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2-28 11:47:32

文档简介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下左图为我国某小学附近等高线圈,下右图为 AB线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学最有可能在(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
(2)最近该地利用GPS对士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  )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涝 D.台风
(3)该地为了稳固岩层土层而采取的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A.排水 B.建抗滑挡墙
C.植树种草 D.清理土方减载
【答案】(1)D
(2)A
(3)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小学海拔大约在320-350米,应为低山丘陵地区;该小学典型植被为常绿林,应位于南方,据此得出该小学可能位于东南丘陵。
(2)结合上题可知,该小学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降水较多,且地势起伏较大,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最近该地利用GPS对土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滑坡。
(3)结合第1题可知,该小学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降水较多,且地势起伏较大,为了稳固岩层土层,需要排水、建抗滑挡墙、清除土方减载;根据图示,岩层土层陡立,植树种草短时间内难以见效。
故答案为:(1)D;(2)A;(3)C。
【点评】本题组考查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及滑坡的治理。根据图示的地形及植被信息确定区域位置;根据图示的地形与小学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GPS的定位目的,并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防止滑坡等隐患。
2.(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被中国人称为“开司米”的克什木尔羊绒,是珍贵的纺织原料,素有“软黄金”和“纤维钻石”之称,绒山羊生活在蒙古国、中国内蒙等地区的干燥高原上,那里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为山羊生长羊绒提供了适宜环境,判定羊绒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细度,即羊绒的直径、细度越小,羊绒的质量越高。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绒山羊分布,下表为我国不同区域绒山羊产绒量及羊绒细度对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④对应的地区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推测内蒙古绒山羊收获羊绒的最佳季节是(  )
A.1—3月 B.3—6月 C.7—9月 D.10—12月
(3)中国羊绒制品出口目标市场是(  )
A.美国 B.伊朗 C.新加坡 D.澳大利亚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组以羊绒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材料能力。根据材料,羊绒的细度与自然环境有关,结合材料及蒙古气候推知绒山羊喜欢冬温夏干热的环境。收获羊绒最合适的时机是既能对山羊本身不造成伤害又可以获取的冬去春来回暖的月份;羊绒产品属于奢侈品,它的销售对象应为经济发达、且不出产羊绒、有保暖需求的国家。
(1)表中④羊绒产绒量最大,但细度值最大,说明产绒量虽大但绒毛较粗。根据材料,环境越恶劣冬季越冷,羊绒细度越小,而④地羊绒粗,说明该地冬季不是特别寒冷,四地比较,丁地距海最近,冬季相对其他地区不是那么寒冷。
(2)羊绒是生长在绒山羊外表皮层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进入寒冬时才长出来,为的是抵御风寒。第二年开春转暖后,这层羊绒反而成了累赘,会自然脱落。所以每年3—6月刚出冬季时收获的羊绒质量最好,是蒙古人收获羊绒的最佳季节。
(3)羊绒制品是高档的纺织产品。不菲的价格使其成为一种奢侈消费品,因此羊绒制品的出口目标市场主要在美国、欧盟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达,且不出产羊绒(或产量低、质量较差)、有保暖需求。
故答案为:(1)D;(2)B;(3)A。
【点评】本题组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通过阅读材料明晰产品的适应区域,再结合图示信息进行比对判断;第2题,收获羊绒的最佳季节是羊脱毛换季时节;第3题,根据材料,羊绒属于高档消费品,据此选择有需求的发达国家即可。
3.(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16岁-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未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测数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仅考虑人口增长情况,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最大的年份是(  )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2)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全面放宽二孩政策后,则图中预测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年份是(  )
A.2045年以后 B.2030年以后 C.2025年以后 D.2020年以后
【答案】(1)C
(2)B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在2015年前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均大于0%,说明在2015年前劳动人口一直处于增长阶段, 2015年劳动人口数量最大,所以就业压力最大。
(2)2016年开始放开二孩政策,当这批小孩满16岁成为劳动年龄人口时,图中的数据便会有明显的变化。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本题组考查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试题以放开二孩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人口图的判读能力。结合图示信息,劳动力需要一定年龄限制,因此,二孩政策带来的劳动力变化出现在16年后。
4.(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图中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并于北京时间2015年12月22日13:20在图中丁地测得该日最大太阳高度为4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风电企业准备在图中设立风电发电场,该学习小组提供的最佳参考位置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则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  )
