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素材(2课时,40+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素材(2课时,40+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19:18:57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名师课件
六年级上册
这些图片中的人物你们知道吗?在抗日战争中,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被人们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让我们怀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之情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他们保家卫国的壮举。
沈重(1915—1986)
主要作品:《神枪手李殿冰》《冷落了的大亚公司》等。
生平介绍:浙江人,新闻记者。1941年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了《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这篇通讯后被改编为《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军集结兵力,进犯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区某团七连负责防守狼牙山。经过连续奋战,敌人受到了重击。但是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将连队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六班的五位战士担任掩护任务。他们为了给部队转移争取时间,把敌人引向了狼牙山顶峰,后舍身跳崖,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颂歌。
背景资料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亦称晋察冀边区。位于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部分地区。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留下的部队在聂荣臻的率领下,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根据地在八十余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部队发展到约十万人。
狼牙山,古称郎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距县城36千米,由5坨36峰组成。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993年5月,狼牙山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月,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狼牙山
我会写
(敌寇)
(副将)
(子弹)
(抡刀)
(沸腾)
(贯彻)
(悬崖)
(石榴)
(山涧)
(冰雹)
(屹立)
(愉悦)
(下棋)
(委屈)














点击生字,播放动漫














识字游戏
摘桃子
kòu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宀
组词:日寇 敌寇 草蔻
造句:这次战役使日寇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书写指导:上小下大。“攴”的最后一笔变成点。“攴”不能写成“支”。
点击播放
重点字讲解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刂
组词:副职 副手 副班长
造句:他上周去商场配了一副眼镜。
书写指导:左宽右窄。“田”的横折的折笔要带回钩。右部竖钩要长。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木
组词:手榴弹 榴莲 石榴
造句:班长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人。
书写指导:左窄细,右宽扁 。“木”的捺
变成点。“留”的第一笔是撇。
liú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弓
组词:手榴弹 子弹 炮弹
造句: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护了战友。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单”的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dàn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扌
组词:抡拳 抡棒 抡棍
造句:小军用尽全力抡斧头,砸向木头。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仑”的第三笔是
撇,最后再写竖弯钩。
lūn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贝
组词:贯通 一贯 贯彻
造句:他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书写指导:上下写紧凑。上部要注意笔顺,
下部“贝”最后两笔是撇和点。
guàn
点击播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木”的最后一笔
捺变点,注意“其”的中间有两横。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木
组词:下棋 跳棋 围棋
造句:爸爸很喜欢下围棋。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心
组词:悬案 悬赏 悬挂
造句:弯弯的月亮正悬在夜
空,美丽极了。
书写指导:上长下短。第五笔横稍向上倾斜。注意“县”中是两横。
xuán
点击播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部的“氵”要写
成弧形,右部的“弗”要写宽。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氵
组词:沸点 煮沸
造句:观众席上沸腾起来了,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fèi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氵
组词:山涧 溪涧 深涧
造句: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唱出了一支美妙的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部的“氵”要写
成弧形,右部“间”起笔在竖中线左边。
jiàn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雨
组词:雹子 雹灾 冰雹
造句:这场冰雹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书写指导:上扁下窄。“雨”字头四点分列竖中线左右;“包”最后一笔伸展包上。
báo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山
组词:屹立 屹然不动
造句: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
书写指导:左窄小右宽大。最后一笔横折弯
钩写舒展。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忄
组词:悦目 不悦 悦耳
造句:农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八笔横写在横中线
上,最后一笔竖弯钩要舒展。
yuè
点击播放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尸
组词:屈服 屈从 委屈
造句:妈妈们错怪了他,他觉得很委屈。
书写指导:半包围结构,“尸”要包住“出”,注意“出”稍靠外。

点击播放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辶
组词:迈步 年迈
造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年迈的老人让座。
书写指导:“辶”的捺为平捺,要“一波三折”。
mài
点击播放



不要多写一横
中间有两横
不要写成支
注意红框部分,不要写错哦
多音字
辨析
读l%n时,表示手臂用力挥动;读l^n时,表示选择,选拔。
例句
①他正抡(l%n)起铁锤打炮眼。
②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在为国抡(l^n)材。
多音字
(l%n)抡刀 抡起
(l^n)抡材

多音字
(dàn)子弹 手榴弹
(t2n)弹力 弹性

辨析
表示“可以用弹(t2n)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东西”时,读dàn ;其他情况一般读t2n 。
例句
这把弹(dàn)弓的皮筋很有弹(t2n)性。
多音字
(běng)绷劲 绷着脸
(bēng)紧绷 绷带

辨析
表示“板着”“强忍住”时读běng ;表示“张紧,拉紧”“粗粗地缝上或用针别上”时读(bēng) 。
①(地势)险峻而处于要冲。( )
②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
③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④形容情绪高涨、激动。( )
全神贯注
险要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解词义
⑤从高处往远处看。( )
⑥意志坚强,不可动摇或摧毁。( )
⑦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
⑧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
⑨气魄大;勇往直前。( )
坚强不屈
眺望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豪迈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惊天动地 舍本逐末 翻来覆去 声东击西
口是心非 扬长避短 大同小异 深入浅出左顾右盼 异口同声 举足轻重 今非昔比
词语积累
斩钉截铁 壮士断腕 毅然决然
大刀阔斧 当机立断
昂首挺胸 斗志昂扬 高歌猛进
龙精虎猛
表示果断的四字词语
形容斗志的四字词语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划分段落。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1
2
3
4
5
6
7
8
9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部分的意思,概括小标题。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第 自然段):英勇跳崖。
1
2
3
4-5
6-9
课文中的五壮士分别指谁?他们做了
什么?
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他们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跳崖。
悬( )绝壁

