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2017年5月19日,我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的水合物)试开采获得成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 )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2)下列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 B.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
C.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D.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2.(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我国计划为岛国马尔代夫修建一座世纪桥梁,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有网友说“这个桥还没到设计寿命,估计世界上就没有马尔代夫这个国家了”。最可能导致马尔代夫“消失”的因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战争 D.全球变暖
3.(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2016年10月7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多日弥漫空中。火山灰多日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
A.夜晚气温降低 B.地面辐射增强
C.昼夜温差变小 D.大气发射作用减弱
4.(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2017年5月20日,印度北部地区的高温天气已经导致上百人死亡。印度北部5月份天气炎热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大,大气削弱作用弱
B.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C.受亚洲高压控制
D.盛行西南季风
5.(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2017年5月4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今年最强沙尘天气,黄沙足迹遍布包括新疆、甘肃等10余省市,影响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千米。在该日的风云四号卫星云图上出现一条明显的黄沙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不包括( )
A.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B.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C.大风频繁,蒸发旺盛 D.植被破坏,水蚀严重
(2)与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形成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准静止锋
(3)风云四号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RV
6.(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2)此次地震发生的季节,马尼拉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气温日较差大
(3)菲律宾多地震是因为该国地处小板块和( )
A.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非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交界处
(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2017年6月,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宝兰高铁正式开通。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全长401千米,届时,宝鸡至兰州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7小时缩短至2小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从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铁路沿线的自然带不包括(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地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8.宝鸡到兰州段铁路沿线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石漠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碱化
9.(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2005~2015年日本务农人口及年龄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年龄构成看,65岁以上老人占务农总人口的64%。其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较低 B.人口老化
C.集约化水平较高 D.地广人稀
(2)日本务农人口锐减对该国农产品生产影响最大的是( )
A.稻米 B.咖啡 C.小麦 D.橡胶
10.(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温年较差大 B.年降水量小
C.夏季风影响明显 D.太阳辐射强
(2)形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11.(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2017年5月24日广州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该产业园智能制造区包含智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总成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规划产能为40万辆/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厂与核心零部件制造厂之间的联系主要属于( )
A.生产协作 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 D.信息联系
(2)从工业指向型的角度,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生产主要属于( )
A.原料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12.(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优势条件是( )
①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比较洁净 ②支流众多,流量充足 ③降水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小 ④落差小,流速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丹江上游夏季降水多于下游,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热带气旋 C.地形抬升 D.冷锋影响
13.(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某日天气预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甲地区的天气特征最可能是( )
A.大雪纷飞 B.晴朗少云 C.阴雨连绵 D.狂风暴雨
(2)除天气因素外,影响甲地昼夜温差大于乙地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河流 D.海陆位置
14.(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源是( )
A.太平洋 B.五大湖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2)甲地农业带属于( )
A.小麦带 B.玉米带 C.棉花带 D.乳畜带
二、综合题
15.(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最大降水量的季节分布。
(1)①地降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①、②、③三地最大降水量季节分布的差异主要与 (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每年的5~6月,该风带的移动方向为 。
(2)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较,甲山脉的地势特征表现为 ,主要是因为该山脉地处 板块和亚欧板块的 边界。
(3)该国最典型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该地域类型的突出特征是 ,该地区的优势园艺作物主要有 。
(4)热那亚、塔兰托两城市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
16.(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属于四大经济地区的 。
(2)松花江为哈尔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 和 。
(3)图中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 不足,但该地区却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产地。这里稻米优良的品质除了肥沃的黑土、优质的水源以外,还和 、 等条件密切相关。
