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课件(7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课件(7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8 00:40:09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父亲是个军人。
3岁:父死。母亲带他从陬邑迁居到鲁国都城曲阜。
26岁至27岁:出仕,任“乘田”、“委吏”。
30-37岁:开始收学生。
37-55岁:教育事业的发展。
55-68岁:周游列国,宣传主张,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68-73岁:回鲁国,开始修订工作。
知人论世——孔子
他们是怎么看待孔子的?孔子是如何回应的?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见”通“现”,之意。
(2)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
(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气词,(4)而谁以易之:“而”通“尔”,第二(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6)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7)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
(2)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
(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4)而谁以易之:“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
(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6)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7)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古今异义词:
(1)遇丈人:古:老年男子
今:妻子的父亲
(2)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3)不仕无义:
古: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
今:没有义气
词类活用:
(1)孔子下(名作动,下车)
(2)植其杖而芸(使动)
(3)止子路宿(使动)
(4)不仕无义(名作动)
(5)欲洁其身(使动)
词类活用:
(1)孔子下(名作动,下车)
(2)植其杖而芸(使动)
(3)止子路宿(使动)
(4)不仕无义(名作动)
(5)欲洁其身(使动)
积极入世;
勇于担当;
以天下为己任;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共31张PPT)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教版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在《论语》中,“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一、仁义和富贵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选文1
【评析】
?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选文3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文4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就不要去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例子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一次,吴越大军隆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价贩卖,被抢购一空。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经营。《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之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
后世称子贡为“儒商第一人”。儒商亦儒亦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推子贡。他的财富地取得,是靠聪明才智的,是符合道义的。
【评析】
能够追求和谐、诚信为本、崇仁立德、义利兼顾,就是仁义。“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
从一个小山村的放牛娃,到大清国最富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是一个传奇。
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胡雪岩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馀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舍药舍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胡庆余堂店内设立两块巨大的金匾,上写“真不二价”和“戒欺”。由于他们坚持“以诚待人,以信服人”非义不取,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每到一地就会出现"归市如流"的局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他的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
二、义与君子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选文2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
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他的妻子劝他说:“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选文5
【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麽多的美好品德,所以孔子提出君子,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选文6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选文7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选文9
【评析】
?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三、“义”和“勇”
选文8
【评析】
这二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义以为上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选文10
【评析】
?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君子应当见义而为。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也就是说,具有仁义德性的人,必定有勇。勇于什么呢?勇于仁,勇于义。但有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仁义的德性,因为有些所谓勇者,只是勇于做坏事,为非作歹,或者只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勇。所以孔子强调说:“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应始终把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只是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只有把义与勇相融相合,统为一体才能真正做到见义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义与勇的关系其实像马车与马车夫,马车可以跑得飞快,但没有车夫掌握方向就会迷路,义是勇的方向。
讨论:是生计重要还是道德重要
《青年报》2006年6月22日B13版报道,邹云翔2004年被评为“中华食雕九大赚钱名刀”,并先后被评为“中国烹饪雕刻大师”、“中华厨神”,可现在一个大厨师彻底被各大酒店拒之门外,原因是他拒烹野味。
拓展提升
一个厨师要与传统的习惯和人性的贪婪去较量,看上去有点“自不量力”,引来很多人的嘲笑,认为他太傻。
他也认识到:只有溶到社会中去才有更大的作为
办食雕学习班,教授烹饪理念、知识、技巧
组织弟子宣传以各种方式“拒烹野味”
号召其他饭店厨师加入“拒烹野味”活动
发起百万厨师参与全国“拒烹野味”签名活动
……
有一颗“拒烹野味”的公德心,人品可敬!
毅然走上“拒烹野味”的道路,勇气可嘉!
坚持初衷不改,行为积极有效,做法可赞!
1·由以上这三点:义与富贵,义与君子,义与勇敢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富贵的取得要符合道义,对于君子人格的完善也要按照道义的要求来办事,对于勇敢,不能只勇而无义,否则就会出乱,出盗。
2·义,是一种道德,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义则是通过礼来实现。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它们都是实现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全文总结(共17张PPT)
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论语》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近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我一瞧,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生活在线
读了上面的内容,你对这位中年妇女
的行为有何看法?
检测预习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樊迟_______
  皋陶_______  
弘毅_______  

