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一中2012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教师:王平 秦建军 审题教师:邱望清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鬓发∕濒临 梦魇∕笑靥 炮烙∕如法炮制 屏蔽∕屏气凝神
B、漂洗∕饿殍 害臊∕韶光 脚趾∕涂脂抹粉 拓印∕一塌糊涂
C、搜刮∕聒噪 攥住∕杜撰 忖度∕得寸进尺 蹊跷∕低声悄语
D、晕车∕眩晕 夙望∕回溯 耄耋∕广袤无垠 老妪∕瓮牖绳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懵懂 战栗 难以捉摸 上蹿下跳
B、盥洗 纨绔 获益非浅 不落巢臼
C、罪孽 攀援 物阜民丰 义愤填赝
D、浩瀚 暇想 神智不清 璀璨夺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四月的宜昌,正值草长莺飞、花开烂漫的季节,桃花似粉,梨花如雪,油菜花像金……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远足、踏青,徜徉于花海之中,谈笑自若,合影留恋,沉醉在这一片绚烂醉人的春色中。
B、2011年,我校“珍珠班”开班,“迎朝霞、送晚霞”长跑活动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全面铺开,首届服务育人文化节举行……这一年真是我校的多事之秋啊。
C、在学校秋季运动会的3000米长跑比赛中,我班的小李同学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最终取得了第一名。同学们都拍手称快,为他喝彩。
D、宜昌民警王劲松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勇斗歹徒,用献血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一英勇事迹在市民中广泛传诵,尤其是公安系统的干警们纷纷表示,向王劲松同志学习,在危亡关头要临危不惧甚至见危授命。
4、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提出了当今我们的教育要共同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不仅要因材施教更应该因性施教。王荣华告诉记者,“男孩危机”是说目前学习成绩男孩不如女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全国5000万差生中80%是男生,而且男生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
B、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待听说宝玉来了,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抬眼一望,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C、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用“智商”来预测人的成功,然而,美国研究人员提出,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现在看来这种见解是很有道理的。
D、据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北京市假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数据显示,3天清明小长假,北京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89亿元,同比增长10.1%,是清明小长假以来接待人口、旅游创收最多的一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后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主张“性善论”;荀子,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主张“性恶论”。
B、近体诗,是在唐初形成、唐以后的诗人大量使用的一种诗歌体裁样式,在字数、篇幅、押韵、对仗和平仄等方面均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包括绝句和律诗。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和李商隐的《锦瑟》《马嵬》都属于近体诗。
C、“新乐府运动”是指由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主张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其理论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白居易,我国唐代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其诗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就与《琵琶行》相关。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社科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华人姓氏有奥秘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姓氏研究新成果。专家耗时两年,根据1110个县市、2.96亿人口、4100个姓氏的大量数据绘制出100张大姓分布图。研究发现:这些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叠现象。
项目负责人袁义达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其间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都随父姓。而在遗传学上,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由此推断,同一姓氏的人群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换言之,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应该是平行关系。那么中国姓氏在5000年中是稳定的代代相传,还是像日本一样是偶然一次出现的呢?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出现了8万多个姓,且多数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等。日本人的姓氏就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上个世纪90年代,为弄清姓氏传承的稳定性,袁义达对中国姓氏在历史上的分布也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统计发现,一千多年来中国姓氏传承非常稳定,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他说:“中国人的姓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从科学角度来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的忠实记录者。”
