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
《聊斋志异》
——谈“鬼”写读书笔记
谈鬼写读书笔记
人
物
档
案
香玉
《王六郎》
《香玉》
绛雪
黄生
妻
友
许渔人
王六郎
友
读书笔记写法
谈手法
谈感想
谈结构
谈字词
结构
感想
字词
手法
结构
字词
1.
8段:女不言,掩口笑之【
?】(1、2香玉队)
2.
11段:生嘱曰:“仆为卿来,勿长使人孤寂【
?】(3、4绛雪队)
3.
14段: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
(5、6黄生队)
4.
17段:白牡丹亦憔悴死;无何,耐冬亦死。【
?】(7、8六郎队)
动笔写读书笔记(小组合作、投影仪展示、点评)
(1)8段:女不言,掩口笑之。【?】(1、2香玉队)
写读书笔记
13段: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本,自下而上,至四尺六寸,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
写读书笔记
画鬼画狐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又偶见鹘突
,知复非人。
——鲁迅
写读书笔记
(2)11段:生嘱曰:“仆为卿来,勿长使人孤寂。”【?】(3、4绛雪队)
写读书笔记
家徒四壁妇愁贫(生活苦)辛酸科举漫漫路(仕途苦)穷其一生写聊斋(写作苦)
蒲松龄孤寂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聊斋自志》
(3)14段: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5、6黄生队)
写读书笔记
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但明伦
写读书笔记
(4)17段:白牡丹亦憔悴死;无何,耐冬亦死。【?】(7、8六郎队)
写读书笔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牡丹亭》
“情之至者,鬼神可通。”
“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
蒲松龄《香玉》
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写法
谈手法
谈感想
谈结构
谈字词
课堂小结
1.写《王六郎》读书笔记
2.用文言文写一篇350字以上的鬼故事
作业: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欢笑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
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
友谊永存朋友
友谊永存
举杯痛饮
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也曾终日逍遥荡桨在绿波上
但如今却劳燕分飞
愿隔大海重洋
让我们紧密挽着手
情谊永不相忘
让我们来举杯畅饮
友谊地久天长(共45张PPT)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
全书内容结构简介: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大唐西域记》: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金代《唐三藏》《蟠桃会》等
元《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成书过程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吴承恩(约150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江苏淮安人。幼年“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约四十余岁时,始补岁贡生。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后又补为荆府纪善,但可能未曾赴任。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1、内容
2、结构
3、艺术特色
一(1-7)孙悟空的出世及大闹天宫
二(8-12)取经缘由
三(13-100)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过
一
浪漫主义的艺术幻想
二
幽默、诙谐的艺术文笔
三
风格多变、形式多样的艺术语言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取得真经的故事。
预习
字音
急掣
觌面
掼杀
盘诘
镌刻
嗔喜
(chè)
(dí)
(guàn)
(jié)
(juān)
(chēn)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然而,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思考讨论
2、从实力上讲,红孩儿并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他的阴谋是怎样得逞的呢?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其性格特点?
?他抓住了唐僧慈悲为怀的心理。
?他抓住了取经队伍中的矛盾。
红孩儿:精明、审时度势。
红孩儿
有着与其他妖怪共同的特点:贪婪、狡猾、邪恶。
自己的特点:
虽已三百岁,却生得一副小孩面容,且美貌俊朗。更奇特的在于,他的行事与形貌如出一辙,行为乖张,就像小孩子的把戏,比如常常把山神土地拿了去,玩耍作弄,而山神土地一出场的窘困样子,看上去就像小孩子的恶作剧。这一切,给文章增添了一丝戏谑的成分,虽然他是妖魔,但并不令人讨厌,这这也为以后他被观音菩萨收服做了善财童子埋下了伏笔。
3、思考讨论:取经四人组性格形象
唐僧
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执迂腐,懦弱无能。
精神境界崇高,实干能力不足
精彩情节:三打白骨精、
四圣试禅心、
真假唐僧、
女儿国遇难
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他是遗腹子,自幼在寺庙中出
家、长大。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他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行四人,经历种种磨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孙悟空
精彩情节有:大闹天宫(最能体现他的反抗精神)、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
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的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性情憨直,也勇于与妖魔勇猛战斗,但他奸懒谗滑,常怀退缩之心,贪图安逸,善奉承诌媚
主要情节:高老庄收八戒、
八戒大战流沙河
任劳任怨,心细如丝。他经常站在悟空的一面说服唐僧,但当悟空有了不敬的言语,他又马上跳出来斥责悟空,护卫师傅,可谓是忠心耿耿。
沙僧:
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
4、
孙悟空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孙悟空
毛脸雷公嘴、红屁股、长尾巴、
机灵敏捷“将身一纵,跳上那巅险峰头”机灵敏捷
火眼金睛、金箍棒、筋斗云、
七十二变、移山缩地、呼风唤雨
猴性:
神性:
人性:
自信、机警、细心、幽默、急躁(冲动)、识大体
否定: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5、如何看待猪八戒的人物形象特点?
认可:性情憨直,也勇于与妖魔勇猛战斗,但他奸懒谗滑,常怀退缩之心,贪图安逸,善奉承诌媚
主要情节:高老庄收八戒、
八戒大战流沙河
又名猪悟能。是全书最重要的陪衬人物,他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引人发笑的东西。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
被孙悟空收服后,加入了西天取经的队
伍,负责挑担。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
使者。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
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6、孙悟空寄托了作者的怎样理想?
孙悟空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
师徒四人各自在取经团队中的作用是什么?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启示?
作业
1.仿写,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们从这些人身上所领悟的道理。
唐僧——
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悟空——
八戒——
沙僧——
团队——
战胜自我,改变世界。
快乐生活,幽默人生。
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思考讨论3
《西游记》写的是神幻世界,但目的是为了讽刺现实。你认为课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现:?、败家的“红百万”变做“红十万”。
?、当地山神土地受到种种剥削。(影射豪强霸占一主,巧取豪夺,民不聊生的现实。)
?、亲戚之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反映: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世态炎凉、官贪吏虐、民不聊
生。作者笔下的“妖怪”正是当时的朝廷、官
府的化身。
猴王初问世
悟空学艺
大闹天宫
大圣收白龙
智激美猴王
夺宝莲花洞
大战红孩儿
途经女儿国
真假美猴王
三借芭蕉扇
错坠盘丝洞
传艺玉华州
天竺收玉兔
误入小雷音
径回大土
五圣成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