_______
Gāoyáo
fán
hóng
wǎng
(1)天下归仁  
(2)为仁由己 
 
  
(3)请问其目 
(4)回虽不敏 
 
(5)请事斯语矣
  
 
称许,赞许
条目、详情

资质愚钝
从事、实行
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义。
(6)尧舜其犹病诸 
(7)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8)
士不可以不弘毅
(9)
死而后已  
(10)樊迟未达
  
担忧、忧虑
停止
贫困
抱负远大,
意志坚强
明白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
(2)举直错诸枉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4)知者利仁
知通智
错通措
乡通向
知通智
4、找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特殊句式:仁以为己任
立、达
使动用法
宾语前置
5、翻译下列句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
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

要站得住就要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论语》
1、什么是仁?
2、怎样实施仁?
3、施仁后会如何?
讨论探究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天下归仁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施仁后会如何?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
 
伤害他人
的行为与做法
正确的行为
与做法
对别人的优点
 
 
对别人的缺点
 
对别人的困境
 
 
在人际关系中
 
 
妒忌
中伤
不屑
肯定
虚心学习
 吹毛求疵
讽剌挖苦
包容理解
善意提醒
落井下石
冷漠
搬弄是非
挑拨离间
和睦共处
真诚信任
关心支持
排忧解难
你能说出古今中外
名人关于“仁爱”“博爱”的故事吗?(共12张PPT)
《论语》选段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及句式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3.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中的“信”,学习如何立身处世
《论语》选文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輗,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
軏,古代小车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
接的销钉
思考1:从这段话中读出了孔子的什么观点?他使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信”的?
——为人要有信
比喻论证。用“大车”“小车”来比喻人,用“輗”“軏”来比喻“信”。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车就无法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所以,诚信是立身之本,更是处世之道。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思考2:语段中的“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位置?
——通过子贡的假设,在对“足食”“足兵”与“民信之”三者之间做了比较,最后说明对一个国家来说,军备是重要的,粮食也诚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百姓相信政府。只有上下一心,互相信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强盛。所以,诚信也是强国之基。
小结:
从这两则中,我们发现孔子高度强调诚信,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不可失去诚信,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课堂小练笔:
孔子作为圣人对于诚信给出了如此的选择,那么你是怎么认识诚信?请运用比喻论证,写两句话。
示例: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桥,那么诚信便是那坚固的桥墩;如果说金钱、权力、才学是人生的财富,那么诚信便是那颗最耀眼的钻石;如果说人生的成功是一座塔,那么诚信便是塔下牢固的基石。
作业: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要求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共12张PPT)
每日一语: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学”的基本内涵
先秦儒家之教与学,
都侧重于道德完善
方面的内容。
学习要点:
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
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
借鉴。
初读入境
整体感知:
“女”——“汝”
“知”——“智”
“亡”——“无”
“弟”——“悌”
诵读选文,创设文言文环境。
思考:本文的《论语》选文对应下面学习的
哪些方面?
学习观
为什么学
什么是好学
学什么
我们发现孔子所谓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和修身,也就是说孔子学指向了品德和修养,而把人们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放在了其后,你赞同孔子对学习的看法吗?你认为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道德修养,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的生活?
延伸
、探究:
知识和技能,保证基本生存,温饱,享受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可以用来挣钱(科技革命)。
只拥有了道德修养而忽视知识技能,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人人拥有高尚的道德,却没有基本的生存本领,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却对社会毫无作用毫无贡献,怎么算得上高尚?
当然,只拥有知识技能而缺乏道德规范,恐怕知识能力学的越多,给人类带来祸患越深重,有多少掌握了高科技的人让自己的知识能力用错了地方。
当然,这二者一定是缺一不可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对知识能力的重视已无需再来强调,现实一次次的给我们道德修养的提升敲响了警钟。
1.电话诈骗受害者状告银行消除管理漏;
2珠海出重拳打击银行卡犯罪;
3.洛杉矶警方设立高科技反恐中心;
4.苏州破获网络贩大案;
5.网络黑客盗虚产50亿;
6.福建电力严厉打击高科技窃电行为;
7.江苏远方中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造肉1号”,山东成武旺泰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速肥肽”,河南有限公司的“日长三斤”,添加禁用西药使动物傻吃酣睡猛涨,
我们来看摘自报纸网络的一些新闻标题:
有抗生素;
8.往奶粉里掺三聚氰胺,地沟油的提炼、用瘦肉精喂猪…
9.今年的315晚会上深圳海豚公司在网上商城看到了,来自日本核污染区禁止销售的卡休比麦片儿;6年过去了,产自核污染地区的日本食品却在国内出现,网上商城初步统计达13,000多家。
课堂小结:
?
?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遵照孔子“学”的基本内涵:学礼、修身,接近智慧,接近时尚,用它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美丽人生、美丽社会,让增厚美德以容载方物成为我们崇高不变的追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布置作业

