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11
《论语》十二章
治学修身的儒家思想,
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论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熟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重点)
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以及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难点)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圣人”。他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汉代以后,孔子开创的儒学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
文体知识
语录体
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行。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章之间甚至段落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yuè
lè
yùn
xǐnɡ
wèi
chuán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yòu
yù
jǔ
wéi
wǎnɡ
dài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dān
lè
hào
lè
ɡōn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dǔ
fú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连词,表顺承,然后。
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了解。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译
文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替人谋划事情。为,替。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译
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为政》)
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顺从。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而不越过法度。”
译
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温习,复习。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是两个词。可,可以。
做,担任。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译
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译
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即颜回(前521—前409),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能忍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译
文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懂得,知道。
代词,……的人。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译
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吃粗粮。饭,吃。疏食,粗粮。
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弯着胳膊。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介词,对、对于。
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译
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
连词,表顺承,然后。
代词,指代“不善者”。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译
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河边。川,河流。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译
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指军队。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译
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子张》)
(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志向。笃,坚定。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德。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译
文
字词清单
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
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君子乎
可以为师矣
饭疏食,饮水
饭疏食,饮水
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指有才德的人。
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表示可能,许可。
粗糙。
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冷水。
包括冷、热水。
改变。
强取,抢。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动词,了解)
(动词,知道、懂得)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介词、替)
(动词,做、担任)
而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连词,表顺承,然后)
一词多义
博学而笃志
(连词,表并列)
乐
不亦乐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快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堪其忧
(代词,他的)
(代词,那种)
①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词类活用
②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④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考点
积累并掌握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常见的考查形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答题技法
词性
用法及意义
例句
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与”或仍作“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便”
“然后”或仍作“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表修饰(方式或状态),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子路拱而立。
——《论语·微子》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所以”或仍作“而”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论语·季氏》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
“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返回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①可以为师矣
[省略介词“以”后面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动词“择”,即“(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
(“不亦……乎”,意为“不是……吗”,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成语积累
成语
意思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箪食瓢饮
不舍昼夜
原意是“不是很愉快吗?”现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多用在“得”字后做补语,如“玩得不亦乐乎”)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人到三十岁,能立足于社会,开始有所成就
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指清贫的生活
本指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动。后多形容勤奋努力,不分昼夜地工作或学习
成语
意思
逝者如斯
博学笃志
匹夫不可
夺志
富贵浮云
择善而从
(续表)
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不分昼夜地逝去。后用来感叹时光的流逝
广泛地学习并且立志不变
即使是普通人,也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视金钱和地位如浮云。也指功名利禄变幻莫测
采纳好的意见或建议加以实行
名句积累
1.(安徽中考)《<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福建中考)《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世,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长沙中考)古文中有许多含意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论语>》十二章》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坚定志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4.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至今仍能在很多方面给我们当代人以启迪。比如,当我们与人交往却不被别人理解时,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自己;当我们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对照别人的缺点改正自己的不足时,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指导自己。
人不知而不愠,不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亦君子乎
研读赏析
这十二章《论语》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你能举例说明吗?
内容
举例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考点
结合观点谈感悟启示
[真题模拟]
“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启示?
[答题思路]
(1)结合文意,理解语句的具体含义;
(2)联系实际指出其现实意义,要说出对我们的启示;
(3)内容要积极向上,表述要言简意赅。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②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涵养;③宽容对待他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返回
“吾日三省吾身”历来是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求学和做人方面都得到提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从这一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学习和提高个人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提升自身修养。
“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了复习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性,两者强调的侧重点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前者强调“时习”,即侧重强调按时复习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知新”,而知新离不开独立思考,这就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宁夏中考)《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你怎么看待颜回的“箪食瓢饮”?
【示例一】颜回的这种处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此艰苦的条件,他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可见坚强的心志、高洁的志趣之无穷威力。
【示例二】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因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最终便不会迷失自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道理:培养兴趣对学习十分重要。
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启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成为乐事。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结合第六、第八章,谈谈颜回与孔子在志趣和心境上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颜回
孔子
贫困,却不改求学的乐趣
不得温饱,却安贫乐道
贫困,却心境恬淡
清贫,却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
高洁的志趣
豁达的心境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示例】人一定要有志向、气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守信念,矢志不渝。
深入探究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结构梳理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勤奋自勉
谦虚好学
修养身心
主旨归纳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拓展延伸
襁褓(qiǎnɡbǎo)
婴儿
而立
三十岁
孩提
儿童、幼儿
不惑
四十岁
垂髫(tiáo)
幼年
知命(知天命)
五十岁
总角(jiǎo)
幼年
花甲
六十岁
豆蔻(kòu)
女子十三四岁
古稀
七十岁
及笄(jī)
女子十五岁
耄耋(màodié)
八九十岁
加冠(ɡuān)、弱冠(ɡuàn)
男子二十岁
期颐(yí)
一百岁
不同年龄的称谓
《论语》中的名句积累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迟钝,行动上要勤快敏捷。”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5.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译文】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6.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工匠想要把他的活干好,一定要先磨快他的工具。
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