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部分区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部分区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16 18:34:32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部分区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的M、N两条山脉中(  )
A.M山脉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
B.M山脉位于我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上
C.N山脉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
D.N山脉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2)图中的阴影区域属于(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3)图中的P省区是我国(  )
A.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 B.壮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C.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 D.回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2.(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下图是我国某能源工业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能源工业可能是(  )
A.核能发电 B.火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水力发电
(2)图中P地没有布局该该能源工业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封闭 B.气候干旱 C.森林缺乏 D.土壤贫瘠
(3)沿海地区发展该能源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资源丰富 ②空间广阔 ③工业发达,技术力量雄厚 ④水源充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流过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的河流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2)甲、乙、丙三条河流中(  )
A.甲河流最最小,丙河最大
B.乙河含沙量最大,丙最小
C.甲河汛期最短,丙河最长
D.丙河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甲河最小
(3)上图中丁河水能资源丰富,但河上水电站却很少,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开发难度高
B.水流过急,不宜开发
C.技术水平低下,难以开发
D.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电力需求小
4.(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017年4月4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读某月西太平洋副高及我国雨带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清明节期间,我国雨带一般推进到图中(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降水类型多为(  )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3)图中天气系统出现时(  )
A.南极科考活动繁忙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西北地区寒冷干燥
5.(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运营,曾让刘伯温感叹“云贵万重山”的贵州迈入了高铁时代。读贵广高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制约贵广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技术因素
(2)贵广高速铁路的突出作用是(  )
A.加大煤炭、有色金属资源的输送量
B.加强了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联系
C.推动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D.扩大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6.图示区域(  )
A.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受地形影响,a→b→c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D.受洋流影响,a→b→c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
7.下表示意c所在地区1987-2007年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据此可推测c所在地区(  )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其他  
1987年 50.3% 32.4% 10.3% 0.5 % 0.8% 5.7%
2007年 20.5% 10.8% 15.4% 35.3% 15.2% 2.8%
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单产提高
②人口增加,生态环境恶化
③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改善
④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年等降水量产生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西南季风 B.地形、东南季风
C.洋流、东北季风 D.洋流、西北季风
(2)图中城市主要分布(  )
A.平原 B.河谷 C.绿洲 D.高原面
(3)图示区域的清洁能源有(  )
①太阳能 ②地热能  ③潮汐能 ④水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被称为崛起的“金三角”。三个城市人口只占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011年的GDP却占全自治区的一半,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带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 ②南北跨度大,热量条件差异大 ③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水分条件差异大 ④东西跨度大,水分条件差异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图示区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 ③科技水平高 ④水资源丰富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3)图示区域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湿地锐减
10.(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台湾岛东部与西部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据观测,台北冬季降水比较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活动频繁,形成降水 B.东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C.沿岸洋流水温高,蒸发水汽多 D.西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3)台湾比较丰富的资源有(  )
A.渔业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
B.油气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
C.耕地资源、油气资源、农林资源
D.水力资源、耕地资源、渔业资源
二、综合题
11.(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4月16日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该规划有利于加快长江中游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
(1)说明图示区域的地形分布特征。
(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经济的突出优势。
(3)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指出该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
12.(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随着其资源的深度开发,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下图为黄河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描述图中3500℃积温等值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 “三个基地”的资源条件。
(3)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
13.(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区,丝绸之路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北五省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下图为西北五省区域示意图和新疆喀什农业结构图。
