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中学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中学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6 18:49:30

文档简介

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中学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6·长兴模拟)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踮脚(diǎn) 牵累(lèi) 系鞋带(jì) 量体裁衣(liàng)
B.消散(sàn) 挫折(cuō) 胳肢窝(gā) 丢车保帅(jū)
C.估衣(gù) 懵懂(mēng) 撒手锏(sā) 螳臂当车(dāng)
D.锁钥(yuè) 旋转(zhuǎn) 挑大梁(tiǎo) 白发皤然(pó)
【答案】D
【知识点】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牵累”的“累”应该读“lěi”;
B.“挫折”的“挫”应该读“cuò”;
C.“懵懂”的“懵”应该读“mě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单独考查字音,答题时要不仅注意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还要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需要结合词语具体进行判断。本题考查正确辨识汉字读音,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读准字音,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积累常见的易读错的字和易混淆字。特别注意:挫(cuò)折。不常见成语积累:白发皤然:须发皆白。
2.(2016·长兴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多哈宣言》表示,阿拉伯国家支持中国同相关国家根据双边协议和地区有关共识,通过友好蹉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
B.据台湾“中央社”13日报道,当地时间12日,美国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通过2017年度国防受权法案,其中包括对台军售正常化等修正案。
C.5月9日,卷入“魏则西事件”旋涡的百度公司和武警二院,分别接受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下称卫计委)等机构调查的结果尘埃落定。
D.在蔡英文520就职演说之前,大陆先是与冈比亚建交,接着将台湾电信诈骗犯强行谴送到大陆,并不愿在台湾加入亚投行程序问题上放低门槛。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应为“磋商”(重点字:磋)
B.应为“授权”(重点字:授)
C.正确;
D.应为“遣送”(重点字:遣)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平时的积累与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读书、写字都要留心。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汉字要认准;其次,重视积累,建立错字本,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汉字;第三,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解决字形问题,关键弄清词语的意义,本着以意取字的原则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平时积累过程中,对于固定词语的搭配一定要烂熟于心。
3.(2016·长兴模拟)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鉴于历史问题和岛屿争端,当前中日战略和军事互信都很低,而造成该局面的责任都在日方,但谈比不谈好,至少目前中日双方都有谈的氛围。
B.今天我们记者去了雷洋案中的“足浴一条街”,附近居民反映,最近三四年这条街上足浴店、保健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十几家。
C.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D.去年的胜利日大阅兵,世界顶尖的国产武器装备琳琅满目,东风21D和东风26首秀,亮瞎美帝的钛合金眼,东风5B更是老树新花灿烂绽放。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A.鉴于:关于;考虑到,按照,根据的意思,指根据某事的情况来确定下步的工作。符合语境;
B.雨后春笋: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句中指“足浴店、保健店”,褒贬失当;
C.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用在句中犯望文生义的错误,误解为一起用力,导致褒贬失当;
D.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句中应该是“多”的意思,没有“美好”的意思,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这类成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如: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风声鹤唳、三顾茅庐、完璧归赵、请君入瓮等。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倦等。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成语仍会不断出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三长两短、十拿九稳、人山人海、有气无力、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等。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③褒贬色彩不同的;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
4.(2016·长兴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给党和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待。
B.华夏幸福俱乐部宣布,由李铁担任球队主教练,他从幕后走到前台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他能否在短时间内凝聚全队的战斗力,关键在于他的能力。
C.张骞之后的汉土与西域的相互贸易,在唐朝达到高潮,纷至沓来的外国商队不但促进了西域庭院植物的栽培,也带来了很多新奇古怪的奢侈品。
D.我市以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这一核心,以转变奶业生产方式、提高养殖效益为目标,全面开展了奶源基地建设、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等专项工作。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提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处理”后加上“意见”;
B.表述正确;
C.语序不当,逻辑顺序不当,“不但…也”后面的内容对调;
D.搭配不当,介词搭配不当,“以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这一核心”,“这一”改为“为”,或“以”改为“围绕”。
故答案为:B.
【点评】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常见的赘余现象有:“当前”和“当务之急”的连用,“十分”和“酷”的连用,“十分”和“悬殊”的连用,“防止”和“不再”的连用,“令人”和“堪忧”的连用,“过分”和“溢美”的连用,“悬殊”和“很大”的连用,“更为”和“弥足”的连用,“过分”和“苛求”的连用,“可以”和“堪称”的连用。
5.(2016·长兴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①⑦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⑦②④⑥⑤
C.①⑦③⑥⑤②④ D.③①⑦⑥⑤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③中“君不见”统领①⑦,③①句写景,⑦句由景写到人,语意深化;且由⑦中“亦”可知,①应在③⑦中间,这三句顺序应为③①⑦。
⑥中的“凄冷”与⑤中的“温热”,②中“空旷”与④中“充实”,语意相对,且结尾处“那片苍茫的空阔”与②中“空旷”相承衔接,故顺序应为⑥⑤②④。故正确排序为:③①⑦⑥⑤②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采用的是排序客观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句序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6.(2016·长兴模拟)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50字。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使人不由想起这位大师不但演艺精湛而且不流世俗、宁折不弯的高大形象。
“朝闻道,夕死可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不惜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的决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
【知识点】仿写句式
【解析】【分析】本道题给要求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这就要注意联想与其名字有关的诗句,进行合理阐释即可。
故答案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使人不由想起这位大师不但演艺精湛而且不流世俗、宁折不弯的高大形象。
“朝闻道,夕死可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不惜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的决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
【点评】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句子仿写要注意根据例句的特点,使所造句符合以下要求: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7.(2016·长兴模拟)如图是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徽标,请结合注解,简要说明该徽标的组成与含义。(不超过100字)
【答案】构图要素:该徽标上方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字”(篆书),下方是代表西方文化的键盘,二者结合在一起,意在表述东西方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个大圆之中,整个圆形似大钟;
寓意为:汉字在电脑时代,要警钟长鸣。
【知识点】图文转换
【解析】【分析】本图是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徽标,本图是由一个圆和篆字“字”、下方是代表西方文化的键盘背景为紫红,篆字“字”,是一个象形字,宝盖头形状像“钟”的形状,“子”像敲钟的锤,加上下方的西式键盘,看一分析出中西结合,同时还蕴含“汉字在电脑时代,要警钟长鸣”的深意。
故答案为:构图要素:该徽标上方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字”(篆书),下方是代表西方文化的键盘,二者结合在一起,意在表述东西方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个大圆之中,整个圆形似大钟;
寓意为:汉字在电脑时代,要警钟长鸣。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内容,要求是“如图是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徽标,请结合注解,简要说明该徽标的组成与含义。(不超过100字,)”,其次就是认真观察漫画内容,根据画面内容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观察徽标,并对徽标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概括,用语要注意表达要简洁、准确,连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案内容,然后根据篆字“字”的书法效果揭示图案隐含的深意。
二、现代文阅读