两次姓氏统计完成后,他自编软件把100个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张张彩色的姓氏分布图,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每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和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他突然感觉这些姓氏分布图有点似曾相识,查阅《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这二者竟然有重叠,比如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袁教授当然知道,姓氏和疾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且疾病和Y染色体的关系也不大,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可是,让人不解的是,并不只是一两张图相似,或者某个姓氏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其研究欲望再次被调动起来。这种重叠现象是否和几千年来的人群活动有关呢?如果把常染色体的突变看作疾病,我们5000年中是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的,Y染色体在迁移,和Y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体必定也随之迁移,研究Y染色体的分布规律就能找出常染色体的某些分布规律,必定对研究某种疾病的起源有帮助。“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研究禽流感病毒在通过研究候鸟迁徙的路线一样,”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现在没直接研究疾病的分布,而是通过研究载体的分布来找出疾病分布的规律。”
研究还在深入。他认为,对姓氏和疾病关系的探究,可以为研究疾病起源的专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和资料;医药学领域现在就开始关注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有可能为新药和个性化药物的研制提供线索。同样的病在不同人群身上的反映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感冒药对某些人十分有效,对某些人则没有半点效果。“如果找到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那么,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甚至‘对姓下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北京科技报》2011年12月7日期,有删节)
6、下列对“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氏项目组绘制的100张大姓分布图与早先 的《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中国的姓氏和常见疾病存在某种关联性。
B、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是平行关系,而疾病和Y染色体的关系又不大。
C、5000年中Y染色体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和Y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体也随之迁移,它们的突变,导致了疾病在中国的同一姓氏之间遗传。
D、不只是一两张姓氏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的分布图相似,说明很多
姓氏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但目前我们却不清楚造成这种关联的原因。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姓氏是祖先留给后代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的忠实记录。
B、日本的姓氏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性出现的,且多数以地名命名,他们的姓氏与遗传就没有联系。
C、袁氏项目组运用候鸟迁徙路线的研究方式,研究疾病的分布与姓氏分布的关系。
D、姓氏分布和《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的重叠,说明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都存在一种重叠现象。
8.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发现,一千多年来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无迁移。
B、山东是糖尿病的高发区,而孔姓在山东出现频率最高,这就意味着姓孔会生糖尿病。
C、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和Y染色体的关系不大,而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
因此,疾病跟男性关系不大。
D、以研究中国姓氏的分布为载体来研究中国人的疾病 分布规律,不仅为研究疾病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使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 成为一种可能。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临水而栖
方叶
一想到梅,眼前总是那临水而栖的幽姿。
千百年来,梅一直生长在中国文艺史的沃土里。在岁寒三友中,松傲立于危崖峭岫,竹隐居于峡谷荒坡,而梅往往依恋于青溪碧潭的水边。
临水而栖,或许正是梅的品格使然。不信,你可以读一读这些咏梅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一字字,一行行,无不荡漾着盈盈水汽。更有那些丹青妙手,水墨行家,常常把纵横的笔意,一腔的心境,涂抹在空旷宁静的江汀泽畔,任斑驳的古干,曲虬的疏枝,写出一种铮骨凌霜的坚贞与豪迈。个中奥秘,除了草木万物离不开水的滋润外,恐怕跟梅的清绝分不开。“扬州八怪”之一的冬心画江梅,极强调“清瘦”二字。他说,瘦处要“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而清呢,则“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梅性本高洁,喜清幽,当它兀立深山溪谷的水边时,那来自青枝绿叶、石罅岩缝的甘泉雨露,悄悄浸濡着梅之根,梅之枝,开出的梅之花自然也就冰晶玉洁,香清溢远了。
更何况,当梅花在那昏黄的月色中斗雪凌寒绽开时,只有古干疏枝,不着一片绿叶,无需任何的杂物烘托。这时,雪与梅,月与梅,以及村舍,木桥,翠鸟,岸石,山影……相拥相抱,一齐投入水中,那疏朗的梅姿,那凄幽的流水,那朦胧的月光,那阵阵的清香,一起构成了静谧的境界。在这境界中,梅花比之其它的花树来,尤为简洁俏丽。梅开水上,清澈的水,梳理着它含苞的心绪,灿烂的笑容,清峻的风骨,尽显出梅的千般风韵,万种精神。而那素洁的花瓣,即使被寒风款款吹落,粼粼波光上举托的缕缕芳魂,也是一种美的韵致。
然而,临水而栖却是需要勇气的。远山幽水,村野桥边,原本就是寂寞所在,更兼那雪虐风饕,浪击涛打,环境往往奇诡险恶。而梅似乎并不理会这些,依旧临水兀立,独守着一份幽静,默默蓄积起对春的憧憬。这使人常常想起一些清雅的身影。那位“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先生,终生不仕不娶,隐居西子湖畔的孤山下,以种梅养鹤为人生乐趣。他喜欢把自己的心身,连同寒梅一起浸入雪月清水中。那横斜的疏影,那浮动的幽香映照出的正是他孤高圣洁的节操,淡泊超逸的情怀。而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尽管遭受种种邪恶势力的排挤打击,却依然气节高坚。他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花自许,宁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决不向权贵卑躬屈膝!“一枝清影写横斜”,做一棵水边的寒梅,寂寞固然是寂寞了点,但有水勾画它不屈的傲骨,又怎能说不是一颗刚毅博大的灵魂?
