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金华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20 17:59:4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金华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与洋流无关的是(  )
A.西欧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B.全球出现气候变暖
C.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形成 D.非洲西侧沙漠沙漠广布
【答案】B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西欧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和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形成和秘鲁寒流有关,非洲西侧沙漠沙漠广布和加那利寒流有关,全球出现气候变暖与洋流无关,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大量摆放温室气体。
2.(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
A.东北的沼泽 B.江南的水乡 C.绿绿的稻田 D.浩瀚的海洋
【答案】D
【知识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浩瀚的海洋不属于湿地。
故答案为:D
【点评】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3.(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田纳西流域依托丰富的电力资源发展起来的是(  )
A.外向型企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高耗能产业 D.旅游休闲产业
【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依托该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核电和火电,吸引了大量高耗能工业,促进了流域内建材、冶金等工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C
【点评】电力属于能源,依托电力发展的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
4.(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我国北方某“玻璃阳光房”晴天时室内比室外气温高10~20℃,主要原因是“玻璃阳光房”(  )
A.获得太阳辐射较多 B.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阻挡室内长波辐射 D.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阳光房阻挡室内长波辐射,太阳照射时间很长,因此晴天时室内比室外气温高10~20℃,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吸收和反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晚上大气又会向地面辐射能量,称为大气逆辐射
5.(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会使(  )
A.当地的失业率下降 B.所有劳动职业被取代
C.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D.就业总人数相对上升
【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主要在机械性操作居多的企业使用,如电子装配工业的流水线等,而需要创造力的企业如软件工业或需要精细操作的企业如精密仪器制造业,机器人根本无法完成,钢铁企业需要的劳动力本来就少,并不需要大量的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能降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对企业的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机器人产业本身就是技术导向型。
6.(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某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岩层形成过程中主导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2)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温暖湿润 C.低温少雨 D.年温差大
【答案】(1)D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岩层为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主导的外力作用是沉积作用,所以D正确。
(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岩层为沉积岩,表示该地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是温暖湿润,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1)D (2)B
【点评】沉积岩形成过程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风化产物,这些风化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在湖泊、海洋或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7.(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2016年11月14日新西兰南岛中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自然灾害的性质分,地震属于(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
(2)该国南岛西侧降水较多的主导囚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洋流 D.海陆位置
【答案】(1)A
(2)B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地质灾害
【解析】【分析】(1)地震发生于岩石圈,故属于地质灾害。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为新西兰,南岛西侧降水较多的主导囚素是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点评】考查读图获取、解读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I、II、III、IV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完成下列各题。
(1)III(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  )
A.盛行西风 B.东北信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答案】(1)B
(2)C
【知识点】季风环流;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图中I、II、III、IV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III(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经度的差异,即干湿度地带分异,所以B正确。
(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位于青藏地区,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西南季风,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1)B (2)C
【点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变化原因。
9.(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我国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个地区中,软件产业收入最高的是(  )
A.环渤海地区 B.长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西三角地区
(2)软件产业属于(  )
A.劳动力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答案】(1)A
(2)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软件产业收入最高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所以A正确。
(2)软件产业科技含量高,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1)A (2)C
【点评】根据产业在生产活动中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进行的划分。
(1) 资源密集型——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电力、采矿业、农业
(2) 劳动密集型——对劳动力依赖性较高,传统纺织业、食品加工、钢铁、造船等。
(3) 资本密集型——大量资本购买原材料钢铁、冶金、化工
(4) 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对知识(研究单位、大学的知识、科研突破)、技术(靠大
量技术的投入、掌握复杂的技术的劳动者)依赖性较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信息产业、生物工程、遗传工程、激光等)
10.(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1984~2013年曹妃甸海岸线长度变化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研究海岸线变化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B.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2)导致2001~2009年曹妃甸海岸线快速变长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变暖 B.填海造陆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答案】(1)C
(2)B
【知识点】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GIS是对信息源进行分析、加工和建模,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等,RS主要是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作用,研究海岸线变化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2)导致2001~2009年曹妃甸海岸线快速变长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填海造陆,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1)C (2)B
