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桥 课件+素材(2课时,32+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桥 课件+素材(2课时,32+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19:37:47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名师课件
六年级上册
语文要素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习作要求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单元主题
普通人物闪现的光辉形象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口语交际
环环相扣
关系紧密
学习方法
习作实践
迁移运用方法
◎习 作
归纳方法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1课时
12 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前导入
这首歌是1998年长江抗洪后写给人民子弟兵的,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音乐欣赏
《为了谁》
汶川大地震后的搜救场面
作者生平: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于河北龙烟铁矿。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了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
代表作品:《天下荒年》《票儿》《家园笔记》等。
助学资料
微型小说是小说的样式之一,亦称“一分钟小说”、“小小说”和“超短篇小说”。它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只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段或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在艺术处理上,只集中精力描绘人物、深化主题。节奏变化紧凑,构思结构精巧,能收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字数上一般几百字,多则不超过两千字。
微型小说
字词乐园








(咆哮)
(哮喘)
(瞪眼)
(沙哑)
(废话)
(揪住)
(呻吟)
(嗓子)
我会写
识字方法
换一换:
炮-火+口

泡-氵+口
跑- +口
呻?
加一加:
扌+秋=揪
口+桑=嗓
哮、哑?








搭木桥
趣识字
篆书
楷书
趣说“咆”
“咆”是形声字。篆书“咆”由口(表示叫)和包(“炮”的省略,表示巨响)组成,本义指猛兽的吼叫。现在,“咆”除了本义之外,还可用来表示人暴怒叫喊或比喻江河奔腾轰鸣。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口
组词:咆哮 咆哮西风
造句:大海咆哮着卷起巨浪,几乎要把海里的木船吞没。
书写指导:左小右大。“口”字小一点,位置偏上;“包”字的撇短一些,竖弯钩伸展开。
páo
重点字讲解
点击播放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广
组词:废品 废纸
造句: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书写指导:先外后内。“广”的撇和“发”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fèi
多音字
(bēn)奔跑
(bèn)投奔

辨析
表示“急走,跑” 时读bēn;表示“直往,投向”或“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时读bèn。
例句
一听说可以投奔(bèn)远方的姑姑,他兴奋地奔(bēn)跑了起来。
(dāng)当下
(dàng)恰当

辨析
表示“充当,担任”“掌管,主持”或“应当,应该”等意思时读dāng;表示“恰当,合宜”或“抵得上,等于”等意思时读dàng 。
例句
当(dāng)下不是你解释误会的好时候,你还是事后找个恰当(dàng)的时机再说吧。
解词义
②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 )
①形容水流奔腾轰鸣,或人暴怒喊叫。( )
③(言行)轻率任意,毫不顾忌。 ( )
④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
咆哮
势不可当
放肆
祭奠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小说有什么特点?
情节、人物、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
初读感知
根据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突遇山洪
疏导撤离
英勇殉职
起因(1-6)
经过(7-23)
结果(24-27)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黎明时分,( ),一个小村庄里的村民涌到一座窄桥前,紧急关头,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 )过桥,村民们平安撤离,老书记和儿子却最终( )。
组织村民排队
山洪暴发
被洪水卷走
找词语:看谁能很快地从文中找出表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的词语。
地点
时间
主要人物
村庄
黎明
党支部书记、小伙子
默读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突遇山洪
思考:
找出描写雨、洪水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鉴赏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夸张,突出雨大。
比喻,突出山洪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拟人,把洪水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肆虐凶猛的特点。
疯狂肆虐
不可阻挡
声势迅猛
多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突出了情况的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描写洪水的句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受了洪水的凶猛、肆虐,面对这样可怕的洪水,故事会怎样发展?人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故事中的老支书又是怎样做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品读课文。
1.一手抓住秋姑娘。( )
3.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发财人捡垃圾。( )
2.有口说不出话。( )