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山
(3)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
C.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
D.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褶皱;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设立风电场,应布局在风力稳定、空间面积平坦宽广的区域。图中丙地位于山麓,丁位于山顶,风力不稳定,空间狭小,不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C、D错。
甲地位于两山之间,平地面积小,不适合风电场布局,A错。
根据河流判断,乙处位于湖滨,地形平坦,且湖陆风持续稳定,适合建设风电场,B对。
(2)根据题目,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数值越大,表示某相同岩层埋藏越深。所以该处岩层是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根据河流出现在山谷中,该处地貌是谷地。所以是背斜谷,C对。
(3)该地北京时间2014年12月22日13:20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是100°E,根据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是42°,可计算出纬度是24.5°,所以判断该地位于云南西部山区。所以该地不适合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A错。
水资源丰富,但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发展农业,B错。
应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旅游业,C对。
控制当地人口数量,搬迁不能扩大环境承载力,D错。
故答案为:(1)B;(2)C;(3)C。
【点评】第1题,考查风力发电场选址条件,注意选择地势开阔、风力大的地区;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注意读取地貌并根据材料右图为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据此结合背斜向斜的特点进行判读;第3题,主要是区域定位及发展的措施分析。根据题目信息推断出该地位于云南山区,再结合问题分析即可。
二、综合题
5.(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冬枣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喜光性强,对土壤适应性强,耐贫瘠、耐盐碱;土壤中钾含量高,冬枣糖分高。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冬枣的发源地,当地广布富含钾元素的盐碱地。滨州沾化冬枣是当地最著名的品牌。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纷纷引种,导致市场充斥着各种品牌的冬枣。滨州沾化冬枣价格急剧下降,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下图中的P地为山东省冬枣主产区。
(1)分析冬枣主产区冬枣品质高的原因。
(2)有人认为应该在黄河三角洲扩大冬枣种植范围,试为该观点提出论据。
(3)分析滨州沾化冬枣面临冲击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答案】(1)当地盐碱地富含钾,冬枣合成的糖分高;当地夏秋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糖分积累。
(2)黄河三角洲自然条件适宜冬枣生长(当地冬枣品质高);当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盐碱地租金低。
(3)原因:各地引种,冬枣产量大,导致沾化冬枣价格下跌;冬枣市场品牌杂乱;措施:培育优质新品种,提高冬枣品质;打造滨州冬枣的品牌,提高品牌优势与知名度;对冬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是光照、昼夜温差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土壤中钾含量丰富;当地盐碱地富含钾,冬枣合成的糖分高;当地夏秋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糖分积累。
(2)扩大冬枣种植范围的理由可从该地区种植冬枣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可知黄河三角洲自然条件适宜冬枣生长;盐碱地租金低;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冬枣的有利影响是可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由材料可知该地冬枣面临冲击的原因是各地引种,冬枣产量大,导致沾化冬枣价格下跌;冬枣市场品牌杂乱;对应措施是培育优质新品种,提高冬枣品质;打造滨州冬枣的品牌,提高品牌优势与知名度;对冬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故答案为:(1)当地盐碱地富含钾,冬枣合成的糖分高;当地夏秋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糖分积累。(2)黄河三角洲自然条件适宜冬枣生长(当地冬枣品质高);当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盐碱地租金低。(3)原因:各地引种,冬枣产量大,导致沾化冬枣价格下跌;冬枣市场品牌杂乱;措施:培育优质新品种,提高冬枣品质;打造滨州冬枣的品牌,提高品牌优势与知名度;对冬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冬枣适应环境再结合问题分析。而农业发展方向可从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农牧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来回答。
6.(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美国大致有4520 h m2(公顷)温室,以种花为主,蔬菜温室大约有 400 h m2(公顷)。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以芝加哥为中心分布有大片温室,之后,温室生产中心转移到南方的加州、亚州、德州和佛州等地生产(如下图)。全国温室花卉产量集中在秋、冬季节,北方温室种花圣诞节后至春季停产,南方温室则全年生产。
材料二 1994年以来,亚利桑那州建立了大片独特温室:屋顶覆盖加入硫酸铜染料、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薄膜,必要时再在薄膜上喷撒白灰:屋顶每隔3米设一个喷头,每3分钟自动喷水30秒:抬高屋脊到7米,一半屋顶为自由开启天窗……
(1)70年代后,美国温室生产中心转移到南方加州等地区,试说明南方地区温室生产的优势条件。
(2)推测美国北方温室种植花卉圣诞节后至春季停产,南方温室则全年生产的原因。
(3)简析亚利桑那州特殊温室适用的季节及温室所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
【答案】(1)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耗能少;同时土地辽阔,价格便宜;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