(4)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简述甲湿地的形成条件。
17.(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虚线表示7-9月太平洋气团影响界线)。
材料二: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造成严重海洋污染。
材料三:2016年10月9日大西洋近10年来最强飓风“马修”登陆美国东岸,给沿岸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受灾城镇满目疮痍,多处被洪水淹没。
(1)7~9月该区域受太平洋气团影响范围较小,简析其原因。
(2)墨西哥湾水域石油污染比较严重,简析其原因。
(3)甲区域飓风灾害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4)某日墨西哥城的日出时间是21点(北京时间),则此时墨西哥城当地的地方时为 ,该日墨西哥城的夜长约为 。
18.(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荣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自此称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乙地是重庆最大的码头,甲附近地区是城区最繁华的商业区。
材料二: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而重庆璧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大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材料三:2014年6月23日,金佛山风景区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景区位于北纬30°附近,最高峰海拔2238米。金佛山有“天然植物陈列馆”之称,萃集这237科2997种植物。金佛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古老的时代,缓冲了第四纪冰川的袭击。
(1)甲附近区域为重庆市最繁华的商业区,简析其优势区位。
(2)简述乙地设立码头的优势条件。
(3)从地理条件角度简析重庆多雾的主要原因。
(4)简析重庆金佛山生物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D
【知识点】中国的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天然气水合物(,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矿产资源。
(2)可燃冰是一种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ABC对;数量有限还不能 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D错;选择D。
故答案为:(1)C (2)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和自然资源的开发。要求学生掌握你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哪些类型。熟悉自然资源开发的意义。
2.【答案】D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马尔代夫是个岛国,海拔高度比较小,目前世界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最可能导致马尔代夫“消失”的因素是全球变暖。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3.【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火山灰增多会导致大气当中固体杂质和水汽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夜晚气温高,AD错;
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
大气削弱作用增强白天气温低,大气逆辐射增强,夜晚气温高,昼夜温差变小,C对;选择C。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火山灰弥漫空中,白天消弱太阳辐射,夜晚增强大气逆辐射。
4.【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印度北部属于季风气候,5月份太阳高度角大,雨季还没有来临,以晴天为主,大气削弱作用弱,所以天气炎热,选择A。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形成原因
5.【答案】(1)D
(2)B
(3)A
【知识点】准静止锋;遥感(RS)
【解析】【分析】(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大风频繁,蒸发旺盛 。植被破坏是人为原因,干旱地区水蚀较弱,D错。
(2)形成沙尘暴的主要是西北风,风速比较大,从西向东影响我国,属于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所以与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形成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3)风云四号卫星云图是利用卫星上的遥感器从高空拍摄到的卫星云图,卫星云图获得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
故答案为:(1)D (2)B (3)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问题、天气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要求学生熟悉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熟悉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6.【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590千米,远远超过了大洋地壳的厚度,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选择B。
(2)此次地震发生于7月24日,北半球的夏季,马尼拉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选择C。
(3)菲律宾板块是地球的地壳板块之一,位于菲律宾以东、太平洋西面,其形状呈菱形,与东面的太平洋板块、南面的的澳洲板块、西面的欧亚板块和北面的北美板块相连。 东部与太平洋板块的接壤处,是马里亚纳海沟,它是全球最深的海沟,深度达10公里以上。而北部顶端的位置是日本的伊豆半岛,而富士山也是与欧亚板块及北美板块的交汇处。选择D。
故答案为:(1)B (2)C (3)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气候类型、板块构造学说。要求学生熟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熟悉世界主要的倾类型及其特征,掌握板块构造学说。
【答案】7.B
8.C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生态环境问题。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主要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注意所经过的热量带;熟悉我国黄土高原的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
7.从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铁路沿线的自然带主要在温带地区,从温带的森林到温带的草原,再到温带的荒漠,沿途没有亚热带地区,自然带不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选择B。
8.宝鸡到兰州段铁路经过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选择C。
9.【答案】(1)B
(2)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从事农业活动的主要为老年人,A对;机械化水平较低、 集约化水平较高、 地广人稀不是老人务农的主要原因。选择B。
(2)日本不生产咖啡和橡胶,日本务农人口锐减对生产咖啡和橡胶影响小,BD错;日本主要种植水稻,水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影响最大的是稻米,A对;小麦种植需要劳动力相对较少,日本种植小麦面积也相对较小,C错;选择A。
故答案为:(1)B (2)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地理知识。学生要明确日本的人口结构特征和日本的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
10.【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从两地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与甲地相比,乙地气温年较差小, 年降水量大,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多,太阳辐射弱,选择C。
(2)从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乙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海陆位置不同降水量差异大,选择D。
故答案为:(1)C (2)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认真阅读地图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图中的信息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11.【答案】(1)A
(2)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核心零部件制造厂生产出的产品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厂的原料,所以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属于生产协作上的联系。选择A。
