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本文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两个分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1、2自然段),“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3自然段)各为一部分,得出的结论“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议论文结构的文章,作为初中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中采取淡化文体,注重学生体验、感悟的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达到 ( http: / / www. )思想上的共鸣。
2.设计意图:
本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人本原则: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就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交往原则:通过师生互 ( http: / / www. )动、生生小组合作互动,加强课堂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开放原则:本文作者多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掌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通过拓展迁移训练,拓宽教学的内容和空间。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 ( http: / / www. )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
2、出示提纲,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联系实际,畅谈对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三、说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不可贪多求全,根据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理 ( http: / / www. )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苦乐与责任的关系,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四、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继而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
2.情境设置法: 在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重难点的突破上,充分利用师生的互动交流和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中去,让学生由感性的“苦”与“乐”中,理解“责任”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主旨,思想产生共鸣。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 http: / / www. )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 http: / / www.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读课文和讨论过程中,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品味修辞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六、说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介绍作者。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师生谈话导入新课,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并顺势介绍作者。
第二块:整体感知,。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块:自主学习,理解内容。前两 ( http: / / www. )部分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多媒体出示学习提纲,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并参与学习。
第四块:合作探究,第三部分以读促讲,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第五块:目标检测,拓展延伸。通过练习和视频资料,检测和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指导学生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
2 ( http: / / www. )、出示提纲,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联系实际,畅谈对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 ( http: / / www. )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教学设想:
1、安排1课时。
2、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教师创设情景,相机导入。
2、作者简介(屏 ( http: / / www. )幕出示)
二、展示 ( http: / / www. )目标,明确任务(屏幕出示)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浏览全文
思考:作者认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班内明确
四、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1、出示提纲,学 ( http: / / www. )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
(1)文章开头提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时,都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为什么
(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未尽责任的事例?
(3)请找出作者概括对人、对事、对自己的责任的句子。
(4)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有什么作用?
2、班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总结。
五、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探究: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怎样阐述的?
六、拓展延伸,目标检测
1、播放资料。
2、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六、 ( http: / / www. )布置作业
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附: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 ( http: / / www. )苦 未尽责任
苦中真乐 勇当责任
最乐 尽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