(1)喀什的农业结构为   、   为主,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2)喀什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发展重工业的资源条件优越,但是当地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轻工业,简述其原因。
(3)甘肃拟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发电,简述其原因。
14.(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区以西20km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东西延伸,还可以看到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长城遗址。下图为沙坡头景点示意图。
(1)简述沙坡头景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分析该地长城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因。
15.(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网箱养鱼是推进淡水养殖业朝着集约化目标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非常适合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面使用,以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同时,拥有产量高而投入少的优势,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一大发展趋势。但近年来,随着网箱养鱼的大范围推广,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说明网箱养鱼对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3)D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政区与民族;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中国的南方地区;中国的北方地区
【解析】【分析】⑴读图,根据图示山脉的走向和地理位置可以判断,M为秦岭、N为太行山;秦岭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B正确,A、D错误;太行山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没有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C错误。故答案选B。
⑵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南连秦岭,北抵内蒙古高原。故选C。
⑶图中的P省区是我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的民族为回族,是回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故答案选D。
故答案为:(1)B(2)C(3)D
【点评】试题以我国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我国行政区划的分布和主要的地形以及地理分界线。考查学生看图提取信息能力。
2.【答案】(1)C
(2)A
(3)D
【知识点】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农业与工业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工业分布位置判断,该工业集中在沿海和北方地区。核能发电业应靠近应该集中在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的地区,A错。
火力发电不会集中在沿海,B错。
我国沿海地区盛行海陆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力资源丰富。北方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风能丰富,所以可以布局风力发电,C对。
水力发电应该集中在水能丰富地区,不会集中到地广人稀的草原、荒漠区,D错。
(2)结合上题可以分析风力发电,图中P地是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风力小,所以不适合风力发电,A对;
气候干旱、 森林贫乏、 土壤贫瘠与风力发电关系不大,BCD错;
(3)沿海地区发展风力资源丰富,海边空间广阔,工业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有利于风力发电,水资源与风力发电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 :(1)C;(2)A;(3)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和我国地理差异性。学生要熟悉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结合各地的资源条件分析我国主要的工业分布条件。
3.【答案】(1)A
(2)C
(3)D
【知识点】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考查地势阶梯。甲和乙河都流经三个阶梯,丙河流经第二、三阶梯。A项正确。故选A。
(2).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流量:甲河最小,乙河最大。A项错误。含沙量:甲河最大,丙河最小。B项错误。汛期:丙河最长,甲河最短。C项正确。季节变化:甲河最大,丙河最小。D项错误。故选C。
(3)考查水能开发条件评价。丁河水能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对能源需求量小且远离消费市场。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A(2)C(3)D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水文特征的描述及影响因素:①河流径流量大小。取决流域的气候类型、流域面积及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②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③含沙量大小。决定于流域内地势起伏、地面植被及土质等状况; ④有无结冰期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⑤有或无凌汛现象。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由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⑥有无地上河。泥沙淤积严重,人类筑堤束河。⑦水力资源。丰富程度。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和降水。
4.【答案】(1)A
(2)B
(3)C
【知识点】暖锋;准静止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⑴4月份,我国雨带刚刚登陆,位于我国华南地区,选择A。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是唐代诗人杜牧在池州时所作的清明时节池州的景象。反映我国东南地区春季受暖锋影响而出现降雨;此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 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降水大,降雨时间短,选择B。
⑶图中天气系统为副热带高气压,出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正值7、8月份,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气候寒冷,不适宜 南极科考活动,A错;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6月,B错;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对;
我国西北地区高温,D错。
故答案为:(1)A(2)B(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生要熟悉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掌握世界地理主要知识。
5.【答案】(1)A
(2)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⑴贵广高速铁路穿越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所以影响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选择A。
⑵高速铁路是客运专业,主要是客运,不运输货物,A错;
不经过华东地区,B错;
交通线路的建设推动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C对;
缩小了东西之间的差距,D错。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因素和交通运输对区域的影响。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的主要因素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交通运输的建设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
【答案】6.B
7.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减少秸秆、薪柴燃烧,改用沼气、小水电等能源,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学生要熟悉我国的地理知识,并能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要素相互关系。
6.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a福建省,所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A错B对;
受地形影响,a→b→c年降水量先变多,后变少,C错;
bc 受洋流影响小,a→b→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
7.无法推测耕地面积增加,粮食单产提高,①错;
无法推测人口增加,秸秆、薪柴燃料减少,沼气、小水电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改善,②错③对;
