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不是大气污染物
B.农村常用明矾净水,是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可大量食用
D.氯化钠是常用的防腐剂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会引起地球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不是大气污染物,A不符合题意;
B.明矾净水原理: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利用了胶体的性质,B不符合题意;
C.过量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C符合题意;
D.NaCl防腐主要利用的是高浓度的盐溶液使细胞脱水死亡而达到防腐的作用,可做防腐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CO2会导致温室效应,是由于CO2的过量排放引起的,其本身不是大气污染物;
B.明矾的主要成分是KAl(SO4)2·12H2O,其水溶液中Al3+会水解形成Al(OH)3胶体;
C.食品添加剂大多对人体有害,不可过量食用;
D.NaCl具有防腐作用;
2.(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化学试剂的分类
【解析】【解答】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手拿,选择 作警示标记,而B中为剧毒标志、C中易燃标志、D中禁止标志,
故答案为:A
【分析】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根据此性质进行标签的选择。
3.(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列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氧化物 酸 碱 盐
A CuO HCl NH3 H2O Na2SO4
B CO2 CH3COOH 火碱 Cu(OH)2
C H2O HBr 纯碱 BaSO3
D MnO2 HClO 生石灰 CaCO3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CuO属于氧化物,HCl属于酸;NH3 H2O属于碱;Na2SO4属于盐类,A符合题意;
B、Cu(OH)2属于碱,不属于盐,B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碱,C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掌握各个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为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组成的是盐。
4.(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OH B.O2 C.Na2CO3 D.乙醇
【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A、NaOH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O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Na2CO3是盐是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乙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对非电解质概念的考查。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根据此概念进行选项分析。
5.(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蔗糖、酒精是非电解质
C.盐酸是强电解质
D.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不是电解质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解析】【解答】A.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化合物,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蔗糖、酒精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C符合题意;
D.氨气本身不能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电解质主要包含酸、碱、盐、金属氧化物;
B.蔗糖、酒精都是化合物,且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
C.盐酸是溶液,属于混合物;
D.氨水能导电,是由于氨水中的NH3·H2O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6.(2016高一上·黑龙江期中)下列叙述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同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墨水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
C.向氢氧化铁与水形成的某分散系中插入正、负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一极附近颜色变深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答案】D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A.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可能是不同的胶体,有的胶体胶粒(胶体本身不带电,胶粒带电荷)带正电、有的胶体胶粒带负电,带不同电荷的胶粒的胶体容易聚沉形成沉淀,所以,能把钢笔堵住是胶体的性质,故A错误;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这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铁与水形成的某分散系中插入正、负电极,氢氧化铁是红褐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一极附近颜色变深是吸附氢氧化铁胶粒是胶体的电泳,电泳是胶体的性质,故C错误;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墨水是胶体,不同品牌墨水是不同的胶体;
B.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向氢氧化铁与水形成的某分散系中插入正、负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一极附近颜色变深是胶体的电泳;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7.(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比较1.0mol N2和1.0mol C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 ②分子总数 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①氮气的质量:m=n×M=1.0mol×28g/mol=28g,一氧化碳的质量m=n×M=1.0mol×28g/mol=28g,质量相等,故①正确;
②氮气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一氧化碳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分子数相等,故②正确;
③氮气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每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原子总数为2×6.02×1023个,一氧化碳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每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原子总数为2×6.02×1023个,所以原子总数相等,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①根据公式计算二者的质量;
②根据公式计算其分子数;
③根据公式计算其原子数;
8.(2016高一上·孝感期中)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Cu2++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A.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应该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B错误;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方程式必须满足电荷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漏掉了生成水的反应;
B.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应该拆开,不能保留化学式;
C.离子方程式两边正电荷不相等,不满足电荷守恒;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9.(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 )
A.H+、Na+、NO3﹣、Cu2+ B.Ba2+、Mg2+、Cl﹣、SO42﹣
C.H+、K+、OH﹣、NO3﹣ D.NO3﹣、SO42﹣、K+、Mg2+
【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Cu2+有颜色,不符合题目无色的要求,A不符合题意;
B.Ba2+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H+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对离子共存的考查,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则相互间不发生反应,即不形成沉淀、弱电解质、易挥发物质;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络合反应。解答此类题型时,还应注意题干性质的限定条件,如“酸性”、“碱性”、“无色溶液”等。