一、补充词语并填空。
( )首挺胸
粉身( )骨
横七( )八
全神( )注
斩钉( )铁





1. 、 、 是
描写五壮士的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2. 、 是描写日寇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昂首挺胸
斩钉截铁
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
全神贯注
rì kòu
shǒu liú dàn
xǐ yuè
xuán yá
( )
( )
( )
( )
fèi téng
yì lì
( )
日寇
手榴弹
悬崖
沸腾
屹立
喜悦
(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
全神贯注
jiān qiáng bù qū
( )
坚强不屈
二、看拼音,写词语。
接受任务—( )—( )
—( )—英勇跳崖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三、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课下通过看书、看电影、访问、查资料等方式,围绕表示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关键词“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等内容查阅背景资料,了解事件发生的基本背景,感受五壮士体现出的伟大精神。(共47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名师课件
六年级上册
1
时间
地点
背景
“集中兵力”“大举进犯”表明敌人兵力强大,来势汹汹,与下文承担掩护任务的五位战士形成对比,敌众我寡,任务非常艰巨。
第1段:接受任务——见壮心
2
群体描写
“痛击”“有计划”“引上”等写出了五位战士的有勇有谋。
机智镇定、沉稳果敢
英勇无畏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拼尽全力
2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第2段:痛击敌人——见壮行
第二段最后一句中,描写敌人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描写敌人的情况,既表明敌人损失惨重,又从侧面衬托了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
阅读第二段,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接受了什么任务?
五壮士在敌人大举进犯,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接受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
这样的形势下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体现出五壮怎样的精神
勇担重任、不怕牺牲
第二自然段开头对五位战士的概括描写和战斗场面的概括描写就是一个面。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也就是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叫“点面结合”。
小结:
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既给人以整体感,又突显了人物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课后第3题)
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
他们选择了哪一条?
为什么?


3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表现了班长的坚毅果敢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定决心。
3


暴露群众和连队主力
牺牲自己,掩护群众和连队

绝路
第3段:引上绝路——明壮志
3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战士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为什么他们还紧跟着?
体现了战士们对班长所作决定的认同,舍生取义,为了保证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敌人一网打尽。
4
点击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为下文写它的重要性埋下伏笔。
4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石头砸得很密集,非常迅猛有力,表现了战士们仇恨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第4段中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原因是什么?
五位战士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履行了职责,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但为了人民的利益,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英勇跳崖,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点击返回
对比阅读,下面哪句话表达效果更好
②拾起一块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扔!
②句好,更能表达出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和英勇杀敌的气势。
①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例: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刘翔像离弦的箭一样,带着必胜的决心,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向终点冲去。
照样子,写句子。
朗读本段时,语速渐快,读出战斗时的紧张感。“抢”“夺”“举”和两个“砸”字要重读,读出战士们英勇杀敌的气势。“用石头砸”读出班长对敌人的仇恨。
朗读指导
5
动作描写
写出了马宝玉动作的干脆利落,表现了他的果断、英勇,以及对敌人的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照应上文的“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突出了班长的智慧,点明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的重要作用。
第4-5段:顶峰歼敌——看壮举
点击
写出了战士们顺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
群体描写
语言描写
6
写出了班长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勇于牺牲的精神。
6
第6段中的“望望”和“眺望”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上句中的“眺望”指向远方看,表现了五位壮士看到群众和连队安全转移后的欣慰之情。“望望”表现了五位壮士对敌人的蔑视。
点击返回
7
8
9
语言描写
群体描写
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7
8
9
语言描写
群体描写
“坚强不屈”和“惊天动地”赞扬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
第6-9段:英勇跳崖——感壮言
默读第2—9自然段,找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地方,聚焦“点”比较异同。
内容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第2自然段
第3—9自然段
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逐个描写,罗列多个点
具体描写,点面交织
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顽强歼敌,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 )→( )→( )→跳下悬崖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朗读时注意,在坚定果敢的语气中带着对敌人的痛恨,显示出五壮士的英勇无畏。五壮士的壮举是他们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的表现,要读出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
朗读指导
思路点拨
讲故事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小标题把故事串联起来,深有感触的地方详细讲,还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这样你讲的故事才更有画面感。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六班班长马宝玉等五名战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他们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把敌人引向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五位战士居高临下,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到达峰顶后,马宝玉先
让大家用石头砸,然后使出浑身力气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扔向敌人。顿时,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非常高兴。最后,他们相继从悬崖往下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
····
·
马宝玉说话时“斩钉截铁”的语气和他简洁但坚定的语言“走”,让我们感受到作为班长的他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坚决果断、毫不犹豫。通过“热血沸腾”,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们对班长所作的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
··
····
·
从“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的动作描写可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用石头砸”的语言描写可感受到他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
句子示例: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交流示例:第一个跳崖的壮举和“砸”
“走”“跳”等动词写出了班长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身先士卒的精神品质。
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点击见答案
描写战争的诗句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唐 卢纶《塞下曲》
2.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唐·李颀《古从军行》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 王昌龄《出塞》
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一、按要求写句子。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缩句)
壮士眺望着方向。
2.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人。(写三个连续的动作)
3.五壮士向顶峰攀登。五位壮士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用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他一进门就扔下书包,还没换鞋就去开冰箱找冷饮。
示例:敬爱的战士们,你们为了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安全,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你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为了纪念五位壮士,易县人民政府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说些什么?
1.在网上找到《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看一看,感受人物形象和人物精神。
2.请你细心观察学校运动会上激烈的比赛场面,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