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学习《诗经》重章叠唱的手法,体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领会其妙处。
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凝练的诗歌语言,概括男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对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了解《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对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
一、说一说
1.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窈窕淑女,?????????。
执子之手,?????????。
一日不见,?????????。
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出自哪部作品吗?
提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对女子的热烈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诗经》中这样的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邶风·静女》,领略一番别样的风情。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又称“诗三百”,反映了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风”“雅”“颂”“赋”“比”“兴”诗六义。《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诗歌以四言为主,重章复沓,反复咏叹。
二、读一读
1.教师范读,正字音,然后学生齐读??
姝??俟??城隅??爱??踟蹰??娈??贻??彤
炜??说??怿????女??归????荑??洵??匪??
2.?字词疏通。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注解:其:形容词词头。
姝:美丽。
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边的角落。城,城墙。隅,角落。??
俟我於城隅:于城隅俟我。爱: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踟蹰:同“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注解:娈:美好。
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管箫。
管,有人说是茅。
炜:鲜亮有光的样子。
说怿:喜爱。说,通“悦”。
女:通“汝”,你。?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解: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茂草。
洵:副词,的确、确实。
匪:通“非”,不是。
3.学生朗读,同学们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要根据句子的大致意思来确定。例: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一二句,读出着急的情味;第三四句,读出美好愿景的情味;第五六句读出充满细想,回味无穷的味道。
学生分组诵读,掌握诗的特点:重章叠句、押韵。
三、演一演
1.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大家现在在心中对这首诗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们就以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呈现给大家。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⑵抽签决定由哪以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2.表演展示。
3.在他们的表演中,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呢?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极度兴奋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焦急万分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高兴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赞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喜悦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兴奋得意
四、赏一赏
1.重章叠唱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关睢》也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请举例。
“其姝,其娈,其美”“俟我城隅,贻我彤管,归我牧荑”等。
作用:情感的线索,思想的脉络。
俟我城隅——约会——搔首踟蹰——急切之情
贻我彤管——热恋——说怿女美——狂热之情
归我牧荑——痴想——美人之贻——渴慕之情
2.?“赋”“比”是《诗经》常用的手法,这首诗是否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赋”——铺叙故事。第一章就写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
“比”——第二、三章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将彤管比荑草进行对比,通过对普通荑草的赞美来表现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渴慕之情。
3.总结: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五、写一写
1.这是一首美丽淳朴的爱情诗,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诗曾作了极为达情传神的今译: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2.请同学们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静女》。
示例:《姑娘啊,姑娘》
姑娘啊,姑娘,
既然你已然来到,
就不要让我苦待,
徘徊。
我手里的玫瑰快要凋零。
姑娘啊,姑娘
你送我的萧笛,
鲜红如你的心灵,
樱唇。
我吹响它召唤着你的到来。
姑娘啊,姑娘
这爱情的玫瑰中,
有我对你的祝福,
祈祷。
六、议一议
1.读一篇好文章总是让人唇齿留香,真是好文不厌百回读。那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爱情呢?你心目中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
真挚、真诚。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
2.温馨提示:纯美的爱情人人都向往,她像怒放的玫瑰一样芬芳、美丽,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让学生获得对全诗的整体认识,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思维发展和提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学习诗中对写法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
审美鉴赏和创造??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文化传承和理解??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本诗中对写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解题
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歌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诗歌的发展也是一样,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在这发展过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为“五言之冠”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2.《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南北朝时期萧统编纂的《文选》中的一组“杂诗”的标题,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它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但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组诗歌,得到古人极高的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钟嵘《诗品》说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二、朗读感知
指名朗读。
诗歌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鉴赏?
1.一二句画面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意境高洁、清幽 ;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以荷花喻美好纯洁的女子;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芙蓉谐音夫容。
2.三四句情感的巨大变化?
明确:我们读这首诗,要深刻体会“采之欲遗谁”这句问话的意味。承上两句而来,它是突然的转折,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它是一句疑问,也是一声叹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远道”这句话的位置。难道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原来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这位“所思”吗?“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还是为了他。如果入首就开门见山,把他表出,诗就平板无味了。在头两句中他是藏锋不露,第三句一转,就趁势把他突然托出,才见出这句话有雷霆万钧之力。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是个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3.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4.在最后的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有怎样的“情”?
