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
1.
下列物质中不是声源的是
?
A.
飞行的蜜蜂
B.
运转的马达
C.
张紧的橡皮筋
D.
演奏的乐器
2.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
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
鼓
B.
萧
C.
琵琶
D.
锣
4.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塔塔”声
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5.
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
鱼缸
空气
水
鱼
B.
空气
水
鱼
C.
鱼缸
水
鱼
D.
水
鱼
6.
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
C.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
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小球被弹起
B.
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C.
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D.
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
8.
某人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自来水管(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最多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
A.
次
B.
次
C.
次
D.
次
9.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最终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主要说明了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
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10.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大叫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距离了。如果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
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A.
高山距我们
B.
高山距我们
C.
高山距我们
D.
高山距我们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5分)
1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
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声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2.
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如图所示),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
?
和
?
都能传声。
13.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中涉及的声源分别是
?、
?、
?。
14.
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
产生的。我们可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
中传播。
15.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人自己的耳朵。
16.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17.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18.
观察如图情景。
(1)(图甲)喇叭放音时,纸盆上纸屑“翩翩起舞”说明
?。
(2)(图乙)用细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细线,能实现
间通话,这表明
?。
(3)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表明
?。
(4)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19.
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
?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
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
。(声速取
,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20.
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
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测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
。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求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
1.
C
2.
A
【解析】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A正确。
3.
B
4.
C
5.
C
【解析】敲击玻璃鱼缸,鱼缸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从题中提供的条件可知声音传到鱼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鱼缸、水到鱼,一条是鱼缸、空气、水到鱼。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大,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大。
因此,通过固体或液体传声的速度较大,鱼能很快作出反应,故使鱼立即受到惊吓的声音的传播途径是鱼缸
水
鱼。
6.
D
【解析】真空不能传声,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7.
C
【解析】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发声体振动。
A项中,小球被弹起是音叉振动的结果。
B项中,由于钟的振动连带铅笔振动,所以会画出锯齿状的曲线。
D项中,纸屑跳动是由于音箱振动造成的。这些实验都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只有C项是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8.
C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振动而发声,声音分别通过空气(气体)、水(液体)和铁管(固体)进行传播,由于传播速度不同,在铁管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因此,
次声音之间有时间差,另一端的人最多可以听到
次声音。
9.
B
【解析】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最终听不到声音。这就说明没有了介质,只有振动,声音不能传播,B选项正确。
10.
A
【解析】利用回声测距离,声音的速度一般取
,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物再反射回发声者,通过的距离为发声者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的两倍,所以距离
,故选A。
11.
C,
D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所以A选项错误;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B选项错误;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C选项正确;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所以D选项正确。
12.
固体;气体
13.
空气;马的声带;水
14.
振动;空气
【解析】琴箱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声音被琴箱传出,又通过空气的传播进人听者的耳朵,这说明固体(琴箱)和气体(空气)都能传声。
15.
产生;传播(可以互换位置)
【解析】“掩耳”只是把自己的耳朵堵住,不让声音进人自己的耳中,而铃仍响,声音仍然传播,所以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也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
16.
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声
【解析】图甲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图乙中右边音叉振动,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而两者之间只有空气,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17.
大地比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快
18.
(1)发声体在振动;
(2)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3)细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4)棉线无法随声音振动,也就不能传声了
19.
振动;
【解析】不同的云团放电时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而发出雷声。由
可得,闪电处距人的距离是
。
20.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
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时间
,
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
。
第1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