8.(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 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护,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有删改)
(1)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D.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3)联系全文,概括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
【答案】(1)C
(2)A
(3)①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②王维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有差距。③清中叶以后,崇尚学力的“宗宋派”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作更重情韵。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根据文中第二段“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和“‘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选项前后语序颠倒。
(2)“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不正确,对应的原文为第一段“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3)本题相关的信息有:第二段“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第三段“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第四段“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1)C
(2)A
(3)①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②王维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有差距。③清中叶以后,崇尚学力的“宗宋派”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作更重情韵。
【点评】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9.(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钢琴家的脚
陈钢
①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
②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因为在他们出台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但是,有一位钢琴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而带他学会走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③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道德规范”是生活中惟一的“圭臬”。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崇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傅聪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目标”,就是因为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他1947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④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
⑤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偷听爸爸同朋友谈话,谈论李白杜甫,他最喜欢的就是李后主的词。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对莎士比亚的熟悉。
⑥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由“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说得多好、多对啊!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而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
⑦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
⑧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所以,“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得走同样的路”。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选自散文集《三只耳朵听音乐》
【注】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
(1)从第三段看,傅雷奉为“圭臬”的“道德规范”实质上指什么?它对艺术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从傅聪身上,我们看到傅雷的教育有哪些成功之处(分条作答)?
(3)手是“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文章却用“钢琴家的脚”为标题,这有什么妙处?
(4)结合文本和你对肖邦的了解,说说傅聪的演奏为什么能够“赋有肖邦的灵魂”,“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
【答案】(1)“道德规范”实质上指清贫自守(安贫乐道、以清贫自傲)的人生准则(情操、境界等)。这种道德规范对艺术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是做人的根基(基础、精神支柱等)。
(2)①傅聪能保持中国文人的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正是傅雷“道德规范”教育的成功。②傅聪能走向世界艺术顶尖,是因为他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功底,这是傅雷艺术熏陶的成功。③傅聪的艺术之路通向了自然,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他的艺术活力,这正是傅雷“崇尚自然”教育的成功。
(3)一反大家对钢琴家惯常的关注点﹣﹣“手”,用“钢琴家的脚”为题,视角新颖,能激发阅读兴趣,以“钢琴家的脚”为题,能引发对钢琴家艺术、人生之路的关注和探索,从而突出“钢琴家只有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稳走好”这一中心主旨。所以这个标题是全篇的“文眼”。
(4)肖邦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但波兰被德国占领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关山阻隔,有国难投,时刻处在痛苦的心境中,因此他的乐曲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无法割舍的爱。傅聪在父亲的教育下,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艺术素养,特别对李白、李后主的词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他具有和肖邦类似的人生遭遇,因而加深了他对肖邦乐曲的理解,懂得了肖邦的灵魂,故他的演奏能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
【知识点】小说
【解析】【分析】(1)傅雷奉为“圭臬”的“道德规范”实质上指他的人生准则而已,再谈这种道德规范对他的作用。
(2)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6分,每条2分,但不一定非分3条作答,依从傅雷到傅聪的顺序作答亦可,意思答对即可。
(3)此题考查标题的妙处,手是“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文章却用“钢琴家的脚”为标题,一是视角新颖,二是能引发对钢琴家艺术、人生之路的关注和探索。
(4)本题可从肖邦的身世遭遇、艺术追求、音乐的特点,以及傅聪的身世遭遇、艺术素养和他对肖邦的理解等方面展开论述,不求全面深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1)“道德规范”实质上指清贫自守(安贫乐道、以清贫自傲)的人生准则(情操、境界等)。这种道德规范对艺术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是做人的根基)。
(2)①傅聪能保持中国文人的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正是傅雷“道德规范”教育的成功。②傅聪能走向世界艺术顶尖,是因为他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功底,这是傅雷艺术熏陶的成功。③傅聪的艺术之路通向了自然,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他的艺术活力,这正是傅雷“崇尚自然”教育的成功。(3)一反大家对钢琴家惯常的关注点﹣﹣“手”,用“钢琴家的脚”为题,视角新颖,能激发阅读兴趣,以“钢琴家的脚”为题,能引发对钢琴家艺术、人生之路的关注和探索,从而突出“钢琴家只有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稳走好”这一中心主旨。所以这个标题是全篇的“文眼”。(4)肖邦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但波兰被德国占领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关山阻隔,有国难投,时刻处在痛苦的心境中,因此他的乐曲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无法割舍的爱。傅聪在父亲的教育下,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艺术素养,特别对李白、李后主的词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他具有和肖邦类似的人生遭遇,因而加深了他对肖邦乐曲的理解,懂得了肖邦的灵魂,故他的演奏能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
【点评】(1)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文章的标题主要有如下一些作用:①引领全文是全文的中心。②文章的主体事件。③交代文章人物、时间、地点等。④有时文章题目比较怪异,这样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富有深刻的意蕴。⑤文章的线索。
三、古代诗文阅读
10.(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厓门①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 , 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
【注】①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②扆(yǐ):屏风。③民彝:人伦。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祠者逆于道左 逆:迎接
B.考其营建颠末 颠:开始
C.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割:割据
D.风波无此平妥也 妥:安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B.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近世的广平巡按监察御史徐瑁改刻奇石上的字为“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 窃 论 弘 范 宜 不 足 责 宋 之 执 政 以 国 与 人 如 弃 遗 余 恬 不 知 恤 非 得 二 公 振 起 其 间 天 理 民 彝 或 几 乎 息
(5)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
②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
【答案】(1)C
(2)D
(3)B
(4)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
(5)①难道是险要的地势也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吗?