【点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RS、GPS、GIS,即“3S”。RS主要是获取信息,GIS是对信息源进行分析、加工,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
(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 2014年英国第一座水上漂浮光伏电站在伯克郡建成。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高温时发电损失增大、转换效率降低的特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下列不属于水上漂浮光伏电站优点的是(  )
A.节约土地资源 B.提高发电效率
C.降低施工难度 D.减少水分蒸发
12.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长江三角洲
【答案】11.C
12.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我国太阳能总辐射资源丰富,总体呈“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干燥区大于东部湿润区”的分布特点。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
11.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是指在水塘、小型湖泊、水库、采煤塌陷区、堰塞湖等水域环境建设的光伏电站,以解决传统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水分蒸发。
12.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且纬度较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13.(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一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
甲 86.3 25.2
乙 37.8 41.4
丙 44.9 56.0
丁 67.8 49.3
(1)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代表的省区最可能是(  )
A.北京 B.贵州 C.四川 D.广东
【答案】(1)C
(2)A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
【解析】【分析】(1)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一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丙地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
(2)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一工业化率)/工业化率,甲城市化率高,工业化率低,可能是北京,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1)C (2)A
【点评】考查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某国1975~2014年部分人口数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2)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总量基本不变 B.劳动力资源较充足
C.存在较多国际移民 D.该国最可能是美国
【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所以D正确。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总量下降,劳动力资源较短缺 存在较多幽际移民,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1)D (2)C
【点评】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5.(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面积(万km2)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万人/km2)
甲 12.6 38
乙 133.5 427
丙 11.5 486
丁 250 4
(1)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影响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面积 D.水源
【答案】(1)B
(2)A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分析】(1)图示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乙。
(2)影响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高、地势高,最主要因素是热量。
故答案为:(1)B (2)A
【点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些,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不同的生活水平需求会有完全不同的人口容量。很显然,人口容量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⑤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人口容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或者这样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受教育水平:正相关,(受教育水平高了,不会轻易破坏环境)
⑦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这是和科技发展水平相联系在一起的)

16.(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世界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等压线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为了减少大风天气对人们的影响,中央气象台会发布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下列地点此日最不可能出现六级以上大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亚欧大陆内部出现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即1月份,所以A正确。
(2)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为了减少大风天气对人们的影响,中央气象台会发布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下列地点此日最不可能出现六级以上大风的是④。
故答案为:(1)A (2)D
【点评】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陆地冬季为高压,夏季为低压,海洋则相反。等压线稀疏反应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进而判断风力大小
二、综合题
17.(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洋及周边地区略图(图l)。
材料二:图中甲地气候资料图(图2)。
(1)甲地气候类型为     ,该地气温的主要特征是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3)中南半岛地势特征是     ,判断依据是     。
(4)丙地地处    板块和亚欧板块的    (生长或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5)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乙地最可能发展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
(2)水稻种植业
(3)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
(4)印度洋板块;消亡
(5)电力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等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板块构造学说;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5种指向型工业区位选择;东南亚;南亚
【解析】【分析】(1)甲地位于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
(2)阴影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3)中南半岛地势特征是山河相间,河流自北向南流。
(4)丙地位于东南亚,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5)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乙地最可能发展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等。
故答案为:(1)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 (2)水稻种植业 (3)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 (4)印度洋板块;消亡 (5)电力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等
【点评】气候类型的判读--------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1.判断南北半球
看最高气温所在月份……这个应该不用说了,若全年温差不说明是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
2.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
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
全年 最高 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
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
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常用气候类型也就这十种,步骤2和步骤3取个交集,就能确定.
另外有两点需要注意:
1.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温度带上,同属热带气候,降水又同属夏雨型,区分的方法是,热带季风的降水更加集中.有降水的柱状统计图作比较会很明显.再有,热带季风是分雨旱两季,而热带草原是干湿两季.