(2)智联新能源汽车生产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选择D。
故答案为:(1)A (2)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联系、影响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和工业类型判断。判断工业联系首先看是否有投入产出的联系,判断工业类型要确定影响工业的最主要因素。
12.【答案】(1)A
(2)C
【知识点】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中国的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比较洁净,支流众多,流量充足是作为水源地优势条件,①②对;该地属于季风区降水丰富,但流量季节变化大,不是优势条件,③错;该地区落差大,④错;选择A。
(2)受夏季风的影响上游地区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丹江上游夏季降水多于下游,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抬升; 距海远近 、 热带气旋、冷锋影响相对差异较小,选择C。
故答案为:(1)A (2)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学生要分清区域的地理特征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3.【答案】(1)B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晴天夜温差大,阴天昼夜温差小,甲地昼夜温差较大,说明该日甲地区的天气特征最可能是晴朗少云,选择B。
(2)甲地海拔高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昼夜温差大;乙地属于平原地区,海拔低,昼夜温差小;纬度、河流、 海陆位置影响没有这么大,选择B。
故答案为:(1)B (2)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同表现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4.【答案】(1)D
(2)C
【知识点】美国农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美国西部地区有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西路的暖湿气流,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大西洋,田纳西河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水汽主要来自于墨西哥湾,选择D。
(2)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棉花是好光作物,光照时间的长短和光照强度都会影响棉花的生育。甲地区位于美国的南部气温较高,光照条件好,适合棉花生长,所以美国的棉花带。选择C。
故答案为:(1)D (2)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气候特征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美国的气候受地形影响比较大,结合地形和海陆位置可以分析地区的气候特征。学生要熟悉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15.【答案】(1)冬季;盛行西风带;向北
(2)高峻;非洲;消亡
(3)地中海式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葡萄(或柑橘、橄榄等)
(4)海运交通便利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板块构造学说;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①地降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于盛行西风带,降水量随西风的季节移动有关,该地每年的5~6月,西风带的移动方向为向北。
(2)甲山脉形成时间晚,地势高峻,该山脉地处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3)该国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该国最典型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式农业。该地域类型的突出特征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该地区的优势园艺作物主要有葡萄(或柑橘、橄榄等)。
(4)热那亚、塔兰托两城市都是沿海的港口城市,共同区位优势是海运交通便利。
故答案为:(1)冬季 盛行西风带 向北 (2)高峻 非洲 消亡 (3)地中海式农业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葡萄(或柑橘、橄榄等) (4)海运交通便利
【点评】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 1.水稻种植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3.种植园农业: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美国南部以及萨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混合农业: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6.乳畜业: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16.【答案】(1)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
(2)水源;便利的水运
(3)热量;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4)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不易下渗;地处三江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解析】【分析】(1)从经纬度和主要山脉河流来看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属于四大经济地区的东北地区。
(2)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热量,生长期长;这里稻米优良的品质除了肥沃的黑土、优质的水源以外,还有昼夜温差大;少病虫害。
(4)从气候条件分析降水多,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不易下渗;从地形条件分析,地处三江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故答案为:(1)东部季风区 东北地区 (2)水源 便利的水运 (3)热量 昼夜温差大 病虫害少 (4)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不易下渗;地处三江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点评】 湿地形成原因简析: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如东北三江湿地)
17.【答案】(1)太平洋位于该区域的西侧;该纬度范围的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该区域的西部为高峻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气团影响山脉的东侧地区
(2)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生产石油,在石油生产和运输中易发生石油泄漏;墨西哥湾水域比较封闭,与外界海区海水交换速度缓慢,稀释净化作用较弱。
(3)区域南部海区是飓风多发地区,甲地区地形平坦,摩擦力小,飓风经过时速度较大;该地区人口密集,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大。
(4)6点20分;12小时10分
【知识点】台风灾害;昼夜长短的变化;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从纬度位置确定该地的风向,该纬度范围的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从地形和海陆位置具体分析。太平洋位于该区域的西侧;该区域的西部为高峻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气团影响山脉的东侧地区
(2)主要通过污染物的来源和水的流动交换条件进行分析。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生产石油,在石油生产和运输中易发生石油泄漏;墨西哥湾水域比较封闭,与外界海区海水交换速度缓慢,稀释净化作用较弱。
(3)从飓风分布地区,甲地区地形,该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4)利用东加西减的方法进行计算。求出当地日出的地方时再和中午12时比较计算出上午时长,再计算昼长,再计算夜长。
故答案为:(1)太平洋位于该区域的西侧;该纬度范围的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该区域的西部为高峻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气团影响山脉的东侧地区。(2)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生产石油,在石油生产和运输中易发生石油泄漏;墨西哥湾水域比较封闭,与外界海区海水交换速度缓慢,稀释净化作用较弱。(3)区域南部海区是飓风多发地区,甲地区地形平坦,摩擦力小,飓风经过时速度较大;该地区人口密集,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大。(4)6点20分 12小时10分
【点评】自然灾害损失程度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灾害的强度(也称至灾因了的强度);灾害强度大,则相对损失就大,这是成正比关系不.