②都没有和国家休戚与共、共存共亡的责任,即使他们不为国牺牲,也没有敢指责他们的人。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1)此句译为:是知县从已废弃寺庙遗留下的田产中划拨的。割:划拨。
(2)A.表承接/介词,因为,B.副词,怎么/副词,多么,C.介词/连词。D.均为副词“是”,表强调。
(3)B项,“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错,作者意在说地利不足恃,原文“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
(4)此句译为:我以为对元将张弘范应是不值得指责。南宋掌握国家大权的高官,把国家送给别人,就如同丢弃多余的东西一样,安然处之不知顾恤;如果不是陆秀夫、张世杰二位在其中有所作为,天理人伦,可能都几乎要泯灭了。“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陈述的事情完整,为一分句;“以国与人,如弃遗余”译为“把…就如同…”在“如”前可停顿;“恬不知恤”,承接上一句的意思,单独成句;“天理民彝”译为“天理人伦”可单独成句。
(5)①与,帮助;抑,还是;胜,胜任。译为:难道是险要的地势也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吗?②义,义务、责任;非,指责。译为:都没有和国家休戚与共、共存共亡的责任,即使他们不为国牺牲,也没有敢指责他们的人。
故答案为:(1)C
(2)D
(3)B
(4)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
(5)①难道是险要的地势也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吗?
②都没有和国家休戚与共、共存共亡的责任,即使他们不为国牺牲,也没有敢指责他们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查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4)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附参考译文】
弘治甲子年春天二月的丙午日,我出京巡察海北。路经新会县。新会县的官员们拜见之后,予召见知县罗侨,对他说:“厓山之事让人千古痛心悲愤。我要置备香烛去祭拜凭吊,请你陪我一同前往。”于是就准备了祭品,租用了熟悉航海的民船前往。
晚上二更天,乘着潮汐驶出港口,风平浪静。天不亮时抵达厓门岸边。打开舷窗,向东望去,厓门近在眼前,但天色曚昽,辨不清景色。登岸后,掌管祠堂的人在路边迎接。不一会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察考它建造的始末。殿正中祭祀的是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两厢祭祀是都是和他们同时为国殉节的大臣。祠堂的匾额与祭文,都是向朝廷奏请,得到圣旨准奏设立的。在祠堂祭祀之后,我换上便服,穿过茂密的草丛,从西边一直登上山顶。回看后山,一片苍翠,高耸如屏风;环视左右的山峰,蜿蜒曲折,如虎踞龙腾,水流如弯弓般环绕其间。隔水相望的许多山峰,层峦叠嶂,秀丽如画。凭此险要的地势与元军较量,这也足以依仗,可是却不能挽救国家的灭亡,难道是险要的地势也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吗?我默默地离开了。
我回到泊船处,久久地 站在岸边,看着水鸟上下翻飞鸣叫,两岸间渔人渔歌对唱。回想当年厓门战事,不禁内心怆然。正徘徊时,主管祠堂的人对我说:“前面有奇石,可以去看看。”我就乘小船一直驶到奇石处,沿着台阶,登岸仰望,巨石就如屏风。大石的平面处有刻字,但已经磨灭了,无法辨识。向掌管祠堂的人询问,他说是过去石上刻有大字:“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世的广平巡按监察御史徐瑁将字改刻为:“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现在巨石仍在,字迹已经不可辨识了。我以为对元将张弘范应是不值得指责。南宋掌握国家大权的高官,把国家送给别人,就如同丢弃多余的东西一样,安然处之不知顾恤;如果不是陆秀夫、张世杰二位在其中有所作为,天理人伦,可能都几乎要泯灭了。那个张弘范是元朝的臣子,哪里值得去过分指责呢?何况这几位贤臣的名望和事迹,永垂青史,会与日月争辉;这几个字的摩崖石刻,哪里值得看重,一定要去和它计较呢?
于是就和罗知县谈论厓山的史事:认为在南宋王朝流离迁徙的时候,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并不是先帝临终前托以辅国重任的大臣,都没有和国家休戚与共、共存共亡的责任,即使他们不为国牺牲,也没有敢指责他们的人。现在他们忠贞自持的高尚节操,的确是人以平常心无法料想的,这就是他们尤其被后世人怀念景仰,不能遗忘的原因。祠堂拥有三顷多田产,是知县从已废弃寺庙遗留下的田产中划拨的。厓山中向来没有虎豹等猛兽为害,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向来不做盗贼,虽然这里设置了主管巡检的官员,但多年以来并没有捕获盗贼的功绩。天已至傍晚了,我独自坐在船舱里,感慨古今,多次躺下但却无法入睡。
祭祀归来之后,大家都说:“自从去厓山之后,天气没有这样睛朗,风浪也没有这样平静的。”
11.(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远
【唐】杜甫
肃肃①花絮晚,菲菲②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③。
【注释】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①肃肃,花落的声音。②菲菲,花落的样子。③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   三件典型事例寄托深切的   。
(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说,“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
【答案】(1)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之情)
(2)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基本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要从意象、意境、诗人角度入手。意象、意境就是之歌中具体描绘的景象特点,本题中,诗歌后两句描写的都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作者方面就要做到知人论世,例如本题中,作者为杜甫,而杜甫诗歌的主要情感就是“忧国忧民”诗歌风格“沉郁顿挫”。题目是填空题,考的是考生对诗歌中时间和情感的把握情情况。答案在诗歌后两句“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第三个事件是“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表达的情感由“关中乱”“ 故乡归不得”“亚夫营”可以推断是忧国忧民。(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题干问的是“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答题关键词“颔联”“ 无景之景”考生首先阐明“”的含义“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接着结合颔联来分析。“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1)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之情)。
(2)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基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题中考查景物描写的妙处,颔联中“惟”“独”两字将景物写活了,这就是所谓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考生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这些“炼字”,体会诗歌语言艺术。
赏析:
(上四暮春之景,下四春日感怀。吴论:肃肃,落声。菲菲,落貌。红素乃地下花絮。惟鸟雀,见过客之稀。独柴扉,见村居之僻。关中数乱,谓吐蕃、党项入寇。剑外未清,谓吐蕃近在西山。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黄生曰: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12.(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粱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袭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夹是之谓人师,是王者之法也。
