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1.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1.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8 21:0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穿越千年
重回汉唐
第一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商时代的中国政治变迁(原始社会~夏代)
禅让制
禅让制
世袭制
世袭制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
部落
部落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
国家
国家
史料研读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堰塞(搪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
——《竹书纪年》
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荀子》
商代的中央与地方制度
中央: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地方: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按照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宗法制、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工作原理”
天子直辖领
诸侯直辖领
卿大夫直辖领

层级分封
间接效忠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评价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周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秦朝的政治制度
秦朝的中央制度
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定夺。
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县丞、县尉;
郡县主要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思考一下
秦代的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有何相似之处?
秦代的地方制度和周代的地方制度有何异同?
秦朝的文书制度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的中央制度
汉初:仍为三公九卿制;
武帝后: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隋唐的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分掌宰相职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评价:①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②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思考一下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之于前代有何不同?
为何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个新阶段?
宋朝的中央制度:二府三司制
最高行政长官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
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元朝的中央制度:中书省制
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明朝的中央制度:内阁制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秦汉以来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
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清朝的中央制度:军机处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
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思考一下
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有何异同?
盘点中国古代的中央政治制度
时代
先秦

两汉魏晋
隋至唐前期

两宋

明代最初
明代
清代
制度
中央官吏雏形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制
二府三司制
中书省制
废丞相
内阁制
军机处制
效果

专制强化效率降低
专制强化效率降低
专制强化效率降低
专制弱化效率提高
专制强化效率降低
专制弱化效率提高
专制强化效率提高负担增加
负担减轻效率降低
专制强化效率提高负担增加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地方制度:郡国并行制
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
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
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
魏晋南北朝也是州郡县三级制。
隋唐时期的地方制度:道州县制
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朝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
两宋的地方制度:路府州县制
宋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
后又改道为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从而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代的地方制度:行省制
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
后来,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明代的地方制度:三司制
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
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清代的地方制度:省制
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思考一下
为何历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最终往往会转变为地方行政机构?
史料研读(云贵总督李侍尧上奏乾隆帝)






身体
安康


盘点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时代



两汉
汉末魏晋
隋唐




制度
内外服制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州郡县制
道州县制
路府州县制
行省制
三司制
省制
效果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
弱化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
弱化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
感谢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