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上册检测(六)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1-3节)
姓名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2.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毛巾 B.塑料垃圾袋 C.玻璃啤酒瓶 D.铝质饮料罐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Au)化学性质稳定
4.“中国制造”、“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都需要用到大量钢铁,下列有关钢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生铁的熔点应比纯铁高 D.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棉 82%聚酯纤维 12%氨纶 6%
5.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是( )
A.Cu B.Ag C.Zn D.Hg
6.某牛仔裤标签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纤维透气性较好 B.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
C.合成纤维耐磨性较差 D.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羊毛与聚酯纤维
7.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 )
A.属于有机物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H25N34O3Cl中原子总数为62 D.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
8.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
9.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的是( )
A.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 B.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C.产生大量气泡 D.溶液质量增加
10.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11.金属M与Cu(NO3)2溶液发生反应:M+Cu(NO3)2=Cu+M(NO3)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M不可能是铝
B.M一定发生反应:M+2AgNO3=2Ag+M(NO3)2
C.若M为镁,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较反应前减少
D.恰好完全反应后,M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一定由蓝色变为无色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
A.①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B.②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铁和镁
C.③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D.④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13.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中只含有Cu
B.试剂B是稀硫酸
C.溶液Z中的溶质为FeSO4和CuSO4
D.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14.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O2
CO2
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先加过量稀盐酸,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
C.
Fc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15.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
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和Zn(NO3)2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D.滤液中一定无AgNO3,可能有Zn(NO3)2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16.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已经开始海试,制造航母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
(1)航母的航电系统使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性。
(2)制造航母使用锰钢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锰钢比纯铁 。
(3)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其与 接触而锈蚀。
(4)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Fe和ZnSO4溶液外,还需选用的试剂是 。
17.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炉灶的进风口应__ ___(选填“改大”“改小”或“不变”);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
18.用粗木棍在涂有蜡的锌板上写“明”“和”两个字,露出下面的锌板。向“明”字上滴加CuSO4溶液,向“和”字上滴加盐酸。
(1)“明”字上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
(2)“和”字上产生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 ___ 。
19.用生锈废铁屑和钛白废酸(含硫酸、硫酸亚铁)制备硫酸亚铁的主要转化过程如下:
(1)Ⅰ中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2)Ⅱ中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 克。
(3)小建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
2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 (写出一组即可)。
(2)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2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选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 (选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 H2O 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
【猜测与探究】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 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Cl 固体
铝丝表面析
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
被破坏
Na+或① 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 固体
②
氧化铝薄膜
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得出结论:前述猜测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第23小题9分,第24小题9分,共18分)
23.铜锌合金又叫黄铜,外观酷似黄金,极易以假乱真。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I所示装置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将足量的稀硫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 g。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往 80克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加入的镁粉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如右图所示。试分析计算:
(1)a→b 段表示镁粉与混合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反应。
(2)原混合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ABCBC 6-10:CBDBB 11-15:DCBDB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16.()导电 (2)硬度大(3)水和氧气 (4)硫酸铜
17.CH4+2O2 点燃 CO2+2H2O 改大; 产物是水无污染
18.(1)“明”字位置逐渐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Zn+2HCl=ZnCl2+H2↑
19.(1)Fe2O3+6HCl=2FeCl3+3H2O (2)置换反应
20.(1)Cu+2AgNO3 = 2Ag+Cu(NO3)2 (2)a (3)硝酸亚铁或Fe(NO3)2
21.(1)铁和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 (2)Cu(NO3)2、Zn(NO3)2、AgNO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22.4Al+3O2=2Al2O3。甲。2Al+3CuSO4═Al2(SO4)3+3Cu;强。甲中硫酸铜溶液也含有水,没有明显现象。①Cl﹣ ②铝丝表面没有变化 正确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第23小题9分,第24小题9分,共18分)
23.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90.2g﹣290.0g=0.2g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20.0gx 0.2g
= x=32.5%
24.解:(1)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镁>铜>银,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镁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镁和铜,所以a→b 段表示镁粉与混合溶液中的AgNO3反应。
(2)设硝酸铜的质量为x
Mg+Cu(NO3)2=Mg(NO3)2+Cu 溶液减量
24 188 64 64﹣24=40
x 60.8g﹣56.8g=4g
解得x=18.8g
原混合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是:18.8 g/8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