10.(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g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B.18g水所含的电子数为NA
C.8g He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16g O2与16g O3所含的原子数均是NA
【答案】A,D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23gNa物质的量为1mol,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A符合题意;
B.18g水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电子数为10NA,B不符合题意;
C.He的物质的量为n= =2mol,所含的分子数为2NA,C不符合题意;
D.依据n= = =1mol,可知16g O2与16g O3所含的原子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含有原子个数都是:N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A.根据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Na变为Na+时只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
B.根据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一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C.根据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根据公式计算其分子数;
D.根据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根据公式计算其原子数,注意二者所含原子数不同;
11.(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但没有补加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答案】B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A、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不加水是正确的,故对浓度无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定容时俯视液面,则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B符合题意;
C、有少量氢氧化钠残留在烧杯中,则溶质造成损失,浓度偏低,C不符合题意;
D、容量瓶中有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定容结束后,所得即为溶液的体积;
B.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小;
C.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则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
D.定容过程中需要向容量瓶中加水,则容量瓶不需干燥;
12.(2015高一上·广安月考)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1 B.3:2:2 C.3:2:3 D.1:1:3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300mL 0.1mol/L Na2SO4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3L=0.03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200mL 0.1mol L﹣1MgSO4溶液中Mg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2L=0.02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100mL 0.1mol/L Al2(SO4)3溶液中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1L=0.01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3=0.03mol,
所以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3,
故选C.
【分析】先根据n=C×V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离子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分子中离子的个数,最后求出比值.
13.(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现有100mLNa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经测定含有0.1mol SO42﹣,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mol/L B.3mol/L C.4mol/L D.5mol/L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溶液中c(SO42﹣)= =1mol/L,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Cl﹣)+2c(SO42﹣),则:5mol/L=c(Cl﹣)+2×1mol/L,解得c(Cl﹣)=3mol/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的关系式c(Na+)=c(Cl﹣)+2c(SO42﹣),据此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14.(2017高一上·双流期中)已知m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a g,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L)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气体摩尔体积
【解析】【解答】m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a g,
所以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
则b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ol,
所以标准状况下,bg该气体的体积为mol×22.4L/mol= L.
故选C.
【分析】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利用n=计算b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体积.
二、填空题
15.(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
(1)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的方法是(填操作名称)
(2)实验室常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氧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反应结束后,若要回收催化剂MnO2,需经历的步骤是:溶解→ → →干燥
(3)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
【答案】(1)分液
(2)2KClO3 2KCl+3O2↑;过滤;洗涤
(3)分散质的直径大小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解析】【解答】解:(1)植物油和水分层,则分离方法为分液;
(2)KClO3分解生成KCl和氧气,则化学反应为2KClO3 2KCl+3O2↑,回收催化剂MnO2,则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回收;
(3)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的直径大小;
故答案为:(1)分液;(2)2KClO3 2KCl+3O2↑;过滤;洗涤;(3)分散质的直径大小
【分析】(1)植物油和水不互溶,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用分液。
(2)KClO3分解生成KCl和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为KCl和MnO2,其中KCl可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
(3)分散系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进行划分的,因此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不同。
16.(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 g/cm3)配制100mL 1.0mol L﹣1的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50mL烧杯 G.100mL容量瓶
(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2)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A﹣G) ,要完成上述实验,除了上述仪器外,还必需 .
(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①﹣④)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④浓硫酸稀释后,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立即完成定容.