2.受灾体(也即人类)的承受能力(或说抗灾能力);受灾体承受能力强(抗灾能力强),则相对损失就小,这是成反比关系.
但以上两个因素,又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灾体的承受能力的影响更大.同样强度的灾害,如果防灾做的好,损失会小很多.比如:同样大小的地震,发生在海地和发生在日本,造成的人员伤亡相差就不只一个数量级.
18.【答案】(1)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人流、物流密集;位于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
(2)江面开阔,停泊条件优越;嘉陵江汇入,水量大增,航行条件改善;两江交汇,货物运输量大;商业发达,人流密集。
(3)江面开阔,水汽充沛;山地多,风力微弱;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地面空气降温明显;工业发达,大气中颗粒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
(4)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复杂多样;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小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主要从交通和人流、物流方面进行分析。
(2)主要从水域条件和人流、物流方面进行分析。江面开阔,停泊条件优越;嘉陵江汇入,水量大增,航行条件改善;两江交汇,货物运输量大;商业发达,人流密集。
(3)主要从水汽来源、气温条件、凝结核等方面分析。江面开阔,水汽充沛;山地多,风力微弱;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地面空气降温明显;工业发达,大气中颗粒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
(4)从垂直差异大,经度低说明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丰富;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复杂多样;再从历史分析,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小,物种保留多。
故答案为:(1)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人流、物流密集;位于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 (2)江面开阔,停泊条件优越;嘉陵江汇入,水量大增,航行条件改善;两江交汇,货物运输量大;商业发达,人流密集。 (3)江面开阔,水汽充沛;山地多,风力微弱;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地面空气降温明显;工业发达,大气中颗粒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 (4)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复杂多样;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小
【点评】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1 / 1浙江省金华十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2017年5月19日,我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的水合物)试开采获得成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 )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2)下列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 B.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
C.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D.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答案】(1)C
(2)D
【知识点】中国的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天然气水合物(,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矿产资源。
(2)可燃冰是一种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ABC对;数量有限还不能 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D错;选择D。
故答案为:(1)C (2)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和自然资源的开发。要求学生掌握你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哪些类型。熟悉自然资源开发的意义。
2.(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我国计划为岛国马尔代夫修建一座世纪桥梁,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有网友说“这个桥还没到设计寿命,估计世界上就没有马尔代夫这个国家了”。最可能导致马尔代夫“消失”的因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战争 D.全球变暖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马尔代夫是个岛国,海拔高度比较小,目前世界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最可能导致马尔代夫“消失”的因素是全球变暖。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3.(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2016年10月7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多日弥漫空中。火山灰多日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
A.夜晚气温降低 B.地面辐射增强
C.昼夜温差变小 D.大气发射作用减弱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火山灰增多会导致大气当中固体杂质和水汽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夜晚气温高,AD错;
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
大气削弱作用增强白天气温低,大气逆辐射增强,夜晚气温高,昼夜温差变小,C对;选择C。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火山灰弥漫空中,白天消弱太阳辐射,夜晚增强大气逆辐射。
4.(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2017年5月20日,印度北部地区的高温天气已经导致上百人死亡。印度北部5月份天气炎热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大,大气削弱作用弱
B.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C.受亚洲高压控制
D.盛行西南季风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印度北部属于季风气候,5月份太阳高度角大,雨季还没有来临,以晴天为主,大气削弱作用弱,所以天气炎热,选择A。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形成原因
5.(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2017年5月4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今年最强沙尘天气,黄沙足迹遍布包括新疆、甘肃等10余省市,影响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千米。在该日的风云四号卫星云图上出现一条明显的黄沙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不包括( )
A.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B.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C.大风频繁,蒸发旺盛 D.植被破坏,水蚀严重
(2)与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形成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准静止锋
(3)风云四号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RV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准静止锋;遥感(RS)
