表示箭的矢组合而成,合起来表拉弓射箭之义。
趣识字——射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楷书
在弓箭的右边加了一只手。
规范化
简化
解词义
①聚集。( )
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
③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
④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 )
⑤庄重而严肃。( )
⑥恭敬庄严地站着。( )
汇集
爆发
排山倒海
就位
庄严
肃立
辨一辨
相同点:这两个词都有“突然发生”的意思。
不同点: ①“爆发”用于具体事物,如火山,也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运动、力量、情绪等。②“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 暴发
火山爆发
山洪暴发
相同点:这三个词都有“把事情告诉别人,让别人知道”的意思。
不同点: ①“宣告”多用于重大事情,带有庄严、严肃的色彩。②“宣读”指在集会上向群众朗读(布告、文件等)。③ “宣布”多用于强制性或约束性强的事,适用范围较广。
宣告 宣读 宣布
辨一辨
相同点:这两个词都有“看”的意思。
不同点: ①“瞻仰”指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②“参观”指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瞻仰 瞻望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梳
理层次。
2.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
叙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1
2
3
4
第一部分(1-4):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介绍了典礼开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大典前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二部分(5-13):大典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并宣读公告,进行阅兵式。
大典中
14
15
第三部分(14-15):阅兵式完毕后,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大典后
时间顺序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初读课文后,开国大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隆重的、热烈的、庄严的。
隆重
热烈
庄严
一、选词填空。
宣告 宣读 宣布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典礼开始。
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宣读
宣布
宣告
1.
2.
3.
瞻仰 瞻望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从山脚抬头( ),只见四周绿树成荫,一排排房屋掩映在树丛之中。
人们肃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人民英雄纪念碑。
瞻仰
瞻望
瞻仰
1.
2.
3.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 起来。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 起来。
雄伟
庄严
欢呼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欢跃
庄严
雄伟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庄严的
排山倒海的
掌声
宣告
声音
雄伟的
雷鸣般的
热烈的
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