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与跳读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文学家。他虽自幼聪颖好学,却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四十多岁才补上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不久愤而辞官,晚年绝意仕进,专心著述。
作者简介
内容概览
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其他神妖如猪八戒、二郎神、红孩儿等也都各有所长,读来令人兴趣盎然。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西游记
第一至七回
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第八至十二回
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第十三至一百回
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取经路线图
重要情节
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处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后因在人前卖弄变化之术被逐出洞府。
第二回·拜师学艺
第四、五回·大闹天空
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抛出金钢琢帮助,最后悟空被擒。
猪八戒转世投胎后变身壮汉,在高老庄被高家招为女婿,虽食量惊人却勤快能干。后来现回原形,来去飞沙走砾,又将高小姐锁于后宅。高家惊恐,请人降妖。悟空得知详情,变作高小姐的模样,百般戏弄八戒,将其降服,遂被唐僧收为徒弟。
第十八、十九回·高老庄收服猪八戒
第二十二回·大战流沙河
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抢唐僧失败后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降妖。木叉叫出妖怪悟净。唐僧收悟净为徒,赐名“沙和尚”。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女色,被捉弄捆于树上。
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大闹五庄观
唐僧师徒路经万寿山五庄观,猪八戒怂恿孙悟空偷吃了观里的人参果。后因被清风、明月两童子责骂,悟空一怒之下又推倒了人参果树。师徒被扣留,两番逃走都被镇元子捉回。最终悟空请来观音菩萨医活果树,师徒继续西行。
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美女、老妇人和老公公来诱骗唐僧,都被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阻拦,最终将白骨精打死。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误以为悟空打死了好人,于是将悟空赶走。
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
第三十二至三十五回·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路经平顶山,唐僧、八戒、沙僧被捉。孙悟空通过变化,骗得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三件宝贝,但因不会使用反被吸进葫芦。孙悟空谎称被化成了脓水,趁机逃脱,后又化作小妖再次偷得葫芦,把银角大王吸进葫芦。和金角大王打斗时,孙悟空用一根毫毛变作假身,真身到洞里偷得玉净瓶,把金角大王吸进瓶中。
红孩儿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掳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捉去。最终悟空请来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观音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第四十至四十二回·大战红孩儿
第四十五、四十六回·车迟国斗法
唐僧师徒走到车迟国,车迟国王信奉三个妖怪变的道士,兴道灭僧。唐僧与三个妖怪斗法:与虎力大仙比“登坛求雨”,与虎力大仙比“高台坐禅”,与鹿力大仙比“隔板猜物”。因孙悟空暗中帮助,唐僧三次皆胜。后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比“利刃砍头”,与鹿力大仙比“剖腹剜心”,与羊力大仙比“油锅洗澡”,最终,三个妖怪都现出真身。
师徒四人进入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为夫。悟空让唐僧假意应承。师徒四人在女王设宴款待后倒换关文。唐僧邀女王乘车为徒弟送行,趁机西行离去。
第五十三、五十四回·计脱女儿国
第五十六至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
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后来真假猴王大战,众神等均无法分辨。如来佛识破六耳猕猴本相,悟空一棒将他打死,师徒团聚。
唐僧师徒被火焰山所阻,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一调)公主扇走了悟空,后来悟空变成虫子进入公主肚子里,迫使公主答应借扇,借来的却是假扇,火越扇越大。(二调)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取真扇。(三调)牛魔王变成八戒将扇子骗回去,悟空与其打斗起来,一众神佛都来助阵,牛魔王被降伏。悟空借到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的火,师徒四人过了火焰山。
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三调芭蕉扇
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号玄奘,唐太宗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被选中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先后收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三个徒弟的保护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西天雷音寺取到真经,被如来封为“旃檀功德佛”。
唐僧
人物简介
人物介绍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鬼王夜谒唐三藏→计脱女儿国→玄英洞唐僧供状→唐长老不贪富惠
情节串联
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慈悲善良;易信谗言,有时有些迂腐、好坏不辨。
性格特点
法号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有“美猴王”和“齐天大圣”的美称,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仙石孕育而成。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唐僧同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除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