(2)美国温室主要生产花卉,圣诞节后到春季没有什么重大节日,花卉需求量较小;关闭生产成本较高的北方温室;只需南方温室生产即可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3)适用季节:夏季。主要目的:夏季该地高温少雨,气候干旱,光照强烈:减少(遮挡)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定时喷水,增加室内湿度,降低温度;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美洲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南方地区温室生产的优势条件。自然因素: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耗能少;社会经济因素:南方地区开发较晚,土地辽阔,价格便宜;同时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
(2)本题要结合美国国情及南北方气候特点来分析。美国温室主要生产花卉,圣诞节后到春季没有什么重大节日,花卉需求量较小,同时北方气温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只需南方温室生产即可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3)通过题目信息“屋顶覆盖加入硫酸铜染料、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薄膜,必要时再在薄膜上喷撒白灰;屋顶每隔3米设一个喷头,每3分钟自动喷水30秒;抬高屋脊到7米,一半屋顶为自由开启天窗”可知,白灰增加反射、降低红外线透射率、减少进入温室的太阻辐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并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降温,所以可以推断此季节为夏季。
故答案为:(1)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耗能少;同时土地辽阔,价格便宜;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2)美国温室主要生产花卉,圣诞节后到春季没有什么重大节日,花卉需求量较小;关闭生产成本较高的北方温室;只需南方温室生产即可满足全国市场需求。(3)适用季节:夏季。主要目的:夏季该地高温少雨,气候干旱,光照强烈:减少(遮挡)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定时喷水,增加室内湿度,降低温度;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另外从材料里提取信息很重要如通过题目信息“屋顶覆盖加入硫酸铜染料、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薄膜,必要时再在薄膜上喷撒白灰;屋顶每隔3米设一个喷头,每3分钟自动喷水30秒;抬高屋脊到7米,一半屋顶为自由开启天窗”可知,白灰增加反射、降低红外线透射率、减少进入温室的太阻辐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并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7.(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南极:终极之旅》是由资深极地科学家以其丰富学识和亲身经历,对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科学价值与历史人文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尤其从旅游的角度对南极不同地区的景观特色和观光要览,经典旅游线路,相应的知识储备,野外探险安全和旅游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加以详尽介绍,.图为《南极:终极之旅》封面。
说出南极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及南极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
【答案】原始的冰原景观;独特的动物资源;奇特的天文现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南极距离遥远,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生态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接待能力差。
【知识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性;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南极是极地大陆,厚厚的冰层覆盖,有原始的冰原景观。与其他大陆隔离,有独特的动物资源。独特的环境,奇特的天文现象,如极光。 南极距离旅游客源地遥远,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生态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接待能力差,限制了旅游的发展。
故答案为:原始的冰原景观;独特的动物资源;奇特的天文现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南极距离遥远,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生态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接待能力差。
【点评】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要结合具体环境特点分析。
8.(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念青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主峰为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主峰及附近地区常年冰雪皑皑,走青藏高原东南部重大的冰川分布区,图11示意念青唐古拉山北坡草线 (5200米)附近某地降水与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中W50和W5分别代表距地表50cm和5cm土壤湿度。
(1)据图简述土壤湿度时间变化特点。
(2)据图分析气候变暖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答案】(1)5cm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小于50cm处;4-11月,土壤湿度较高,而12月一次年3月土壤湿度较低;变化幅度显著。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后期气温高,蒸发旺盛,山地冰川消失,土壤湿度降低。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从分述和总述两个角度分析。就该设问而言,可从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和总体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分析。
(2)变暖初期冰雪融水量大,土壤湿度升高,随时间延续,冰雪全部融化之后,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土壤湿度降低。
故答案为:(1)5cm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小于50cm处;4-11月,土壤湿度较高,而12月一次年3月土壤湿度较低;变化幅度显著。(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后期气温高,蒸发旺盛,山地冰川消失,土壤湿度降低。
【点评】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后期气温高,蒸发旺盛,山地冰川消失,土壤湿度降低。
