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近代殖民活动的表现 
选择题、非选择题 
2-4 
难点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的关系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1)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2)欧洲殖民者屠杀、奴役及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2)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3)很多欧洲人远涉重洋,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2.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1)人口结构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2)新文化的形成 
 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具体分布区域 
 ①北美: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②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③拉丁美洲: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小试牛刀:16—19世纪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北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当地人口,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者对美洲人的屠杀 
 B.外来疾病在美洲的传播 
 C.殖民者对美洲的不断征服 
 D.欧洲人在美洲分布广泛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导致16-19世纪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对美洲人的屠杀属于殖民扩张的征服手段之一,故排除A项;外来疾病在美洲的传播不属于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欧洲人在美洲的分布广泛,不是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 
 1.英国的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澳大利亚成为了英国的原料产地。(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 
 (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大量的英国人和欧洲人移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3)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高老师,这里的需要联系上两个知识点结合来讲) 
 1.华工与美洲开发 
 (1)大量华工来美洲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围绕着列强的殖民活动结合讲解) 
 ①对列强来说: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英美等过颁布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如因英国废奴运动此起彼伏,英国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列强需要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于是把目标放到了正在受压迫,发展落后的中国) 
 ②对清政府来说: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内容之一为两国人民可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或久居。这一规定为美国在中国扩大招募华工提供了合法根据。《北京条约》中明确规定准许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 
 ③对华工来说: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2)影响 
 在美国,华工成为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 
 2.华工与大洋洲的开发 
 (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2)影响 
 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劳动,促进了地方的开发。 
 留下来的华工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得分宝典:近代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形式、方向和特点? 
(1)形式: 
①自发移民,如英国大批清教徒逃亡北美进行开拓。 
②被迫移民,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活动,如进行黑奴贸易。 
(2)方向: 
①由欧洲迁往北美。 
②由非洲迁往美洲。 
③由亚洲迁往美洲及大洋洲。 
④由欧洲迁往大洋洲。 
(3)特点: 
①由发达地区迁往落后地区。(如:欧洲迁往北美、大洋洲) 
②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如:由非洲迁往美洲,由亚洲迁往美洲及大洋洲。) 
③国际间人口移动数量大,人口移动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 
知识拓展:多角度分析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影响? 
(1)对移入地区: 
①加快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开拓进程。 
②改变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出现新的族群。 
③促进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如美国、大洋洲) 
④人口迁移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如美国的建立) 
(2)对移出地区:非洲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造成非洲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3)对世界:促进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地区文化的多元化。 
(4)对中国的影响: 
①使东南沿海地区丧失大量劳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血泪史。 
②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近代华侨投资办厂) 
④支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一些华人华侨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 
例题1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项。 
考点:本题考查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 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严重制约欧洲社会经济发展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B 
解析: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欧洲对外移民不断增加,主要是迁往海外殖民地,给迁入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这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选B;移民伴随殖民的过程,殖民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世界的经济中心在欧洲,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排除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人口的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答案: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由 1500~1850年时间段“至1850 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50~1945年时间段“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 
 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45~2000年时间段“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可分析得出,数量不断增加;由1500~1850年、1850~1945年时间段的移民主要移入地是美洲到1945~2000年时间段主要移入地是西欧、北美洲、大洋洲可分析得出,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 
 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1500~1850年时间段的移民“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到1850~1945年时间段的黑人移民从主要移出地名单中消失可分析得出,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