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7 21: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侵略
探索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康有为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习目标
1.分析材料,说出戊戌变法的背景。
2.指图说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变法主张,了解维新派建学会、办报刊的史实;
3.通过分析材料能概述戊戌变法的影响,通过分析戊戌变法过程,总结失败原因,能认识历史启示。




敢叫日月换新天
豪情无力扭乾坤
丹青难写是精神
山雨欲来风满楼
变法背景
变法高潮
变法失败
变法启示
山雨欲来风满楼
1858年生于广东南海官僚世家
1879年
熟读经史子集,五岁背诵百首唐诗
1882年
前往上海、香港,接触西方文明
1893年
著书立说,
宣传变法
1898年
七次上书,
力求变法
1927年
病逝北京
精通传统文化
熟悉西方文明
辗转海内外,成为“保皇派”
材料一:
“如照此签约(马关条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粵,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康有为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战败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面?
材料二:“乃合十八省举人,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写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遍传都下,士气愤涌……都察院,却不收。”
——《康南海自编年谱》
面对这种局面,康有为做了什么大事?
公车上书:
拉开变法序幕
“为中国自强而立﹐以通声气﹐聚图书﹐成人才”
——康有为
阅读课本P29,自主学习。说出康有为为了变法做了哪些准备?
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时务报、国闻报)
组织学会,培养维新人才(强学会)
这些言论,共同体现出了怎样的思想?
对于封闭、落后的国人来说,起到了什么作用?
变法图强;
“守旧不可,必当变法;
缓变不可,必当速变;
小变不可,必当全变”
——康有为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时务报》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让封闭的国人耳目一新。
严复
谭嗣同
知识建构
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序幕
发展
公车上书
创办报刊、学会、培养维新人才
背景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只有变法!
德国强占胶州湾
敢叫日月换新天
顽固守旧派
维新派
1898年6.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施变法。
朕不甘心做亡国之君!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lu)营,训练新式军队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阅读教材30页,完成下表,在课本做好标记。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lu)营,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分组角色体验:
如果你是……,你会同意变法内容吗?说明理由。
1、顽固派官员
2、民族企业家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经济方面
3、参加科举的读书人
4、绿营军
材料一:“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业者,将及万人”
——《梦蕉亭杂记》
材料二:“全国的读书人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者也中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是洋奴汉奸”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命绿营人下,如愿出京谋生者,任其自由,于是诸人大哗,谣谤起。”
——《清史纪事本末》
豪情无力扭乾坤
光绪皇帝被囚禁于北京瀛台
变法仅仅103天后,9.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不同人迎来不同的政治命运…
康有为曾求助于英美公使和日本首相,希望阻止慈禧太后。但均告失败,不得已逃亡海外。
谭嗣同为首的六位维新人士拒绝出逃,慷慨赴死。史称
“戊戌六君子”
光绪皇帝
康有为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杨深秀
刘光第
知识建构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背景
丹青难写是精神
对于戊戌变法,人们抱有不同观点:大家按4人小组展开讨论,你更赞成哪一种?说明理由?
A:
“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年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B:“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畅所欲言
示例:
我赞成A观点,因为……
我赞成B观点,因为……
1901年,慈禧太后实行新政。
1905年9月,宣布废除科举。
1907年,宣布预备立宪
1911年5月,宣布组织各国君主
立宪之制,组织内阁。
变法的失败让更多人意识到:救亡图存,单纯依靠腐朽的清政府自身进行政治改良已是不可能,中国的前途必将是武力推翻清政府,革命的雷声已在云层中隆隆作响!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背景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作为末世(清朝末年)挣扎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给中国带来了一缕荧光。这里的“荧光”可以理解为(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挽救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B
B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