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归园田居》课件(14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归园田居》课件(14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23:2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田园诗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 过起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羁鸟 守拙
荫 暧暧 樊笼

zhuō
ài
fán
yìn
研究、思考、讨论
一、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
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 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归园田居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借景抒情 比喻生动
主旨:
手法:
(前八句)
(中八句)
(后四句)
误落尘网
渴归自然
景物优美
心旷神怡
村居闲适
复返自然
直抒胸臆,以喻过渡
描图绘景,借景抒情
呼应开头,一气呵成
艺术手法
1,比喻形象贴切——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作“尘网”,把其中之人比喻作“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比喻作冲出“樊笼”,感彩十分鲜明,比喻非常形象、准确。?
2,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情景交融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
景 语
情 语
和平
宁静
恬淡
舒畅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作 业
2.背诵课文.
1.讨论:你怎样看待陶渊明
辞官归隐这件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