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 课件(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 课件(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8 00:37:54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
一位青歌赛观众提问引发的思考
为何长得漂亮的歌手得分高?
她:星路坎坷
她:一帆风顺
李谷一评委的解答:
“这是当然的事情了,你看我们小韩、小宋,站到舞台上都是很漂亮的,漂亮的选手自然得分要高……”
如果你是提问者或者
现场观众,你对李谷一
老师的解答满意么?
如果,由美学学者来回答:
首先从艺术形态角度来看。不管是舞台上的演唱还是歌手电视大奖赛,都是一个视听艺术。所谓视听艺术就要有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的要素,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
如果,由美学学者来回答
其次从美学范畴来看。民歌在音乐上是肉声音乐,诞生于古典时期。民歌的美属于古典美,古典美的最核心要素就是和谐。也就是说,民歌的美学范畴要求它既要有美的内容(声音、技巧),又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美的外在形式(歌手的长相、服装)。从这个角度来说,唱得好、长相又俊美的歌手自然是民歌这种美学形态更完满的表达者和实践者,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得分要高一些。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重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直觉,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物的形象,然后提美。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内容简介
《谈美》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
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
1《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4《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5《“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6《“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7《“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与自然》
8《“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10《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11《“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12《“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13《“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15《“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美感产生的条件(1----3篇)
美感和相似的心理感受(4--6篇)
美与自然关系(7---8篇)
艺术和游戏的相似(9篇)
艺术创造的条件(10---14篇)
全书的总结(15篇)




学习交流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认识美
1、阅读前对美的认识是什么?
2、阅读后对美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习交流
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三种态度






特点
最高目的
注意力
心理活动
爱恶的情感、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客观的,
理论的
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
事物的利害
事物间的关系
事物本身的形象
意志
抽象的思考
直觉



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得上完全的人,真和美是解决精神上的饥渴。
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理解美
感悟美
老师寄语
“当鸟的翅膀上系上了金子,它就飞不远了.”
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只有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中,才是自
己心灵的主宰,自我生命精神才可以最完全的展开,才能更好
地完成在名缰利锁心态下,所不可能完成的事业.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学习美学也好,学习艺术也好,关键不在能否掌握一两种技能,而是要看我们能否达到一种化境。人生的境界有很多种,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所崇尚的“艺术化的人生”,则可以说“今生无愧矣”。
大师寄语
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阅读方法
引读法——读目录,知体式
摘录法——理枝叶,抓主干
例读法——联事例,悟观点
拓读法——观现实,书感悟
我的生死北大
上中学时,我们去北大玩耍,途经燕南园一段残垣断壁,我见一位十分矮小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看到我们走近,老人拄起拐杖,慢慢绕到残垣之后,隔着那段残破的矮墙,递过一枝盛开的花朵。
同学们一定是被老人家浪漫的举动吓怀了,便加快脚步,慌张地跑掉了。我只好一个人走上前,站在矮墙外,双手接过小花。我看见老人的嘴角在动,我知道,他是在努力地微笑。
直到考上北大,我才知道,老人家竟是美学大师朱光潜。但我无论如何无法接受,那位写过鸿篇巨制的朱光潜,竟会是如此矮小的老人!他中西合壁,学富五车,身高却只有150公分。
那些年的中午,每逢我从图书馆抄近路回宿舍,总会看到朱先生独自静坐在青石板上,目光中充满童真,凝望着来来往往的后生。
先生对后生的爱,听着让人动容。那时,许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时常到先生家索要钱票。先生乐善好施,家门大开,从他悟彻一切的目光中可以知道,朱先生不问得失,完全是一位打碎了算盘的人。
大三的时候,我从燕南园独自穿行,途经那段残垣,先生又一次隔着矮墙,送过一枝小花。
直到今天,我一直偏执而迷信地认为,那不是自然界中一枝普通的花朵,它分明是人类精神之树的果实,是一代宗师无言的暗示。在即将熄灭生命之火的岁月里,先生不断越过隔墙,把旷世的风范吹进晚辈们的心灵中。
“慢慢走,欣赏啊!”
许多人在这车流如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
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
“慢慢走,欣赏啊!”(共12张PPT)
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是一个仅次于上帝,创造最多的人。
——大仲马
教学目标
01
鉴赏莎士比亚戏剧中经典女性人物形象;
02
小结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03
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吸取艺术的营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阅读成果展示
鉴赏戏剧人物形象的方法
品鉴语言法
梳理情节法
比较分析法
还原背景法
角色代入法
走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经典女性
个性特点?
共性特征?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女性形象的共性特征:
二、追求真善美的爱情;
三、反抗封建主义束缚;
四、有局限性的新人。
一、美貌、出身高贵;
莎士比亚作品中经典女性形象诞生的土壤是什么?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者
男权社会
莎翁笔下的经典女性形象給现代女性什么样的启示?
作业:(二选一)
一、自选阅读一部莎士比亚作品,
赏析其中一位男性人物形象,并写成一篇读后感。
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与汤显祖戏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本·琼斯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wW.mtime.
com
Mt
附光网
me
www.mtime,com
13号剧院:《尼斯
PHOTO
BY
G





图网
uuun
nipic
cor
By有无每No2ol409u7087026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