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5 22:2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洗礼,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参与创建了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参与筹划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从1978年以后,他成为中共的主要决策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1904---1997)
阶 段 主要革命活动
留 学 生 涯
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建 国 初 期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加入共产主义小组,走上革命道路。
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左倾”打击,遵义会议后第一次“进”
1940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
刘邓大军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解放西南,和平解放西藏
一落: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一起: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平反,邓小平得到了晋升,被正式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二落:
“文革”初期,被扣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1969年被下放
二起:
1975年周恩来病重,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三落:
三起:
全面整顿文革错误,为毛泽东所不容;“天安门事件”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四人帮”倒台后再次复出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
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
人民民主专政是保证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思想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本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
(4)1987年又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步走: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 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 实现小康。
第三步: 基本实现现代化。
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小结: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发展三步走。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南巡讲话(1992年)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姓“社”、姓“资”大讨论:
1986年6月,《经济日报》上刊出了长篇通讯《关广梅现象》和《本溪市委、市政府的一封吁请信》,文章以“本溪出了个关广梅”开头,既描写了关广梅实行改革过程中取得的种种成绩,更真实地反映了她在改革中面临的阻力和困惑。并在随后通过多篇深度系列报道,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商业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租赁和租赁群体的经营方式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即所谓姓“社”、姓“资”的大讨论。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2)南巡讲话内容(主要精神,四句):
①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②特区姓社不姓资;
③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④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方谈话”核心: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是否姓社三标准
③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二、邓小平理指导地位的确立
1、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
2、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3、党的基本路线要一百年不动摇。
4、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於试验。
5、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3) “南巡讲话”历史意义: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二、邓小平理指导地位的确立
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旗帜
2、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邓小平理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邓小平理指导地位的确立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并写入党章。
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①形成标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逐步形成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拉开
在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③形成完整体系(成熟标志):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 (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指导地位)
④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使用“邓小平理论”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理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
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党的领导:坚持中共的领导核心
依靠力量:工人、农民、知识
分子,各族人民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97年2月19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也即将回到中国人民怀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他的角膜也贡献出来了,遗体也捐作医学研究,最后,骨灰也撒到祖国的大海里去。他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小平语录摘选
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邓小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与建国之父毛泽东并列的“中兴始祖”肯定将名垂青史。
     ——《共同社》
邓小平把中国带出了落后与孤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父。
                    ——《德新社》
三、评价邓小平
1、革命时期
他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率军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建国初期解放西南,主政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
大量工作;
三、评价邓小平
2、建设时期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改革 开放,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4、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导下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逐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三、评价邓小平
3、全面评价邓小平
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为已任。
勤奋好学,积极探索,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结合实践不断检验、完善和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不盲从迷信权威和经验。
4、伟人的优秀品质
三、评价邓小平
小 结
邓小平
理论
毛泽东思想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请回答:三次历史性的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谈三次历史性变化的意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两次飞跃:
第一次是
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是
邓小平理论。
三次历史性的变化:
辛亥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
为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奋斗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思想和模式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欧美模式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道路
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
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