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如图是某同学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演示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方向是
a
B.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
C.此刻①地正处于黑夜
D.①地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地球公转时,地轴的指向发生了改变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全年昼夜相等的地区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北极圈
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地球_____(运动),“八万里”指的是_____的长度。
A.自转、本初子午线
B.公转、本初子午线
C.自转、赤道
D.公转、赤道
春节后,当北京市的学生早晨踏雪走在上学路上时,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新疆的学生正在教室上课
B.广东的学生也踏雪走在上学路上
C.黑龙江的学生已经在吃午饭
D.海南的学生正在阳光明媚的春光下做早操
如图表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甲乙丙丁四处所见的经纬网与下面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回归线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每年夏至在北回归线上有“立竿无影”的现象。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纬线A是北回归线,B处为恒河平原
B.图2中符合C处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的是甲
C.北半球夏至太阳光线照射情况与图3中①吻合
D.北半球夏至太阳“转身”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长
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B.周期是一年
C.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D.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A.四季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纬度的差异
读图,这一天北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昼夜平分
二、复合题
读经纬网图和地球运动图,回答问题。
(1)
?观察地球仪可以知道,经线和纬线形状上的差别是
;经度的分布规律是:向东增大的是
经。
(2)
?观察地球运动图可以看出,地球的自转方向为
方向;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③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3)
?A
地的地理坐标是
;A
地位于甲地的
方向。
(4)
??丙地位于五带中的
带;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④位置时,丁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读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2)
2019
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周年华诞,10
月
1
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在的
和
之间。
(3)
10
月
1
日,北京的日出时间是上午
06:10:11,一些居住在美国(地球另一边)的华侨在线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直播时,他们可能刚吃完
(早或晚)饭。
(4)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从
10
月
1
日到
10
月
31
日洛阳市的白昼越来越
(长或短),晴天正午时分,照进室内的阳光面积越来越
(大或小)。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如图所示的时刻,太阳直射的纬线和经线分别是
A.0°,30°W
B.23.5°S,30°W
C.23.5°N,30°E
D.23.5°S,30°E
(2)
此时
A
地正值
A.正午
B.子夜
C.日出
D.日落
椰风拂碧海,神箭冲九霄。北京时间
2020
年
5
月
5
日
18
时,我国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读图完成下面的题。
(1)
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20
年
5
月
5
日
18
时点火升空,此时开罗(东二区)是
A.5
月
5
日
8
时
B.5
月
6
日零时
C.5
月
5
日
12
时
D.5
月
5
日零时
(2)
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发射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渐短
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①段
C.华北平原上正在收割小麦
D.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与图中
b
方向相符;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此刻①地正处于面向太阳这一面的白昼;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地区先看到日出,所以位于东边的①地比西边②地先看到日出。
2.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1)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
90°(写作
90°N)和南纬
90°(写作
90°S),即
N
表示北极,S
表示南极。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据此读图可知,图中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选项。
3.
【答案】D
【解析】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故选
D。
4.
【答案】A
【解析】【分析】以上四条重要的纬线中,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全年昼夜相等的地区是赤道,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现象,南极圈没有直射现象。故A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5.
【答案】D
【解析】【分析】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6.
【答案】C
【解析】“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地球的自转,“八万里”指的是地球赤道的周长。
7.
【答案】D
【解析】【分析】春节后,当北京市的学生早晨暗雪走在上学路上时
A.新疆位于北京西方,日出时间晚,此时学生可能还没起床,不会在教室上课,A不符合题意
B.广东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春节后般不会下雪,B不符合题意
C.黑龙江位于我国最东方,日出时间最早,此时学生正在教室上课,还不到吃午饭的时间,C不符合题意
D.海南位于我国最南方,春节后春光明媚,日出时间比北京晚,此时学生正在做早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问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岀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8.
【答案】D
【解析】甲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俯视图,而且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所以甲—③;同理,丁是在南极上空看到的俯视图,应为顺时针,丁—④;丙是从赤道上空看的俯视图,那么应该是丙—②;乙是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看的,而且看到的是北极点附近地区,而看不到南极点附近地区,①图应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的上空,符合乙位置。
故选:D。
9.
【答案】C
【解析】【分析】图1中纬线A是北回归线,B处为德干高原,A错误;
图2中符合C处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的是太阳高度最大的丙,B错误
北半球夏至太阳光线照射情况与图3中①吻合,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夜,C正确
北半球夏至太阳“转身”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短,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相关内容及印度的地形区,了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变化等是答题的基础,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10.
【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其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所以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不断更替和日出时间的差异,即地方时的不同,而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五带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11.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故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
12.
【答案】A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登,南极圈以内是极夜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登,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
二、复合题
13.
【答案】
(1)
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东
(2)
自西向东(或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秋分
(3)
(40°S,60°W);西南
(4)
热;昼短夜长(或昼最短,夜最长)
【解析】
(1)
观察地球仪可知,经线和纬线形状上的差别是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东西经和南北纬。一般来说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减的为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北递减的为南纬。
(2)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
3
月
21
日;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
9
月
23
日。读图可知,②为夏至日
6
月
22
日,③为秋分日
9
月
23
日,④为冬至日
12
月
22
日,①春分日
3
月
21
日。
(3)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因此从图中得知,A
点的经纬度是(40°S、60°W)。甲点的经纬度是(40°N、20°W),故
A
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向。
(4)
地球五带指的是: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热带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是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南寒带是南极圈到南极点、北温带是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北寒带是北极圈到北极点。读图可知,丙在
20°N,故在热带。当北半球为冬至日
12
月
22
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为夏至日
6
月
22
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为春分日
3
月
21
日,全球昼夜平分;当为秋分日
9
月
23
日,全球昼夜平分。④为冬至日,丁在北半球纬度为
60°N,则昼短夜长。
14.
【答案】
(1)
自西向东
(2)
乙;丙
(3)
晚
(4)
短;大
【解析】
(1)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一个恒星年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公转轨道与速度特点:每年
1
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每年
7
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
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
天)长
7
天。
(2)
10
月
1
日这一天,位于秋分日(日期是
9
月
23
日前后)和冬至日(日期是
12
月
22
日前后)之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在运行到乙和丙之间。
(3)
北京的日出时间是
10
月
1
日上午
06:10:11,由夜半球进入日半球,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则由日半球进入夜半球,美国华侨在线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直播时,他们可能刚吃完晚饭。
(4)
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
3
月
21
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
9
月
23
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
6
月
22
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
12
月
22
日前后)。
10
月
1
日到
10
月
31
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动。
室内光照面积主要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是正午时太阳光与地面所成角度。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是接近直射。离得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线越斜影子越长,射进室内的阳光面积也最大。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光是一年中最斜的,与地面夹角最小的。
15.
【答案】
(1)
B
(2)
D
【解析】
(1)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南极圈有极昼现象,可判定,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南回归线(23.5°S);依据图中0°经线的位置,可判定,此时太阳直射的经线为
30°W。
(2)
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由图可以看出,A
地位于由昼变夜的晨昏线上,属于昏线,所以
A
地正值日落。
16.
【答案】
(1)
C
(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