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2课件打包)(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文档属性

名称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2课件打包)(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7 17:54:40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列宁
课标要求: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重点:
难点:
列宁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必修1 专题八
第3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必修2 专题七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选修1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在地位、作用、影响等方面都非常高大的列宁,在身材上却是苏联和俄罗斯著名领导人中最矮的一个。
  正是这位身材“最矮”的领袖,领导俄国革命改变了俄国和世界历史的面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感受列宁名言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 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 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的伟大贡献:
①一个政党:
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②一个国家:
领导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③一个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④一大政策: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新经济政策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主义,一大政策
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一、列宁的生平与早期的革命活动
1、良好家庭教育——形成了列宁坚毅的性格、强烈的责任感和体谅他人的优秀品质
2、求学——关心社会问题
(一)生平:
(二)早期革命活动:
1、大学时代因参加反对沙皇的大会被开除和流放;
2、成为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的积极分子;
3、1892年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在伏尔加河一代传播马克思主义。
4、1893年来到彼得堡开始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工作。
中学时代的列宁
一、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
1、标志:
19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标志无产阶级政党诞生
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1、列宁是如何从理论上、实践上来指导十月革命的?
2、十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又是什么道路?为什么两国的革命道路会有所不同?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1、 列宁是如何从理论上指导十月革命的?
⑴1905《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第一次阐明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
⑵ 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社会主义可以在 首先胜利的理论
3)《四月提纲》
4)《国家与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 国家机器,建立
特点、动力、道路、前途
一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
2、实践上的指导:
2、二月革命
1、1905年革命—失败
3、十月革命
⑴ 二月革命
结果:
性质:
⑵ 《四月提纲》指方向
(3)十月革命现曙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
两政权并存
社会主义革命
3、(复习)十月革命过程
从 革命向 革命过渡;全部政权归
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
苏维埃
结果:
性质: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十月革命的特点(特殊性)
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胜利;
⑵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⑶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⑷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
俄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这些特点
知识回顾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意义: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国际意义:
A冲破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攻占冬宫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三、巩固苏维埃政权:
1.背景:
回顾必修1说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处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
内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反革命叛乱
外部:战争还没有结束
帝国主义的干涉
2、措施:
1)外交:
《布列斯特和约》,与德国议和,退出一战
2)经济: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复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①目的:
赢得战争的胜利;向社会主义过渡
②内容: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配给制、劳动义务制
③特点:
排斥商品和市场,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④评价:
●积极:
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争取战争胜利,巩固政权;
●局限:
损害农民利益,导致农民不满。
违背经济规律,导致生产下降。
——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
四、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容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工业 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配给制
特点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影响 积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争取军事斗争胜利; 消极:存在弊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固定的粮食税
恢复私人小企业,实行租让制(国家资本主义)
允许自由贸易
工资级别制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生产,
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列宁的告别
党的团结、
经济建设、
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等
评价列宁
1、贡献:
①一个政党:
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②一个国家:
领导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③一个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④一大政策: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新经济政策
2、评价: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
111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
列宁之所以将十月革命称为“第三次俄国革命”,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1905年俄国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相提并论。
1905年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尽管最后失败,但它锻炼了俄国民众,因此列宁称1905年革命是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1917年的“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既是1905年革命的继续,也为十月革命做了准备。
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课本第146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为了保障战争供应而制定并执行的非常性政策,其实质是禁止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它是由当时客观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政策,它对赢得战争的胜利和保住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战时的经济政策从一开始就暴露出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过急地摧毁一切旧的生产关系,过分地实行工业、贸易国有化,取消私商活动,堵塞流通渠道,用国家法令的手段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政策。战时共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小农占优势的苏维埃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了广大农民的特点和需要,损害了农民的物质利益,因此长期执行这种政策就将破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威胁到工农联盟的巩固。从这种意义上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能是一种临时性的政策。1921年初,列宁等苏维埃领导人决定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刺杀列宁的女特务:芬妮·卡普兰
1918年8月,列宁遭到暗杀,身受两处重伤。
1、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列宁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C、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
⑴20世纪初,俄国进入垄断阶段
⑵俄国社会矛盾尖锐,一战又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
主观条件:
无产阶级力量较强大; 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列宁主义的指导
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相对落后的俄国集中了各种矛盾 ,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沙皇专制——大民大众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大俄罗斯主义——少数民族
俄罗斯——帝国主义国家
俄罗斯——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
1、组织准备:
2、思想准备:
3、标志:
4、建立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
1895年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1900年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1903
1912年在党的六大上,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
党纲: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标志无产阶级政党诞生
标志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887年秋进入喀山大学,结识了一批有革命思想的学生。年仅21岁就认真钻研《资本论》,并把《共产党宣言》译为俄文。
沙皇不准读进步书籍,列宁带领学生向反动的学校提出抗议
1897年在监狱度过14个月后,被流放西伯利亚东部三年,在这里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西伯利亚
2、实施新经济政策
①农业方面:用固定的实物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方面:恢复私人小企业,实行租让制
③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让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2)意义
(1)内容:(共43张PPT)
  2008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一百三十八周年纪念日,俄罗斯共产党等组织及当地居民向红场列宁墓敬献鲜花。当天,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罗斯托夫等地的民众也分别举行了纪念活动。
