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风筝》
——《野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故乡》
——《呐喊》
《社戏》
——《呐喊》
《孔乙己》
——《呐喊》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且介亭杂文》
《记念刘和珍君》
——《华盖集续编》
《拿来主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
“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关于杂文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特点: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背 景 介 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就全文来看,本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ED083AE6-46FA-4A59-8FB0-9F97EB10719F}主义
实质
做法
后果
态度
分析“闭关主义”?的实质、做法和后果
实质——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
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作者的态度 :否定了闭关主义。?
分析“送去主义”的实质、做法和后果
实质——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
做法——只是送出去
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作者的态度:否定送去主义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依据:“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语言犀利、幽默,讽刺强烈: “捧”刻画恭敬的媚态,
??? “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见得多么寒碜可怜,可鄙可笑。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
尼采???????????????????????????? 中国
??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 亡国灭种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分析“送来主义”
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做法——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倾销商品(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
第7自然段: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6自然段:因为……
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排外
媚外
误国
卖国
因为
所以
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主义
因果论证
小结:论证思路
破
立
送来主义
被侵略
受害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三种人?? 想法? ?? 行动? ???? 实质? ????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
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
废物???? 羡慕???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
不 挑 选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如何挑选,课文列举了几种正确的做法?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喻体事物 态度?????????本体事物??? ??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趋利避害(使用)?
烟枪烟灯?毁掉大部分??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
(存放)?
姨太太?? 各自走散?? ? 腐朽淫糜的东西 剔除(毁灭)
比喻论证,既清楚透彻,有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拿来主义”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
文章结尾共由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要“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创新
《拿来主义》写作指导
一、【比喻论证】
1.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2.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
3.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二、【注意问题】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三、【学会比喻描绘】
1、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
如作者为了论证"平凡却自豪"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的比喻。
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 ――2004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三、【学会比喻描绘】
我无法想象"剖肝沥胆效英才"的屈原以一副怎样的面貌在汨罗江畔绝望的挺立和孤傲的苦吟。《离骚》名垂千古,有人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我想屈原更是以一种青鸟折翅的悲伤徘徊在绝望里,通身的长袍翻飞在朔风中,以一种不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超越了偏激与豪迈,纵身跃下了汨罗江!
――任艳《折翅的青鸟》
2、屈原投江这一段,为文者何止千万,唯有运用了比喻的形象描绘才可回味无穷。
四、【学会比喻说理】
1、学会用相似的事例论证正在论证的事例。
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史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磐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 ――200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四、【学会比喻说理】
2、学会在喻体中表情达意。
如为了论证"有双赢才能共辉煌"山东的考生运用了精妙的比喻。
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2005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
3、比喻说理铸华章。
如为了说明"双赢的重要性",作者运用了深刻的比喻。
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2005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
五、【学会比喻评价】
1、学会联想与想象,用精彩的比喻去评介人物。
如昭君上殿,本是很短的一瞬间,为了表现昭君那与众不同的自信,作者运用了精彩的比喻。
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银塑,可它的光芒,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2005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2、学会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比喻的手段去评价人物。
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绚目的字眼,坚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蝼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苔衣不知日有夜昼。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巨匠。
――吴迪《挣脱死亡的绝唱》
3、高超的比喻在于恰当地扣紧主题,如2005年以"风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一篇满分作文中的一段。
当我们不再用近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霎间,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似乎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是的,嵇康并没有凤头般闪亮的初始,也没有猪肚般的厚重的过程,但是他却用音乐、用骨骼、用品性,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于是,历史由此留下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骄傲也最有个性的篇章――魏晋风度。
――200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拓展:这段文字,怎么运用比喻论证,阐述了什么观点?
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查验收。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章写演说稿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妙趣横生。
延伸写作:
说说你所知道周杰伦的歌曲中有哪些歌融入了中国古典的\外国的音乐元素?(最好能结合你认为好的歌词给大家说说)
如何看待“周杰伦的音乐 ”?
周杰伦的音乐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举例 :
1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
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
2天下谁的
第一又如何
止干戈
我辈尚武德
3消失的旧时光 一九四三
在回忆的路上 时间变好慢
老街坊 小弄堂
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4如果华佗再世 崇洋都被医治 外邦来学汉字 激发我民族意识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