2.温带海洋气候——虽是温带的气候类型,全年的最低气温却高于0度,但从降水上要和热带雨林相区分应该还是不难的.
18.(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为了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
(1)图中①、②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运输的资源分别是    和   。
(2)沿京 广线自长沙到郑州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3)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基地,河南和湖南两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
(4)促进城市甲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与甲比,在交通运输方面武汉的突出优势是     。
(5)中部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请从生产成本角度简述其优势。
【答案】(1)电力(煤炭);天然气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
(3)小麦(玉米);水稻
(4)交通;水运
(5)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工资低;运输成本低等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城乡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①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西电东送,②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西气东输,运输的资源分别是煤炭、天然气。
(2)沿京广线自长沙到郑州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3)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基地,河南和湖南两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和小麦和水稻。
(4)促进城市甲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与甲比,在交通运输方面武汉的突出优势是水运。
(5)中部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其优势是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工资低、运输成本低等。
故答案为:(1)电力(煤炭);天然气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 (3)小麦(玉米);水稻 (4)交通;水运 (5)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工资低;运输成本低
【点评】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9.(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区域M是阿根廷的大豆主产区,这里一直实行免耕和轮作等保护性耕作(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材料二:大豆性喜暖,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为20~28℃,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份,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大豆生长周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
(1)简述免耕和轮作对土壤保护的积极影响。
(2)比较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圣地亚哥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并简析其原因。(5分)
(3)说出阿根廷大豆的播种和收割月份,简析M地发展大豆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4)每年5月25日阿根廷民众都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简述当日广场上国旗旗杆影子朝向的变化情况。
【答案】(1)保持土壤肥力: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
(2)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且夏季降水较多:布谊诺斯艾利斯受季风影响;圣地亚哥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冬季降水较多;圣地亚哥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3)11-12月播种、4-5月收割 土豆生长期内降水丰富,气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好
(4)西南一正南一东南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免耕和轮作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持土壤水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且夏季降水较多:布谊诺斯艾利斯受季风影响;圣地亚哥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3)阿根廷大豆11-12月播种、4-5月收割,M地发展大豆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温、降水、地形等方面回答。
(4)每年5月25日阿根廷民众都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当日广场上国旗旗杆影子朝向西南一正南一东南。
故答案为:(1)保持土壤肥力,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 (2)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且夏季降水较多:布谊诺斯艾利斯受季风影响;圣地亚哥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冬季降水较多;圣地亚哥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3)11-12月播种、4-5月收割 土豆生长期内降水丰富,气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好 (4)西南一正南一东南
【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0.(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部分区域图。“引汉济渭”工程将汉江水引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的给水量。目前西安到宝鸡段高铁已经开通,宝鸡到兰州段预计2017年通车。
材料二:西安气候资料图。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分布特征。
(2)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流域的有利影响。
(3)简述渭河流域春旱严重的主要原因。
(4)说出图示铁路线的大致走向,简析该铁路线建设布局的主要优势。
【答案】(1)北部主要为高原;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
(2)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3)春季降水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地表径流量少;春季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
(4)东西走向 经过渭河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沟通了东西交通,缩短了东西之间的时间距离;连接了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有利于促进东西都经济发展的平衡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北部主要为高原;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
(2)“引汉济渭”工程有利于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
(3)渭河流域春旱严重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蒸发、人类活动等方面回答。
(4)图示铁路线大致东西走向,经过渭河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沟通了东西交通,缩短了东西之间的时间距离。
故答案为:(1)北部主要为高原;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 (2)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3)春季降水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地表径流量少;春季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 (4)东西走向 经过渭河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沟通了东西交通,缩短了东西之间的时间距离;连接了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有利于促进东西都经济发展的平衡
【点评】考查地图的读图能力和对中国地理单元的了解程度,“引汉济渭”可以借鉴“南水北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金华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与洋流无关的是(  )
A.西欧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B.全球出现气候变暖
C.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形成 D.非洲西侧沙漠沙漠广布
2.(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
A.东北的沼泽 B.江南的水乡 C.绿绿的稻田 D.浩瀚的海洋
3.(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田纳西流域依托丰富的电力资源发展起来的是(  )
A.外向型企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高耗能产业 D.旅游休闲产业
4.(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我国北方某“玻璃阳光房”晴天时室内比室外气温高10~20℃,主要原因是“玻璃阳光房”(  )
A.获得太阳辐射较多 B.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阻挡室内长波辐射 D.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5.(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会使(  )
A.当地的失业率下降 B.所有劳动职业被取代
C.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D.就业总人数相对上升
