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年新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专题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年新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专题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05 14:13:40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年新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的技术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开始聚居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区域,于是出现了房屋,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解题的关键需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使人类的食物有了固定的来源,而且唯有定居才能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2.世间万物,资源无处不在,比如石头,但直到人类的出现,将石头当成工具来使用,才让它们产生了价值。最有可能使用下列石制工具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的石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石器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会挑选扁圆的砂岩或石英砾石,从一面或两面打出刃口,制成砍斫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使用工具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知图片的内容,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会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有尖状器、刮削器等,这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 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 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属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元谋人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生活早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会使用打制石器。所以④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适中。抓住关键词“正确的是”是解题的关键,可用排除法,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需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4.(2016九下·山西期中)“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的有关知识。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ACD不是出现在周口店,故答案选B。
5.你认为下列远古居民最有可能住在下图所示房屋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AB项居住的是山洞;D项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居民房屋的知识,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图片中的房屋,半坡居民地处北方,气候严寒,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有助于保暖。
6.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通过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学生可以确定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故这种彩陶最早出现在半坡原始居民。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半坡居民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抓住信息“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是解题的关键,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的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是红色。
7.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至尊国礼”(即世界各国领导人馈赠给我国领导人的珍贵礼品)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隆重展出。下列关于该博物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半坡遗址发现后建立的 ②它只是用来收藏和展示“至尊国礼”③它展出了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历史文物 ④它展示再现了我国原始农耕的图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它只是用来收藏和展示“至尊国礼” 中“只是”这个词用词不当,表述错误,其他选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居民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抓住信息“在西安半坡博物”是解题的关键,可判断是半坡遗址,它是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①③④符合题意。
8.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是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居民已种植水稻、栽培谷物和蔬菜等农作物,他们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此外,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抓住关键词“我国较早种植水稻”是解题的关键,河姆渡居民是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还需掌握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距今年代等。
9.(2016七上·惠民期末)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以后,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就是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炎帝和黄帝。
10.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抓住信息“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是解题的关键,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继承人,这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
11.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下图反映的是(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答案】A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题中的图片是大禹,尧在位时,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鲧没有能够成功治理,舜继位后,鲧的儿子禹一改父亲的做法 ,采用疏通河道,引洪入海,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知识点。
二、非选择题
12.辨析题.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出理由。
【答案】同意小军的观点。凡经过考古资料证实为“史实”,考古资料未证实者,即为“神话”、“传说”。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神话传说的故事,不能作为真实的历史,凡经过考古资料证实为“史实”,考古资料未证实者,即为“神话”、“传说”。所以同意小军的看法。
故答案为:同意小军的观点。凡经过考古资料证实为“史实”,考古资料未证实者,即为“神话”、“传说”。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史实”和“神话”、“传说”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要熟练掌握“史实”和“神话”、“传说”之间的异同点,相同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不同点:传说不一定真实。但是它有真实的影子存在,口述无书籍流传;史实是历史事实,经过考古资料证实有文学书籍流传下来。
13.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根据图片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读答案为:(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点评】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除了掌握他们的房屋的区别以外,还应掌握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使用的陶器、农耕文明的不同等知识,注意区分和对比。
14.阅读材料: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炎帝和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答案】(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为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3)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大约四五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所以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四五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为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3)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的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练掌握黄帝和炎帝所做的贡献,能仔细甄别。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形成华夏族的祖先。
1 /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年新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的技术
2.世间万物,资源无处不在,比如石头,但直到人类的出现,将石头当成工具来使用,才让它们产生了价值。最有可能使用下列石制工具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 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 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6九下·山西期中)“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你认为下列远古居民最有可能住在下图所示房屋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6.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7.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至尊国礼”(即世界各国领导人馈赠给我国领导人的珍贵礼品)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隆重展出。下列关于该博物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半坡遗址发现后建立的 ②它只是用来收藏和展示“至尊国礼”③它展出了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历史文物 ④它展示再现了我国原始农耕的图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9.(2016七上·惠民期末)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0.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11.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下图反映的是(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二、非选择题
12.辨析题.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出理由。
13.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14.阅读材料: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炎帝和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开始聚居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区域,于是出现了房屋,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解题的关键需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使人类的食物有了固定的来源,而且唯有定居才能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的石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石器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会挑选扁圆的砂岩或石英砾石,从一面或两面打出刃口,制成砍斫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使用工具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知图片的内容,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会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有尖状器、刮削器等,这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3.【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属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元谋人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生活早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会使用打制石器。所以④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适中。抓住关键词“正确的是”是解题的关键,可用排除法,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需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的有关知识。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ACD不是出现在周口店,故答案选B。
5.【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AB项居住的是山洞;D项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居民房屋的知识,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图片中的房屋,半坡居民地处北方,气候严寒,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有助于保暖。
6.【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通过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学生可以确定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故这种彩陶最早出现在半坡原始居民。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半坡居民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抓住信息“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是解题的关键,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的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是红色。
7.【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它只是用来收藏和展示“至尊国礼” 中“只是”这个词用词不当,表述错误,其他选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居民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抓住信息“在西安半坡博物”是解题的关键,可判断是半坡遗址,它是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①③④符合题意。
8.【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是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居民已种植水稻、栽培谷物和蔬菜等农作物,他们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此外,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抓住关键词“我国较早种植水稻”是解题的关键,河姆渡居民是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还需掌握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距今年代等。
9.【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以后,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就是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炎帝和黄帝。
10.【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抓住信息“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是解题的关键,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继承人,这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
11.【答案】A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题中的图片是大禹,尧在位时,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鲧没有能够成功治理,舜继位后,鲧的儿子禹一改父亲的做法 ,采用疏通河道,引洪入海,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知识点。
12.【答案】同意小军的观点。凡经过考古资料证实为“史实”,考古资料未证实者,即为“神话”、“传说”。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神话传说的故事,不能作为真实的历史,凡经过考古资料证实为“史实”,考古资料未证实者,即为“神话”、“传说”。所以同意小军的看法。
故答案为:同意小军的观点。凡经过考古资料证实为“史实”,考古资料未证实者,即为“神话”、“传说”。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史实”和“神话”、“传说”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要熟练掌握“史实”和“神话”、“传说”之间的异同点,相同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不同点:传说不一定真实。但是它有真实的影子存在,口述无书籍流传;史实是历史事实,经过考古资料证实有文学书籍流传下来。
13.【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根据图片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读答案为:(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点评】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除了掌握他们的房屋的区别以外,还应掌握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使用的陶器、农耕文明的不同等知识,注意区分和对比。
14.【答案】(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为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3)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大约四五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所以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四五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为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3)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的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练掌握黄帝和炎帝所做的贡献,能仔细甄别。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形成华夏族的祖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