人物简介
拜师学艺→大闹天宫→八卦炉中逃大圣→收服熊罴精→大战黄风怪→大闹
五庄观→三打白骨精→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
→大闹金 洞→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误入盘丝洞
情节串联
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敢机智、敢于反抗压迫、充满斗争精神,同时也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恶作剧。
性格特点
猪八戒
人物简介
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为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猪脸人身的模样。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在唐僧取经路过高老庄时被收服,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终被封为“净坛使者”。
高老庄招亲→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义激猴王→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情节串联
憨厚单纯、知错能改,对师父忠心耿耿,保护师父时战斗勇猛;但他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爱搬弄是非、对取经事业缺乏坚定意志,一遇到困难就要散伙回家。
性格特点
沙和尚
人物简介
法名悟净,唐僧的三徒弟,原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打碎玻璃盏,被贬到人间,在流沙河兴风作浪。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武艺高强,不畏强敌,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打碎玻璃盏→木叉奉法收悟净→真沙僧怒打假悟净→小雷音寺遇难
情节串联
循规蹈矩、踏实本分、忠诚老实、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固执。
性格特点
白龙马
人物简介
唐僧的坐骑。原为西海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了死罪,被观音所救。观音让他在鹰愁涧等取经人。后遇唐僧,误吃其白马,被观音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鹰愁涧收白龙马→大战黄袍怪
情节串联
任劳任怨、不辞劳苦、赤胆忠心,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性格特点
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作者想象非常丰富、奇特,不仅塑造出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人物形象,而且写出了一个比一个更精彩的故事。
1.丰富奇特的想象。
2.善于塑造人物。
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例如“二调芭蕉扇”时,写孙悟空没有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致使这个身高不满四尺的猴子,不得不扛着一把一丈二尺长的大扇离去,善意地嘲笑了孙悟空的自满。
3.善意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
小说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后世对它的主题的阐释也多种多样。抛开小说的宗教外衣,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也许更能传递给人励志的精神: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4.思想内涵复杂。
精彩选读
本片段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本回主要写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为上山送斋的村姑,被悟空打死的事。此情节表现了悟空的坚强、勇敢、善恶分明;唐僧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你教我回那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
要点批注
的心善耳软、偏听偏信,以致错把妖魔当成好人;猪八戒的头脑简单、撺掇怂恿。
意道:“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再休无礼。如若仍前作恶,这咒语颠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却才伏侍唐僧上马,又将摘来桃子奉上。唐僧在马上也吃了几个,权且充饥。
这个片段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本回详细描写了孙悟空是如何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去智调芭蕉扇的。此段主要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灵活和铁扇公主的大意受骗,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智”,使调扇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大圣又假意捶胸道:“可惜!可惜!夫人错了,怎么就把这宝贝与那猢狲?恼杀我也!”罗刹笑道:“大王息怒。与他的是假扇,但哄他去了。”大圣问:“真扇在于何处?”罗刹道:“放心!放心!我收着哩。”叫丫鬟整酒接风贺喜。……大圣见他这等酣然,暗自留心,挑逗道:“夫人,真扇子你收在那里?早晚仔细。但恐孙行者变化多端,却又来骗去。”罗刹笑嘻嘻的,口中吐出,只有一个杏叶儿大小,递与大圣道:“这个不是宝贝?”……这大圣,不管他死活,捽脱手,拽大步,径出了芭蕉洞。
要点批注
这个片段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这个故事反复铺陈,想象奇特,有很强的可读性。师徒四人路遇强盗,本是发生在人间的常事,但由此引出的真假孙悟空之争,却使观世音菩萨、玉帝、如来佛祖等神佛纷纷亮相,从而带给读者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在辨别真假悟空的过程中,作者不厌其烦地渲染、铺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你看那两个行者,且行且斗,直嚷到南海,径至落伽山,打打骂骂,喊声不绝。早惊动护法诸天,即报入潮音洞里道:“菩萨,果然两个孙悟空打将来也。”那菩萨与木叉行者、善财童子、龙女降莲台出门喝道:“那孽畜那里走!”这两个递相揪住道:“菩萨,这厮果然像弟子模样,才自水帘洞打起,战斗多时,不分胜负。沙悟净肉眼愚蒙,不能分识,有力难助,是弟子教他回西路去回复师父,我与这厮打到宝山,借菩萨慧眼,与弟子认个真假,辨明邪正。”道罢,那行者也如此说一遍。众诸天与菩萨都看良久,莫想能认。菩萨道:“且放了手,两边站下,等我再看。”果然撒手,两边站定。这边说:“我是真的!”那边说:“他是假的!”