【解析】【分析】(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大风频繁,蒸发旺盛 。植被破坏是人为原因,干旱地区水蚀较弱,D错。
(2)形成沙尘暴的主要是西北风,风速比较大,从西向东影响我国,属于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所以与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形成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3)风云四号卫星云图是利用卫星上的遥感器从高空拍摄到的卫星云图,卫星云图获得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
故答案为:(1)D (2)B (3)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问题、天气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要求学生熟悉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熟悉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6.(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2)此次地震发生的季节,马尼拉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气温日较差大
(3)菲律宾多地震是因为该国地处小板块和( )
A.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非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交界处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590千米,远远超过了大洋地壳的厚度,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选择B。
(2)此次地震发生于7月24日,北半球的夏季,马尼拉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选择C。
(3)菲律宾板块是地球的地壳板块之一,位于菲律宾以东、太平洋西面,其形状呈菱形,与东面的太平洋板块、南面的的澳洲板块、西面的欧亚板块和北面的北美板块相连。 东部与太平洋板块的接壤处,是马里亚纳海沟,它是全球最深的海沟,深度达10公里以上。而北部顶端的位置是日本的伊豆半岛,而富士山也是与欧亚板块及北美板块的交汇处。选择D。
故答案为:(1)B (2)C (3)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气候类型、板块构造学说。要求学生熟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熟悉世界主要的倾类型及其特征,掌握板块构造学说。
(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2017年6月,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宝兰高铁正式开通。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全长401千米,届时,宝鸡至兰州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7小时缩短至2小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从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铁路沿线的自然带不包括(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地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8.宝鸡到兰州段铁路沿线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石漠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碱化
【答案】7.B
8.C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生态环境问题。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主要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注意所经过的热量带;熟悉我国黄土高原的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
7.从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铁路沿线的自然带主要在温带地区,从温带的森林到温带的草原,再到温带的荒漠,沿途没有亚热带地区,自然带不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选择B。
8.宝鸡到兰州段铁路经过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选择C。
9.(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2005~2015年日本务农人口及年龄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年龄构成看,65岁以上老人占务农总人口的64%。其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较低 B.人口老化
C.集约化水平较高 D.地广人稀
(2)日本务农人口锐减对该国农产品生产影响最大的是( )
A.稻米 B.咖啡 C.小麦 D.橡胶
【答案】(1)B
(2)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从事农业活动的主要为老年人,A对;机械化水平较低、 集约化水平较高、 地广人稀不是老人务农的主要原因。选择B。
(2)日本不生产咖啡和橡胶,日本务农人口锐减对生产咖啡和橡胶影响小,BD错;日本主要种植水稻,水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影响最大的是稻米,A对;小麦种植需要劳动力相对较少,日本种植小麦面积也相对较小,C错;选择A。
故答案为:(1)B (2)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地理知识。学生要明确日本的人口结构特征和日本的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
10.(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温年较差大 B.年降水量小
C.夏季风影响明显 D.太阳辐射强
(2)形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从两地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与甲地相比,乙地气温年较差小, 年降水量大,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多,太阳辐射弱,选择C。
(2)从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乙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海陆位置不同降水量差异大,选择D。
故答案为:(1)C (2)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认真阅读地图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图中的信息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11.(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2017年5月24日广州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该产业园智能制造区包含智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总成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规划产能为40万辆/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厂与核心零部件制造厂之间的联系主要属于( )
A.生产协作 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 D.信息联系
(2)从工业指向型的角度,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生产主要属于( )
A.原料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答案】(1)A
(2)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核心零部件制造厂生产出的产品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厂的原料,所以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属于生产协作上的联系。选择A。
(2)智联新能源汽车生产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选择D。