﹣﹣节选自《荀子 王制》
(1)请写出《寡人之于国也》中和选文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两句话。
(2)荀子又认为秦国“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勰勰(xié,担心害怕貌)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荀子 强国》)。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请简要评析苟子的国家“统一观”。
【答案】(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子河内。
(2)荀子认为,秦国即使能够即使赢得全国统一,也很难持久,因为国家的统一不应单纯建立在武力征服下,而应建立在诸侯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国家。另外,经济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但是,这种统一不是靠强力剥夺,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建立在一种道义的力量上。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1)首先要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对于山林湖堤,按时封闭和开放而不收税”“使财物、粮米流通,没有滞留积压;使各地互通有无来供给对方,四海之内就像一家人一样”,可知一是说对待伐木,一是财物互通。《寡人之于国也》提到这两点的是: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子河内。
(2)“威动海内”是指“用武力赢得全国统一”,这是荀子不主张的。上文中阐述的是荀子对国家经济的看法啊,他认为国家经济应互通有无“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才能“四海之内皆一家”。
故答案为:(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子河内。
(2)荀子认为,秦国即使能够即使赢得全国统一,也很难持久,因为国家的统一不应单纯建立在武力征服下,而应建立在诸侯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国家。另外,经济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但是,这种统一不是靠强力剥夺,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建立在一种道义的力量上。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句子意思的理解。
(2)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要解答文言题中的简答题,理解文章内容是关键,所以平时要多读、多做、多练。
【附参考译文】
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规定好赋税等级,管理好民众事务,管理好万物,这是用来养育亿万民众的。对于农田,按收入的十分之一征税;对于关卡和集市,进行检查而不征税;对于山林湖堤,按时封闭和开放而不收税。考察土地的肥瘠来分别征税,区别道路的远近来收取贡品。使财物、粮米流通,没有滞留积压;使各地互通有无来供给对方,四海之内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近处的人不隐藏自己的才能,远处的人不厌恶奔走的劳苦,即使是幽远偏僻的国家,也无不乐于前来归附听从役使。这种君主叫做人民的师表。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所实行的法度。
13.(2016·长兴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白居易《琵琶行》)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4)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1)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商人重利轻别离;绕船月明江水寒
(3)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4)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
(5)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①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重点字:雕、阑)②商人重利轻别离;绕船月明江水寒(重点字:别离)③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重点字:至)④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尊、酹)⑤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重点字:滟)
故答案为:⑴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⑵商人重利轻别离;绕船月明江水寒;⑶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⑷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⑸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点评】默写题中如有任何书写错误,则该空不得分,平时就要注意积累。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琵琶行: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四、作文
14.(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赫尔巴特
②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苏格拉
③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卡托
④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弗莱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参考例文】
自律与包容有用吗?
古人有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律与包容真的有用吗?
严于律己,就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不浮夸,甚至像曾子所做的那样:一日三省,进行自我检讨。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自律的典范。鲁迅先生就是一个“不留情面”解剖自己的人;还有大作家卢梭,在《忏悔录》这本书里,卢梭就活生生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做了最彻底的自我检讨。是自律,让他们提升了自我能力和修养。
红军以严于律己、坚忍不拔的精神完成了长征这一伟大创举;戚家军正是由于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才横扫倭寇;越王勾践正是严于律己,卧薪尝胆,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是自律,将他们引向成功的彼岸!
现实生活中,由于不自律而导致失败或误入歧途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每天多玩十分钟,少写五分钟作业,就会导致学习跟不上进度,学习成绩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社会上大多数罪犯也是如此,小到小偷小摸,大到贪污受贿,刚开始时,他们的不良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由于不自律,逐渐养成习惯,慢慢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看来,自律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包容别人也有这么大的用处吗?
古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魏文侯并没有因为吴起贪而好色的缺点就彻底否定他,而是看到了其过人的军事才能,任用其为大将;唐太宗赞赏在大殿上对他进行批评的魏征。如果魏文侯和唐太宗没有包容别人的度量,怎么会创造出丰功伟绩,从而名垂千秋呢?