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④对。选择D。
8.【答案】(1)A
(2)B
(3)C
【知识点】中国的西北地区;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南亚夏季风会炎热雅鲁藏布江谷地向上游方向运动,所以造成年等降水量从下游向上游递减,影响对主要因素是地形、西南季风,选择A。
(2)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气温相对较高,是主要的农业地区,也是人口主要分布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选择B。
(3)青藏高原地区最为丰富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和地热能,落差比较大,水量较多,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属于内陆地区没有潮汐,选择C。
故答案为:(1)A.(2)B.(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的地理知识,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海拔低气温高,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活动和人口居住地区。
9.【答案】(1)D
(2)C
(3)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分析】(1)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水分条件差异大,南北跨度广,热量条件差异大,②④对;
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垂直差异小,水分条件差异不是受冬季风的影响,①③错;选择D。
(2)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但是属于内陆地区,科技不发达,水资源贫乏。
(3)图示区域以草原为主,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故答案为:(1)D;(2)C;(3)B。
【点评】主要考查中国地理,学生要了解中国地理的区域特点,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差异的原因,熟悉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地区分布。
10.【答案】(1)B
(2)D
(3)A
【知识点】中国台湾省、香港与澳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所以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密度大,而东部多山地,人口稀少,城市密度小,因此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地形。故选B 。
(2)台湾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台北位于台湾山脉的西侧,冬季为西北风,西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台湾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多地形雨 ,D正确。
(3)台湾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台湾多山地,江湖虽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水流急促,水能资源丰富,山地众多,森林资源丰富,故A正确;台湾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耕地面积较小,也没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故BCD错误。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1)B.(2)D.(3)A.
【点评】(1)本题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地形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2)考查台湾的气候成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冬夏季风,得出该地冬季多雨是地形雨。
(3)考查台湾的自然资源分布。重点在于结合该地气候地形去分析。
11.【答案】(1)西部、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为平原
(2)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城市需求量大的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立体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中国的农业与工业
【解析】【分析】(1) 图示地区是长江中游地区,结合河流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可以判断西部、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为平原。
(2) 长江中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土地价格低,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
(3)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农业市场,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城市需求量大的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丘陵山区重点发展立体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
故答案为:(1)西部、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为平原。(2)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城市需求量大的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立体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
【点评】地形特征从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
12.【答案】(1)3500℃等积温线东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原因: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西段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原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
(2)本区域石油、天然气、网通、潮汐能等能源丰富;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资源条件优越;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
(3)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中国的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结合图可以读出3500℃等积温线东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西边为南北走向。原因主要从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和地形影响分析。
(2)自然资源可以分类分析回答。能源方面本区域石油、天然气、潮汐能等能源丰富;土地方面本区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气候资源条件优越;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等。
(3)主要从河流的流量、流量季节变化、结冰期、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1)3500℃等积温线东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原因: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西段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原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2)本区域石油、天然气、网通、潮汐能等能源丰富;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资源条件优越;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3)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
【点评】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资源的开发以及航运条件等知识。难度中等。等值线判读可以直接从图中得出信息,航运条件从流量流速含沙量,通航里程,通航时间,河网密度等方面分析。
13.【答案】(1)种植业;畜牧业;土地资源丰富,草地广阔,夏半年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
(2)当地水资源匮乏,第三产业和轻工业耗水少,重工业产品耗水多
(3)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甘肃省人口稀少,土地广阔,发展太阳能的土地成本低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甘肃省目前能源以煤炭为主,发展太阳能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等
【知识点】中国的农业与工业;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分析】(1)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可知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土地资源丰富,草地广阔,夏半年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适宜发展。
