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题3氧气的制取(课时1)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步骤。
2.掌握重要步骤的作用:试管口略向下,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等(重点)
3.根据物理性质,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
4.会根据反应发生的条件,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
【过程与方法】
透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本课注重课堂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采取指导阅读的方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
【回顾旧知】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氧气的集气瓶中,会有什么现象?
【情境导入】
这个病人身体疾病发作时,医生对他进行抢救进行输氧,那么氧气是怎么被制取出来的呢?
二、合作探究:
知识点1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师引导学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21%,倘若这部分氧气能被提纯出来,那么将解决很多需要氧气的问题。
师生得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并提问:
工业制取氧气是依据什么原理?同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进一步讨论得出:工业制取氧气是根据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阅读】先自行阅读课本,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本的实验原理
知识点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多媒体展示:教师展示高锰酸钾,以带领学生认识这一新物质,学生们归纳出高锰酸钾的颜色以及状态
【学生回答】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思考与交流】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的思路是什么?
根据什么来确定反应的发生装置,又根据什么来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
师生最终得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小组讨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归纳总结】师生归纳总结出步骤,并且教师详细分析具体的意义:
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固定装置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
【小组交流】教师在此点出几个重要的步骤问题,以确保本次实验的成功,学生们积极讨论:
1.为什么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问题: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知识点3.如何检验氧气
根据:氧气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板书设计
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检验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