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及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说出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并能分析相关传染病实例(如艾滋病);
学习重点:
1.传染病的特点以及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基本预防措施。
学习难点:
1.举例说明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2.传染病的特点以及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措施。
3.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的盲目恐惧,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们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计划二课时
导入: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自学课本P68——P75
1、要求:(1)请同学们依据下面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勾画主要知识点。并用红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新的疑问记录在下面相应处;(2)你是最棒的,相信你会做的更好!
2、自学提纲:
(1)分析课本P68表格中疾病各产生的原因,试着分类,说出哪些是传染病?
(2)观察P69页这些图片,说说这些病原体分别能够引起什么疾病?试着总结什么是病原体?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哪些特点?
(3)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什么?
(4)阅读流感相关资料,分析其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小孩容易得流感呢?
(5)阅读肝炎相关资料,分析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饭馆的餐具要消毒分别有什么科学道理?
(6)总结传染病流行时,病原体传染要经过哪些环节?并分别说出各个环节的内容。
(7)举例说说传播途径都有哪些?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又有哪些类型呢?
(8)如何预防传染病?课本P71页图的这些预防措施,它们分别属于预防的哪些环节?
(9)阅读艾滋病相关资料,说出这种传染病的基本环节。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它存在于哪些地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艾滋病?
(10)换位思考:假设你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毒,你渴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 为什么
(11)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怎样预防流感呢?
(12)天花是一种在全世界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请问,天花作为一种传染病是否还有可能在人间”死灰复燃” 为什么 为了预防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和机构要作好哪些准备工作
3、您新的疑问是: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
(1)各小组同学自学中不理解的知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发挥合作精神,统一好“问题”的答案
(2)相信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互帮互学尽可能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搞明白,并构建知识网络
(3)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问,做好标记,连同讨论成果一起准备展示到黑板上;
(4)组长掌控好,保证高效、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
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1)各小组归纳所学的知识,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2)根据老师的安排有序地进行展示所学内容。脱稿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听,随时点评和补充。
(3)疯狂记忆基础知识并填空:
1、传染病是由_______ 引起的,能在__________之间或__________相互传播的疾病,有 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引起传染病的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3、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三个基本环节。
4、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 控制_______、切断_______和保护_______。
6、不少传染病在发病之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__________时,传染性最强。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
要求:脱稿独立完成以下题目,再小组间互换互阅互评,计算成绩后,师生汇总评价。
1.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
A.病原体B.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病人的排泄物D.环境中的污染物
2.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给病人吃药进行治疗,这种措施属于
A.保护易感人群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增强免疫力
3.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
A.只要具有传染源 B.只要具有传播途径
C.需要同时具有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D.同时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 )
A.患乙型肝炎的人B.家里的猫、狗C.传染病病人用过的筷子 D.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5.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
A.发病前的潜伏期B.发病的任何时期C.恢复期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6.以下几种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B.消灭患病动物
C.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预防细菌性痢疾D.注射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7.2008年5 月 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卫生防疫部门及时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疫情发生。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免疫力
8.下列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是( )
A.禁止病人亲属到医院探视B.禁止病人随意离开病房
C.对病人用过的物品严格消毒D.对病人的排泄物进行消毒
9.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其原始寄生部位分别是( )
A.消化道和呼吸道B.呼吸道和血液C.体表和血液D.消化道和体表
10.近期欧洲一些国家爆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一种细菌)感染疫情,导致部分感染者中毒甚至死亡。该疾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途径( )
A.该疾病是一种遗传病B.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传染源
C.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对被污染的食物进行有效处理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
11.下列措施与保护易感人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地服用预防药D.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
12.1988年上海曾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原因是食用了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不清洁的毛蚶属于(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抗原 D.易感者
13.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传染源
14.当某个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的鸡进行杀灭、深埋。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灭病原体
15.当急性传染病突然爆发时,下列哪一种措施最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B.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
C.扩充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 D.隔离病人
16、预防传染病有三个环节,在实际生活中,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应做到( )
A.在三个环节中抓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合。
B.三个环节都是主要环节,要齐抓共管 C.只要认真控制住传染源即可
D.只要切实做好保护易感者的工作即可
17.判断下列各项是预防传染病的哪一种措施?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人隔离治疗( ) 焚烧或深埋患有传染病的动物( )
搞好环境卫生 ( ) 喷洒消毒药给公共设施消毒 ( )
带口罩 ( ) 进入传染病房,穿好隔离 ( )
洗净食物 ( ) 勤洗手 ( )
加强锻炼 ( ) 接种疫苗 ( )
18. 2009年以来我国为了预防甲型H1N1流感,曾提出或采取如下预防措施。(20分)
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足够营养; 预防接种
②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③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④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⑤对来自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国家的入境人员设置专门通道,实行体温检测、医学排查和病例处置。
⑥对甲型H1N1流感的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⑦对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1)上述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 ⑤⑥⑦ B. ①⑦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 上述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 ①⑤⑥ B. ②⑤⑦ C.③④ D. ②③④⑤⑤⑥
(3) 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的结构与下列哪一种生物相似(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噬菌体 D.疟原虫
(4)该病的传染源是( )
A.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 B.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的携带者C.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 D、以上都是
19.请分析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月中旬以来,德国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截至6月6日已经造成欧洲9个国家至少2200多人患病,其中470人出现肾衰竭症状,至少22人死亡。患者的症状是出血性腹泻,血管和肾功能受损,最严重时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最终肾衰竭而死。
目前,已查明本次疫情是由一种名为“Husec 41”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变种引起。这种病菌可通过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直接传播。世界卫生组织还特别提醒,最近去过欧洲并有症状者需及时就医,不要擅用止泻药或抗生素,因为这有可能加重病情。
(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变种“Husec 41”是引起该疫情的 。这种急性肠道病具有流行性和 的特点。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这种急性肠道病的传播途径是 。
(3)为了预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继续蔓延,请你以世卫组织的名义提出预防措施 。(提出二点即可得分)
20.自汶川大地震以来,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卫生防疫、监督队伍有近万人分赴重灾区实施灾后防疫,在灾区喷洒各种消毒剂和杀虫剂。同时,还对灾区进行了重点人群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储备了霍乱、狂犬病、麻腮等疫苗。到目前为止,灾区没有出现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材料中提到的疾病是由 引起的,具有 等特点。
(2)在灾区喷洒消毒剂和杀虫剂、对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 __、__ __。
(3)灾区人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请你给他们提几点建议。
21.2003年的上半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经过科研人员研究,确认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SARS”病毒)。为了控制“非典”疫情的传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系列措施。请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SARS”病毒的结构是 。(2)当发现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时,要进行隔离。其目的是 ;在公共场所或人员流动大的地方要经常消毒,这主要是为了 ;我国政府取消2003年“五一”长假,并劝告人们不要进行跨省区旅游,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其目的 。
(3)在抗击的斗争中,人们总结出许多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①勤洗手勤换衣;②去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③及时隔离、医治病人和疑似病人;④禁止探视“非典”病人;⑤坚持锻炼;⑥合理膳食等。以上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填写序号) ;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填写序号)
拓展: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虫媒) 体表传染病(接触)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呼吸道粘膜及肺 消化道及附属器官 血液等组织 皮肤等体表
传播途径 飞沫、空气传播 饮水、食物传播 吸血昆虫为媒介 接触传播
常见病 肺结核、流感、麻疹、非典、禽流感、腮腺炎等 甲肝、痢疾、伤寒、蛔虫病、灰质炎等 疟疾、流行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血吸虫病、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