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 南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 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特点:
1 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领和交替的演唱形式,
2 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
3 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劳动号子种类
船夫号子 船渔号子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军民大生产》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劳动号子。体验劳动号子的特点
2、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
3、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军民大生产》
创作背景: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苦难”的号召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发展生产。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很快开展起来。著名作曲家张寒晖在1945年创作了著名歌曲《边区十唱》,又名《解放区唱》表现了当年在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是根据陇东民歌《推炒歌曲一共十段歌词,1964年,《军民大生产》被搬上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段落精简为5段,并将歌名改成今天家喻户晓的《军民大生产》
1、 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景?
军民相应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场景
2、歌曲当中描写了军队和农民什么劳动场景?
开荒、纺线、习武等
3、歌曲中运用哪些衬词?有什么作用?
“嗬嗨”“西里里里里察拉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闹、欢腾气氛,特别是第五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
不同演唱形式:
第一段:师领生齐(一领众和)
第二、三段:女领
第四、五段:男领
全体齐唱(一、二、三、四八路军那么嗬嗨)
创编:劳动是生活,劳动号子的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编创出来的多与劳动有关,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军民的生产》的音乐旋律编一编我们自己的生活。
考一考
演唱场合:
演唱风格:
演唱形式:
演唱目的:
劳动场面
坚毅、质朴、粗犷、豪放
一人领,众人合(一领众合)
服务劳动、鼓舞斗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