故答案为:(1)A (2)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联系、影响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和工业类型判断。判断工业联系首先看是否有投入产出的联系,判断工业类型要确定影响工业的最主要因素。
12.(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优势条件是( )
①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比较洁净 ②支流众多,流量充足 ③降水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小 ④落差小,流速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丹江上游夏季降水多于下游,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热带气旋 C.地形抬升 D.冷锋影响
【答案】(1)A
(2)C
【知识点】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中国的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比较洁净,支流众多,流量充足是作为水源地优势条件,①②对;该地属于季风区降水丰富,但流量季节变化大,不是优势条件,③错;该地区落差大,④错;选择A。
(2)受夏季风的影响上游地区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丹江上游夏季降水多于下游,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抬升; 距海远近 、 热带气旋、冷锋影响相对差异较小,选择C。
故答案为:(1)A (2)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学生要分清区域的地理特征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某日天气预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甲地区的天气特征最可能是( )
A.大雪纷飞 B.晴朗少云 C.阴雨连绵 D.狂风暴雨
(2)除天气因素外,影响甲地昼夜温差大于乙地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河流 D.海陆位置
【答案】(1)B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晴天夜温差大,阴天昼夜温差小,甲地昼夜温差较大,说明该日甲地区的天气特征最可能是晴朗少云,选择B。
(2)甲地海拔高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昼夜温差大;乙地属于平原地区,海拔低,昼夜温差小;纬度、河流、 海陆位置影响没有这么大,选择B。
故答案为:(1)B (2)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同表现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4.(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源是( )
A.太平洋 B.五大湖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2)甲地农业带属于( )
A.小麦带 B.玉米带 C.棉花带 D.乳畜带
【答案】(1)D
(2)C
【知识点】美国农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美国西部地区有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西路的暖湿气流,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大西洋,田纳西河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水汽主要来自于墨西哥湾,选择D。
(2)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棉花是好光作物,光照时间的长短和光照强度都会影响棉花的生育。甲地区位于美国的南部气温较高,光照条件好,适合棉花生长,所以美国的棉花带。选择C。
故答案为:(1)D (2)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气候特征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美国的气候受地形影响比较大,结合地形和海陆位置可以分析地区的气候特征。学生要熟悉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二、综合题
15.(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最大降水量的季节分布。
(1)①地降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①、②、③三地最大降水量季节分布的差异主要与 (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每年的5~6月,该风带的移动方向为 。
(2)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较,甲山脉的地势特征表现为 ,主要是因为该山脉地处 板块和亚欧板块的 边界。
(3)该国最典型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该地域类型的突出特征是 ,该地区的优势园艺作物主要有 。
(4)热那亚、塔兰托两城市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
【答案】(1)冬季;盛行西风带;向北
(2)高峻;非洲;消亡
(3)地中海式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葡萄(或柑橘、橄榄等)
(4)海运交通便利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板块构造学说;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①地降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于盛行西风带,降水量随西风的季节移动有关,该地每年的5~6月,西风带的移动方向为向北。
(2)甲山脉形成时间晚,地势高峻,该山脉地处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3)该国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该国最典型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式农业。该地域类型的突出特征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该地区的优势园艺作物主要有葡萄(或柑橘、橄榄等)。
(4)热那亚、塔兰托两城市都是沿海的港口城市,共同区位优势是海运交通便利。
故答案为:(1)冬季 盛行西风带 向北 (2)高峻 非洲 消亡 (3)地中海式农业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葡萄(或柑橘、橄榄等) (4)海运交通便利
【点评】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 1.水稻种植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3.种植园农业: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美国南部以及萨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混合农业: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6.乳畜业: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16.(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属于四大经济地区的 。
(2)松花江为哈尔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 和 。
(3)图中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 不足,但该地区却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产地。这里稻米优良的品质除了肥沃的黑土、优质的水源以外,还和 、 等条件密切相关。
(4)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简述甲湿地的形成条件。
【答案】(1)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
(2)水源;便利的水运
(3)热量;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4)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不易下渗;地处三江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解析】【分析】(1)从经纬度和主要山脉河流来看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属于四大经济地区的东北地区。