6.(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某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岩层形成过程中主导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2)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温暖湿润 C.低温少雨 D.年温差大
7.(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2016年11月14日新西兰南岛中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自然灾害的性质分,地震属于(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
(2)该国南岛西侧降水较多的主导囚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洋流 D.海陆位置
8.(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I、II、III、IV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完成下列各题。
(1)III(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  )
A.盛行西风 B.东北信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9.(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我国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个地区中,软件产业收入最高的是(  )
A.环渤海地区 B.长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西三角地区
(2)软件产业属于(  )
A.劳动力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10.(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1984~2013年曹妃甸海岸线长度变化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研究海岸线变化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B.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2)导致2001~2009年曹妃甸海岸线快速变长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变暖 B.填海造陆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 2014年英国第一座水上漂浮光伏电站在伯克郡建成。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高温时发电损失增大、转换效率降低的特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下列不属于水上漂浮光伏电站优点的是(  )
A.节约土地资源 B.提高发电效率
C.降低施工难度 D.减少水分蒸发
12.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长江三角洲
13.(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一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
甲 86.3 25.2
乙 37.8 41.4
丙 44.9 56.0
丁 67.8 49.3
(1)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代表的省区最可能是(  )
A.北京 B.贵州 C.四川 D.广东
14.(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某国1975~2014年部分人口数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2)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总量基本不变 B.劳动力资源较充足
C.存在较多国际移民 D.该国最可能是美国
15.(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面积(万km2)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万人/km2)
甲 12.6 38
乙 133.5 427
丙 11.5 486
丁 250 4
(1)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影响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面积 D.水源
16.(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读世界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等压线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为了减少大风天气对人们的影响,中央气象台会发布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下列地点此日最不可能出现六级以上大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7.(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洋及周边地区略图(图l)。
材料二:图中甲地气候资料图(图2)。
(1)甲地气候类型为     ,该地气温的主要特征是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3)中南半岛地势特征是     ,判断依据是     。
(4)丙地地处    板块和亚欧板块的    (生长或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5)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乙地最可能发展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18.(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为了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
(1)图中①、②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运输的资源分别是    和   。
(2)沿京 广线自长沙到郑州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3)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基地,河南和湖南两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
(4)促进城市甲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与甲比,在交通运输方面武汉的突出优势是     。
(5)中部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请从生产成本角度简述其优势。
19.(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区域M是阿根廷的大豆主产区,这里一直实行免耕和轮作等保护性耕作(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材料二:大豆性喜暖,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为20~28℃,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份,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大豆生长周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
(1)简述免耕和轮作对土壤保护的积极影响。
(2)比较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圣地亚哥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并简析其原因。(5分)
(3)说出阿根廷大豆的播种和收割月份,简析M地发展大豆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4)每年5月25日阿根廷民众都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简述当日广场上国旗旗杆影子朝向的变化情况。
20.(2016高三上·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部分区域图。“引汉济渭”工程将汉江水引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的给水量。目前西安到宝鸡段高铁已经开通,宝鸡到兰州段预计2017年通车。
材料二:西安气候资料图。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分布特征。
(2)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流域的有利影响。
(3)简述渭河流域春旱严重的主要原因。
(4)说出图示铁路线的大致走向,简析该铁路线建设布局的主要优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西欧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和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形成和秘鲁寒流有关,非洲西侧沙漠沙漠广布和加那利寒流有关,全球出现气候变暖与洋流无关,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大量摆放温室气体。
2.【答案】D
【知识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浩瀚的海洋不属于湿地。
故答案为:D
【点评】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3.【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依托该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核电和火电,吸引了大量高耗能工业,促进了流域内建材、冶金等工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C
【点评】电力属于能源,依托电力发展的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
4.【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阳光房阻挡室内长波辐射,太阳照射时间很长,因此晴天时室内比室外气温高10~20℃,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吸收和反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晚上大气又会向地面辐射能量,称为大气逆辐射
5.【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主要在机械性操作居多的企业使用,如电子装配工业的流水线等,而需要创造力的企业如软件工业或需要精细操作的企业如精密仪器制造业,机器人根本无法完成,钢铁企业需要的劳动力本来就少,并不需要大量的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能降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对企业的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机器人产业本身就是技术导向型。