【答案】(1)18.4;5.4
(2)CEFG;胶头滴管
(3)①④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解:(1)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 g/cm3)物质的量浓度C= =18.4mol/L,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V×18.4mol/L=1.0mol/L×100mL,解得V=5.4mL;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10mL量筒、50mL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选:CEFG;还需要胶头滴管;
(3)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符合题意;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受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符合题意;
④浓硫酸稀释后,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立即完成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18.4;5.4;(2)CEFG;胶头滴管;(3)①④
【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稀释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量保持不变,根据公式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2)由浓溶液配稀溶液所需的仪器有:10mL量筒、50mL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①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小;
②定容过程还需加入蒸馏水,容量瓶不需干燥;
③定容后补加蒸馏水,导致最终溶液体积偏大;
④浓硫酸稀释放热,热胀冷缩,导致最终溶液体积偏小;
17.(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向硫酸溶液中投入少量Mg粉
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答案】溶液变浑浊;Ca2++2OH﹣+CO2=CaCO3↓+H2O;有气泡冒出;Mg+2H+=Mg2++H2↑;CH3COOH+OH﹣=CH3COO﹣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CO2为氧化物,不能拆,而澄清石灰水需要全部拆为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向硫酸溶液中投入少量Mg粉的离子反应为Mg+2H+=Mg2++H2↑,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CH3COOH+OH﹣=CH3COO﹣+H2O,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溶液变浑浊 Ca2++2OH﹣+CO2=CaCO3↓+H2O
向硫酸溶液中投入少量Mg粉 有气泡冒出 Mg+2H+=Mg2++H2↑
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CH3COOH+OH﹣=CH3COO﹣+H2O
【分析】本题是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澄清石灰水”可以拆解成离子形式;“醋酸”是弱酸,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保留其化学式。
18.(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用下列物质填空
A.冰水混合物 B.盐酸 C.稀硫酸 D.HCl E.Ba(OH)2
F.纯碱 G.Fe(OH)3胶体 H.CuSO4.5H2O I.C2H5OH J.NH3.H2O
(1)混合物有 ;强电解质有 ;非电解质有
(2)写出F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C、E反应应的离子方程式:
(4)向G中逐滴加入C的现象是 .
【答案】(1)BCG;DEFH;I
(2)Na2CO3=2Na++CO32﹣
(3)2H++SO42﹣+Ba2++2OH﹣=BaSO4↓+2H2O
(4)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1)盐酸和稀硫酸都是对应的酸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胶体属于分散系的一种,是混合物,氯化氢、氢氧化钡、纯碱、五水硫酸铜均属于强电解质,乙醇不能导电,属于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2)碳酸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出Na+、CO32﹣,即Na2CO3=2Na++CO32﹣;
(3)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反应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4)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先胶体和电解质溶液产生聚沉现象,有沉淀生成;后氢氧化铁又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沉淀又溶解;
故答案为:(1)BCG;DEFH;I;(2)Na2CO3=2Na++CO32﹣;(3)2H++SO42﹣+Ba2++2OH﹣=BaSO4↓+2H2O;(4)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分析】(1)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碳酸钠属于盐,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
(4)由于胶体的聚沉现象,会有沉淀产生;又由于发生反应Fe(OH)3+3H+=Fe3++3H2O,出现沉淀溶解的现象。
19.(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现有标准状况下的CH4气体4.48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该气体的质量为 g;该气体拥有的H原子数为 ;与该气体含有相同H原子数的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
【答案】0.2mol;3.2;0.8NA;0.267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标况下,4.48LCH4气体的物质的量= =0.2mol,m=nM=0.2mol×16g/mol=3.2g,1molCH4中含有4NA氢原子,所以H原子数为4NA×0.2=0.8NA,
3CH4~~ 4NH3
3 4
0.2mol n(NH3)
所以n(NH3)= =0.267mol,
故答案为:0.2;3.2;0.267.
【分析】本题是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的考查,掌握相关计算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
20.(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现有100mL1.0mol/L的Na2SO4溶液,计算:
(1)所含Na2SO4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
(2)所含Na2SO4的质量为多少克?
(3)若取出上述Na2SO4溶液10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求:稀释后的溶液中含Na2SO4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
(4)稀释后的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答案】(1)0.1mol
(2)14.2g
(3)0.01mol
(4)0.2mol/L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1)含有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L×1mol/L=0.1mol,
答: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
(2)含有Na2SO4的质量为0.1mol×142g/mol=14.2g;
答:含有Na2SO4的质量为14.2g;
(3)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L × 1 m o l / L 0.1 L =0.1mol/L,
稀释后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L×0.1mol/L=0.01mol,
答:稀释后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4)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2=0.2mol/L,
答: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故答案为:(1)0.1mol(2)14.2g(3)0.01mol(4)0.2mol/L
【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
(2)根据公式计算。
(3)所取出的10mL溶液的浓度为1.0mol/L,据此,结合公式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4)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浓度则根据公式计算。
1 / 1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不是大气污染物
B.农村常用明矾净水,是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可大量食用
D.氯化钠是常用的防腐剂
2.(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 B.
