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七)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1-2节)2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七)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1-2节)2 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07 16: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九年级上册检测(七)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1-2节)
姓名 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防雷击要远离金属制品。因为金属具有(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光泽
2.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铁和氧化铁都属于合金 B.涂油漆可防止铁生锈
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D.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3.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以及“雪龙2号”的船身等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下列金属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在金属制品表面镀保护层 B.改变金属结构制成合金使用
C.在金属制品表面涂油漆 D.用稀盐酸定期清洗金属制品
4.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
科技中会用到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B.纯铜比黄铜的硬度更大
C.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D.钛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等
5.线上学习,居家实验。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
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D.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6.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H2SO4═FeSO4+H2↑ B.3NaOH+FeCl3═Fe(OH)3↓+3NaCl
C.Cl2+2NaI═2NaCl+I2 D.Fe+CuSO4═FeSO4+Cu
7.将用砂纸打磨后的铁丝插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增加 B.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C.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D.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AgNO3和Cu(NO3)2的
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B.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C.浓硫酸长时间敞口露置于空气中
D.向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镁粉和铁粉
9.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
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分析实验②④的现象,能判断出
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0.下列与金属材料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C.银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D.大多数金属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
11.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M>Zn>Cu B.滤液中可能只含一种溶质
C.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M D.该过程一定发生了如下反应:M+CuSO4═Cu+MSO4
12.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100g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均得到无色溶液 B.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
C.折线b表示的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D.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1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锌、镁、铜
B.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锌、硝酸铜
C.若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一定有氢氧化铜生成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
14.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
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5.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二、填空题(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外,其余空1分,共30分)
16.将一定量的Zn粉和Cu粉投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溶液变蓝的原因    。
17.在金属材料中,铝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材料之一。
(1)由铝制成的铝箔厚度仅为0.01mm,广泛用于食品包装等。铝能制成铝箔,
主要利用铝的性质是    。
(2)某小组同学将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发现铝箔逐渐变软,中间有液体被外面
的固体包裹住。由此可以推测氧化铝的
熔点比金属铝  (选填“高”或“低”)。
(3)将铝片和稀盐酸放在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
探究反应容器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5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18.对比右图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
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19.金属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1)有铝、锌、铜三种金属,其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    。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铝表面容易形成   。
(3)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选用如下试剂组进行验证,其中不合理的一组是   。(用序号①②③填空)
①Zn、CuSO4溶液、Ag ②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③Zn、Cu、AgNO3溶液
(4)由所学知识可知,活泼性Fe>Cu,Fe+CuSO4═FeSO4+Cu.非金属与金属类似,活泼性Cl2>Br2>I2,请写出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小明同学对金属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
(1)如图1,将一锌片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该反应过程溶液中增加的粒子是   (用符号表示),
溶液的pH    (选填“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或“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2是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变化是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A、B、C、D、E为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C的化学式为    ;
(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
(4)E的化学式是   ,
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    。
2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图丁实验,
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
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 。
(2)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写出b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3.实验室可利用Zn与稀硫酸的反应制取H2。
(1)相同条件下H2密度比空气小,利用该性质可以通过    法收集H2,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生成H2的体积,H2应从   (选填“甲”或“乙”)管通入。
(2)为探究影响Zn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以下三组实验,室温下,取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产生10mLH2(通常状况)所需的时间,下表为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硫酸的体积/mL
锌粒的质量/g
时间/s
1
10
10
1
78
2
10
10
2
57
3
40
10
1
9
①比较实验1、2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对Zn与稀硫酸反应快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
③比较不同条件下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有不同的方法,除测量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需的时间,还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写出一种)。
24.小组同学收集了某种铝制易拉罐,剪成条状并打磨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
【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更   ,结合上述现象,可得出该易拉罐不是纯铝制作。那么易拉罐中除铝外,还含有什么金属呢?
【查阅资料】①铝制易拉罐中的主要成分是铝,可能还含有镁、铁。
②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镁和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该易拉罐的金属组成除铝外,可能还含有镁、铁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小明取打磨后的铝制易拉罐样品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过滤后得到黑色粉末。
样品中含铝
(2)取少量上述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样品中含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小明得出该易拉罐是由铝和铁组成。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分析后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大家认为应该补充下列实验:取步骤(1)中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某种金属的盐溶液后,如果无现象产生,则小明的结论正确。你认为加入的盐溶液中阳离子对应的金属理论上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拓展应用】如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弃易拉罐应放入标有   (填序号)图标的垃圾桶内。
四、解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25.为了测定某银、锌合金(假设合金中只含银和锌)中银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20g银锌合金粉末进行实验,现将125g稀硫酸分五次加入合金粉末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滴入稀硫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0.05
m
0.15
0.20
0.20
(1)表中m的值为    。
(2)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    。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BADDC 6-10:BDABD 11-15:BCDCD
二、填空题(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外,其余空1分,共30分)
16.铜;硝酸锌、硝酸铜;Cu+2AgNO3═Cu(NO3)2+2Ag。
17.(1)延展性;(2)高;
(3)氯化铝和盐酸;铝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18.氧气 Fe2O3+6HCl=2FeCl3+3H2O
19.(1)铜或(Cu);(2)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3)③ (4)Cl2+2NaBr=Br2+2NaCl。
20. (1)锌片表面产生气泡;Zn2+;逐渐增大;Zn+H2SO4═ZnSO4+H2↑。
(2)铜和银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和银;减少。
21.(1)化合反应; (2)Fe;(3)CuO+H2SO4═CuSO4+H2O;
(4)H2; 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22.(1)铁和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 (2)Cu(NO3)2、Zn(NO3)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3.(1)向下排空气;乙;
(2)①在硫酸的质量分数和体积相同时,锌粒质量越大,收集相同体积氢气所需时间越短;
②硫酸的质量分数
③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24.【发现问题】大
【实验设计】(1)氢氧化钠(2)Fe+2HCl═FeCl2+H2↑。
【反思评价】镁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时,也是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铁。
【拓展应用】B。
四、解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25.【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第一、三、四次,每次都生成0.05g氢气,说明第二次没有完全反应,也生成0.05g,所以m值是0.10g;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第五次没有生成氢气,说明了锌完全发生了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2g。
设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解得:x=6.5g
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67.5%
(3)设25g的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98 2
y 0.05g
解得:y=2.45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