1 / 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下左图为我国某小学附近等高线圈,下右图为 AB线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学最有可能在(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
(2)最近该地利用GPS对士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  )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涝 D.台风
(3)该地为了稳固岩层土层而采取的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A.排水 B.建抗滑挡墙
C.植树种草 D.清理土方减载
2.(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被中国人称为“开司米”的克什木尔羊绒,是珍贵的纺织原料,素有“软黄金”和“纤维钻石”之称,绒山羊生活在蒙古国、中国内蒙等地区的干燥高原上,那里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为山羊生长羊绒提供了适宜环境,判定羊绒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细度,即羊绒的直径、细度越小,羊绒的质量越高。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绒山羊分布,下表为我国不同区域绒山羊产绒量及羊绒细度对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④对应的地区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推测内蒙古绒山羊收获羊绒的最佳季节是(  )
A.1—3月 B.3—6月 C.7—9月 D.10—12月
(3)中国羊绒制品出口目标市场是(  )
A.美国 B.伊朗 C.新加坡 D.澳大利亚
3.(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16岁-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未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测数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仅考虑人口增长情况,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最大的年份是(  )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2)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全面放宽二孩政策后,则图中预测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年份是(  )
A.2045年以后 B.2030年以后 C.2025年以后 D.2020年以后
4.(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图中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并于北京时间2015年12月22日13:20在图中丁地测得该日最大太阳高度为4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风电企业准备在图中设立风电发电场,该学习小组提供的最佳参考位置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则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  )
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山
(3)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
C.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
D.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二、综合题
5.(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冬枣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喜光性强,对土壤适应性强,耐贫瘠、耐盐碱;土壤中钾含量高,冬枣糖分高。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冬枣的发源地,当地广布富含钾元素的盐碱地。滨州沾化冬枣是当地最著名的品牌。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纷纷引种,导致市场充斥着各种品牌的冬枣。滨州沾化冬枣价格急剧下降,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下图中的P地为山东省冬枣主产区。
(1)分析冬枣主产区冬枣品质高的原因。
(2)有人认为应该在黄河三角洲扩大冬枣种植范围,试为该观点提出论据。
(3)分析滨州沾化冬枣面临冲击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6.(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美国大致有4520 h m2(公顷)温室,以种花为主,蔬菜温室大约有 400 h m2(公顷)。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以芝加哥为中心分布有大片温室,之后,温室生产中心转移到南方的加州、亚州、德州和佛州等地生产(如下图)。全国温室花卉产量集中在秋、冬季节,北方温室种花圣诞节后至春季停产,南方温室则全年生产。
材料二 1994年以来,亚利桑那州建立了大片独特温室:屋顶覆盖加入硫酸铜染料、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薄膜,必要时再在薄膜上喷撒白灰:屋顶每隔3米设一个喷头,每3分钟自动喷水30秒:抬高屋脊到7米,一半屋顶为自由开启天窗……
(1)70年代后,美国温室生产中心转移到南方加州等地区,试说明南方地区温室生产的优势条件。
(2)推测美国北方温室种植花卉圣诞节后至春季停产,南方温室则全年生产的原因。
(3)简析亚利桑那州特殊温室适用的季节及温室所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
7.(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南极:终极之旅》是由资深极地科学家以其丰富学识和亲身经历,对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科学价值与历史人文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尤其从旅游的角度对南极不同地区的景观特色和观光要览,经典旅游线路,相应的知识储备,野外探险安全和旅游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加以详尽介绍,.图为《南极:终极之旅》封面。
说出南极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及南极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
8.(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念青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主峰为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主峰及附近地区常年冰雪皑皑,走青藏高原东南部重大的冰川分布区,图11示意念青唐古拉山北坡草线 (5200米)附近某地降水与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中W50和W5分别代表距地表50cm和5cm土壤湿度。