C. D.
3.(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列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氧化物 酸 碱 盐
A CuO HCl NH3 H2O Na2SO4
B CO2 CH3COOH 火碱 Cu(OH)2
C H2O HBr 纯碱 BaSO3
D MnO2 HClO 生石灰 CaCO3
A.A B.B C.C D.D
4.(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OH B.O2 C.Na2CO3 D.乙醇
5.(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蔗糖、酒精是非电解质
C.盐酸是强电解质
D.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不是电解质
6.(2016高一上·黑龙江期中)下列叙述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同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墨水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
C.向氢氧化铁与水形成的某分散系中插入正、负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一极附近颜色变深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7.(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比较1.0mol N2和1.0mol C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 ②分子总数 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8.(2016高一上·孝感期中)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Cu2++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
9.(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 )
A.H+、Na+、NO3﹣、Cu2+ B.Ba2+、Mg2+、Cl﹣、SO42﹣
C.H+、K+、OH﹣、NO3﹣ D.NO3﹣、SO42﹣、K+、Mg2+
10.(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g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B.18g水所含的电子数为NA
C.8g He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16g O2与16g O3所含的原子数均是NA
11.(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但没有补加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12.(2015高一上·广安月考)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1 B.3:2:2 C.3:2:3 D.1:1:3
13.(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现有100mLNa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经测定含有0.1mol SO42﹣,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mol/L B.3mol/L C.4mol/L D.5mol/L
14.(2017高一上·双流期中)已知m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a g,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L)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
(1)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的方法是(填操作名称)
(2)实验室常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氧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反应结束后,若要回收催化剂MnO2,需经历的步骤是:溶解→ → →干燥
(3)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
16.(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 g/cm3)配制100mL 1.0mol L﹣1的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50mL烧杯 G.100mL容量瓶
(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2)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A﹣G) ,要完成上述实验,除了上述仪器外,还必需 .
(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①﹣④)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④浓硫酸稀释后,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立即完成定容.
17.(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向硫酸溶液中投入少量Mg粉
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18.(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用下列物质填空
A.冰水混合物 B.盐酸 C.稀硫酸 D.HCl E.Ba(OH)2
F.纯碱 G.Fe(OH)3胶体 H.CuSO4.5H2O I.C2H5OH J.NH3.H2O
(1)混合物有 ;强电解质有 ;非电解质有
(2)写出F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C、E反应应的离子方程式:
(4)向G中逐滴加入C的现象是 .
19.(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现有标准状况下的CH4气体4.48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该气体的质量为 g;该气体拥有的H原子数为 ;与该气体含有相同H原子数的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
三、计算题
20.(2017高一上·宜宾期中)现有100mL1.0mol/L的Na2SO4溶液,计算:
(1)所含Na2SO4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
(2)所含Na2SO4的质量为多少克?
(3)若取出上述Na2SO4溶液10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求:稀释后的溶液中含Na2SO4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
(4)稀释后的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会引起地球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不是大气污染物,A不符合题意;
B.明矾净水原理: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利用了胶体的性质,B不符合题意;
C.过量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C符合题意;
D.NaCl防腐主要利用的是高浓度的盐溶液使细胞脱水死亡而达到防腐的作用,可做防腐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CO2会导致温室效应,是由于CO2的过量排放引起的,其本身不是大气污染物;
B.明矾的主要成分是KAl(SO4)2·12H2O,其水溶液中Al3+会水解形成Al(OH)3胶体;
C.食品添加剂大多对人体有害,不可过量食用;
D.NaCl具有防腐作用;
2.【答案】A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化学试剂的分类
【解析】【解答】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手拿,选择 作警示标记,而B中为剧毒标志、C中易燃标志、D中禁止标志,
故答案为:A
【分析】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根据此性质进行标签的选择。
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CuO属于氧化物,HCl属于酸;NH3 H2O属于碱;Na2SO4属于盐类,A符合题意;
B、Cu(OH)2属于碱,不属于盐,B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碱,C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掌握各个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为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组成的是盐。
4.【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A、NaOH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O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Na2CO3是盐是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乙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对非电解质概念的考查。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根据此概念进行选项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解析】【解答】A.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化合物,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蔗糖、酒精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C符合题意;