(2)主要联系当地的限制性因素回答。当地水资源匮乏,第三产业和轻工业耗水少,重工业产品耗水多。
(3)主要从资源条件和太阳能优点分析回答。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甘肃省人口稀少,土地广阔,发展太阳能的土地成本低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甘肃省目前能源以煤炭为主,发展太阳能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等
故答案为:(1)种植业,畜牧业,土地资源丰富,草地广阔,夏半年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2)当地水资源匮乏,第三产业和轻工业耗水少,重工业产品耗水多(3)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甘肃省人口稀少,土地广阔,发展太阳能的土地成本低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甘肃省目前能源以煤炭为主,发展太阳能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等
【点评】该题以甘肃为背景,考查该区工农业的发展情况。结合该区干旱的背景可知使得水资源为限制性因素,农业以耐旱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工农业开发过程都要主要节水,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清洁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具有很大潜力。
14.【答案】(1)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地域组合和集群情况好;有包兰铁路经过,交通通达度高;服务设施较为完善。
(2)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破坏弱;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破坏小。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1)主要从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组合状况分析资源优势,再分析交通和接待能力。该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地域组合和集群情况好;有包兰铁路经过,交通通达度高;服务设施较为完善。
(2)主要从气候、水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破坏弱;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破坏小。
故答案为:(1)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地域组合和集群情况好;有包兰铁路经过,交通通达度高;服务设施较为完善。(2)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破坏弱;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破坏小。
【点评】游览资源评价:从资源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经济发达程度,交通,服务设施,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
15.【答案】不利影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现象,造成鱼类缺氧死亡;可能造成生物入侵。防治措施:合理布设网箱,控制网箱规模,降低网箱密度;实行多品种混养,提高饵料利用率;回收鱼类未进食完的饲料和粪便,及时清除病鱼死鱼;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改善水质。
【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主要从水体富营养化和外来生物影响分析不利影响。防治措施主要从减小水体富营养化和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回答。比如合理布设网箱,控制网箱规模,降低网箱密度;实行多品种混养,提高饵料利用率;回收鱼类未进食完的饲料和粪便,及时清除病鱼死鱼;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改善水质。
故答案为:不利影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现象,造成鱼类缺氧死亡;可能造成生物入侵。防治措施:合理布设网箱,控制网箱规模,降低网箱密度;实行多品种混养,提高饵料利用率;回收鱼类未进食完的饲料和粪便,及时清除病鱼死鱼;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改善水质。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水污染的问题的影响主要从水质,生物多样性分析。治理措施可以从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中清洁资源的选择使用,污染物的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1 / 1山东省济南市部分区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的M、N两条山脉中(  )
A.M山脉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
B.M山脉位于我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上
C.N山脉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
D.N山脉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2)图中的阴影区域属于(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3)图中的P省区是我国(  )
A.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 B.壮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C.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 D.回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政区与民族;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中国的南方地区;中国的北方地区
【解析】【分析】⑴读图,根据图示山脉的走向和地理位置可以判断,M为秦岭、N为太行山;秦岭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B正确,A、D错误;太行山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没有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C错误。故答案选B。
⑵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南连秦岭,北抵内蒙古高原。故选C。
⑶图中的P省区是我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的民族为回族,是回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故答案选D。
故答案为:(1)B(2)C(3)D
【点评】试题以我国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我国行政区划的分布和主要的地形以及地理分界线。考查学生看图提取信息能力。
2.(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下图是我国某能源工业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能源工业可能是(  )
A.核能发电 B.火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水力发电
(2)图中P地没有布局该该能源工业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封闭 B.气候干旱 C.森林缺乏 D.土壤贫瘠
(3)沿海地区发展该能源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资源丰富 ②空间广阔 ③工业发达,技术力量雄厚 ④水源充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1)C
(2)A
(3)D
【知识点】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农业与工业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工业分布位置判断,该工业集中在沿海和北方地区。核能发电业应靠近应该集中在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的地区,A错。
火力发电不会集中在沿海,B错。
我国沿海地区盛行海陆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力资源丰富。北方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风能丰富,所以可以布局风力发电,C对。
水力发电应该集中在水能丰富地区,不会集中到地广人稀的草原、荒漠区,D错。
(2)结合上题可以分析风力发电,图中P地是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风力小,所以不适合风力发电,A对;
气候干旱、 森林贫乏、 土壤贫瘠与风力发电关系不大,BCD错;
(3)沿海地区发展风力资源丰富,海边空间广阔,工业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有利于风力发电,水资源与风力发电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 :(1)C;(2)A;(3)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和我国地理差异性。学生要熟悉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结合各地的资源条件分析我国主要的工业分布条件。