6.【答案】(1)D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岩层为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主导的外力作用是沉积作用,所以D正确。
(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岩层为沉积岩,表示该地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是温暖湿润,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1)D (2)B
【点评】沉积岩形成过程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风化产物,这些风化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在湖泊、海洋或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7.【答案】(1)A
(2)B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地质灾害
【解析】【分析】(1)地震发生于岩石圈,故属于地质灾害。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为新西兰,南岛西侧降水较多的主导囚素是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点评】考查读图获取、解读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1)B
(2)C
【知识点】季风环流;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图中I、II、III、IV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III(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经度的差异,即干湿度地带分异,所以B正确。
(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位于青藏地区,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西南季风,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1)B (2)C
【点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变化原因。
9.【答案】(1)A
(2)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软件产业收入最高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所以A正确。
(2)软件产业科技含量高,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1)A (2)C
【点评】根据产业在生产活动中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进行的划分。
(1) 资源密集型——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电力、采矿业、农业
(2) 劳动密集型——对劳动力依赖性较高,传统纺织业、食品加工、钢铁、造船等。
(3) 资本密集型——大量资本购买原材料钢铁、冶金、化工
(4) 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对知识(研究单位、大学的知识、科研突破)、技术(靠大
量技术的投入、掌握复杂的技术的劳动者)依赖性较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信息产业、生物工程、遗传工程、激光等)
10.【答案】(1)C
(2)B
【知识点】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GIS是对信息源进行分析、加工和建模,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等,RS主要是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作用,研究海岸线变化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2)导致2001~2009年曹妃甸海岸线快速变长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填海造陆,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1)C (2)B
【点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RS、GPS、GIS,即“3S”。RS主要是获取信息,GIS是对信息源进行分析、加工,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
【答案】11.C
12.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我国太阳能总辐射资源丰富,总体呈“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干燥区大于东部湿润区”的分布特点。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
11.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是指在水塘、小型湖泊、水库、采煤塌陷区、堰塞湖等水域环境建设的光伏电站,以解决传统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水分蒸发。
12.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且纬度较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13.【答案】(1)C
(2)A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
【解析】【分析】(1)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一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丙地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
(2)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一工业化率)/工业化率,甲城市化率高,工业化率低,可能是北京,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1)C (2)A
【点评】考查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所以D正确。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总量下降,劳动力资源较短缺 存在较多幽际移民,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1)D (2)C
【点评】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5.【答案】(1)B
(2)A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分析】(1)图示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乙。
(2)影响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高、地势高,最主要因素是热量。
故答案为:(1)B (2)A
【点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些,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不同的生活水平需求会有完全不同的人口容量。很显然,人口容量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⑤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人口容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或者这样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受教育水平:正相关,(受教育水平高了,不会轻易破坏环境)
⑦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这是和科技发展水平相联系在一起的)

16.【答案】(1)A
(2)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亚欧大陆内部出现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即1月份,所以A正确。
(2)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为了减少大风天气对人们的影响,中央气象台会发布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下列地点此日最不可能出现六级以上大风的是④。
故答案为:(1)A (2)D
【点评】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陆地冬季为高压,夏季为低压,海洋则相反。等压线稀疏反应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进而判断风力大小
17.【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
(2)水稻种植业
(3)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
(4)印度洋板块;消亡
(5)电力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等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板块构造学说;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5种指向型工业区位选择;东南亚;南亚
【解析】【分析】(1)甲地位于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
(2)阴影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3)中南半岛地势特征是山河相间,河流自北向南流。
(4)丙地位于东南亚,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5)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乙地最可能发展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等。
故答案为:(1)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 (2)水稻种植业 (3)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 (4)印度洋板块;消亡 (5)电力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等
【点评】气候类型的判读--------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1.判断南北半球
看最高气温所在月份……这个应该不用说了,若全年温差不说明是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
2.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
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
全年 最高 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
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
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常用气候类型也就这十种,步骤2和步骤3取个交集,就能确定.