课堂练习
一、猜一猜。
二、《桥》的体裁是( )
A.新闻稿 B.说明文
C.议论文 D.小小说
D
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课文赞颂了老支书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品质。
B.课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黎明。
C.老支书和那个年轻人有仇。
D.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C
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共37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名师课件
六年级上册
第2课时
12 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洪水来袭,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老支书是怎样做的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一起走进老支书那美好的心灵世界。
1.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小说生动形象,描写人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默读第7—23自然段,思考:
品读鉴赏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位___________的老汉。
把“老汉”和“人们”作对比
临危不惧
(人们)跌跌撞撞、
乱哄哄
依次、排成
老汉指挥
(老汉)像一座山
对比
比喻,写出了老人的威严和镇静。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这是一个 的党员!
果断、舍己为人
语言描写
这是一个( )的老汉。
“冲、揪、吼、凶”写出了什么?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动作的果断和铁面无私的精神。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动作和语言描写
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体现了他伟大的父爱。
这是一个 的老汉!
爱子心切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神态描写
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吞噬,他的内心无比痛苦,对儿子感到无比愧疚。
这是一个 的老汉!
英勇献身
留白
课文除了对小说中的老汉进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外,还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找一找,仔细体会。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第一句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镇定自若。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老汉凶得很。
第一句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汉愤怒、生气的样子。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仿写句子:写一个比喻句,描写下图中的小姑娘。
你看,她眨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露出天真活泼的笑容,多么像一株茁壮生长的向日葵呀!
说一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舍己为人
忠于职守
临危不惧
大公无私
……
爱子心切
小说以“桥”为题,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强调”了这窄窄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求生之路,突出桥的重要性。
拟人,写出了桥的不堪重负。
句子百花园: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1.小溪哗哗地向东流去。
小溪唱着歌向东奔跑。
2.天空中撒满了星星。
天空中到处都是眨着眼的星星。
窄窄木桥
木桥发抖
木桥塌了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你拥我挤、跌跌撞撞
一百多人排队过桥
小伙子和老汉被洪水吞没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
木桥开始发抖
越来越险
父子情深
生死桥
生命桥 救命桥

生死桥 逃命桥
希望桥……
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后第4题)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构思新颖,震撼人心,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悲壮,烘托出老支书大公无私的光辉形象。
老汉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群众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桥。这座桥梁是我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内涵。
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却以“桥”为题目,你怎么理解?
主旨提炼
这篇( )写了一位老支书在洪水来袭时,沉着镇定地指挥,组织村民有序撤离。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跨越生死的生命之桥,赞颂了共产党员( )的崇高精神。
小说
心系群众、舍己为人
板书设计

突遇洪水
疏导撤离
桥垮人亡
祭奠英灵
雨水:大、像泼、像倒
洪水:咆哮、狂奔、势不可当
人群: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
洪水:跳舞、狞笑、没腿深
老支书:像一座山、先人后己
人群:跌跌撞撞、乱哄哄、排队
洪水:蹿、舔、爬、吞
木桥:发抖、呻吟、塌
老支书:冲、揪、吼、推
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
舍己为人
临危不乱
铁面无私
教材习题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本文的朗读基调是荡气回肠的悲壮和赞叹。朗读时,要读好短句,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如课文第1自然段,要读得急促,表现出紧张的气氛。“大”“像泼”“像倒”应重读。老汉的话要读出危急时刻的果断、斩钉截铁。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桥》这篇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临危不惧,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忠于职守,看到了共产党员的舍己为人。文中老支书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灵魂,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有关奉献精神的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课外拓展
李向群 (1978—1998),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一班战士。1998年8月5日,他随部队赴湖北荆州抗洪抢险,他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效,于1998年8月22日壮烈牺牲,年仅20岁。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一、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地喊
( )的脸  ( )的人们
沙哑地( )  痛苦地( )
受惊
惊慌
清瘦
乱哄哄
喊话
呻吟
课堂练习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 )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
二、写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A.临危不惧 B.一心为民
C.不徇私情 D.说话算话
E.舍己为人
三、(多选)这篇小说塑造的老支书形象是:( )。
A
B
E
C
课后作业
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墓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想象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