(1)据图简述土壤湿度时间变化特点。
(2)据图分析气候变暖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A
(3)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小学海拔大约在320-350米,应为低山丘陵地区;该小学典型植被为常绿林,应位于南方,据此得出该小学可能位于东南丘陵。
(2)结合上题可知,该小学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降水较多,且地势起伏较大,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最近该地利用GPS对土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滑坡。
(3)结合第1题可知,该小学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降水较多,且地势起伏较大,为了稳固岩层土层,需要排水、建抗滑挡墙、清除土方减载;根据图示,岩层土层陡立,植树种草短时间内难以见效。
故答案为:(1)D;(2)A;(3)C。
【点评】本题组考查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及滑坡的治理。根据图示的地形及植被信息确定区域位置;根据图示的地形与小学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GPS的定位目的,并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防止滑坡等隐患。
2.【答案】(1)D
(2)B
(3)A
【知识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组以羊绒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材料能力。根据材料,羊绒的细度与自然环境有关,结合材料及蒙古气候推知绒山羊喜欢冬温夏干热的环境。收获羊绒最合适的时机是既能对山羊本身不造成伤害又可以获取的冬去春来回暖的月份;羊绒产品属于奢侈品,它的销售对象应为经济发达、且不出产羊绒、有保暖需求的国家。
(1)表中④羊绒产绒量最大,但细度值最大,说明产绒量虽大但绒毛较粗。根据材料,环境越恶劣冬季越冷,羊绒细度越小,而④地羊绒粗,说明该地冬季不是特别寒冷,四地比较,丁地距海最近,冬季相对其他地区不是那么寒冷。
(2)羊绒是生长在绒山羊外表皮层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进入寒冬时才长出来,为的是抵御风寒。第二年开春转暖后,这层羊绒反而成了累赘,会自然脱落。所以每年3—6月刚出冬季时收获的羊绒质量最好,是蒙古人收获羊绒的最佳季节。
(3)羊绒制品是高档的纺织产品。不菲的价格使其成为一种奢侈消费品,因此羊绒制品的出口目标市场主要在美国、欧盟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达,且不出产羊绒(或产量低、质量较差)、有保暖需求。
故答案为:(1)D;(2)B;(3)A。
【点评】本题组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通过阅读材料明晰产品的适应区域,再结合图示信息进行比对判断;第2题,收获羊绒的最佳季节是羊脱毛换季时节;第3题,根据材料,羊绒属于高档消费品,据此选择有需求的发达国家即可。
3.【答案】(1)C
(2)B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在2015年前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均大于0%,说明在2015年前劳动人口一直处于增长阶段, 2015年劳动人口数量最大,所以就业压力最大。
(2)2016年开始放开二孩政策,当这批小孩满16岁成为劳动年龄人口时,图中的数据便会有明显的变化。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本题组考查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试题以放开二孩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人口图的判读能力。结合图示信息,劳动力需要一定年龄限制,因此,二孩政策带来的劳动力变化出现在16年后。
4.【答案】(1)B
(2)C
(3)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褶皱;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设立风电场,应布局在风力稳定、空间面积平坦宽广的区域。图中丙地位于山麓,丁位于山顶,风力不稳定,空间狭小,不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C、D错。
甲地位于两山之间,平地面积小,不适合风电场布局,A错。
根据河流判断,乙处位于湖滨,地形平坦,且湖陆风持续稳定,适合建设风电场,B对。
(2)根据题目,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数值越大,表示某相同岩层埋藏越深。所以该处岩层是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根据河流出现在山谷中,该处地貌是谷地。所以是背斜谷,C对。
(3)该地北京时间2014年12月22日13:20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是100°E,根据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是42°,可计算出纬度是24.5°,所以判断该地位于云南西部山区。所以该地不适合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A错。
水资源丰富,但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发展农业,B错。
应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旅游业,C对。
控制当地人口数量,搬迁不能扩大环境承载力,D错。
故答案为:(1)B;(2)C;(3)C。
【点评】第1题,考查风力发电场选址条件,注意选择地势开阔、风力大的地区;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注意读取地貌并根据材料右图为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据此结合背斜向斜的特点进行判读;第3题,主要是区域定位及发展的措施分析。根据题目信息推断出该地位于云南山区,再结合问题分析即可。
5.【答案】(1)当地盐碱地富含钾,冬枣合成的糖分高;当地夏秋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糖分积累。
(2)黄河三角洲自然条件适宜冬枣生长(当地冬枣品质高);当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盐碱地租金低。
(3)原因:各地引种,冬枣产量大,导致沾化冬枣价格下跌;冬枣市场品牌杂乱;措施:培育优质新品种,提高冬枣品质;打造滨州冬枣的品牌,提高品牌优势与知名度;对冬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是光照、昼夜温差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土壤中钾含量丰富;当地盐碱地富含钾,冬枣合成的糖分高;当地夏秋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糖分积累。