由此看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向往“临水看幽姿”,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临水看幽姿也并非轻而易举。想那远山幽水,盘山险道,危崖绝壁,既没有高头大马可以任意驰骋,更没有“皇冠”、“奥迪”可以摆摆威风。故此,往往只有那些志趣高洁的文人雅士,才肯冒着飘舞的雪花,凛冽的寒风,一颤一拐地步入荒野幽谷。而当他们历尽了千辛万苦,伫立于溪岸的梅树下,望见水中的寒枝疏影时,才会那样神采飞扬,手舞足蹈,不能自已,才会发现梅的高洁,梅的坚贞,梅的神韵。寒士寒梅,同是一寒,感情与心灵也就最容易沟通了。而那天景天趣,无限的江山风月,自然而然会化做诗与丹青,升华着人生的追求与理想。
(选自《散文》2001年第2期)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历来写梅花的散文很多,但这篇文章能抓住梅花“临水而栖”这一特点来写,角度新颖独特,行文紧凑。
B、第三自然段写梅花绽开时“只有古干疏枝,不着一片绿叶,无需任何的杂物烘托”,是为了突出梅花孤芳自赏的特点。
C、第六自然段写踏雪寻梅的艰辛与快乐,也表达了对某些沉迷于物质利益而渐渐丧失了精神追求的人的批评。
D、文章中引用了不少和梅花有关古诗和名人轶事,即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文章显得富有文化气息。
E、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充分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清新、典雅、含蓄。
10、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梅总是“临水而栖”的原因是什么?(4分)
11、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⑴第五段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
⑵请赏析第五段的划线句子:而梅似乎并不理会这些,依旧临水兀立,独守着一份幽静,默默蓄积起对春的憧憬。(3分)
1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千百年来,梅一直生长在中国文艺史的沃土里”,综观全文,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6分)
三、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①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②,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云。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③下榻叩头,言:“阿妈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嚖管④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直有人物文彩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释】①长吉:李贺的字。 ②距驴:一种像驴子的动物,此处指驴。
③欻:忽然。 ④嚖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完备、详尽
B 长吉了不能读 了:完全
C 恒从小奚奴 从:跟从
D 天上差乐,不苦也 差:略微,较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语长吉之事尤备 B 见所书多,辄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D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或五十步而后止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贺写诗的习惯和他的朋友们很不一样。他一般不先确定题目再作诗,也不太看重作诗的章法规范。
B 李贺的很多诗稿被王参元、杨敬之等人抄走,后来很多遗失了,只剩下四卷,很是可惜。
C 这篇传记没有详叙李贺生平,而是围绕“奇”字来选材,写出了李贺的形貌之奇、作诗之奇、临终之奇,富有传奇色彩。
D 最后一段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现出作者对李贺的同情、惋惜和不平。文章构思别致,议论深刻。
16、给下列短文断句,在需断开的地方用“/”标志即可(3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8、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琴名。
⑴诗歌的颔联主要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试作赏析。(4分)
⑵请赏析诗歌尾联的表达效果。《琵琶行》中与之效果类似的是哪一句?(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9、请从下面八句之中任选五句,补写出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多选多做者按其所答前五句评分)
①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③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④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⑤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⑥ ,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
⑦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⑧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0、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怎么啦 ?”老头儿说着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这一次戳进去很容易,他觉得鲨鱼的软骨断了。老头儿又把桨翻了一个身,把刀放在鲨鱼的两颚中间,想把它的嘴撬开。他把刀子绞了又绞,当鲨鱼一松滑下去的时候,他说:“去,去,星鲨。滑到一英里的深的水里去。去找你的朋友吧,也许那是你的妈妈呢。”
老头儿擦了擦他的刀片,把桨放下,然后系上了帆脚索,张开了帆,把船顺着原来的航线开去。
(1)上文中的“老头儿”是谁?(1分)
(2)请你根据所学内容,为该人物写一段颁奖词。要求:所写内容符合人物特点,符合文章主题,且用第二人称,不少于80字.(3分)
21、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余座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余座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答:
22、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4分)
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
;U ;
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答:O
U
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与“梦想”有关的歌词很多,例如: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着轻轻的仰望
——《蜗牛》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我相信》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有隐形翅牓/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
——《最初的梦想》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啊你在哪里
——《老男孩》
我如果有梦/有没有错/错过才会更加明白/明白坚持是什么
——《咸鱼》
你有梦想吗?你怎么看待梦想?请结合你的经历和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800字以上,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