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2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4-25 22: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小狗、小车、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小车的照片;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4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给小狗“拍照”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二、 合作探究
  1. 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老师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结果。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2. 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2. “想想做做”第3题。
3、分组观察四本语文读本,反馈结果。
4、观察小车,反馈结果。
  四、 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