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20:2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一、说


四、说


二、说


三、说

标(重

点)
五、说


六、说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诗歌奠定基础。通过这首《归园田居(其一)》的学习,可以对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还没走出校园,对于校园外的社会生活体验较少,对作者甘于贫困而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在这种现状下,主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已有的材料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探究,分析作者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印发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2.学习欣赏诗歌意境,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及艺术手法。(重点)
3.通过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1.创设情境法
2.朗读法
3.比较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
1.融情于境法
2.朗读法
3.比较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演练: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此诗选自《
》,作者陶渊明,名(
),字(
),(
)朝人。后人称之为“
”,又自称作“
”。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一)导入(导学案)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简说
看题目
看作者
看意象
看情感词语
看注释
五看
鉴赏方法
  
整体感知
1.学生欣赏图片(田园风光,体会环境幽静与优美),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融情于景。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情感,说出依据。
(鼓励、指导、点拨)
4.分小组探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二)朗读、整体感知
  
文本解析
(1)
思考: 本文的题目《归园田居》的题眼是什么?
既然“归”字是题眼,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三)合作探究
A、从何而归?
尘网
樊笼
世俗
官场
比喻
象征
态度1
品味赏析
B、为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现实原因
根本原因
厌烦
憎恶
悔恨
喜爱
眷恋
渴望
态度1
态度2
品味赏析
“守拙归园田”
C、归向何处?
田园
丘山
理想世界
精神家园
态度2
比喻
象征
品味赏析
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为何让他如此向往?
请同学们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抓住几组意象分析,想象画面,体会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落、炊烟
狗吠、鸡鸣
     
近处
色彩
远处
声音     
朴素亲切
素淡绚丽
平静祥和
安宁和谐     
勾勒白描
绘声绘色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生活古朴,怡然自得,如鸟归林,如鱼得水。诗人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寓于朴素宁静之景,情与景完美交融。
意象
角度
意境
手法
D、
归去如何
生活: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复
“守拙”
思想:
崇尚自由
不随波逐流
固守高洁节操
田园风光优美
生活闲适惬意
品味赏析
请从诗中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小 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
陶渊明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后人!
品读、探究、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印在导学案上)?


学以致用
1、多媒体出示另外四首诗歌内容。?
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虽然贫苦却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课堂小结
1.背诵全诗
2.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色?(课后二题)
3.
陶渊明的归隐,当今是否可行?在精神自由与丰厚的物质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
(四)课后作业




陶渊明
官场:黑暗
尘网
厌弃
樊笼
五、板书设计
田园:闲适
方宅
草屋
恋归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世界充满劳绩,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