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4.7学生实验 探究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4.7学生实验 探究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07 18:29: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名称 14.7探究-----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初中物理最后一个探究性实验,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高中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节无论是知识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安排是在学习了电流的磁效应后学习电磁感应,对于电磁感应现象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比较抽象。本节课中,首先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正式开始实验前,教师先为学生演示实验基本操作,而后学生以小组方式动手实验,并归纳实验结论。最后阶段,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磁感应应用实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了解动圈式话筒的结构和原理;
4.了解发电机的结构,知道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而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描述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体验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工具都源于物理学的发明创造。初步具有发明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发电机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学法指导
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导线,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原理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二、




















问题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8月29日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一、电磁感应
探究活动1: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思考:要探究磁生电需要哪些器材?
①用什么实验器材最方便获得磁场?
②用什么实验器材检测电流?
③要把电流表接入电路需要哪些器材?
实验器材:
探究过程:
实验现象:
磁生电的条件: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探究活动2:
感应电流方向和哪些因素有关?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问题: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3.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动圈式话筒
原理:电磁感应
构造:永久磁体,锥形纸盆,线圈等
问题:动圈式话筒的作用?
三、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
问题:如何让导体在磁场中可以连续转动。
演示:手摇发电机。
观察:
(1).手摇发电机的构造;
(2).观察手摇发电机转速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3).检验手摇发电机电流方向的变化。
交流发电机:
2.交变电流
(1)频率:数值上等于每秒内完成周期的次数。
(2)我国交流电频率:50Hz
介绍: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分析
思考
交流

思考、交流和讨论
实验、思考
交流
观察实验现象、小组思考、讨论
交流、总结
思考、讨论
交流、讨论
观察、思考、合作、
实验
小组交流讨论,话筒的作用是么?
观察发电机的构造,交流讨论发电机工作是的能量转化。
分析,思考
阅读课本,了解我国交流电的电压,频率等。
教师讲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发展史,导入新课。
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经过分析和小组讨论,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生在交流总结的过程中,体会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和总结物理结论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为后来学习发电机的原理打下基础。
类比电动机,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迁移。
通过学习和认识话筒,学生体会到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紧密。
学生通过观察手摇发电机的工作,体会知识的应用。
通过具体实验展示,了解手摇发电机的构造,体会交流电的产生过程。
理论联系实际,介绍生活中真实的发电机。让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小结:
14.7.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一、电磁感应
(1)定义:当导体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九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3)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
(2)构造:转子和定子
(3)交变电流:
分层作业设计
教材:P166 作业1、2 ,较差生做 P166作业 4
板书设计:
学生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定义 磁场方向
一、电磁感应 2.感应电流的方向
3.机械能→电能 电流方向
1.原理:电磁感应
(1)频率
二、发电机 2.交变电流
(2)我国交流电频率50Hz
3.组成:转子和定子
教学反思: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为“探究性”教学,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增强他们对_??????_学习的兴趣,我利用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路分为以下几步:“演示实验,导入课题→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拓展应用”。
在教学引入上,介绍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艰苦过程,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_?§??????????_的熏陶,以此对学生进行_?§????_研究态度的教育和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并边进行实验,边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处理教师讲的太多,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太少,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并归纳得出结论,老师最后在做总结,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