不仅仅是在古代,现实生活中包容别人的事情也时常发生,就如我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位骑三轮车的老大爷与一位年轻人的宝马相撞,老人因把别人的车划破而惊在原地,而那年轻人却走上来问老人是否受伤且给了老人一笔修车的钱。如果社会中多出现一些像这位年轻人一样常怀宽容之心的人,我想我们的生活会轻松很多。
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他会受到世人的尊重和信赖;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五湖四海之内皆是朋友;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会所向披靡;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崎岖的小路也会走成一条康庄大道。
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诀窍,包容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必备品德,它们如两件宝物,时刻陪伴着我们,帮助我们提高自身修养,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完美而轻松。
事实告诉我们:自律与包容极为有用,自律是金,包容是福。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由四则外国名言组成的,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综合分析这四则材料,考生不难看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赫尔巴特的“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是从对待别人的角度来讲的,苏格拉底的“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是从对待自己的过错的角度来讲的,卡托的“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和弗莱的“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宽恕自己是万过之源;要宽以待人;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写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写议论文时,选材狭窄,论证手法单一。
【点评】这篇文章总体上有以下亮点:①思维辩证,切合题意。文章从所给四则材料中概括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观点,全面,深刻。②文章思路清晰,先写要严于律己,后写应宽以待人,过渡自然,结构完整。③举例典型,极具说服力。文章选材丰富新颖,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从理论到事实,从正面到反面,广泛涉猎。
1 / 1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中学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6·长兴模拟)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踮脚(diǎn) 牵累(lèi) 系鞋带(jì) 量体裁衣(liàng)
B.消散(sàn) 挫折(cuō) 胳肢窝(gā) 丢车保帅(jū)
C.估衣(gù) 懵懂(mēng) 撒手锏(sā) 螳臂当车(dāng)
D.锁钥(yuè) 旋转(zhuǎn) 挑大梁(tiǎo) 白发皤然(pó)
2.(2016·长兴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多哈宣言》表示,阿拉伯国家支持中国同相关国家根据双边协议和地区有关共识,通过友好蹉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
B.据台湾“中央社”13日报道,当地时间12日,美国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通过2017年度国防受权法案,其中包括对台军售正常化等修正案。
C.5月9日,卷入“魏则西事件”旋涡的百度公司和武警二院,分别接受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下称卫计委)等机构调查的结果尘埃落定。
D.在蔡英文520就职演说之前,大陆先是与冈比亚建交,接着将台湾电信诈骗犯强行谴送到大陆,并不愿在台湾加入亚投行程序问题上放低门槛。
3.(2016·长兴模拟)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鉴于历史问题和岛屿争端,当前中日战略和军事互信都很低,而造成该局面的责任都在日方,但谈比不谈好,至少目前中日双方都有谈的氛围。
B.今天我们记者去了雷洋案中的“足浴一条街”,附近居民反映,最近三四年这条街上足浴店、保健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十几家。
C.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D.去年的胜利日大阅兵,世界顶尖的国产武器装备琳琅满目,东风21D和东风26首秀,亮瞎美帝的钛合金眼,东风5B更是老树新花灿烂绽放。
4.(2016·长兴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给党和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待。
B.华夏幸福俱乐部宣布,由李铁担任球队主教练,他从幕后走到前台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他能否在短时间内凝聚全队的战斗力,关键在于他的能力。
C.张骞之后的汉土与西域的相互贸易,在唐朝达到高潮,纷至沓来的外国商队不但促进了西域庭院植物的栽培,也带来了很多新奇古怪的奢侈品。
D.我市以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这一核心,以转变奶业生产方式、提高养殖效益为目标,全面开展了奶源基地建设、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等专项工作。
5.(2016·长兴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①⑦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⑦②④⑥⑤
C.①⑦③⑥⑤②④ D.③①⑦⑥⑤②④
6.(2016·长兴模拟)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50字。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7.(2016·长兴模拟)如图是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徽标,请结合注解,简要说明该徽标的组成与含义。(不超过100字)
二、现代文阅读
8.(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 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护,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有删改)
(1)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D.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3)联系全文,概括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
9.(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钢琴家的脚
陈钢
①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
②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因为在他们出台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但是,有一位钢琴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而带他学会走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③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道德规范”是生活中惟一的“圭臬”。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崇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傅聪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目标”,就是因为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他1947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④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
⑤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偷听爸爸同朋友谈话,谈论李白杜甫,他最喜欢的就是李后主的词。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对莎士比亚的熟悉。
⑥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由“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说得多好、多对啊!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而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
⑦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
⑧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所以,“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得走同样的路”。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选自散文集《三只耳朵听音乐》
【注】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
(1)从第三段看,傅雷奉为“圭臬”的“道德规范”实质上指什么?它对艺术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从傅聪身上,我们看到傅雷的教育有哪些成功之处(分条作答)?
(3)手是“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文章却用“钢琴家的脚”为标题,这有什么妙处?
(4)结合文本和你对肖邦的了解,说说傅聪的演奏为什么能够“赋有肖邦的灵魂”,“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
三、古代诗文阅读
10.(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厓门①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 , 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
【注】①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②扆(yǐ):屏风。③民彝:人伦。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祠者逆于道左 逆:迎接
B.考其营建颠末 颠:开始
C.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割:割据
D.风波无此平妥也 妥:安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B.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近世的广平巡按监察御史徐瑁改刻奇石上的字为“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 窃 论 弘 范 宜 不 足 责 宋 之 执 政 以 国 与 人 如 弃 遗 余 恬 不 知 恤 非 得 二 公 振 起 其 间 天 理 民 彝 或 几 乎 息
(5)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
②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
11.(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远
【唐】杜甫
肃肃①花絮晚,菲菲②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③。
【注释】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①肃肃,花落的声音。②菲菲,花落的样子。③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   三件典型事例寄托深切的   。
(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说,“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
12.(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粱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袭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夹是之谓人师,是王者之法也。
﹣﹣节选自《荀子 王制》
(1)请写出《寡人之于国也》中和选文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两句话。
(2)荀子又认为秦国“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勰勰(xié,担心害怕貌)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荀子 强国》)。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请简要评析苟子的国家“统一观”。
13.(2016·长兴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白居易《琵琶行》)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4)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作文
14.(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赫尔巴特
②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苏格拉
③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卡托
④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弗莱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牵累”的“累”应该读“lěi”;
B.“挫折”的“挫”应该读“cuò”;
C.“懵懂”的“懵”应该读“mě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单独考查字音,答题时要不仅注意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还要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需要结合词语具体进行判断。本题考查正确辨识汉字读音,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读准字音,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积累常见的易读错的字和易混淆字。特别注意:挫(cuò)折。不常见成语积累:白发皤然:须发皆白。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应为“磋商”(重点字:磋)
B.应为“授权”(重点字:授)
C.正确;
D.应为“遣送”(重点字:遣)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平时的积累与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读书、写字都要留心。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汉字要认准;其次,重视积累,建立错字本,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汉字;第三,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解决字形问题,关键弄清词语的意义,本着以意取字的原则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平时积累过程中,对于固定词语的搭配一定要烂熟于心。
3.【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A.鉴于:关于;考虑到,按照,根据的意思,指根据某事的情况来确定下步的工作。符合语境;
B.雨后春笋: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句中指“足浴店、保健店”,褒贬失当;
C.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用在句中犯望文生义的错误,误解为一起用力,导致褒贬失当;
D.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句中应该是“多”的意思,没有“美好”的意思,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这类成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如: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风声鹤唳、三顾茅庐、完璧归赵、请君入瓮等。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倦等。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成语仍会不断出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三长两短、十拿九稳、人山人海、有气无力、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等。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③褒贬色彩不同的;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
4.【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提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处理”后加上“意见”;
B.表述正确;
C.语序不当,逻辑顺序不当,“不但…也”后面的内容对调;
D.搭配不当,介词搭配不当,“以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这一核心”,“这一”改为“为”,或“以”改为“围绕”。
故答案为:B.