(2)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热量,生长期长;这里稻米优良的品质除了肥沃的黑土、优质的水源以外,还有昼夜温差大;少病虫害。
(4)从气候条件分析降水多,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不易下渗;从地形条件分析,地处三江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故答案为:(1)东部季风区 东北地区 (2)水源 便利的水运 (3)热量 昼夜温差大 病虫害少 (4)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不易下渗;地处三江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点评】 湿地形成原因简析: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如东北三江湿地)
17.(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虚线表示7-9月太平洋气团影响界线)。
材料二: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造成严重海洋污染。
材料三:2016年10月9日大西洋近10年来最强飓风“马修”登陆美国东岸,给沿岸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受灾城镇满目疮痍,多处被洪水淹没。
(1)7~9月该区域受太平洋气团影响范围较小,简析其原因。
(2)墨西哥湾水域石油污染比较严重,简析其原因。
(3)甲区域飓风灾害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4)某日墨西哥城的日出时间是21点(北京时间),则此时墨西哥城当地的地方时为 ,该日墨西哥城的夜长约为 。
【答案】(1)太平洋位于该区域的西侧;该纬度范围的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该区域的西部为高峻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气团影响山脉的东侧地区
(2)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生产石油,在石油生产和运输中易发生石油泄漏;墨西哥湾水域比较封闭,与外界海区海水交换速度缓慢,稀释净化作用较弱。
(3)区域南部海区是飓风多发地区,甲地区地形平坦,摩擦力小,飓风经过时速度较大;该地区人口密集,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大。
(4)6点20分;12小时10分
【知识点】台风灾害;昼夜长短的变化;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从纬度位置确定该地的风向,该纬度范围的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从地形和海陆位置具体分析。太平洋位于该区域的西侧;该区域的西部为高峻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气团影响山脉的东侧地区
(2)主要通过污染物的来源和水的流动交换条件进行分析。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生产石油,在石油生产和运输中易发生石油泄漏;墨西哥湾水域比较封闭,与外界海区海水交换速度缓慢,稀释净化作用较弱。
(3)从飓风分布地区,甲地区地形,该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4)利用东加西减的方法进行计算。求出当地日出的地方时再和中午12时比较计算出上午时长,再计算昼长,再计算夜长。
故答案为:(1)太平洋位于该区域的西侧;该纬度范围的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该区域的西部为高峻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气团影响山脉的东侧地区。(2)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生产石油,在石油生产和运输中易发生石油泄漏;墨西哥湾水域比较封闭,与外界海区海水交换速度缓慢,稀释净化作用较弱。(3)区域南部海区是飓风多发地区,甲地区地形平坦,摩擦力小,飓风经过时速度较大;该地区人口密集,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大。(4)6点20分 12小时10分
【点评】自然灾害损失程度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灾害的强度(也称至灾因了的强度);灾害强度大,则相对损失就大,这是成正比关系不.
2.受灾体(也即人类)的承受能力(或说抗灾能力);受灾体承受能力强(抗灾能力强),则相对损失就小,这是成反比关系.
但以上两个因素,又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灾体的承受能力的影响更大.同样强度的灾害,如果防灾做的好,损失会小很多.比如:同样大小的地震,发生在海地和发生在日本,造成的人员伤亡相差就不只一个数量级.
18.(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荣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自此称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乙地是重庆最大的码头,甲附近地区是城区最繁华的商业区。
材料二: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而重庆璧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大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材料三:2014年6月23日,金佛山风景区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景区位于北纬30°附近,最高峰海拔2238米。金佛山有“天然植物陈列馆”之称,萃集这237科2997种植物。金佛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古老的时代,缓冲了第四纪冰川的袭击。
(1)甲附近区域为重庆市最繁华的商业区,简析其优势区位。
(2)简述乙地设立码头的优势条件。
(3)从地理条件角度简析重庆多雾的主要原因。
(4)简析重庆金佛山生物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1)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人流、物流密集;位于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
(2)江面开阔,停泊条件优越;嘉陵江汇入,水量大增,航行条件改善;两江交汇,货物运输量大;商业发达,人流密集。
(3)江面开阔,水汽充沛;山地多,风力微弱;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地面空气降温明显;工业发达,大气中颗粒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
(4)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复杂多样;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小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主要从交通和人流、物流方面进行分析。
(2)主要从水域条件和人流、物流方面进行分析。江面开阔,停泊条件优越;嘉陵江汇入,水量大增,航行条件改善;两江交汇,货物运输量大;商业发达,人流密集。
(3)主要从水汽来源、气温条件、凝结核等方面分析。江面开阔,水汽充沛;山地多,风力微弱;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地面空气降温明显;工业发达,大气中颗粒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
(4)从垂直差异大,经度低说明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丰富;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复杂多样;再从历史分析,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小,物种保留多。
故答案为:(1)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人流、物流密集;位于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 (2)江面开阔,停泊条件优越;嘉陵江汇入,水量大增,航行条件改善;两江交汇,货物运输量大;商业发达,人流密集。 (3)江面开阔,水汽充沛;山地多,风力微弱;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地面空气降温明显;工业发达,大气中颗粒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 (4)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复杂多样;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小
【点评】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