3.(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流过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的河流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2)甲、乙、丙三条河流中(  )
A.甲河流最最小,丙河最大
B.乙河含沙量最大,丙最小
C.甲河汛期最短,丙河最长
D.丙河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甲河最小
(3)上图中丁河水能资源丰富,但河上水电站却很少,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开发难度高
B.水流过急,不宜开发
C.技术水平低下,难以开发
D.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电力需求小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考查地势阶梯。甲和乙河都流经三个阶梯,丙河流经第二、三阶梯。A项正确。故选A。
(2).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流量:甲河最小,乙河最大。A项错误。含沙量:甲河最大,丙河最小。B项错误。汛期:丙河最长,甲河最短。C项正确。季节变化:甲河最大,丙河最小。D项错误。故选C。
(3)考查水能开发条件评价。丁河水能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对能源需求量小且远离消费市场。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A(2)C(3)D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水文特征的描述及影响因素:①河流径流量大小。取决流域的气候类型、流域面积及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②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③含沙量大小。决定于流域内地势起伏、地面植被及土质等状况; ④有无结冰期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⑤有或无凌汛现象。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由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⑥有无地上河。泥沙淤积严重,人类筑堤束河。⑦水力资源。丰富程度。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和降水。
4.(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017年4月4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读某月西太平洋副高及我国雨带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清明节期间,我国雨带一般推进到图中(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降水类型多为(  )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3)图中天气系统出现时(  )
A.南极科考活动繁忙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西北地区寒冷干燥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暖锋;准静止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⑴4月份,我国雨带刚刚登陆,位于我国华南地区,选择A。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是唐代诗人杜牧在池州时所作的清明时节池州的景象。反映我国东南地区春季受暖锋影响而出现降雨;此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 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降水大,降雨时间短,选择B。
⑶图中天气系统为副热带高气压,出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正值7、8月份,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气候寒冷,不适宜 南极科考活动,A错;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6月,B错;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对;
我国西北地区高温,D错。
故答案为:(1)A(2)B(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生要熟悉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掌握世界地理主要知识。
5.(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运营,曾让刘伯温感叹“云贵万重山”的贵州迈入了高铁时代。读贵广高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制约贵广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技术因素
(2)贵广高速铁路的突出作用是(  )
A.加大煤炭、有色金属资源的输送量
B.加强了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联系
C.推动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D.扩大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答案】(1)A
(2)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⑴贵广高速铁路穿越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所以影响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选择A。
⑵高速铁路是客运专业,主要是客运,不运输货物,A错;
不经过华东地区,B错;
交通线路的建设推动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C对;
缩小了东西之间的差距,D错。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因素和交通运输对区域的影响。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的主要因素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交通运输的建设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
(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6.图示区域(  )
A.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受地形影响,a→b→c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D.受洋流影响,a→b→c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
7.下表示意c所在地区1987-2007年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据此可推测c所在地区(  )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其他  
1987年 50.3% 32.4% 10.3% 0.5 % 0.8% 5.7%
2007年 20.5% 10.8% 15.4% 35.3% 15.2% 2.8%
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单产提高
②人口增加,生态环境恶化
③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改善
④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6.B
7.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减少秸秆、薪柴燃烧,改用沼气、小水电等能源,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学生要熟悉我国的地理知识,并能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要素相互关系。
6.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a福建省,所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A错B对;
受地形影响,a→b→c年降水量先变多,后变少,C错;
bc 受洋流影响小,a→b→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
7.无法推测耕地面积增加,粮食单产提高,①错;
无法推测人口增加,秸秆、薪柴燃料减少,沼气、小水电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改善,②错③对;
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④对。选择D。
8.(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年等降水量产生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西南季风 B.地形、东南季风
C.洋流、东北季风 D.洋流、西北季风
(2)图中城市主要分布(  )
A.平原 B.河谷 C.绿洲 D.高原面
(3)图示区域的清洁能源有(  )
①太阳能 ②地热能  ③潮汐能 ④水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中国的西北地区;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南亚夏季风会炎热雅鲁藏布江谷地向上游方向运动,所以造成年等降水量从下游向上游递减,影响对主要因素是地形、西南季风,选择A。
(2)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气温相对较高,是主要的农业地区,也是人口主要分布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选择B。