另外有两点需要注意:
1.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温度带上,同属热带气候,降水又同属夏雨型,区分的方法是,热带季风的降水更加集中.有降水的柱状统计图作比较会很明显.再有,热带季风是分雨旱两季,而热带草原是干湿两季.
2.温带海洋气候——虽是温带的气候类型,全年的最低气温却高于0度,但从降水上要和热带雨林相区分应该还是不难的.
18.【答案】(1)电力(煤炭);天然气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
(3)小麦(玉米);水稻
(4)交通;水运
(5)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工资低;运输成本低等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城乡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①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西电东送,②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西气东输,运输的资源分别是煤炭、天然气。
(2)沿京广线自长沙到郑州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3)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基地,河南和湖南两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和小麦和水稻。
(4)促进城市甲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与甲比,在交通运输方面武汉的突出优势是水运。
(5)中部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其优势是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工资低、运输成本低等。
故答案为:(1)电力(煤炭);天然气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 (3)小麦(玉米);水稻 (4)交通;水运 (5)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工资低;运输成本低
【点评】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9.【答案】(1)保持土壤肥力: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
(2)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且夏季降水较多:布谊诺斯艾利斯受季风影响;圣地亚哥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冬季降水较多;圣地亚哥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3)11-12月播种、4-5月收割 土豆生长期内降水丰富,气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好
(4)西南一正南一东南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免耕和轮作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持土壤水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且夏季降水较多:布谊诺斯艾利斯受季风影响;圣地亚哥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3)阿根廷大豆11-12月播种、4-5月收割,M地发展大豆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温、降水、地形等方面回答。
(4)每年5月25日阿根廷民众都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当日广场上国旗旗杆影子朝向西南一正南一东南。
故答案为:(1)保持土壤肥力,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 (2)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且夏季降水较多:布谊诺斯艾利斯受季风影响;圣地亚哥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冬季降水较多;圣地亚哥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3)11-12月播种、4-5月收割 土豆生长期内降水丰富,气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好 (4)西南一正南一东南
【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0.【答案】(1)北部主要为高原;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
(2)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3)春季降水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地表径流量少;春季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
(4)东西走向 经过渭河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沟通了东西交通,缩短了东西之间的时间距离;连接了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有利于促进东西都经济发展的平衡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北部主要为高原;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
(2)“引汉济渭”工程有利于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
(3)渭河流域春旱严重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蒸发、人类活动等方面回答。
(4)图示铁路线大致东西走向,经过渭河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沟通了东西交通,缩短了东西之间的时间距离。
故答案为:(1)北部主要为高原;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 (2)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3)春季降水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地表径流量少;春季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 (4)东西走向 经过渭河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沟通了东西交通,缩短了东西之间的时间距离;连接了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有利于促进东西都经济发展的平衡
【点评】考查地图的读图能力和对中国地理单元的了解程度,“引汉济渭”可以借鉴“南水北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