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先师孔子》课件+教学案(岳麓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先师孔子》课件+教学案(岳麓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6 17:08:01

文档简介

第1课 先师孔子
一、知识模块
1、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又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的东方先哲是 。
2、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的是 。
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 。
4、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 ”之道。“忠恕”就是 。
5、孔子政治思想偏于保守主要体现在要维护 方面。
6、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也就是指周礼。认为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 ”。
7、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 之道。这就是孔子为人处事 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8、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 和 的思想。
9、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是四书五经中“四经”的其中一本。
10、孔子晚年收徒讲学,编辑文化典籍。其中包括后来四书五经的“五经”:分别是《 》《 》《 》《 》《 》。
二、问题探究
材料一: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注释】(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顾忌和畏惧。
——中庸(第2章)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请回答:
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时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思路点拨:
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孔子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倒好处。待人处世做到既温和又严厉,既威武又不猛烈 。
3、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孔子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仍有可借鉴之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三、选择题:
孔子是春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回答
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5、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7、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人处事的标准
9、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0、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们大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礼也要有一个度的问题
C、“不学礼,无以 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四、非选择题:
结合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政治主张,分析他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答案
一、知识模块
1、孔子;2、孔子;3、仁 爱人;4、忠恕、推己及人;5、“礼”;6、礼,仁;7、中庸;8、有教无类,因材施教;9、《论语》;10、《诗》《书》《礼》《易》《春秋》
三、选择题
1——5 BACAB 6——10 DCCDD
四、非选择题
1、问答题
1)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
2)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3)儒家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共21张PPT)
仁者

磬折
温、良、恭、俭、让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个人履历表
姓名 性别
籍贯 现住址
生活时代 阶级属性



历 生于乱世
自学礼乐
私人办学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问题探究1]
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试述其主要活动
1、从政:担任司寇;夹谷之会;周游列国
2、教学:”有教无类” ,开辟私人办学先河;
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
3、著述:整理编辑“六经”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 ”不问马。
材料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问题探究2]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总结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 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 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 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材料三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
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材料四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仁(√) 礼(X)
模糊上下尊卑
仁(X) 礼(√)
矛盾激化
礼中有仁 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备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孔子地位低下
B 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 受其他学派打击
D 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 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理是立国立身准则
B 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
C 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理的约束
D 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
董仲舒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
A 孔子是“至圣先师”
B 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 “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 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伏尔泰
大长今
[问题探究3]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遭到破坏
影响:提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中庸“
“有教无类”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高二历史组 程秋颖
E—mail : chengaut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