  《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当天的民调显示,大部分俄罗斯民众仍对列宁持正面看法。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哈里东诺夫说:“对于我来说,列宁的名字就是诚实、廉洁、勤奋和保护弱者的代名词,他所缔造的苏联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列宁9岁时的全家合影
(右坐者为列宁)
  1919年,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在苏维埃宫。
  1922,莫斯科郊外戈尔克村,列宁夫妇在天文望远镜旁。
列宁与斯大林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1924 年1月27日建成。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
  列宁勋章为苏联的最高奖赏,是1930年4月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发布命令设立的。列宁勋章章体为金质。其上的列宁头像,早期的为银质,1934—1936年的为金质,其后改为白金。章上有俄文ЛЕНИН(列宁)字样。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套军装就按列宁装设计。由于此时适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缅怀列宁,红四军前委决定将4000套灰色军衣的红领章上都缀上黑边,这也是红军历史上唯一缀有黑边的军服。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中学时代的列宁
  1887年秋进入喀山大学,结识了一批有革命思想的学生。
  沙皇不准读进步书籍,列宁带领学生向反动的学校提出抗议。
  入学不到半年,列宁就因为参加学潮而被开除学籍并流放。
  列宁被捕后,警官问他:“小伙子,造反有什么好处?你不是向一堵石墙上撞吗?”列宁回答说:“是的,但这是一堵朽墙,一撞就倒了。”
  在马克思主义小组中,列宁这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演讲有感人的说服力,他的科学依据给每一个到会的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1895年列宁被捕,为了防止书写时被巡捕发现,看守刚一开门,列宁就吞掉用面包+牛奶做成的“墨水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
二、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一)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条件: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3.组织条件:1895年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4.思想条件:创办《火星报》
(二)建党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探究:列宁主义诞生的条件?(参看练习册p39——40)
(三)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
1912年在党的“六大”上,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
三、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回忆必修一的内容)
1、客观条件:
(1)垄断资本较弱,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社会矛盾尖锐:
国内:①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压迫使阶级矛盾尖锐
②俄罗斯民族对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使民族矛盾尖锐
国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2、主观条件
(1)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2)俄国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
(3)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二)列宁的贡献   
⒈号召者: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
⒉组织策划者:二月革命后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四月提纲》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的纲领
⒊指挥者:亲自指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7日
⒋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革命成功后,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说,受到暴风雨般的欢呼。俄国开始了新的时代。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⒈性质: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⒉国内:
为把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创造前提
⒊世界:
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⑵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斗争榜样
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方向
⒋人类历史: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⒌对马克思主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完善与发展
  中外联系:十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下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又是什么道路?为什么两国的革命道路会有所不同?
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
杰米扬·别德内依
  请思考: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
你参加红军了吗?
党员同志们:
  昨天,我们敬爱的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同志晕倒在会场上,他拥有调拨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力,却没有留下能填饱自己肚子的哪怕一小口。感动之余,我们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进行了义务劳动,列宁同志也要加入。同志们,请参加义务劳动,用工人阶级的觉悟来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保卫苏维埃!
——莫斯科喀山机务段党员
  列宁和军事学院的学生们一起打扫克里姆林宫广场
  材料一 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的价格为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材料二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针对民众中爆发的不满情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
必修Ⅱ专题七学习内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政策 余粮收集制
工业
政策 国有化
贸易
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制度 实物配给制
对话一:列宁与农民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列宁
  请思考: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直接出发点和根本出发点分别是什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政策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
政策 国有化
贸易
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制度 实物配给制
对话二:列宁与美国资本家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请思考:列宁此时的态度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是什么意思?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政策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
政策 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
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制度 实物配给制
对话二:列宁与美国资本家
  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在高尔基市,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1932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
福特汽车
嘎斯汽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政策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
政策 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
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制度 实物配给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政策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
政策 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
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制度 实物配给制 工资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
五、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⒈内容
  ⒉作用:
   ⑴调动了人民劳动积极性,使国家经济明显好转;
   ⑵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为后来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的建设提供经验教训。
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对话三:列宁与马克思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一位俄国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道: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请思考:马克思上述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某种一成不变和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他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
──列宁
  请思考: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所持的态度是什么?他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
一、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三、巩固苏维埃政权
四、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⒈从理论上分析了十月革命成功的可能性(特殊性)
  ⒉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理论
  ⒊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如经济文化建设,国家党政机关的改革等
  关于斯大林,信中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1923年1月4日,列宁对12月24日的信作了具体的补充,建议免去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列宁怕收信人对此掉以轻心,所以接着强调: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说,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
列宁给党中央领导班子的遗嘱与最后的建议信:
  (注)这些文章列宁都要求发表,但阻力重重,政治局讨论时就不同意发表,敷衍了列宁。直到1964年出的俄文第5版第45卷才恢复原貌。
  1924年1月,列宁因脑溢血逝世,举国悲痛,各国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同声哀悼。
  中国人民也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他评价列宁道:“你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
①一个政党:
②一个国家:
③一个主义:
④一大政策:
①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②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③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④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⒈伟大的思想家: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
  ⑵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⑶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