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上册检测(四)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同的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下列溶液显酸性的是( )
A.食醋 B.氨水 C.NaCl溶液 D.Na2CO3溶液
2.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与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
A.酚酞 B.CuCl2溶液 C.Na2CO3溶液 D.NaCl溶液
3.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
A.食盐水(pH≈7) B.牙膏(pH≈9) C.米醋(pH≈3) D.肥皂水(pH≈10)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下列关于化肥NH4H2PO4(磷酸二氢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B.N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C.属于复合肥料 D.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6.化肥碳酸铵、硫酸钾均为白色固体。分别取少量固体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将两者区别出来的是( )
A.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加入稀盐酸中 C.加入BaCl2溶液中 D.加入Ba(OH)2溶液中
7.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2+、OH﹣、NO3﹣ B.Na+、Mg2+、OH﹣ C.K+、SO42﹣、OH﹣ D.Ag+、Ca2+、Cl﹣
8.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
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10.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废水中共含Na+、Ba2+、Cl﹣、SO42﹣、CO32﹣、H+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则甲厂废水中的离子是( )
A.H+、Na+、Ba2+ B.H+、Ba2+、Cl﹣ C.Na+、SO42﹣、CO32﹣ D.H+、SO42﹣、CO32﹣
11.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12.胃酸过多,会致消化不良。为缓减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CO
﹣﹣
点燃
B
NaCl溶液
Na2CO3
Ca(NO3)2溶液
过滤
C
氯化钾固体
二氧化锰
水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D
CaCO3固体
CaO 固体
﹣﹣
高温、灼烧
14.高铁酸钾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实验室可用氯气、氢氧化铁和X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l2+2 Fe(OH)3+10X═2K2FeO4+6KCl+8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KOH B.高铁酸钾是一种酸 C.高铁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 D.Fe(OH)3是一种碱
15.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丁是水,则该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若丙是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C.若甲、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若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
16.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
pH变化的曲线图。则:
(1)图中x是 溶液。
(2)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3)c点溶液中加入铁粉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17.(20仙桃)“如何验证酸与碱反应生成水”是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研究主题,请完成以下相关问题。
【知识回顾】实验证明酸与碱可发生中和反应,如图从微观角度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提出问题】盐酸、硫酸等酸以酸溶液的形式存在,酸溶液与碱反应时,无法判断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酸与碱发生反应生成了“水”?
【查阅资料】冰醋酸即无水醋酸; 蓝色硅胶遇水变红。
【实验原理】CH3COOH+NaOH═CH3COONa+H2O,是冰醋酸与NaOH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Na在水溶液中可解离出自由移动的CH3COO﹣和Na+。
【进行实验】将适量的冰醋酸(CH3COOH)、NaOH固体及几粒蓝色硅胶置于试管中,塞上橡皮塞,轻轻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提出质疑】上述实验及实验现象,能说明“水”是化学反应生成的吗?该结论不严谨!
【解决方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思考,应在下列2个实验的基础上,再做上述实验。
实验方案(写出所用试剂即可)、实验现象
实验一
试剂与现象:
实验二
试剂与现象:
【交流讨论】
(1)上述设计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2)冰醋酸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后得到的固液混合物能够导电,是因为
。
18.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多姿多彩。如图所示,“一”两端的物质相互可以发生反应。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Y的化学式: 。
(3)X的溶液与Y的溶液反应时,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
。
19.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杂质可能是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往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二:取14.0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产生28.7g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杂质中一定没有 ,一定有 。
(2)实验一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复习常见的碱的性质时,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归纳,并设计了学案。以下是学案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
【知识回顾】氢氧化钠溶液因与空气中的 (填物质化学式)发生反应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举一反三】Ba(OH)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液态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探究一】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为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已经发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缓慢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搅拌。当观察到 ,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2)向盛有少量石灰乳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搅拌,观察到白色浑浊完全消失,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实验探究二】向盛有氯化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 ,说明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三】在完成实验探究一、二后,将三只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最终得到澄清溶液。该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
【归纳总结】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盐反应,还能使酸碱指示剂显色。
21.粗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少量Na2SO4、CaCl2、MgCl2及泥沙等杂质。如图是常用的粗盐精制操作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操作;
(2)沉淀1的化学式为 ;
(3)加入过量试剂1的目的是 ;
(4)滤液4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2.端午节是我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永州江永粽子远近闻名。制作粽子时常用到草木灰,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为探究碳酸钾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A试管中溶液变红色,
说明碳酸钾溶液呈 性。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为 ,
说明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
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同学们对烧杯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最后得出了一致结论。
【反思评价】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还有的溶质是 。
三、解答题(22分)
23.化学老师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 ;猜想Ⅱ: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查阅资料】i.已知信息:BaCl2+Na2CO3═2NaCl+BaCO3↓ⅱ.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
稀溶液
NaCl
Na2CO3
BaCl2
pH
等于7
大于7
等于7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10.00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静置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用 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 比较,测出pH
pH=11
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滴加过量BaCl2液的目的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 (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9.85g,则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假定试剂中无其他杂质,忽略实验损耗)?
【反思】久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升】能否通过取适量试剂溶于水,然后滴加酚酞的方法作出判断: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ACCBA 6-10CCCAB 11-15BBCBC
二、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共47)
16.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铁粉会溶解,产生气泡
17.解:【知识回顾】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进行实验】蓝色硅胶变为红色;
【解决方案】试剂:冰醋酸与蓝色硅胶,现象:蓝色硅胶不变色;试剂:氢氧化钠固体与蓝色硅胶,现象:蓝色硅胶不变色;
【交流讨论】
(1)对比
(2)冰醋酸与NaOH固体反应生成CH3COONa和H2O,CH3COONa在水溶液中可解离出自由移动的CH3COO﹣和Na+。
18.(1)2NaOH+H2SO4=Na2SO4+2H2O;(2)Ca(OH)2或Ba(OH)2;(3)有白色沉淀产生。
19.(1)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钡;
(2)2NaOH+CO2=Na2CO3+H2O、Na2CO3+Ba(NO3)2=BaCO3↓+2NaNO3。
20.CO2。Ba(OH)2+SO3=BaSO4↓+H2O。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不能。有蓝色沉淀生成。
NaCl 、CaCl2、CuCl2。
21.(1)过滤; (2)Mg(OH)2;(3)除去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 (4)Cl﹣、OH﹣、CO32﹣。
22. (1)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证明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碱。
(2)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因此会看到气泡;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
(3)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为K2CO3+Ca(OH)2=CaCO3↓+2KOH;
故答案为:K2CO3+Ca(OH)2=CaCO3↓+2KOH。
(4)此时溶液为无色,说明不存在碱,另外有沉淀生成,说明不存在酸,所以B中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了氯化钾,C中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而溶液不显碱性,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因此氯化钾一定存在,而C中氢氧化钙是否全部反应完全,无法判断,所以若氢氧化钙存在,则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溶质中可能存在氯化钙;
故答案为:KCl;CaCl2。
三、解答题(22分)
23.解:【提出问题】NaOH。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玻璃棒;标准比色卡;NaOH。
保证碳酸钠被全部去除。
【实验结论】Ⅱ
【拓展】设含有碳酸钠质量为m,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m 9.85g
m=5.3g,所以氢氧化钠质量=10g﹣5.3g=4.7g,所以样品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47%。
【反思】2NaOH+CO2=Na2CO3+H2O。
【提升】不能;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无法确定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