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整体把握这首诗
3、具体分析:
(1)这首诗中的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2)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3)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一、积累字词
1、字音字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驾彼四牡,四牡睽睽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高大
强壮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不遑启居, 玁狁之故。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同“暮”
暇,空暇
又……又……
问候
止息,休止
很,甚
花盛开的样子;花
胜
亟,急
没有人
2、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2、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缓慢的样子
3、口译这首诗
第一章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第二章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3、口译这首诗
第三章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第四章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3、口译这首诗
第五章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第六章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二、整体把握
(一)简述这首诗的内容
《采薇》这首诗所叙写的是边塞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出征的艰苦生活的回顾及其内心哀怨痛苦。
为何哀怨?
因盼归不能归而终于得归,在归途中面对大雪纷纷满天飞,面对眼前的一草一木,内心触动,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产生。
仅仅是哀怨愁闷吗?
在哀怨和愁闷的掩蔽下,我们还能探查到与此相背离的另一种倾向,那就是在思归的同时,戍卒们还具有一种忠于职守、效力王室、保家卫国的社会责任心。
二、整体把握
(二)思路
1、思归(盼归)(1—3章)
描写军旅生活之苦。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了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2、战事(战斗)(4—5章)
军旅生活紧张、激烈,车马之盛,戍卒辛劳。
3、归途(6章)
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二、整体把握
(三)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三、具体赏析
(1)这首诗中的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强烈的思念家乡、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充满忧伤。(前三章、第6章)
意识到是玁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对玁狁充满怨恨。
在对玁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有一种自豪感。(第4、5章)
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
可见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不同:
前五章写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归乡途中的所思所感。
作用:
表明前五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
增加感情的浓度;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3)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
采薇采薇
反复强调,采野菜是为了食用,借野菜充饥,表明军旅生活之艰苦。
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
发芽→长苗→成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岁亦莫止→岁亦阳止
为抗击玁狁,戍卒在艰苦边关已滞留很久了。
曰归曰归
强化思念家乡、盼望归家之情。
总体作用
在内容上:
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归主题;
在音节上:
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4)、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 ,
其反义词是 。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
成语: 。
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雄性的鸟兽
牝
牝鸡司晨、牝牡骊黄 。
3、请结合“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方面的特色。
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情景。
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这是 描写。
侧面表现军队威武的阵容、高昂的士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从而勾勒了战争的全貌。
侧面
(5)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表达技巧
对比
反衬
情景交融
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来反衬。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地位和影响
《采薇》既是原典,又是情感的原点。
《诗经·采薇》是中国文化的原典,是基于“杨柳依依”的意象,自《诗经》后,成为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意象,被一代代诗 人所吟唱。
拓展阅读:
1、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4、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5、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6、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7、春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