明确:主人公痛苦、忧伤的心情;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忧。
四、讨论探究?
1.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或者说可以是谁?
学生讨论,可对比已经学过的《氓》女子的口吻,《采薇》男子的口吻等。
明确: “涉江”者有可能是思妇,“还顾”者则有可能是游子;“涉江”者可能为思妇,“还顾”可能是思妇从对面曲揣彼意,想象游子一定是望乡时而感叹长途;穷困潦倒的游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妇”也有离愁别绪,这思妇在想象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游子思归、思妇怀远,二者皆有。
对写法,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诗人思乡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这种写法使诗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视角。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构建了诗歌富有立体感的意境。
古诗有时看来很直率,实际上很曲折。“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着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词,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就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理解。
2.你认为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情感跌宕起伏,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五、拓展延伸
阅读《月夜》回答下面问题: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点。
明确: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由自己的独看想到妻子的独看。诗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视角。“闺中只独看”,表现了妻子对我担忧,其实我也担忧妻子。但是诗人不直接说出,却借妻子的心表现出来,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思维发展和提升??学习通过对比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和理解??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1
一、?知人论世??情感共鸣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诗歌,是真正的血泪之诗,绝望之诗,更是生命之诗。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煜这位“词中帝,亡国君”的情感世界。
播放介绍李煜和《虞美人》创作背景的微课视频。
强调:百代词宗,千古一帝。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主要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后期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他写出了一首首泣血绝唱,如《虞美人》,《浪淘沙》 《破阵子》等,凄凉伤感,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后主拙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清·沈谦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郭磨《南唐杂咏》
2
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虞美人: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词牌名——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变?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 曲名,以诉衷肠。“虞美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虞美人成为词牌后,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2.?指名朗诵这首词,注意节奏要缓慢、语调低沉,把词人的感伤忧愁带入词中。?学生朗诵后师生一起评议。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
感情基调:低沉、凄哀。
3.诵读点拨。
①注意强弱。春花秋月何时了?劈空提问,要渐强;往事知多少,沉思 往事,要渐弱。
②注意重音。有些词语集中凝聚着词人的情感,如“又”、“改”、“几”、“一江”等,要重读。
③注意感情基调和节奏。全词节奏要缓慢,读出悲哀、感伤、低沉的感觉。
4.独诵: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对他的朗读作出评价。
5.多媒体播放朗诵欣赏。
6.唱诵:学习诗歌,唱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配上音乐就可以歌唱,所以说词实际上是古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在当代的流行歌曲中,也有不少经典词作,如李煜的词作《虞美人》、《相见欢》,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三国演义片首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
欣赏令人荡气回肠的邓丽君的演唱《虞美人》。
3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 应当是哪个字?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愁”,也可以说“改”)
2.?思考: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3.?作者是如何表现“愁”的?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
①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爱,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 了”呢?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可见绝望悲苦之极。以乐景写哀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②“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风花雪月,至尊的地位。
对比:春花秋月(景)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情)短暂无常;实(现实)——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④词中两次提到月的意象,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月”意象的涵义:月的意象大致分为三类: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
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对比:小楼东风(景)永恒不变——故国不堪回首(情)短暂无常;实(现实)——虚(过去)。
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⑤雕栏玉砌应改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对比:雕栏玉砌在——朱颜改。
物是人非,欲语泪流。
⑥问君能有几多愁赏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 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境界阔大,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4.?总结:
主题: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思路结构图:
问???答??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悲凉哀婉。
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因此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这也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4