要点批注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
1.讲故事的时候别再看书,但可以看自己准备的提纲。
2.注意讲出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某些生动的细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全班共同阅读《西游记》,然后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也可以另外设置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
【示例】
偷吃人参果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只留得两个童子看家。临行前镇元大仙嘱咐童子摘下两个人参果款待唐僧。
因那人参果状如婴儿,唐僧不肯食用,两个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个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事情败露,童子责问唐僧,唐僧向徒弟询问事情经过。悟空在师父的劝导下承认了偷果之事。结果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惹怒了悟空,悟空就到后园推倒了果树,并连夜带师父、师弟逃跑。
镇元大仙回到观内,唤醒被催眠的童子,问明原委,就驾云将唐僧师徒抓回观内。镇元大仙两次欲鞭打唐僧,都被孙悟空拦下代为受刑。此时天色将晚,镇元大仙决定第二天再拷问。这天夜里,师徒四人再次逃离五庄观。后又被镇元大仙抓回。经过几番斗法,镇元大仙见难以制服悟空,就向悟空许诺说,若悟空能把树医活,就与他八拜为交,结为兄弟。悟空满口应承。唐僧与孙悟空约定三日期限,去寻医树的方法。福禄寿三星、东华大帝君、瀛洲九老都无妙方,悟空遂往落伽山向观音求救。
观音菩萨来到观内,医好果树,果实复旧,镇元大仙十分高兴,设下“人参果会”款待众人,并履行承诺,与孙悟空结为兄弟。唐僧师徒这才继续向西出发。
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
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要求:
1.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
2.用几句话勾勒其性格特征,并引用一些故事来印证,最好有些细节。
3.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示例】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
孙悟空乃仙石孕育而生,在须菩提祖师处学得本领,会七十二般变化,学成后曾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他那爱憎分明、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性格是我最钦佩的。他不管生死定数、“六道轮回”,抡起金箍棒,打入地府,强行勾掉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他不理睬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偷吃蟠桃、偷喝仙酒、扰乱蟠桃宴;他不怕天兵天将的包围,甚至在被推入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后,仍旧抡起金箍棒,大闹天宫去了。后来取经途中,他面对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斗争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宝物所困,一旦逃出,也不忘继续投入战斗,决不退缩。
专题三:创作新故事
从小说中找几个故事,分析一下其情节结构模式,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妖精有何来历,唐僧师徒如何解决等。然后大胆发挥想象,自己来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要求:
1.虚构要合理,人物的表现必须符合其性格特征。
2.故事要生动有趣,注意设置悬念,还要有具体的细节。
【示例】
偷吃人参果
师徒四人走在取经路上,天长日久,不免有些无聊。有一天来到一个驿站,看到挂着“××手机真智能,取经路上好帮手”的条幅,禁不住诱惑,就把紫金钵盂卖了,一人买了一部手机。
这下可好,猪八戒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给高老庄的娘子。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离得太远,还没有设立基站,所以他跟花果山的猴子猴孙联系不上,很生气。唐僧平时除了观音没什么人要联系,因此不断地在手机上用账本记账:馒头三个、咸菜两根……沙僧比较细心,一边走路一边用手机拍风景,然后在网络上发表游记,同时赚取稿费,取经路还没走到一半,他已经是知名游记作家了……
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妖怪的地盘,妖怪出来劫道,要吃唐僧肉。孙悟空不慌不忙,连金箍棒都懒得提,直接拨打了110,警察叔叔就把妖怪抓走了……狮驼岭的三个妖精刚露面,孙悟空就拨通了各路神仙的电话:“你们家的大鸟、狮子、大象都跑出来了,赶紧把它们领回去,不然我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告你们虐待动物!”唐僧每天都给观音打电话,报告路上的艰难,喋喋不休。观音不胜其烦,告诉手下“赶紧把妖精收了,让唐僧快点儿走,不然每天抱怨一回都快把我烦死了。”
就这样,一路上妖怪看见他们就躲,他们的取经之路顺畅无比,很快就到了西天。他们见到如来后倒身下拜,祈赐真经。如来却说:“原本取经路上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取得真经。如今你们一路畅通无阻,未经磨难。此次取经宣告无效!请原路返回!”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诗人,被称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作俄国文学的三巨头。他在小说创作方面,为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罗亭》《前夜》《父与子》等。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自主阅读推荐