?
??
以“知识技能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为话题写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共21张PPT)
1、19岁甘肃定西考生魏祥身患重度残疾,以及全家为魏祥多年求学付出的艰辛努力。2005年,魏祥的父亲身患不治之症去世,这些年来,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希望为母亲和身患残疾的他解决一间宿舍,让其能与母亲一同前往,方便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清华回复: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获知此消息后,清华大学回复:不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学校已为魏祥母子准备好宿舍,在清华就读期间魏祥母子住宿费全免,妥善解决魏祥母子的后顾之忧。信中表示,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时事热点——甘肃648分考生魏祥致信清华求一间宿舍
导入
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怎样的教育观念?
2、教育部发布残疾人高考“新规”:盲文考生可延长一半考试时间;听力残疾考生可免除高考外语听力考试
平等、公平
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文中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3、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
选文1
子曰:“有教无类。”
【评析】“无类”是指:一、不论贫富、贵践、老幼、国籍对所有人都施行教育。二、不管品行恶劣、习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对教育的贡献: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无类”指什么?
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如曾子是鲁人,子张是陈人,子长是齐人,子游是吴人。
颜路与颜回,曾点与曾参,父子都同时是孔子的学生。
孔门弟子品性千差万别,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孔子的学生来自各个阶层。有贵族,如鲁国大夫孟懿子和南宫适都是孔子的学生,但更多的还是平民。
孔子的学生有不同的职业。孔子的弟子子贡是卫国的商人,颜回当过强盗,子张是做马匹交易的经纪人。
资料补充
孔子学生来源
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
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诵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句、理解文本,有疑惑之处标识出来。
(3)本文阐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呢?
二、检查文言字词预习
通假字、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
活动:请四位学生代表到台上展示文言字词预习效果,其他同学认直做好笔记,并对上台同学的陈述提出质疑或修改不当之处。
将十则选文归类分为五部分
(一)2、3则——第2组
(二)4则——第1组
(三)5、6、7、8则——第3组
(四)9则——第4组
(五)10则——第5组
要求:
1、理解并归纳各则思想内容。
2、各则阐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说说对我们

什么启发?
活动:同桌间讨论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
派两位同学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其它小组的同学做好笔记,标识有疑惑之处。
三、合作探究
???
2、3则: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竟然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这两则选文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观念?
孔子强调教育要结合受教育者的智力高下、人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即“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所以对同样的问题,对子路和冉求的回答有所不同。
4则:区分了“忠”“仁”“清”的界限,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很谨慎的,“未知,焉得仁?”一方面,说明“仁”的标准是很高的,另外也可看出,孔子在弟子的面前是不妄言的。
???
5-8则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
(1)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注重启发,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2)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注重学与思相结合。
(3)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主张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