四、巩固拓展??提升能力
愁是中国古典诗歌永恒的主题。成功写愁的名句,虽角度不同,但手法一样高超,都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里的“愁”有长短。秦观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里的“愁”有粗细。李清照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里的“愁”有轻重。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三个比喻,不仅描摹出其闲愁之多,而且赋予愁纷纷扰扰,缠缠绵绵,没完没了的感觉,称得上是形神兼备。
在李煜词作中,写愁出神入化的句子比比皆是,都已成为千古绝唱,阅读李煜的下面的三首词,体会写愁的方法。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清平乐·多少恨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三词写愁,如乱丝、如春草、如东逝水,从不同角度赋予愁具体形象,写出愁思的无穷无尽。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鹊桥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体会词的平仄诵读要领;品味该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其形象性,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鹊桥仙》一词感受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的词风;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
文化传承和理解??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点,背诵《鹊桥仙》。
教学难点??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
一、说
1.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秦观的《鹊桥仙》了。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
2.秦观简介。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3.解题:《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
二、读
1.老师范读
2..全班齐读。
3.分小组赛读。
4.然后让学生说出上下阙的内容:
上阙:情侣奔赴鹊桥相会(相逢)
下阙:情侣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离别)
三、赏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纤云弄巧”引出会织彩云的织女,“飞星传恨”引出急切想见到自己心爱的妻子的牛郎。“银汉迢迢暗度”写七月七日夜,他们从天帝强划的迢迢银河两边双双暗度。
2.“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鹊桥相会。作者只写这么简单的两句:一是说相逢的时节(秋天的早晨),二是说这样的相逢远胜于人间的相逢。
值的回味的是“金凤玉露”一语,使这秋天的风露,有了象征意义,秋天的露水晶莹剔透,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纯洁和高贵,一年只有一次,这此刻是情侣之间最美好的时刻?。至于,“胜却人间无数”的深刻内蕴,则无妨作为一个悬念暂且留下,看多下阙,自会明白。
3.“柔情似水,佳期入梦,忍顾鹊桥归路。”
这一句,写的是这对情侣相会时的心情。“柔情似水,佳期入梦”(从修辞上来讲:比喻,对偶)。
“柔情似水”着重写情态,托情于物,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如情比作银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荡漾、绵绵不断之意。
“佳期入梦”着重写心态,极言相会之不易,此所谓:“既见而惊,惊而后喜,喜而反疑是梦。”
“忍顾鹊桥归路”是写不忍心回头看刚刚相会过的鹊桥和分离时的归路,这一句则表现他们 难舍难分、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呀,一次短暂的相距却是此后长久分离的开始,此情此景,让人如何承受呢?因为来自不易,所以难能可贵,所以他们短暂的相聚比人间夫妇的朝朝暮暮更让人感动,更让人留恋。这就是“胜却人间无数”的所在。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词的结句,意思是写两个人的爱情若是象织女和牛郎那样,真挚牢固又长久,又那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时时相守、朝朝暮暮!
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的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这就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到这,词的主旨就升华到一个哲理高度。这是其一。
只要两情久长,真心相爱,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也胜过朝夕相处卿卿我我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其二?。
四、议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城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议论色彩很浓,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让这首词成为歌颂爱情的千古名句。
但是对于此句的理解一般有多种解说。现取最常用的两种作为参考:
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旷达话语。作者认为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就不必在乎是否”朝朝暮暮“的相守。
?这是作者在无奈之下的故做旷达之语,是心酸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自古多情伤离别”,在作者心中,真正相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
2.关于爱情,舒婷在她的诗歌《神女峰》中提到了另一种与此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她是这样说的:“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对比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学们更赞赏哪一种观点呢?
两者提倡的都是一种纯洁的爱,这样的爱情都是美好的,无所谓对错。
舒婷诗倡导的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爱,敢于冲破世俗枷锁的爱。这是一种感性之爱,充满激情,但是缺乏理性。
秦观词倡导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之爱。此爱圣洁无比,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爱:因为深爱,所以选择坚守;因为坚守,所以爱得深刻。
现在同学们芳华正茂,对异性有朦胧的情感是正常的。但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性地思考:这种情感真的是爱吗?如果不是,自不必说。如果是,那也不妨告诉自己再等等,等到条件成熟了,再去追求朝朝暮暮。
五、拓
请阅读《迢迢牵牛星》,比较《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这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明确:
同:都根据传说,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曲折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手法上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以情动人。
异:①《迢迢牵牛星》诗写双星别离,表现的是离愁别恨;《鹊桥仙》词却写鹊桥相会,是对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爱情的赞颂。
②《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籍,余味耀永。
③《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