【点评】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常见的赘余现象有:“当前”和“当务之急”的连用,“十分”和“酷”的连用,“十分”和“悬殊”的连用,“防止”和“不再”的连用,“令人”和“堪忧”的连用,“过分”和“溢美”的连用,“悬殊”和“很大”的连用,“更为”和“弥足”的连用,“过分”和“苛求”的连用,“可以”和“堪称”的连用。
5.【答案】D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③中“君不见”统领①⑦,③①句写景,⑦句由景写到人,语意深化;且由⑦中“亦”可知,①应在③⑦中间,这三句顺序应为③①⑦。
⑥中的“凄冷”与⑤中的“温热”,②中“空旷”与④中“充实”,语意相对,且结尾处“那片苍茫的空阔”与②中“空旷”相承衔接,故顺序应为⑥⑤②④。故正确排序为:③①⑦⑥⑤②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采用的是排序客观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句序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6.【答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使人不由想起这位大师不但演艺精湛而且不流世俗、宁折不弯的高大形象。
“朝闻道,夕死可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不惜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的决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
【知识点】仿写句式
【解析】【分析】本道题给要求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这就要注意联想与其名字有关的诗句,进行合理阐释即可。
故答案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使人不由想起这位大师不但演艺精湛而且不流世俗、宁折不弯的高大形象。
“朝闻道,夕死可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不惜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的决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
【点评】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句子仿写要注意根据例句的特点,使所造句符合以下要求: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7.【答案】构图要素:该徽标上方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字”(篆书),下方是代表西方文化的键盘,二者结合在一起,意在表述东西方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个大圆之中,整个圆形似大钟;
寓意为:汉字在电脑时代,要警钟长鸣。
【知识点】图文转换
【解析】【分析】本图是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徽标,本图是由一个圆和篆字“字”、下方是代表西方文化的键盘背景为紫红,篆字“字”,是一个象形字,宝盖头形状像“钟”的形状,“子”像敲钟的锤,加上下方的西式键盘,看一分析出中西结合,同时还蕴含“汉字在电脑时代,要警钟长鸣”的深意。
故答案为:构图要素:该徽标上方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字”(篆书),下方是代表西方文化的键盘,二者结合在一起,意在表述东西方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个大圆之中,整个圆形似大钟;
寓意为:汉字在电脑时代,要警钟长鸣。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内容,要求是“如图是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徽标,请结合注解,简要说明该徽标的组成与含义。(不超过100字,)”,其次就是认真观察漫画内容,根据画面内容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观察徽标,并对徽标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概括,用语要注意表达要简洁、准确,连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案内容,然后根据篆字“字”的书法效果揭示图案隐含的深意。
8.【答案】(1)C
(2)A
(3)①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②王维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有差距。③清中叶以后,崇尚学力的“宗宋派”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作更重情韵。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根据文中第二段“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和“‘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选项前后语序颠倒。
(2)“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不正确,对应的原文为第一段“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3)本题相关的信息有:第二段“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第三段“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第四段“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1)C
(2)A
(3)①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②王维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有差距。③清中叶以后,崇尚学力的“宗宋派”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作更重情韵。
【点评】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9.【答案】(1)“道德规范”实质上指清贫自守(安贫乐道、以清贫自傲)的人生准则(情操、境界等)。这种道德规范对艺术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是做人的根基(基础、精神支柱等)。
(2)①傅聪能保持中国文人的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正是傅雷“道德规范”教育的成功。②傅聪能走向世界艺术顶尖,是因为他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功底,这是傅雷艺术熏陶的成功。③傅聪的艺术之路通向了自然,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他的艺术活力,这正是傅雷“崇尚自然”教育的成功。
(3)一反大家对钢琴家惯常的关注点﹣﹣“手”,用“钢琴家的脚”为题,视角新颖,能激发阅读兴趣,以“钢琴家的脚”为题,能引发对钢琴家艺术、人生之路的关注和探索,从而突出“钢琴家只有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稳走好”这一中心主旨。所以这个标题是全篇的“文眼”。
(4)肖邦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但波兰被德国占领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关山阻隔,有国难投,时刻处在痛苦的心境中,因此他的乐曲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无法割舍的爱。傅聪在父亲的教育下,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艺术素养,特别对李白、李后主的词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他具有和肖邦类似的人生遭遇,因而加深了他对肖邦乐曲的理解,懂得了肖邦的灵魂,故他的演奏能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
【知识点】小说
【解析】【分析】(1)傅雷奉为“圭臬”的“道德规范”实质上指他的人生准则而已,再谈这种道德规范对他的作用。
(2)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6分,每条2分,但不一定非分3条作答,依从傅雷到傅聪的顺序作答亦可,意思答对即可。
(3)此题考查标题的妙处,手是“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文章却用“钢琴家的脚”为标题,一是视角新颖,二是能引发对钢琴家艺术、人生之路的关注和探索。
(4)本题可从肖邦的身世遭遇、艺术追求、音乐的特点,以及傅聪的身世遭遇、艺术素养和他对肖邦的理解等方面展开论述,不求全面深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1)“道德规范”实质上指清贫自守(安贫乐道、以清贫自傲)的人生准则(情操、境界等)。这种道德规范对艺术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是做人的根基)。
(2)①傅聪能保持中国文人的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正是傅雷“道德规范”教育的成功。②傅聪能走向世界艺术顶尖,是因为他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功底,这是傅雷艺术熏陶的成功。③傅聪的艺术之路通向了自然,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他的艺术活力,这正是傅雷“崇尚自然”教育的成功。(3)一反大家对钢琴家惯常的关注点﹣﹣“手”,用“钢琴家的脚”为题,视角新颖,能激发阅读兴趣,以“钢琴家的脚”为题,能引发对钢琴家艺术、人生之路的关注和探索,从而突出“钢琴家只有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稳走好”这一中心主旨。所以这个标题是全篇的“文眼”。(4)肖邦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但波兰被德国占领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关山阻隔,有国难投,时刻处在痛苦的心境中,因此他的乐曲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无法割舍的爱。傅聪在父亲的教育下,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艺术素养,特别对李白、李后主的词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他具有和肖邦类似的人生遭遇,因而加深了他对肖邦乐曲的理解,懂得了肖邦的灵魂,故他的演奏能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
【点评】(1)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文章的标题主要有如下一些作用:①引领全文是全文的中心。②文章的主体事件。③交代文章人物、时间、地点等。④有时文章题目比较怪异,这样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富有深刻的意蕴。⑤文章的线索。
10.【答案】(1)C
(2)D
(3)B
(4)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
(5)①难道是险要的地势也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吗?