《猎人笔记》由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以屠格涅夫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联,刻画了农民、小地主、磨坊主、县城医生、学生、工人破落贵族等众多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描述了在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中所发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的农奴制度无情的控诉和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同时,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内容概览
“我”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霍尔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全书
“我”是全书的线索人物,是一个文化高、出过国的知识分子。关心农民,同情妇女;平易近人,性情温和,没有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可以很快跟农民交上朋友,彻夜谈天
善良、平易近人、富有同情心
《霍尔和卡里内奇》
一个与众不同的农民形象。是一个体态结实的老头儿,秃头、矮身材,相貌“很像 苏格拉底”。他不但关心周围的事情,还关心政治和世界;他虽是一个农奴,但表现出惊人的独立性,能驾驭自己的全部生活
精明、勤劳、自信、大方,有进取心,思想开放,求知欲强;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不识字、不讲卫生、看不起妇女等
卡里内奇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卡西扬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霍尔和卡里内奇》
属于理想家、浪漫主义者、热心肠而富于幻想之类的人物。他拥有多方面的才能,唱歌、弹琴、会读会写、会治病,精通一般人很难学会的养蜂。他虽是一个农奴,但在主人面前毫无半点奴颜婢膝之态
他有理想而又浪漫,热情而又富于幻想。爱好广泛,热爱大自然,但他不富裕,且惧怕老婆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
一个物质贫困、精神富有的农民形象。一出场便是一副席地而卧、邋遢不堪的样子;憧憬光明、追求平等;他得知“我”从事打猎,称之为罪过;他与“我”同行,见“我”射杀秧鸡,再次悲叹罪过;“我”留给卡西扬一些钱,他在半推半就中接受
不爱动,内心却不安分;有知识、头脑聪明;因生活穷困只得向现实低头
1.景物描写饱含情感。《猎人笔记》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俄罗斯的乡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俄罗斯乡间美景图,色彩浓郁,韵味隽永。作者将主观情感融进了自然景色的描写中,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
2.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如宾诺奇金去他的田庄什比洛夫村,全村的庄稼人马上便惶惶不安,连孩子都吓得往屋里跑,母鸡也吓得往大门底下钻。这些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出这位地主在庄稼人心目中可怕的形象。
艺术特色
李汝珍(约1763—约1830),字松石,号北平子,大兴(今北京)人,清代小说家。他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现存作品《镜花缘》等。
作者名片
李汝珍《镜花缘》
《镜花缘》是一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一百回。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想象奇特,人物鲜明;后半部写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共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作者借写海外奇风异俗,寄托社会理想,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同时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了作者尊重妇女的可贵思想。
内容概览
唐傲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林之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多九公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唐小山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善良正直
游玩之暇教侄女林婉如念诗赋;游玩途中搭救了由花神转世的女子;在元股国救了两条被渔民网住的人鱼;为救林之洋冒险揭下女儿国修治河道的皇榜;入小蓬莱山成仙不返
慷慨大方,心地善良;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率真直爽,滑稽幽默
陪唐敖出海游玩,全力支持唐敖搭救由花神转世的女子;帮助歧舌国枝兰音远走外乡治病;被女儿国国王扣留做“妃子”;不忘唐敖的恩情,救出被后母陷害的若花姑娘;两次陪唐小山去海外寻父
忠厚朴实、善良大度、知识渊博
在歧舌国治好王子、王妃的病,但他不贪钱财,一再推辞国王送来的谢赏银子;在黑齿国以貌取人,瞧不起黑女红红、亭亭,结果被羞辱;不计前嫌,当才女们进京赶考时悉心照料红红和亭亭;在唐敖的劝说下把家传糊口用的药方刊刻出来,以解人病痛
孝顺、胆识过人、重情重义
两次出海寻父;改名“闺臣”赴才女考试
1.漫画手法。《镜花缘》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然而作者对书中海外异国的人情物态的描写并非随心所欲的胡乱勾描,而是根据其所要表达的寓意,运用漫画的手法细致勾勒。作者将白描的手法略做夸张、变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让人在感到滑稽可笑的同时悟出此中真意。
2.巧用修辞。作者以他的生花之笔,巧妙地将讽刺内容与多种修辞格融汇为一体,展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1)对比。如人物自身特性的对比,两面国人正面那张和颜悦色、谦恭有加的脸与背面那张鼠眼鹰鼻、横肉血口的脸形成了巨大反差,蕴含着对虚伪狡诈人性的讽刺。(2)反讽。如尹元作为耻食周粟、正直刚毅的文士,为了谋生而假冒元股国人,其伪饰取巧的做法与他的思想性格形成了反差,反映了文士在武周时期处境的凄凉与生存的艰难,隐含着作者对混乱政局的嘲讽指责。(3)夸张。如为了揭露小人国人诡诈异常、防人心重的不良品性,强调其“小人”的特点,作者特意缩小了他们的身材:成人身高不满一尺,儿童身高仅四寸。
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