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 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交通工具,你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学生交流)
小结:骑自行车、坐汽车、火车,飞机……时人和车的移动都是一种运动,其实生活中人和物体经常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不过他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有可能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二、 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 引出课题。
谈话:课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相同吗?请你们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运动方式。
(播放ppt。)
提问:回忆刚才你们看到的图片,再想想你们做的手势,能把它们按运动的方式分分类吗?
( 学生可能将乘火车、坐缆车的图片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的;游乐场的两张图片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
如果学生在分类的同时说出平移、旋转这两个词,教师直接给予肯定,并板书:平移、旋转。
如果没有出现平移、旋转这两个词,教师讲述:像缆车这样运动的就是平移;像摩天轮这样运动的就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把课题补充完整)
2.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提问:现在谁能说说平移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沿直线移动)
谈话:旋转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提问:摩天轮在旋转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动呢?有没有不动的地方?(让学生到屏幕上指出不动的地方)摩天轮旋转时哪个地方不动?那始终的指针是不是也是旋转运动,钟面哪个地方不懂呢?
小结:旋转都是物体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板书:绕定点转动)
3. 完成练习题。
出示题目。
谈话: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判断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找同学回答)
4. 举例。
提问:除了这些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外,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学生举例)
三、 探究平移方法
1. 以“点→线→面”的方法,探究平移的类型。
电脑出示:小房子平移图。
提问:小房子搬到了格子网里的另外一个位置,老师问动物园里的小朋友小房子是怎么移动的,小牛、小虎和小蜜蜂分别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你们看看他们谁说的对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 都不对,是向前平移。(教师指出:一般情况下,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
② 小牛对。
③ 小蜜蜂对。
……
谈话:那么到底是平移几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房子卡片,在方格图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几格。
学生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果。
谈话:我们用移图的办法研究了平移的距离。(板书:方法:移图)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准确地得到结果,但是比较麻烦,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小房子的一部分,例如一条线或一个点来研究呢?请同桌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并板书:移线、移点。
谈话:这个点在平移前是房子最右边的点(课件演示),那么它会平移到哪儿呢?(学生指出后,课件演示)平移后它还是房子最右边的点,像这样的两个点,我们称它们为小房子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你还能找出一组对应点并数出中间有几格吗?再找一组试试看。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谈话:看来,图形平移前后相对应的点的距离相等,这是图形平移的又一个特点。(板书完整:对应点等距离)
谈话:我们还可以找小房子的一部分来进行平移。(PPT演示)
小结: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要观察该图形上的任意一个点或一部分的平移过程就可以了。
谈话: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了平移6格,那么判断错误的同学能说出错误的原因吗?(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纠正)
谈话:观察小房子的图形,在平移前与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以及图形自身的方向都没有变。
3. 练习。
谈话:跟老师一起来看课件上得三幅图,我们来判断一下他们是平移还是旋转。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画“○”。
四、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 探索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
让同学们拿出教材。
谈话:方格纸上有一个三角形,要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你们打算怎样画?先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再试着在第3页的纸上画一画。
提问: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法?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画法有: ① 先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6格,再将三个点连线。② 先把一个点向右平移6格,再根据三个点的位置画出另外两个点,最后连线。③ 先把一条线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这条线段的位置画出图形。
……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各种不同的画法。
2. 练习。
谈话: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判断得也很准确,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做几道练习题(出示PPT)师生共同完成。
五、 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六、 课后作业
布置课本上得习题内容
【总结】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二是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
教学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让同学们在观察的同时用手势比画运动状态,体会运动方式的变化,继而再思考同类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先发现平移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再组织观讨论摩天轮、时钟转动时有没有不动的地方,发现旋转是物体绕定点转动。是同学们经历“图像感知—动作把握—言语表述”的过程,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就有了较深入的思考。有了这种思考,对于两种运动方式的判断就会建立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上。
教学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格数,先让学生观察静态画面,出现不同的看法,形成认知冲突;再让学生用实物图形操作,然后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从而使学生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图形中的线段和点平移的格数,发现图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点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数。这一认识为使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距离的判断形成“面—线—点”的简化,也为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供了依据及方法的指导。这样,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