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女娲造人 课件(共23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女娲造人 课件(共23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8 10:00:09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1
女娲造人
富有想象力的神话改编,展现充满活力的女神形象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积累“蓬勃、澄澈、兴高采烈”等重点词语。
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体会联想与想象的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难点)
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工作,在古代神话资料的搜集、考证、注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于人道色彩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背景链接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人类奥秘的愿望。《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等都是我国古代比较著名的神话故事。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以创世神话尤为重要。创世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做的幼稚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古代先民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因此,神话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①大多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②这种想象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的;③人物形象也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文体知识
读读写写
róu
矫揉造作
huānɡ

mǎnɡ
pénɡ
línɡ
tán
mián
jué
yōu
ténɡ
注意不要写成“宫廷”的“廷”
字词清单

)开辟

)复辟




)省事

)省悟

shěnɡ
xǐnɡ
“吾日三省(xǐnɡ)吾身”

)创造

)创伤

chuànɡ
chuānɡ
字词清单
多音字
字词清单
掺(

渗(

掺和
渗透
chān
shèn
掘(

倔(

崛(

掘土
倔强
崛起
jué
jué
jué
【口诀记忆法】草木青翠,长势蓬(pénɡ)勃。竹苇搭篷(pénɡ),注意防火。
娲(

涡(

女娲
旋涡


形近字
词语集注
疲倦不堪
灵机一动
神通广大
眉开眼笑
澄澈
一般无二
兴高采烈
清澈透明。
兴致高,情绪热烈。
完全相同,没有两样。
指迅速想出办法。
这里指疲乏到了极点。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指神道法力广大无边,无所不能。也泛指人的本领高超,办法多。
反义词:混浊
xìnɡ
不要写成“彩色”的“彩”。
灵巧的心思
用在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近义词:喜笑颜开
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女娲造人”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试梳理概括。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创造人类的原因
女娲造人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创造人类的过程
③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人类的延续
课文精讲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妈妈!”
“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
“说也奇怪”就是说作者对于这件事也是很诧异的。在这里作者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陈述者来陈述“小东西”被放到地面上后的神奇变化,这样既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又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女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你能从这个“巧合”中读出什么?
【示例一】我读出了土地在人们心中有极高的地位,读出了土地与母亲惊人的相似。
【示例一】我读出了母亲的伟大、坚忍和博爱,母亲如同这广阔无垠的土地。
这篇神话真实感人之处在于作者笔下的女娲既是一个神,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试从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这几个角度分析女娲的形象特点。
描写角度
具体分析
心理
神态
动作
环境
大神女娲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
第4段写水中映出她或“笑”或“假装生气”的面容,第9段写她听见“妈妈”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展现出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的女娲形象
第5段造人的过程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非凡能力和神通广大
第13段里晚霞和星光的环境描写,既烘托了女娲工作时的愉悦和满足,也
表现了她不辞辛苦、执着忘我的精神
对照《风俗通》里女娲造人的记载,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能见出作者的想象力;又做了怎样的删减,为何要这样处理。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
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
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
【译文】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的)工作很繁忙,一个人的力量远远赶不上自然对人类的需要,于是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所以(后来人们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捏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洒落在地上的泥点变成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①课文增添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女娲的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这些内容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②课文将“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
人也。”这句话进行了删减,是因为作者认为这“显然是阶级社会划分阶级以后打上去的阶级烙印,非复原始神话之旧”,因此在改编时舍弃了这部分的内容。
结合今天的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女娲造人”这个神话故事。
“女娲造人”这个神话故事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人们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却无法对人的起源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单纯从回答人类起源这一问题来说,“女娲造人”是没有科学意义的,不值得推荐。但是从了解神话、探究古人思想的角度来看,今天学习这个故事还是有意义的。
深入探究
无论是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不同时代的人们探索生命问题的足迹。“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也使我们感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女娲造人”这个故事中蕴含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造人
造人原因——荒凉寂寞,增添生气
造人过程、方法
绵延方法——男女配合,创造后代
揉泥成团
挥藤洒泥
勤劳、智慧、
伟大
结构梳理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赞颂了女娲这位伟大母亲的勤劳和智慧。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主旨归纳
古籍中有关女娲的记载
1.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楚辞·天问》
【译文】女娲有着特殊形体,是谁将她造成这样的?
2.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
【译文】女娲,古代主宰天地的女神,(她)长着人的脸孔,有蛇一样的身体,一日之内,形态变化万端。
3.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
【译文】于是女娲炼就五色神石来补救苍天,砍断乌龟的四只脚用来做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积累芦苇的灰烬来抵御洪水。
拓展延伸
4.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
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
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
【译文】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的)工作很繁忙,一个人的力量远远赶不上自然对人类的需要,于是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所以(后来人们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捏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洒落在地上的泥点变成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改编故事:请将《风俗通》中“女娲造人”的原文,按照你想表达的意图,再改编一个新的神话故事。要求发挥想象,想象根植于现实又合情合理。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