D.氨气本身不能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电解质主要包含酸、碱、盐、金属氧化物;
B.蔗糖、酒精都是化合物,且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
C.盐酸是溶液,属于混合物;
D.氨水能导电,是由于氨水中的NH3·H2O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6.【答案】D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A.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可能是不同的胶体,有的胶体胶粒(胶体本身不带电,胶粒带电荷)带正电、有的胶体胶粒带负电,带不同电荷的胶粒的胶体容易聚沉形成沉淀,所以,能把钢笔堵住是胶体的性质,故A错误;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这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铁与水形成的某分散系中插入正、负电极,氢氧化铁是红褐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一极附近颜色变深是吸附氢氧化铁胶粒是胶体的电泳,电泳是胶体的性质,故C错误;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墨水是胶体,不同品牌墨水是不同的胶体;
B.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向氢氧化铁与水形成的某分散系中插入正、负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一极附近颜色变深是胶体的电泳;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7.【答案】C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①氮气的质量:m=n×M=1.0mol×28g/mol=28g,一氧化碳的质量m=n×M=1.0mol×28g/mol=28g,质量相等,故①正确;
②氮气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一氧化碳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分子数相等,故②正确;
③氮气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每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原子总数为2×6.02×1023个,一氧化碳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每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原子总数为2×6.02×1023个,所以原子总数相等,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①根据公式计算二者的质量;
②根据公式计算其分子数;
③根据公式计算其原子数;
8.【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A.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应该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B错误;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方程式必须满足电荷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漏掉了生成水的反应;
B.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应该拆开,不能保留化学式;
C.离子方程式两边正电荷不相等,不满足电荷守恒;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9.【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Cu2+有颜色,不符合题目无色的要求,A不符合题意;
B.Ba2+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H+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对离子共存的考查,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则相互间不发生反应,即不形成沉淀、弱电解质、易挥发物质;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络合反应。解答此类题型时,还应注意题干性质的限定条件,如“酸性”、“碱性”、“无色溶液”等。
10.【答案】A,D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23gNa物质的量为1mol,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A符合题意;
B.18g水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电子数为10NA,B不符合题意;
C.He的物质的量为n= =2mol,所含的分子数为2NA,C不符合题意;
D.依据n= = =1mol,可知16g O2与16g O3所含的原子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含有原子个数都是:N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A.根据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Na变为Na+时只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
B.根据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一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C.根据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根据公式计算其分子数;
D.根据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根据公式计算其原子数,注意二者所含原子数不同;
11.【答案】B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A、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不加水是正确的,故对浓度无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定容时俯视液面,则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B符合题意;
C、有少量氢氧化钠残留在烧杯中,则溶质造成损失,浓度偏低,C不符合题意;
D、容量瓶中有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定容结束后,所得即为溶液的体积;
B.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小;
C.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则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
D.定容过程中需要向容量瓶中加水,则容量瓶不需干燥;
1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300mL 0.1mol/L Na2SO4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3L=0.03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200mL 0.1mol L﹣1MgSO4溶液中Mg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2L=0.02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100mL 0.1mol/L Al2(SO4)3溶液中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1L=0.01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3=0.03mol,
所以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3,
故选C.
【分析】先根据n=C×V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离子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分子中离子的个数,最后求出比值.
13.【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溶液中c(SO42﹣)= =1mol/L,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Cl﹣)+2c(SO42﹣),则:5mol/L=c(Cl﹣)+2×1mol/L,解得c(Cl﹣)=3mol/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的关系式c(Na+)=c(Cl﹣)+2c(SO42﹣),据此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14.【答案】C
【知识点】气体摩尔体积
【解析】【解答】m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a g,
所以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
则b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ol,
所以标准状况下,bg该气体的体积为mol×22.4L/mol= L.
故选C.
【分析】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利用n=计算b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体积.