(2)扩大冬枣种植范围的理由可从该地区种植冬枣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可知黄河三角洲自然条件适宜冬枣生长;盐碱地租金低;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冬枣的有利影响是可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由材料可知该地冬枣面临冲击的原因是各地引种,冬枣产量大,导致沾化冬枣价格下跌;冬枣市场品牌杂乱;对应措施是培育优质新品种,提高冬枣品质;打造滨州冬枣的品牌,提高品牌优势与知名度;对冬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故答案为:(1)当地盐碱地富含钾,冬枣合成的糖分高;当地夏秋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糖分积累。(2)黄河三角洲自然条件适宜冬枣生长(当地冬枣品质高);当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盐碱地租金低。(3)原因:各地引种,冬枣产量大,导致沾化冬枣价格下跌;冬枣市场品牌杂乱;措施:培育优质新品种,提高冬枣品质;打造滨州冬枣的品牌,提高品牌优势与知名度;对冬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冬枣适应环境再结合问题分析。而农业发展方向可从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农牧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来回答。
6.【答案】(1)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耗能少;同时土地辽阔,价格便宜;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
(2)美国温室主要生产花卉,圣诞节后到春季没有什么重大节日,花卉需求量较小;关闭生产成本较高的北方温室;只需南方温室生产即可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3)适用季节:夏季。主要目的:夏季该地高温少雨,气候干旱,光照强烈:减少(遮挡)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定时喷水,增加室内湿度,降低温度;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美洲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南方地区温室生产的优势条件。自然因素: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耗能少;社会经济因素:南方地区开发较晚,土地辽阔,价格便宜;同时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
(2)本题要结合美国国情及南北方气候特点来分析。美国温室主要生产花卉,圣诞节后到春季没有什么重大节日,花卉需求量较小,同时北方气温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只需南方温室生产即可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3)通过题目信息“屋顶覆盖加入硫酸铜染料、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薄膜,必要时再在薄膜上喷撒白灰;屋顶每隔3米设一个喷头,每3分钟自动喷水30秒;抬高屋脊到7米,一半屋顶为自由开启天窗”可知,白灰增加反射、降低红外线透射率、减少进入温室的太阻辐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并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降温,所以可以推断此季节为夏季。
故答案为:(1)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耗能少;同时土地辽阔,价格便宜;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2)美国温室主要生产花卉,圣诞节后到春季没有什么重大节日,花卉需求量较小;关闭生产成本较高的北方温室;只需南方温室生产即可满足全国市场需求。(3)适用季节:夏季。主要目的:夏季该地高温少雨,气候干旱,光照强烈:减少(遮挡)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定时喷水,增加室内湿度,降低温度;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另外从材料里提取信息很重要如通过题目信息“屋顶覆盖加入硫酸铜染料、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薄膜,必要时再在薄膜上喷撒白灰;屋顶每隔3米设一个喷头,每3分钟自动喷水30秒;抬高屋脊到7米,一半屋顶为自由开启天窗”可知,白灰增加反射、降低红外线透射率、减少进入温室的太阻辐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并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7.【答案】原始的冰原景观;独特的动物资源;奇特的天文现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南极距离遥远,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生态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接待能力差。
【知识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性;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南极是极地大陆,厚厚的冰层覆盖,有原始的冰原景观。与其他大陆隔离,有独特的动物资源。独特的环境,奇特的天文现象,如极光。 南极距离旅游客源地遥远,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生态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接待能力差,限制了旅游的发展。
故答案为:原始的冰原景观;独特的动物资源;奇特的天文现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南极距离遥远,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生态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接待能力差。
【点评】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要结合具体环境特点分析。
8.【答案】(1)5cm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小于50cm处;4-11月,土壤湿度较高,而12月一次年3月土壤湿度较低;变化幅度显著。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后期气温高,蒸发旺盛,山地冰川消失,土壤湿度降低。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从分述和总述两个角度分析。就该设问而言,可从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和总体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分析。
(2)变暖初期冰雪融水量大,土壤湿度升高,随时间延续,冰雪全部融化之后,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土壤湿度降低。
故答案为:(1)5cm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小于50cm处;4-11月,土壤湿度较高,而12月一次年3月土壤湿度较低;变化幅度显著。(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后期气温高,蒸发旺盛,山地冰川消失,土壤湿度降低。
【点评】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后期气温高,蒸发旺盛,山地冰川消失,土壤湿度降低。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