(3)青藏高原地区最为丰富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和地热能,落差比较大,水量较多,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属于内陆地区没有潮汐,选择C。
故答案为:(1)A.(2)B.(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的地理知识,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海拔低气温高,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活动和人口居住地区。
9.(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被称为崛起的“金三角”。三个城市人口只占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011年的GDP却占全自治区的一半,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带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 ②南北跨度大,热量条件差异大 ③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水分条件差异大 ④东西跨度大,水分条件差异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图示区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 ③科技水平高 ④水资源丰富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3)图示区域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湿地锐减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分析】(1)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水分条件差异大,南北跨度广,热量条件差异大,②④对;
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垂直差异小,水分条件差异不是受冬季风的影响,①③错;选择D。
(2)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但是属于内陆地区,科技不发达,水资源贫乏。
(3)图示区域以草原为主,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故答案为:(1)D;(2)C;(3)B。
【点评】主要考查中国地理,学生要了解中国地理的区域特点,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差异的原因,熟悉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地区分布。
10.(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台湾岛东部与西部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据观测,台北冬季降水比较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活动频繁,形成降水 B.东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C.沿岸洋流水温高,蒸发水汽多 D.西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3)台湾比较丰富的资源有(  )
A.渔业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
B.油气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
C.耕地资源、油气资源、农林资源
D.水力资源、耕地资源、渔业资源
【答案】(1)B
(2)D
(3)A
【知识点】中国台湾省、香港与澳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所以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密度大,而东部多山地,人口稀少,城市密度小,因此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地形。故选B 。
(2)台湾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台北位于台湾山脉的西侧,冬季为西北风,西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台湾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多地形雨 ,D正确。
(3)台湾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台湾多山地,江湖虽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水流急促,水能资源丰富,山地众多,森林资源丰富,故A正确;台湾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耕地面积较小,也没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故BCD错误。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1)B.(2)D.(3)A.
【点评】(1)本题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地形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2)考查台湾的气候成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冬夏季风,得出该地冬季多雨是地形雨。
(3)考查台湾的自然资源分布。重点在于结合该地气候地形去分析。
二、综合题
11.(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4月16日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该规划有利于加快长江中游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
(1)说明图示区域的地形分布特征。
(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经济的突出优势。
(3)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指出该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1)西部、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为平原
(2)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城市需求量大的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立体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中国的农业与工业
【解析】【分析】(1) 图示地区是长江中游地区,结合河流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可以判断西部、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为平原。
(2) 长江中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土地价格低,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
(3)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农业市场,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城市需求量大的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丘陵山区重点发展立体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
故答案为:(1)西部、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为平原。(2)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城市需求量大的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立体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
【点评】地形特征从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
12.(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随着其资源的深度开发,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下图为黄河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描述图中3500℃积温等值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 “三个基地”的资源条件。
(3)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
【答案】(1)3500℃等积温线东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原因: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西段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原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
(2)本区域石油、天然气、网通、潮汐能等能源丰富;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资源条件优越;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
(3)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中国的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结合图可以读出3500℃等积温线东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西边为南北走向。原因主要从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和地形影响分析。