15.【答案】(1)分液
(2)2KClO3 2KCl+3O2↑;过滤;洗涤
(3)分散质的直径大小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解析】【解答】解:(1)植物油和水分层,则分离方法为分液;
(2)KClO3分解生成KCl和氧气,则化学反应为2KClO3 2KCl+3O2↑,回收催化剂MnO2,则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回收;
(3)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的直径大小;
故答案为:(1)分液;(2)2KClO3 2KCl+3O2↑;过滤;洗涤;(3)分散质的直径大小
【分析】(1)植物油和水不互溶,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用分液。
(2)KClO3分解生成KCl和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为KCl和MnO2,其中KCl可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
(3)分散系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进行划分的,因此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不同。
16.【答案】(1)18.4;5.4
(2)CEFG;胶头滴管
(3)①④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解:(1)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 g/cm3)物质的量浓度C= =18.4mol/L,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V×18.4mol/L=1.0mol/L×100mL,解得V=5.4mL;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10mL量筒、50mL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选:CEFG;还需要胶头滴管;
(3)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符合题意;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受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符合题意;
④浓硫酸稀释后,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立即完成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18.4;5.4;(2)CEFG;胶头滴管;(3)①④
【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稀释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量保持不变,根据公式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2)由浓溶液配稀溶液所需的仪器有:10mL量筒、50mL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①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小;
②定容过程还需加入蒸馏水,容量瓶不需干燥;
③定容后补加蒸馏水,导致最终溶液体积偏大;
④浓硫酸稀释放热,热胀冷缩,导致最终溶液体积偏小;
17.【答案】溶液变浑浊;Ca2++2OH﹣+CO2=CaCO3↓+H2O;有气泡冒出;Mg+2H+=Mg2++H2↑;CH3COOH+OH﹣=CH3COO﹣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CO2为氧化物,不能拆,而澄清石灰水需要全部拆为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向硫酸溶液中投入少量Mg粉的离子反应为Mg+2H+=Mg2++H2↑,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CH3COOH+OH﹣=CH3COO﹣+H2O,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溶液变浑浊 Ca2++2OH﹣+CO2=CaCO3↓+H2O
向硫酸溶液中投入少量Mg粉 有气泡冒出 Mg+2H+=Mg2++H2↑
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CH3COOH+OH﹣=CH3COO﹣+H2O
【分析】本题是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澄清石灰水”可以拆解成离子形式;“醋酸”是弱酸,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保留其化学式。
18.【答案】(1)BCG;DEFH;I
(2)Na2CO3=2Na++CO32﹣
(3)2H++SO42﹣+Ba2++2OH﹣=BaSO4↓+2H2O
(4)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1)盐酸和稀硫酸都是对应的酸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胶体属于分散系的一种,是混合物,氯化氢、氢氧化钡、纯碱、五水硫酸铜均属于强电解质,乙醇不能导电,属于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2)碳酸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出Na+、CO32﹣,即Na2CO3=2Na++CO32﹣;
(3)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反应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4)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先胶体和电解质溶液产生聚沉现象,有沉淀生成;后氢氧化铁又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沉淀又溶解;
故答案为:(1)BCG;DEFH;I;(2)Na2CO3=2Na++CO32﹣;(3)2H++SO42﹣+Ba2++2OH﹣=BaSO4↓+2H2O;(4)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分析】(1)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碳酸钠属于盐,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
(4)由于胶体的聚沉现象,会有沉淀产生;又由于发生反应Fe(OH)3+3H+=Fe3++3H2O,出现沉淀溶解的现象。
19.【答案】0.2mol;3.2;0.8NA;0.267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标况下,4.48LCH4气体的物质的量= =0.2mol,m=nM=0.2mol×16g/mol=3.2g,1molCH4中含有4NA氢原子,所以H原子数为4NA×0.2=0.8NA,
3CH4~~ 4NH3
3 4
0.2mol n(NH3)
所以n(NH3)= =0.267mol,
故答案为:0.2;3.2;0.267.
【分析】本题是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的考查,掌握相关计算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答案】(1)0.1mol
(2)14.2g
(3)0.01mol
(4)0.2mol/L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1)含有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L×1mol/L=0.1mol,
答: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
(2)含有Na2SO4的质量为0.1mol×142g/mol=14.2g;
答:含有Na2SO4的质量为14.2g;
(3)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L × 1 m o l / L 0.1 L =0.1mol/L,
稀释后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L×0.1mol/L=0.01mol,
答:稀释后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4)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2=0.2mol/L,
答: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故答案为:(1)0.1mol(2)14.2g(3)0.01mol(4)0.2mol/L
【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
(2)根据公式计算。
(3)所取出的10mL溶液的浓度为1.0mol/L,据此,结合公式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4)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浓度则根据公式计算。
1 / 1