②都没有和国家休戚与共、共存共亡的责任,即使他们不为国牺牲,也没有敢指责他们的人。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1)此句译为:是知县从已废弃寺庙遗留下的田产中划拨的。割:划拨。
(2)A.表承接/介词,因为,B.副词,怎么/副词,多么,C.介词/连词。D.均为副词“是”,表强调。
(3)B项,“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错,作者意在说地利不足恃,原文“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
(4)此句译为:我以为对元将张弘范应是不值得指责。南宋掌握国家大权的高官,把国家送给别人,就如同丢弃多余的东西一样,安然处之不知顾恤;如果不是陆秀夫、张世杰二位在其中有所作为,天理人伦,可能都几乎要泯灭了。“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陈述的事情完整,为一分句;“以国与人,如弃遗余”译为“把…就如同…”在“如”前可停顿;“恬不知恤”,承接上一句的意思,单独成句;“天理民彝”译为“天理人伦”可单独成句。
(5)①与,帮助;抑,还是;胜,胜任。译为:难道是险要的地势也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吗?②义,义务、责任;非,指责。译为:都没有和国家休戚与共、共存共亡的责任,即使他们不为国牺牲,也没有敢指责他们的人。
故答案为:(1)C
(2)D
(3)B
(4)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
(5)①难道是险要的地势也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吗?
②都没有和国家休戚与共、共存共亡的责任,即使他们不为国牺牲,也没有敢指责他们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查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4)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附参考译文】
弘治甲子年春天二月的丙午日,我出京巡察海北。路经新会县。新会县的官员们拜见之后,予召见知县罗侨,对他说:“厓山之事让人千古痛心悲愤。我要置备香烛去祭拜凭吊,请你陪我一同前往。”于是就准备了祭品,租用了熟悉航海的民船前往。
晚上二更天,乘着潮汐驶出港口,风平浪静。天不亮时抵达厓门岸边。打开舷窗,向东望去,厓门近在眼前,但天色曚昽,辨不清景色。登岸后,掌管祠堂的人在路边迎接。不一会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察考它建造的始末。殿正中祭祀的是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两厢祭祀是都是和他们同时为国殉节的大臣。祠堂的匾额与祭文,都是向朝廷奏请,得到圣旨准奏设立的。在祠堂祭祀之后,我换上便服,穿过茂密的草丛,从西边一直登上山顶。回看后山,一片苍翠,高耸如屏风;环视左右的山峰,蜿蜒曲折,如虎踞龙腾,水流如弯弓般环绕其间。隔水相望的许多山峰,层峦叠嶂,秀丽如画。凭此险要的地势与元军较量,这也足以依仗,可是却不能挽救国家的灭亡,难道是险要的地势也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吗?我默默地离开了。
我回到泊船处,久久地 站在岸边,看着水鸟上下翻飞鸣叫,两岸间渔人渔歌对唱。回想当年厓门战事,不禁内心怆然。正徘徊时,主管祠堂的人对我说:“前面有奇石,可以去看看。”我就乘小船一直驶到奇石处,沿着台阶,登岸仰望,巨石就如屏风。大石的平面处有刻字,但已经磨灭了,无法辨识。向掌管祠堂的人询问,他说是过去石上刻有大字:“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世的广平巡按监察御史徐瑁将字改刻为:“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现在巨石仍在,字迹已经不可辨识了。我以为对元将张弘范应是不值得指责。南宋掌握国家大权的高官,把国家送给别人,就如同丢弃多余的东西一样,安然处之不知顾恤;如果不是陆秀夫、张世杰二位在其中有所作为,天理人伦,可能都几乎要泯灭了。那个张弘范是元朝的臣子,哪里值得去过分指责呢?何况这几位贤臣的名望和事迹,永垂青史,会与日月争辉;这几个字的摩崖石刻,哪里值得看重,一定要去和它计较呢?