(2)自然资源可以分类分析回答。能源方面本区域石油、天然气、潮汐能等能源丰富;土地方面本区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气候资源条件优越;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等。
(3)主要从河流的流量、流量季节变化、结冰期、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1)3500℃等积温线东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原因: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西段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原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2)本区域石油、天然气、网通、潮汐能等能源丰富;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资源条件优越;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3)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
【点评】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资源的开发以及航运条件等知识。难度中等。等值线判读可以直接从图中得出信息,航运条件从流量流速含沙量,通航里程,通航时间,河网密度等方面分析。
13.(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区,丝绸之路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北五省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下图为西北五省区域示意图和新疆喀什农业结构图。
(1)喀什的农业结构为   、   为主,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2)喀什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发展重工业的资源条件优越,但是当地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轻工业,简述其原因。
(3)甘肃拟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发电,简述其原因。
【答案】(1)种植业;畜牧业;土地资源丰富,草地广阔,夏半年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
(2)当地水资源匮乏,第三产业和轻工业耗水少,重工业产品耗水多
(3)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甘肃省人口稀少,土地广阔,发展太阳能的土地成本低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甘肃省目前能源以煤炭为主,发展太阳能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等
【知识点】中国的农业与工业;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分析】(1)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可知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土地资源丰富,草地广阔,夏半年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适宜发展。
(2)主要联系当地的限制性因素回答。当地水资源匮乏,第三产业和轻工业耗水少,重工业产品耗水多。
(3)主要从资源条件和太阳能优点分析回答。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甘肃省人口稀少,土地广阔,发展太阳能的土地成本低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甘肃省目前能源以煤炭为主,发展太阳能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等
故答案为:(1)种植业,畜牧业,土地资源丰富,草地广阔,夏半年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2)当地水资源匮乏,第三产业和轻工业耗水少,重工业产品耗水多(3)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甘肃省人口稀少,土地广阔,发展太阳能的土地成本低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甘肃省目前能源以煤炭为主,发展太阳能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等
【点评】该题以甘肃为背景,考查该区工农业的发展情况。结合该区干旱的背景可知使得水资源为限制性因素,农业以耐旱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工农业开发过程都要主要节水,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清洁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具有很大潜力。
14.(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区以西20km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东西延伸,还可以看到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长城遗址。下图为沙坡头景点示意图。
(1)简述沙坡头景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分析该地长城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因。
【答案】(1)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地域组合和集群情况好;有包兰铁路经过,交通通达度高;服务设施较为完善。
(2)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破坏弱;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破坏小。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1)主要从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组合状况分析资源优势,再分析交通和接待能力。该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地域组合和集群情况好;有包兰铁路经过,交通通达度高;服务设施较为完善。
(2)主要从气候、水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破坏弱;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破坏小。
故答案为:(1)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地域组合和集群情况好;有包兰铁路经过,交通通达度高;服务设施较为完善。(2)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破坏弱;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破坏小。
【点评】游览资源评价:从资源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经济发达程度,交通,服务设施,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
15.(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网箱养鱼是推进淡水养殖业朝着集约化目标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非常适合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面使用,以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同时,拥有产量高而投入少的优势,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一大发展趋势。但近年来,随着网箱养鱼的大范围推广,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说明网箱养鱼对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不利影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现象,造成鱼类缺氧死亡;可能造成生物入侵。防治措施:合理布设网箱,控制网箱规模,降低网箱密度;实行多品种混养,提高饵料利用率;回收鱼类未进食完的饲料和粪便,及时清除病鱼死鱼;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改善水质。
【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主要从水体富营养化和外来生物影响分析不利影响。防治措施主要从减小水体富营养化和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回答。比如合理布设网箱,控制网箱规模,降低网箱密度;实行多品种混养,提高饵料利用率;回收鱼类未进食完的饲料和粪便,及时清除病鱼死鱼;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改善水质。
故答案为:不利影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现象,造成鱼类缺氧死亡;可能造成生物入侵。防治措施:合理布设网箱,控制网箱规模,降低网箱密度;实行多品种混养,提高饵料利用率;回收鱼类未进食完的饲料和粪便,及时清除病鱼死鱼;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改善水质。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水污染的问题的影响主要从水质,生物多样性分析。治理措施可以从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中清洁资源的选择使用,污染物的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