一只掉落的苹果
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9则】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都能够达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看到孔子的教学方法在于启发之外,“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一句可知道,孔子是在子贡弄明白前一个道理之后,才开始和他谈论《诗经》,这就是循序渐进。“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一句则说明举一反三。
本则记述了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表明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
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即仁爱或仁义)。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10则表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我收获了什么?
总结
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指导思想: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学习方法:
举一反三、学思结合、敢于质疑


四、敢于质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吗?
小组同学提出疑问,
其他小组帮忙解答
???
10则:如何理解“绘事后素”和“礼后乎”?
“绘事后素”。是说画画,要先有白底子,然后才能画花纹。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锦上添花。
“礼后乎”?是说礼也像绘画的花纹一样,要放在打底子的后面。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在孔子看来,礼乐是要先打底子的。拿什么打底子?仁。仁爱或者仁义,就是礼乐的底子。仁为礼乐之本,当然要先仁义而后礼乐。这就叫“礼后”,或者说“仁先礼后”。
疑难解决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思考和启迪?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结合自身实际或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①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老师怎样做才是“有教无类”?
②思考在你的学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①在现实中,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的话,应该对个性不同、资质不同、经济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别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地加以教育,而不能厚此薄彼。
②“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很多学校和课堂上演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有些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直接一个人包完整个课堂,结果老师累,学生也很累,效果不明显。
③学生由于知识有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做到“举一反三”,甚至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总喜欢老师给出完整答案……
联系现实或自身(共25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
冉有、
曾皙、
公西华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坐着(侍奉长者坐着)
一、一代圣先贤
孔子,名
?,字

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仲尼


礼治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里仁》等共__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大学
中庸
20
孟子
六艺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技能)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二、(师)
你来做
、我来查

教师补充--文章思路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子路
千乘之国,内忧外患,
外可御敌,内知礼仪。
以勇治国
冉求
普通小国,富足人民,
至于礼仪,非我所能。
以富治国
公西华治国大事,愿意学习,
礼仪之事,愿作小相。
以礼治国
曾皙
游泳吹风,弹琴唱歌,
长幼相伴,同享其乐。
以仁治国







孔子对他的四个学生是如何评价的?
子路要以勇治国,态度不谦虚,所以孔子直接指出笑他的原因。
冉有要以富治国,孔子用两个反问句肯定他能得国而治。
公西华要以礼治国,孔子用三个反问句肯定他能得国而治,并且肯定他具有这种才能。
曾皙构画了一幅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其核心是以仁治国,孔子赞同他这种想法。
因材施教
三、(生)
你来演、众来观
A组演职人员表
导演\编剧-------郭路晗(饰演子路)
孔子-------张博
冉有-------刘利雪
曾皙-------李文静
公西华------陈美华
旁白-------马家豪
B组演职人员表
导演-------沈然然
孔子-------徐喆
子路-------和瑞
公西华-------李雪晴
曾皙-------杨影
观众------杨灿
工作人员-----刘星雨/沈然然
C组演职人员表
导演-------程梦元(旁白)
编剧-------张陈陈(饰演子路)
孔子-------柴嘉豪
冉有-------罗慧
曾皙-------崔绍张
公西华------李天慈
D组
演职人员表
导演-------程欣雨
孔子-------卞佳露
子路-------王梦影
冉有-------夏彩
曾点-------刘紫宇
公西华-----杨楠
四、(师生)
大家赏
、大家评
评审结果
1、最佳导演奖
2、最佳演员奖
3、最佳片花展示
赏析片花----春游场景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联系这段文字,想象场景内容,说说孔子的政治观点、理想是什么样的?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天下大同的社会。
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人人都自由、和谐、快乐的生活着。这与孔子的仁政、礼治相符合,也是他的大同社会理想的体现。
孔子在当时得不到重用,想要入仕但始终不能如愿,最终选择潜心教育,编订古书。他心中怀有遗憾怀有矛盾。曾皙描绘的是一幅隐退之后自得其乐的画面。符合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想法。
(既符合孔子儒家思想,又符合孔子晚年心态)
五、关乎理想
谈谈你的理想是什么样的?(可以关乎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观点态度,艺术修养体会,处世态度等等)写一段话200字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