于是就和罗知县谈论厓山的史事:认为在南宋王朝流离迁徙的时候,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并不是先帝临终前托以辅国重任的大臣,都没有和国家休戚与共、共存共亡的责任,即使他们不为国牺牲,也没有敢指责他们的人。现在他们忠贞自持的高尚节操,的确是人以平常心无法料想的,这就是他们尤其被后世人怀念景仰,不能遗忘的原因。祠堂拥有三顷多田产,是知县从已废弃寺庙遗留下的田产中划拨的。厓山中向来没有虎豹等猛兽为害,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向来不做盗贼,虽然这里设置了主管巡检的官员,但多年以来并没有捕获盗贼的功绩。天已至傍晚了,我独自坐在船舱里,感慨古今,多次躺下但却无法入睡。
祭祀归来之后,大家都说:“自从去厓山之后,天气没有这样睛朗,风浪也没有这样平静的。”
11.【答案】(1)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之情)
(2)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基本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要从意象、意境、诗人角度入手。意象、意境就是之歌中具体描绘的景象特点,本题中,诗歌后两句描写的都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作者方面就要做到知人论世,例如本题中,作者为杜甫,而杜甫诗歌的主要情感就是“忧国忧民”诗歌风格“沉郁顿挫”。题目是填空题,考的是考生对诗歌中时间和情感的把握情情况。答案在诗歌后两句“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第三个事件是“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表达的情感由“关中乱”“ 故乡归不得”“亚夫营”可以推断是忧国忧民。(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题干问的是“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答题关键词“颔联”“ 无景之景”考生首先阐明“”的含义“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接着结合颔联来分析。“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1)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之情)。
(2)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基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题中考查景物描写的妙处,颔联中“惟”“独”两字将景物写活了,这就是所谓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考生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这些“炼字”,体会诗歌语言艺术。
赏析:
(上四暮春之景,下四春日感怀。吴论:肃肃,落声。菲菲,落貌。红素乃地下花絮。惟鸟雀,见过客之稀。独柴扉,见村居之僻。关中数乱,谓吐蕃、党项入寇。剑外未清,谓吐蕃近在西山。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黄生曰: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12.【答案】(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子河内。
(2)荀子认为,秦国即使能够即使赢得全国统一,也很难持久,因为国家的统一不应单纯建立在武力征服下,而应建立在诸侯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国家。另外,经济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但是,这种统一不是靠强力剥夺,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建立在一种道义的力量上。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1)首先要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对于山林湖堤,按时封闭和开放而不收税”“使财物、粮米流通,没有滞留积压;使各地互通有无来供给对方,四海之内就像一家人一样”,可知一是说对待伐木,一是财物互通。《寡人之于国也》提到这两点的是: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子河内。
(2)“威动海内”是指“用武力赢得全国统一”,这是荀子不主张的。上文中阐述的是荀子对国家经济的看法啊,他认为国家经济应互通有无“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才能“四海之内皆一家”。
故答案为:(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子河内。
(2)荀子认为,秦国即使能够即使赢得全国统一,也很难持久,因为国家的统一不应单纯建立在武力征服下,而应建立在诸侯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国家。另外,经济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但是,这种统一不是靠强力剥夺,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建立在一种道义的力量上。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句子意思的理解。
(2)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要解答文言题中的简答题,理解文章内容是关键,所以平时要多读、多做、多练。
【附参考译文】
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规定好赋税等级,管理好民众事务,管理好万物,这是用来养育亿万民众的。对于农田,按收入的十分之一征税;对于关卡和集市,进行检查而不征税;对于山林湖堤,按时封闭和开放而不收税。考察土地的肥瘠来分别征税,区别道路的远近来收取贡品。使财物、粮米流通,没有滞留积压;使各地互通有无来供给对方,四海之内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近处的人不隐藏自己的才能,远处的人不厌恶奔走的劳苦,即使是幽远偏僻的国家,也无不乐于前来归附听从役使。这种君主叫做人民的师表。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所实行的法度。
13.【答案】(1)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商人重利轻别离;绕船月明江水寒
(3)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4)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
(5)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①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重点字:雕、阑)②商人重利轻别离;绕船月明江水寒(重点字:别离)③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重点字:至)④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尊、酹)⑤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重点字:滟)
故答案为:⑴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⑵商人重利轻别离;绕船月明江水寒;⑶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⑷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⑸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点评】默写题中如有任何书写错误,则该空不得分,平时就要注意积累。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琵琶行: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4.【答案】【参考例文】
自律与包容有用吗?
古人有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律与包容真的有用吗?
严于律己,就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不浮夸,甚至像曾子所做的那样:一日三省,进行自我检讨。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自律的典范。鲁迅先生就是一个“不留情面”解剖自己的人;还有大作家卢梭,在《忏悔录》这本书里,卢梭就活生生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做了最彻底的自我检讨。是自律,让他们提升了自我能力和修养。
红军以严于律己、坚忍不拔的精神完成了长征这一伟大创举;戚家军正是由于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才横扫倭寇;越王勾践正是严于律己,卧薪尝胆,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是自律,将他们引向成功的彼岸!
现实生活中,由于不自律而导致失败或误入歧途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每天多玩十分钟,少写五分钟作业,就会导致学习跟不上进度,学习成绩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社会上大多数罪犯也是如此,小到小偷小摸,大到贪污受贿,刚开始时,他们的不良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由于不自律,逐渐养成习惯,慢慢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看来,自律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包容别人也有这么大的用处吗?
古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魏文侯并没有因为吴起贪而好色的缺点就彻底否定他,而是看到了其过人的军事才能,任用其为大将;唐太宗赞赏在大殿上对他进行批评的魏征。如果魏文侯和唐太宗没有包容别人的度量,怎么会创造出丰功伟绩,从而名垂千秋呢?
不仅仅是在古代,现实生活中包容别人的事情也时常发生,就如我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位骑三轮车的老大爷与一位年轻人的宝马相撞,老人因把别人的车划破而惊在原地,而那年轻人却走上来问老人是否受伤且给了老人一笔修车的钱。如果社会中多出现一些像这位年轻人一样常怀宽容之心的人,我想我们的生活会轻松很多。
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他会受到世人的尊重和信赖;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五湖四海之内皆是朋友;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会所向披靡;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崎岖的小路也会走成一条康庄大道。
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诀窍,包容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必备品德,它们如两件宝物,时刻陪伴着我们,帮助我们提高自身修养,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完美而轻松。
事实告诉我们:自律与包容极为有用,自律是金,包容是福。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由四则外国名言组成的,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综合分析这四则材料,考生不难看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赫尔巴特的“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是从对待别人的角度来讲的,苏格拉底的“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是从对待自己的过错的角度来讲的,卡托的“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和弗莱的“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宽恕自己是万过之源;要宽以待人;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写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写议论文时,选材狭窄,论证手法单一。
【点评】这篇文章总体上有以下亮点:①思维辩证,切合题意。文章从所给四则材料中概括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观点,全面,深刻。②文章思路清晰,先写要严于律己,后写应宽以待人,过渡自然,结构完整。③举例典型,极具说服力。文章选材丰富新颖,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从理论到事实,从正面到反面,广泛涉猎。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