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2015年,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全文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经采访得知,此信出自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教师之手。如此任性的请求,领导最后还真批准了。后来,这句话还入选了“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领悟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陶渊明又名_____ ,字____, 自号_________ ,私谥靖节先生,是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语言平淡自然,简洁含蓄,情感真实,开创了_______诗歌的先河。
检查预习:
潜
元亮
五柳先生
东晋
田园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yìn
ài
zhuō
fán
jī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品读 探究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 字
归
【品读·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作者把身处官场中的自己比作什么?
羁鸟、池鱼
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 态度。
厌恶
【品读·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
——本性就喜欢山水田园
“守拙归园田”
——固守节操、不随波逐流
思考: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既然出仕,又为何要“守拙归园田”?
研读归园之志
世代为官,
理当继承先贤;
儒家学子,
义当大济苍生;
一家之主,
情当求禄养家。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守拙:守住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不随波逐流。
诗人描写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视
听
静
动
衬
白描
手法
远景
近景
近景
【品读·归向何处】
简朴自然
宁静
和谐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景语
情语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品读·归去如何】
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
平和、喜悦之情。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陶渊明少年大有“济苍生”之壮志,但得不到社会的重视。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五六年后又做幕僚,为时不长,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一直做官到41岁,他才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直至63岁去世,再未做官。
陶渊明的诗作和坎坷的人生历程带给你什么启示?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品读陶渊明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叶嘉莹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张铨锡
陶渊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
——鲍鹏山
学者看陶渊明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陶渊明有着高洁情怀、傲然浩气,不仅创造了美丽的诗文,也塑造了完美的人格,还未后人创造了一座精神的桃源。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